【原创】手牵儿子上北大
让儿子上北大原本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的住处与北大隔街相望,还因为我们住的就是北大的职工宿舍,还因为他老爸我的工作与北大很有些瓜葛。但是直到一位女同学王博士来京造访,我们才让他圆了北大梦。
老同学说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儿子,但我知道她更羡慕北大;想让我儿子上北大,但我知道是她想上北大。于是,她就陪同我们一家三口前往北大走一遭。
走出家门,我们夫妻俩一人牵了儿子一只手,走上北大之路。没走多久,我们就进了北京大学东门。
我在给老同学介绍着这是图书馆、这里去未名湖……儿子已“脱缰”而去——他更在意北大的草地。我赶紧一把抱住他:“马驹,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老同学也帮着问他同样的问题。我们本想把这个问题当作“抓周”似的仪式,考察一下他的苗头,也好引导引导他。两周岁半的儿子丝毫也没领会我们的这番苦心,竟回答:“这是摘草莓的地方。”弄得我们哭笑不得,不知该怎样理解这么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也没有多大工夫继续琢磨,我们就到了未名湖畔。斜晖脉脉,杨柳依依,波光粼粼,还有鸣蝉飞鸟,这里应是北大平易近人的地方了。因为是周末,有大量慕名而来的造访者。游学也罢,游览也罢,未名湖不免要成为造访的对象。湖虽“未名”,却非“无名”——恐怕早已名扬天下。这命名看似随意,却有深意:“未名”就给人以“成名”或“闻名”的期许——“未名”是一种低姿态的自信表示——只是眼下未“名”罢了;纵已“成(闻)名”,依旧是“未名”,则意味着谦逊和不辍的进取……一个耐人琢磨的名字。
湖面虽不大,却也不至于小成池塘。环湖多垂柳石岸,定是晨读的好地方。博雅塔倒影湖中,顿使未名湖成了心藏象牙之塔的大家闺秀。湖边有水泥砌出的一叶小舟,不知是否取“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但是,学海茫茫,石舟可渡?据传达摩祖师能一苇渡江,也许有缘人真是一苇可渡。我自叹不是有缘人,我和妻子都曾自嘲过以应聘工作的方式进京来圆北大之梦。
波光塔影的未名湖,以她的娴静招人喜爱,又以她的典雅拒人于千里之外。然而,她的芳名就足以引人前来,在她身边徜徉、驻足。她的“芳”不是俗脂艳粉的香,而是一种沉香似的书香;她的“名”也不是秦淮名妓似的艳名,而是近乎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非常”之名。她的年龄恐怕已不下百岁,但只是“因风皱面”,她依然年轻,笑意盈盈。她能让亲近她的人也跟着年轻。几个月前,年届古稀的连战在北大作完报告,走过未名湖畔时,年轻学子们一声声“战哥”的问候定然让他顿觉年轻;北大以他母亲的学籍档案复制件为礼物相赠,在这里他看到了档案上母亲青春美丽的容颜;充满青春活力的他于是下决心继续为中国这个母亲、为整个中华民族再“战”、连“战”。
我的老同学王博士走近未名湖时,早过了而立之年的她似乎也青春年少起来:出来时我和妻子都没有意识到要带相机,害得王博士只好频频用手机照相;尽管她的手机所拍照片无法输入电脑,也无法洗印出来,但她拍照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姑娘,而且终究还是让勤工助学的同学给拍了一张快照。王博士还不出所料地萌生了在此攻读博士后的念头,她放弃福州一所大学的教职进京再“战”、连“战”,这干劲定然不是出于求职的无奈。
儿子马驹并不急于续补青春,但他也急于亲近湖,亲近水,时时挣脱我们的“牵”挂,奔向湖岸。自从一周岁时带他到闽江口看了海,他不但没有“黄山归来不看山”、“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矜持,反而时常“见水心喜”,总想亲近水,常将一些小物件放到水盆里“游啊游”——他的水盆里有一次还私自征用了我的手机。
“饮马黄河”是充满豪情的,而我这“饮马未名湖”最多也就只有些许父爱;而且是带些私心的:自己不能实现的北大之梦,在儿子身上多少寄托了一些指望。就说我给他取名“马凌川”(实际上只有“川”字是我的“创意”,“凌”是家派用字)吧,就是取“一马平川”之意,除了祝愿他人生的道路平坦一些,还希望他视野开阔一些,目标远大一些。而我们“孟母三迁”似的不断迁徙、迁居,终于以北大校园为邻,或许就是在有意无意地让他逼近我们给他择定的目标——我们的梦想。
但是,我们的马驹显然没有领悟父母的良苦用心。湖边那座让我们颇有触动的研究生院古色古香的建筑一点也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倒是博雅塔下一位比他还小的小朋友却引得他绕塔追逐,兴味盎然。
夕阳已归去,王博士也要跟着夕阳归去了。我们给儿子的“理想”启蒙也该告一段落了。我们夫妻俩牵着儿子的手,幽幽地走出北大校门——但我不敢保证能否走出北大之梦。我知道,把自己的梦想作为遗产让儿子继承,那或许将是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若是他不愿高攀摘椰子,只想俯身采草莓,我们就不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的“果实”吗?
2005年8月 唸商科的
請問究竟是北大, 清華, 或上海復旦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帖 我知道,把自己的梦想作为遗产让儿子继承,那或许将是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吧,引用所谓时髦用语至少要懂那话意思啊?!
“轻”是一种所有价值观在自己的怀疑下的毁灭状态,一种没信仰的肆意与恐惧,在你的句子中适用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