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汉人 发表于 2005-10-14 03:39:46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13 20:11
严博士分析得很透彻。我们很需要从理论上来分析。

但是严博士忽略了满语和客家话的共性,客家人的分散与不集中倒和满人一样,无论到那里都是少数,无法与多数族群竞争,为了适应当地生活放弃了本族语言而改用当 ...
我认为客家人和满人很需要一种信仰来维持本族语言的生存???本族??满洲人,你到底想说什么???客家人是我们汉族一部分,容不得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满洲人混蛋!!

专顶精华帖 发表于 2005-10-15 19:47:46

JOJOSCLASMATE 发表于 2005-10-15 19:51:06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15 19:47
不要处处攻击别人。

你每次上来干嘛???你自己心理有数???谁攻击人???大家看得到???:mad:

3033e 发表于 2005-10-15 20:35:29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15 19:47
不要处处攻击别人。
我们只作讨论,你不犯人,人不犯你。好简单哟。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10-15 21:44:08

Posted by 大中华汉人 at 2005-10-14 03:23
那样满洲人用心险恶,他是来分裂汉族的,大家向他吐口水!!

满族是其他少数民族中与汉族浸染最深刻的一个族群,慢慢地满族消解了自己,后来其实是与汉族共命运了。代价也是有的,满族竟然放弃了母语。

阿林古 发表于 2006-4-3 12:52:53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13 20:11
严博士分析得很透彻。我们很需要从理论上来分析。

但是严博士忽略了满语和客家话的共性,客家人的分散与不集中倒和满人一样,无论到那里都是少数,无法与多数族群竞争,为了适应当地生活放弃了本族语言而改用当 ...

先搞好你自己的母語 再來談我們客家吧???:mad:

ALIN 发表于 2006-4-4 15:02:55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5-10-15 21:44
满族是其他少数民族中与汉族浸染最深刻的一个族群,慢慢地满族消解了自己,后来其实是与汉族共命运了。代价也是有的,满族竟然放弃了母语。

放心 即使滿語全面消失 我們客家話肯定繼續流傳滴???:D:D:D

新马甲 发表于 2006-4-5 23:32:32

Posted by 大中华汉人 at 2005-10-14 02:34
反思什么,反思什么!!
客家话是一种汉语方言,而满洲话是野蛮人的话,野蛮人的话被文明人的话取代是很正常的!!
客家话以及其他汉语方言(除了北方话)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说这些方言的人大多生活在南方地区, ...
不欣赏你这种沙文猪意者

阿林古 发表于 2006-4-8 15:37:06

Posted by 专顶精华帖 at 2005-10-15 19:47
不要处处攻击别人。


谁攻击谁 社区的人都非常清楚 奉劝你不要做贼喊抓贼 在这里真正会攻击别人的就是你!

刘传夫 发表于 2006-4-8 16:37:29

崖在东北,看到了满人的状况

崖在吉林边疆,班级有好多满人同学,都汉化了,都汉姓了。甚至遗忘了自家的语言和文化习俗了,但古老贵族的气质还在,很有遗风。如果真的需要研究满人,其实可以到东北看看现状。客家的状况也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我们也需要保留自家的客家话啊!不管他说的是什么,但他很尖锐地说明了我们的危机,满人已经用自家的消亡证实了这个事实,不用就完蛋,不进化就被同化!或许我们就是需要救亡图存,尽管客家从来不乏有民族意识的英雄,但大家要警惕啊,不是警惕这个满人的言论,而是警惕自家的现状啊!“无敌国外患者,国衡亡。”感谢这个满人,感谢客家曾经的对手,是满人让我们更加团结。苟利客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逼趋之!

wcx1978 发表于 2006-4-9 11:36:31

请大家看看《其实你不懂广东人》这电子网文

关于客家话的问题,请大家看看

《其实你不懂广东人》
作者:叶曙明

一书,说得比较全面透彻。虽不直指客家话。但说明很多问题,没有哪种语言是绝对优秀的,正如全世界要反纳碎法西斯主义一样,没有一个种族能说他比其实种族都优秀,能不能传承是靠自己本族人的努力的结果,无论经济、政治、文艺方面都要努力,才能站住脚。

现摘录如下:

  …………

  在粤语文化圈里,常听到人们谈论起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掌故。当年,帝制倾覆,共和初肇,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粤语为中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粤籍议员,劝他们放弃粤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山的人望,粤语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

  揣测孙中山的用意,当时南北双方仍处于对立状态,既然清朝把北京话作为官话已经两百多年了,继续沿用下去,可以避免节外生枝,减少南北统一的障碍。这恰恰表现了南方人胸襟开阔,相让为国的精神。南腔北调,乃地理自然形成,本无所谓优劣,既然我可以奉你的语言为国语,你又何必非把我的语言斥为“鸟语”不可呢。

  广东人始终坚持认为,白话是广府人的母语,福佬话是潮汕人的母语,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方言是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地方人文内涵,一种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那种地方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正如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普通话固然应该推广,但方言也不应听凭它消亡。

  在广东这个移民大省里,各种方言错综复杂,四乡八镇,各有不同,甚至村头村尾亦相迥异。没有哪一种方言,能够把三州六府的乡音统一起来。即使人们力图从语言学上把它们分类,也往往予人绠短汲深的感觉。广东真是一座语言的大宝库。

…………………………

你有你的中原文化,我有我的岭南文化
…………………………

中国共产党北方人如苏共一样的排除异已的恐怖行径:

  当年叶剑英、方方领导广东土改,由于天下已经大定,他们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结果却被斥为“和平土改”。中央认为其根源在于广东人的“地方主义”、“封建宗族观念”,于是,在1952年和1957年,两次反地方主义运动,便像巨灵之掌打到广东人头上一样。

  为了把广东的“地方主义势力”连根拔起,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调入广东掺沙子,从粤北山区到粤东平原,遍布广东各地。广州市属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大部分是南下的。本地干部被批的批,斗的斗,撤职的撤职,开除的开除。经过大规模调整,全省县以上主要领导,80%是北方人。多数地委的主要领导都换成南下与大军干部,两个区党委主要领导全是南下与大军干部。原来担任正职的广东干部纷纷降职,给北方人让位。

  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7000多名广东干部受到处分。

  在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时,受处分的广东干部仅厅局级至副省级的便有近90人,地县级和普通干部多达1万多人。

  叶剑英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亦受到牵连,被调离广东。临行前,他说了一句很沉痛的话:“主帅无能,累及三军。”叶帅为自己无法保护广东干部不受无辜伤害而痛心。不知多少广东人因他这句话而泪流满面。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被戴上“反党联盟”帽子,受到严厉处分的广东省委书记古大存、冯白驹和被戴上“右倾、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帽子的方方,直到1983年和1994年才分别获得平反。

………………

wcx1978 发表于 2006-4-9 12:20:08

我正是一个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广东客家人,依然保持本性

我正是一个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广东客家人,依然保持本性

  我在北京工作五年多了。常进出首都高级商厦办事,见过高级干部、老外,也长期下乡,到北方农村,与乡村教师聊天。

  并没感觉普通话就怎么个好法。在北方各地也有各地的方言,初去乡下的北京人都听不懂。 同是美国人发音语速都不一样。

  把北平话当官话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选择,世人都追求权和利,当然要学它。学它也是为了赚北方人的钱、中央的钱,或更好进入官场夺权。学普通话如学英语一样,只是个工具。

  但巩固用自己的母语就不同了,是种信仰力量的加强。我常带身边的MP3和PDA里常放的歌曲只有客家话、粤语的、英语的歌曲,丝毫不放普通话的。时不时播放这些对于北方人来说的外语歌曲,更能在北平话的环境,提醒我自己是别具一格的,是聪明人,不能久久待北方,以后要去香港、去台湾、去新加坡赚钱去。

  在骨子里我并不欣赏北方文化。五年了,我脑子思维还是用客家话,自言自语时还是用粤语。如今,在北方的中小城市里,北方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正是我们广东人十年前玩过的东西,什么打台球、迪斯歌、找情人、等声色犬马的东西,他们总爱谈论如何如何消费玩乐。 我常在一边暗笑这帮北方土包子,他们足足落后我们十多年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官员满嘴马列主义,文化娱乐方面却如此幼稚。 

  有个报纸说。据调查显示,现代广东人在工作之外生活办事互助观念,从以前的靠领导、靠同事、靠单位帮忙,转向靠家族力量,靠亲戚、靠邻居了。可见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不能生根、慢慢化解了。 这一点,在我们客家人中早已很明确,我们客家人本身就重家族观念、血缘观念。观念的先进程度、坚定程度比非客家人们高明多了吧。。

  所以,别把自己家里的宝不当宝,客家话就是个宝。我们能说这古老的话,那些人不能,我们才是真正龙的传人,聪明人的后代。

  对于客家话的振兴,要弄多些影音作品、电视台。我们这代客家人在经济、政治、文艺、科研各方面都要努力,并在努力成果的后面加上个“客家人所作”的印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满语的消失,是否引起客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