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梅县古镇-------桥溪村:一代王者 归隐山林
桥溪村:一代王者 归隐山林http://travel.news.hexun.com/detail.aspx?id=1366744
www.hexun.com【2005.10.19 11:03】央视国际
--------------------------------------------------------------------------------
http://www.hexun.com/Images/12/32/123271.jpg
桥溪村全景
地方志
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民风淳朴。源自阴那山五指峰的山涧,自东向西经桥溪村流过。小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目前村中统计人数为216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则多达600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小村朱、陈两姓人家,自明朝末年开始,世代联姻。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来兴建的继善楼、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宝庆居、祖德居等建筑,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围龙结构的大屋。精美的建筑是桥溪村魅力的标志,小村另一个动人之处,是藏匿一个失散皇族的传说,亦真亦幻,引人入胜。
http://www.hexun.com/Images/12/32/123272.jpg
手绘线路图
村游直通车
□桥溪村位于梅县雁洋镇辖区内,阴那山五指峰西麓。自驾车前往,沿324国道,到梅州后折向北,走205国道,在城东转入省道,35分钟左右的车程,到雁洋。乘车可从天河客运站出发,到梅州120元,或选择火车,6小时车程。到梅县再乘前往雁南飞度假村的旅游巴士。
□路途颇遥,可相应设计成休闲度假的路线,桥溪村毗邻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离桥溪村15分钟车程,可考虑在度假村住下,享用占地450公顷的层峦叠嶂,品茶休养。
□沿线的景点还有阴那山灵光寺和叶剑英故居,皆值得一游。
小村纪事
世事沧桑难掩华贵 传奇之地 吸千年山林之灵气
记得走进桥溪村那天早上,云有点厚,厚实的云层压着山,与山凹位嵌合的远处,模糊成一团黛青色。车子一直往山里开,路旁是小溪,据说解放前人们把这溪水唤作“叩头溪”,因为路还没修好的时候,进村的路地势极陡,近乎垂直,每往上爬一级,都不得不手脚并用,像磕一次头。
村子遥遥在望,风景愈发纯净,溪流变窄,遍布圆滚滚的石头,两岸及石间姜花蔓生,五六月间姜花盛开,一路可见溪间点缀着娇嫩的白花,花香四溢。
村长朱新辉站在村口,指着溪上一簇林木,说,桥溪村建村五百余年,这簇林木却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人称之为“五彩林”。这儿有五个树种,分别是楠木、檀木、山杜英、青蓝木和荷木,其中楠木有三棵,其余树种各一棵,荷木枯死后,村民补种上一棵将军木。从前桥溪村有四所学校,有一所选址于此,取“五子登科”之意。
曾经,桥溪村一带是原始森林,四面皆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嫲顶,西面义安寨,北面秀炉峰,东西向的小溪穿山流出。溯溪上行,拐进森林,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洪秀全祖籍嘉应,义安寨上有古寨头,曾被太平天国义军选中,作为驻扎之地。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边纵队、中国共产党粤东地委机关先后驻扎该村,中国共产党梅埔雁松武工队亦经常在此地活动,往往是敌人打进来,部队往山里散,当即无影无踪,山林为掩护,最适合打游击战。
沛国流芳 很有来头的朱氏一族
明末清初,桥溪村朱氏八世祖万琏公到此地开基,他住在离溪不远的一个小茅寮里。万琏公后繁衍到十三世守庆公,家境开始好转,有能力建造新房子,生育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各自成家,朱氏自此人丁渐旺。
因而守庆公对朱氏后人意义非同寻常,他住的房子,被改作祠堂:守庆公祠。
守庆公祠的大堂名为“沛国堂”,朱新辉说,任何一族朱氏,都会定堂号为“沛国堂”。
因朱氏相信他们的始祖是黄帝之子颛顼,始住今河南一带。春秋时,颛顼八世孙封于邾地,建邹国(即今山东),以邾为姓。周平王四十年,邾被楚灭,子孙为避祸,改朱姓,迁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后来分衍各地的子孙都会谨记来自沛国的姓氏。
平时祠堂只是偶尔进行打扫,逢年过节,村里人便在祠堂聚集,拜祭祖先。
客家人有添丁上灯的习俗,因为在客家话里,“丁”与“灯”谐音。每年元宵,前一年里添了男丁的人家便要在祠堂横梁挂上一盏纸灯,以示吉祥。我们去时,横梁上有一盏描花的彩灯,朱新辉说,这是今年他为小孙子挂的。
[下一页 皇族之后 “世安居”梁上飞金龙
http://www.hexun.com/Images/12/32/123273.jpg
继善楼从1902年动土兴建到完工,前后耗时十年,这是朱氏后人“两手空空打天下,一条皮带走南洋”而后光宗耀祖的见证
把明朝、朱氏,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一组引人联想的符号。凤阳朱氏,曾是明朝至高无上的氏族,又在明末农民起义、清兵入侵时遭遇空前浩劫。
朱新辉指着守庆公祠正对的大山叫我们看,两座形似“金”字宝盖顶的青山,前后重叠。朱新辉说,老祖宗认为,这是“生辰顶”,寓意生生不息,隐含朱氏有朝一日再称帝王的雄心。
庞大的明朝皇族,数十万凤阳朱氏,大部分在李自成入京时,被农民军屠杀;另一部分,在抵抗清军时殉国。当年有一批被李自成俘虏至京城的皇族成员,包括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等人,清军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下落不明,一直是桩历史疑案。
传说太子朱慈烺跟随嘉应人李士淳(明末的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避难到李的家乡梅县,为避人耳目,太子削发为僧,在梅州阴那山的灵光寺隐姓埋名,静度余生,后来老死深山,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当时,这个故事从朱新辉嘴里叙述出来,只剩下一个梗概,但他很坚持,太子住的地方,绝对是灵光寺主殿没错。
在“世安居”主厅,红漆横梁排列紧密,紧贴屋顶,稍低,前后凌空再架红漆横梁。前一根绘仙鹤竹枝,中有金字“富贵福全”;后有上下两根横梁,下一根雕绘金龙,稍上一根金黄八卦图绘于正中。
这是朱氏十七世长子继承下来的祖屋,朱新辉说,敢在扁梁上刻龙,证明朱氏先祖确与皇族有渊源。
瓜田夜话
又是最后的贵族
桥溪村是我在广东境内,所见的最具贵族气息的村子。尽管对客家人在建筑上的用心早有耳闻,然而像桥溪村那样,历经战争和各种政治运动的破坏,建筑尤其内部精致的雕刻和绘画仍然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
个中原因,不是破坏得不够彻底,时间造成的损伤在哪儿都一样,而是其资源的浩瀚,纵是最精华的部分已不复存在,因为本身的贵气,依然让人在余下的架子里觅得端倪。
那些花枝招展的铜制镂花宫灯,那块传说是太监写的牌匾(尽管这件事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那根居然描了金龙的横梁,那些货真价实涂了金粉的樟木墙板,无一不在暗示,在加强人们对那个传说的印证:朱氏祖上,难道确是明代皇族?
我们去的那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拨开了云层,明净的蓝天上白云舒展,山野的植物,色调饱和,浓郁的翠绿,簇拥着桥溪村的清代建筑,益发显出墙壁的白。
古建筑在山脊上分布,村长领着我,一路攀爬,周围很静,让人只感觉到泼洒下来的阳光。偶尔有村民从山上扛回来一捆柴,经过亦只是安静地打声招呼。
有人在屋后养蜂,不时有蜜蜂围着蜂箱进进出出。村长说,这里的地,由于位于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景区内,如今大部分都被承包给茶园种茶,每年除了收取固定的费用,村民到茶园里干活还有额外的收入。
村民另一个收入来源是养蜂。桥溪村自然环境优越,没有污染,周围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种植的果树都多,因而适合养蜂。每枪“蜂头”,舀一次蜜有0.3至0.5斤重,隔7天左右舀一次,一个月可舀4次,一斤蜜卖8元,养殖大户一年能收300多斤蜂蜜。
听着村长讲这些平实的柴米油盐,又感觉到,那种皇族曾经的显赫、排场、高不可攀以及劫难,距离今天都那么遥远,桥溪的建筑,是历史沉淀下来最后的高雅气度,然而人去楼空了。
唯见风物
继善楼 金光闪闪
故事 光宗耀祖的产物
继善楼是一座青砖白壁青瓦的两层夯筑杠子屋,这杠子屋有七杠。“七杠”即从宏观上看到屋子的七个屋脊。
前后三进,中部为四合院式,通过回廊连接,屋子往两厢扩张。
建筑样式是传统的,细节里却渗透了清末新兴的西洋风格,比如镂空的砖雕花窗的设计,比如屋前辟出空地,地基抬高,作为院落,用青绿色釉彩的凸腹花瓶状栏杆围起。
http://images.gd.sina.com.cn/s/200507/11_1530508_4_200507250638_72738.jpg
现在看起来依然金碧辉煌的继善楼木雕
继善楼如今由住在里面的朱提发和陈荣华夫妇打理,他们是继善楼主人的亲属。陈阿姨说远在印尼的亲戚也曾回来过,看望这座祖屋。
一个世纪以前,不少嘉应人漂洋过海,或为谋生,或为避难,“两手空拳打天下,一条皮带走南洋”,他们省吃俭用攒下钱财,想方设法寄回老家。
桥溪村十七世朱氏的五兄弟,也是早年越洋华侨大潮中的几分子。他们白手起家,却是把生意眼光投向同在异乡打拼的同胞。
陈阿姨说,本来是六兄弟,可惜老五早逝,五兄弟里,长兄是世安居和祖德居的主人,余下四兄弟集资建起这继善楼。
继善楼从1902年(光绪廿八年)动土到完工,前后耗时十年,新居入伙时,二哥已经不在人世了。故大堂正中挂着侄子送的镜子,正中描画福禄寿三星,左上受赠人只有老三秋琴、老四芷香、老六芷荀三公之字。
我们关心几兄弟怎么完成原始积累,得以建成一座工程如此浩大的房屋。陈阿姨说,在印尼五兄弟从做“水客”起家,奔走于家乡与海外之间,替其他华侨传送书信、钱物,从中获取报酬。后来生意做大,就在各地开设店铺,早年这些店铺集邮局与银行于一身。
掰起手指数,朱氏兄弟的店铺,在印尼有三家,香港有一家,广州和梅县各有一家。发迹后五兄弟衣锦还乡,便建造新房,光宗耀祖。
结构 680平方米的七杠屋
上一段石梯,庭院门朝向东南。村长朱新辉说,记得小时候,门外还有一圈铁栅栏,1958年,被搜刮用去炼钢铁了。石梯两旁,左方右圆,两个水池,以前左边池子养金鱼,右边池子养鲤鱼,如今种上松树。梯顶两头石狮,头已被打掉。朱新辉说,水池设计成方圆,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要懂得规矩;而有池蓄水,可以防火。
继善楼正面,门前檐下耸起两根石柱,有西洋风格。朱新辉说,以前柱子上雕龙画凤,后来被打掉了,柱子的作用是支起一道及肩高的铁趟栊。
说起小时候的“劣迹”和趣事,朱新辉兴奋起来,他指着檐下让我们看,墙壁上贴着彩陶的麒麟和宝瓶,横梁下方是上彩的木雕,凤栖牡丹丛,上方雕成一左一右罗汉踏麒麟,两只金麒麟怒目圆睁,十分威武。
朱新辉说,那时还有一些彩陶的小人,他们上二楼,从镂空的窗棂间伸手把陶瓷小人取下来玩。
“文革”时被泥涂脏的门匾清洗干净后,“继善楼”三个字苍劲有力,两侧木头牌匾的对联已被破坏,“继志述事,善邻亲仁”如今写在红纸上,贴到原来对联的位置。
入内,四方庭院十分幽静。砖石肌理的墙壁已是现代作风,雕花木窗木门,二楼的木廊木柱,又显得古色古香。门或窗上方墙壁上有彩绘的风景或人物,朱提发说,这是当时专门从广州请来的师傅画的。旧日羊城八景之扶胥浴日和石门返照,江上千舤竞渡,当年广州的繁荣,竟在梅州的深山小村里重现,让人叹为观止。
正中友恭堂,陈阿姨说,这个堂号表达几兄弟对手足之情的重视,互相友爱恭敬,是维系兄弟感情的基础。
如今偌大的厅堂只有一张条几,挂牌匾与镜子,两边再摆两面宫廷镜。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空旷的,陈阿姨说,以前有很多洋家私,有明晃晃的哈哈镜,还有会唱歌的西洋钟。这680平方米的七杠屋,花了12万块银元。
二楼正厅,金碧辉煌的《朱子家训》刻了整整两面樟木墙板,门框下的镀金木雕仍金光闪闪的,近屋顶墙上彩绘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可惜其中一面墙上的字迹在“文革”时被刮得一干二净。墙板背后,禽鸟图与整版的格言交插绘写其上,这里是书房,男左女右,给男孙与女孙一样的受教育机会。
寻根究底
明末朱氏避难兴村
解放前,这里住着陈、徐、赖、杜等姓氏的人家。明末朱氏为逃九族被诛之难,躲在五指峰的山林里,后来局势平缓下来,渐渐迁到雁阳东洲坝,再外迁至长教村,清代,八世朱氏搬家到此。当时邻居陈氏娶杜氏的闺女,八世祖万琏公发现,杜氏竟是自己搬家前的邻居,可谓有缘,陈氏于是把自己妹妹介绍给万琏公。从此朱陈二姓,便有了世代联姻的传统。
后来,朱、陈二姓人家成为桥溪村人口的主力,其他姓氏倒是逐渐搬离了此地。
游村惊梦
果真样样有讲究
桥溪村的格局根据地形上的一物一景,流传下来不少捕风捉影的说法。村长朱新辉便滔滔不绝地介绍。姑且不深究这些形似的想象是否合理,抱着听故事的心态听。
第一格局是“乌鸦落洋赛落阳”,说的是村里沿着溪水流向的地里,有不知从何处来的两块漆黑的石头,像两只乌鸦。
第二格局是“仙虾戏水望长江”,桥溪朱氏先祖万琏公坟墓在山上,边上有鱼塘,塘里有虾,西望是江,此处“长江”指的是很长的江,即当地梅江。
第三格局是“螺蛳吐肉把水口”,这是讲村子的坐落朝向,只看见水来,看不见水走,就是把财守住了,流不走。
第四格局是“伞下夫人在中央”,桥溪村建筑所依傍的金字顶山体,形若伞状,被解释为庇护子孙的一种形似与象征。(文/李小翠 图/邹卫)
[上一页]
[ Last edited by adg on 2005-10-24 at 10:33 ] 梅县桥溪村,一对联
“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幾張繼善樓的圖組: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guangdongjinshen&job=view&topicid=10583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