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与围龙屋那个才是真正的夯筑?
我对雄伟的土楼,心中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土楼的表面看上去都是“土“?而一般在梅州地区看到的建筑,除了“土砖”砌成的建筑外,都不可能看到“土楼”之“土”。“土砖”,即所谓的“土坯砖”。据我查网上之资料,良诸文化及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均发现有“土坯砖”,三星堆文化遗址也发现有“土坯砖”的存在。
可见,夯土与土砖究竟谁更“老”,一时难以辨别。
我看土楼之外形,大概土楼是用“土坯砖”砌成的吧?
而白墙黑瓦的围龙屋,是夯土为主,屋顶辅以土砖建成的。
请问:土楼是否“土坯砖”砌成的,故称“土楼”呢?
我想土砖与夯筑是不同的建筑形式,所以客家建筑未必只有夯土。
[ Last edited by lanker305 on 2005-11-4 at 19:39 ] 土楼,很少用砖吧?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5-11-4 19:40
土楼,很少用砖吧?
看来你也是没见过土楼的“砖家”。请看:
http://cache.baidu.com/c?word=%A4g%BC%D3%2C%A4g%BFj&url=http%3A//ms2%2Eshes%2Ehcc%2Eedu%2Etw/%7Ec020/%AB%D8%BFv/%AB%C8%AEa%A4g%BC%D3%2Ehtm&b=0&a=97&user=baidu 请问:土楼是否“土坯砖”砌成的,故称“土楼”呢?
非也 错了,你多找点。我在 平和-饶平 亲自看过土楼的。
就是用生土为主做的。 行牆----夯土牆
牆腳砌好之後,就在牆腳上支模夯築土牆,俗稱「行牆」。
支好「牆篩」(即夯土築牆用的木模板)後,先插入長竹筋,然後將拌好的黏土倒入牆篩中,第一次倒滿,夯實成牆篩三分之一的高度,再放入較短的竹筋,作為牆骨。如此分三次夯完一篩。薄的土牆需兩個人夯,厚牆則要四個人同時夯築。夯築有一定的方法,按順序分三階段完成,才能確保夯得密實。夯完脫模後,再將土牆內外兩面修平、拍實,使之平整密實。
土樓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64&t16264.html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11-4 at 20:54 ]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5-11-4 19:42
看来你也是没见过土楼的“砖家”。请看:
http://cache.baidu.com/c?word=%A4g%BC%D3%2C%A4g%BFj&url=http%3A//ms2%2Eshes%2Ehcc%2Eedu%2Etw/%7Ec020/%AB%D8%BFv/%AB%C8%AEa%A4g%BC%D3%2Ehtm&b=0&a ...
只是少量的,年代比较近的,土楼的内部,有用砖
用了很多定语 为什么粤东地区围龙屋夯土的墙壁见不到有“土”呢?(土砖砌的墙除外)。 土楼与围龙屋两个都是属于夯筑,或者用客家话讲就是钟墙。
这是从建筑的方法上讲的。
如果要从用的材料上分,土楼是三合土钟墙,围龙屋是石灰钟墙。
土楼的基础应该同粤赣闽交界地区一样用石头,上面才用三合土钟墙。
围龙屋则下面直接用钟墙,内墙的上部用土胚砖(泥砖)。 怪不得土楼是这个颜色的。
而我家的祖屋再水淋日晒也不会变成土色的。
还有一问就是,好像大多数的土楼外面都不趟壁,难道不怕雨淋坏吗?
[ Last edited by lanker305 on 2005-11-7 at 17:30 ]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5-11-6 20:09
怪不得土楼是这个颜色的。
而我家的祖屋再水淋日晒也不会变成土色的。
还有一问就是,好像大多数的围龙屋外面都不趟壁,难道不怕雨淋坏吗?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啊?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5-11-7 13:38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啊?
说错了,应是土楼才对。
土楼外墙好像都没有装修。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5-11-6 20:09
怪不得土楼是这个颜色的。
而我家的祖屋再水淋日晒也不会变成土色的。
还有一问就是,好像大多数的土楼外面都不趟壁,难道不怕雨淋坏吗?
土楼的墙,非常厚实,第一层接近2米的厚度,任凭风吹雨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