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
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漳、梅、潮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梅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
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
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据目前对3至5层方楼的初步统计:龙岩适中镇共有242座(另有遗址可查的,1864年太平天国战时被毁38座,1924年军阀混战时被毁24座)。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
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
圆寨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平和3县交界地区,这里山高水冷、耕地几乎悉为梯田,历史上社会极不安宁,而客家人的永定县与闽南人的南靖、平和2县之间交通隔绝,直至1980年代才开通永定、南靖交界是处隘口,修筑简易公路,但迄今交通状况并未根本改善。在3类土楼中,圆寨的三堂屋最为隐蔽,防御性最强,这引起因素显然发生了重要作用。
据目前对现存3、4圆寨的统计,永定主要集中在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5个乡。其中岐岭乡28座,大溪乡31座,湖坑乡64座。古竹、下洋统计暂缺。但据笔者实地踏勘看来,前者较湖坑稍多,后者较湖坑略少,若以平均等于64座计,则全县总数不下于360座。南靖奎洋乡14座,梅林乡39座,书洋乡101座,般场乡23座,加上其他乡镇数量,全县总数约在210座以上。这里也须注意,在圆寨最多的4个乡中,客家村落最为集中。平和圆寨数量暂不明确,但据新编《平和县志·文物名胜卷》统计,全县现存2至4层的方楼圆寨共约280座,尤以圆寨为多,集中在芦溪、长乐、九峰几个毗邻永定的乡镇。长乐乡为纯客家人居住,芦溪、九峰则客家人闽南人混居 根据前几天中央电视台十套一个节目的介绍 福建某地的客家土楼要申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现在已经被列为我国申遗预备项目:shy: 是永定的,但是申报名字是福建土楼. 应该叫“客家土楼”更能体现它的特点吧。 客家人应该全力去保护世界级的文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