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腾冲收复战役中的杨运洪
>抗日战争时期腾冲收复战役中的杨运洪>
Ø 叶 洁
Ø
Ø 杨运洪(1915—1943年)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黄畲乡人。
> 杨自幼聪颖过人,读小学、初中时成绩优良,名列前茅,品德良好,深受师生喜爱。1932年毕业于平远县城附城中学,即被乡里聘为教师,“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国家危难当头,心怀一腔热血,毅然向学校提出辞职,弃文从戎。1934年考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为第十一期学生。
> “七·七”事变后,南京军校当机立断,将第十一期学生提前毕业,分配于各部队,立即奔赴战场,投入抗战。杨被编入十一集团军七十一军三十六师一零八团,历任见习排长、连长、营长。英勇杀敌,转战于上海、南京、徐州等地。1940年在湖南长沙抗战中,为掩护军民转移,身负重伤,送湖北阳楼洞医院疗伤,不等伤愈,又请战上前线。由于杨在历次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并屡建战功,得到上级嘉奖,晋升为中校。1941年该部奉命转移到四川西昌会理待命。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派远征军赴缅甸抗日。
> 1942年3月,远征军在缅甸同古遭日军重兵围攻,失败北撤,且连战败北。在此紧急情况下,三十六师由四川西昌急行军,徒步赶赴云南祥云,再用汽车前往怒江前线。5月4日,日军进犯惠通桥,守桥部队果断炸断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5月5日,日军五百多人用橡皮船强渡怒江,占领了东岸桥头堡,并沿公路搜索进犯。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三十六师的先头部队一零六团的二个连已乘车到达农田附近,见日军攻到东岸,遂下车阻击日军,居高临下,猛烈攻击。日军在仰攻不利的情况下,颇有伤亡,但仍拼死进犯。5月6日上午10时左右,杨所在的三十六师一零八团及一零七团赶到战场,并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在既没有任何隐蔽,又遭到对岸日军炮火猛烈攻击的情势下,仍奋勇进攻,双方为了争夺公路两侧高地,进行激烈的战斗。杨所在营是主攻部队之一,他组织了多次反攻,浴血奋战,反复冲杀。经过三天三夜的恶战,直至5月8日,日军不支,除少数乘橡皮船逃回西岸外,大部分被歼于怒江东边。三十六师肃清了窜犯怒江东岸的五百多日军,稳住了惠通桥东的战略要地为日后作战奠定了基础。日军失败后退缩到西岸松山。第三天,一零八团以竹筏强渡怒江,计划一举攻占松山为下一步战略部署创造条件。但日
> 军顽抗,未能攻成,形成隔江对峙局面。从此,日寇再没有越怒江半步。惠通桥战斗,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打得相当激烈,我军伤亡过半,损失惨重,但遏止了日军气焰,也使其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军民抗战的信心和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挽救了滇西垂危的战局,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胜仗。三十六师受到第十一集团军总部的表彰和全国新闻媒体的传扬。杨也因功获得军功章。
> 惠通桥之战后,杨所在团驻守在怒江边近半年。怒江为世界第二大峡谷,气候垂直分布,山上奇寒,山下酷热。守江部队生活极其困难,每人只有一套棉军装,一条棉被,因冷热不均,衣服无换,生虱而引发“回归热”病,且传染迅速。当时,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只能用大锅、大桶蒸煮衣物、卧具来灭虱,但收效甚微。全团官兵大部分生病,有些人死亡,不得已调往保山尤旺镇整顿养息。未及数月,一零八团又奉命渡怒江,越过高黎贡山到腾冲打游击,以保住被日军占领的城镇以外的区域。1943年3月团部进驻腾冲瓦甸镇,该镇曾遭日寇烧杀,全镇已无一间全房,一片荒凉,惨不忍睹,这更激起我军民对日寇侵略者的仇恨。
>
>当时,敌我二军在怒江西部尖锐对立,我军常派兵力对驻守各据点之敌进行夜袭,杨所在营曾多次担任袭击任务,收效很大。1943年夏起,侵略腾冲、龙陵的敌军五十六师团和第十八师团的一部分,为了解除我腾北游击队的威胁,于10月初集中了一万余兵力,对我进行大扫荡。敌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将我第三十六师歼灭于固东地区。一零八团受到敌炮、空联合大扫荡,于是奉命撤退,以便逐步摆脱敌人。十月某日中午,杨所在营和一零八团部,在一个小山上午餐,被敌人包围。日军炮火异常猛烈,我官兵伤亡甚众,只好将兵力分散突围,杨所在营随团部行动。且战且退,撤至腾冲桥头乡大塘子村时,不期又与大队日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营、团指挥部都被困在山腰。时近日落,为掩护团部突围,杨毅然率该营余部冲向山下,与敌人血战至深夜。最后和全营官兵一起壮烈牺牲,以身殉国,杨年仅二十八岁。1944年春,远征军奉命反攻滇西,5月渡江,6月攻克腾冲。第三十六师师长李志鹏派一零八团第三营营长銮云率师部百余人,收集作战地区三十六师阵亡官兵骨骸一千五百多具,就地火化,照各团营所到名单,按级别,职务、姓名、年龄、籍贯编排妥当,印好名条贴在骨罐上。杨葬于腾冲县和顺乡
> 蕉溪小团坡尹氏祖坟地上。一九八六年经腾冲县民政局证明,宋希濂将军、宋绍椒先生及銮云先生证明,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杨为抗日烈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