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将呼之欲出
[轉帖自環球客家]翻开中国版图,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这三块中国最富庶、经济最具竞争力、体制最具活力的连结地带存在着一个有待纵深开发的城市“断层”地带——闽粤赣边经济区。在区域经济划分下,其既未归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又未划进闽南三角洲,属于三个成长三角的边缘区。闽粤赣边经济区由龙岩市、梅州市和赣州市分属三省的三市所组成。该区是著名的侨乡,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经济发展较落后,是南中国经济增长带中的薄弱环节。从发展的态势看,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着力点。地处南中国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如何实现南北响应、相得益彰、共创繁荣是一个关系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闽粤赣边城市化发展战略,变“断层”为“桥梁”,让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这三个相隔遥远的发展极融会贯通,使南中国的海岸线上崛起一条由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这三个成长三角所贯通的新的经济增长带,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长期以来,闽粤赣边开放城市的形象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与各自省内同等城市比较并不冒尖,与省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开放型城市经济圈还没有建立起来,龙岩市、梅州市和赣州市三市经济广阔的舞台上,还只是各自搭台、各自唱戏为主。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5-10-8 at 15:51 ] 闽粤赣边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将呼之欲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日益增强,这为经济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城市是发展的主导,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对于经济发展更为重要。近年来,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整体优势,显示了经济区域内各城市间分工与协作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今后的经济竞争将以区域经济竞争为主,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点之一就是经济诸要素没有形成适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与市场相接轨的有机结合,而处于各自游离状态,一旦按照经济规律和资源特点进行布局、整合,经济发展潜力就会冲破樊笼,产生飞跃。随着以跨区域的梅坎铁路、漳龙高速公路、赣龙铁路和规划中的龙厦铁路、龙梅高速公路、龙赣高速公路等为主干架的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闽粤赣边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的构建呼之欲出,浮出水面。 综观闽粤赣边各市的各方面条件,也已具备了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挡次,构建城市经济圈的基础和平台。
1、从历史渊源和政治环境看,从1986年开始,龙岩市、梅州市和赣州市三方召开党政领导联席(扩大)会议,开展高层领导互交流。围绕加强三边协作,共促三市繁荣,进行互利合作、携手发展、依托优势、共谋振兴。
2、从有关数据看,龙岩市、梅州市和赣州市三城市经济实力不相上下,已具备了构建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的条件。龙岩市、梅州市和赣州市三市政府间、毗邻县(市)间、部门间、企业间联系密切,以交通、边贸、联防、旅游为重点的三边协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3、从人文环境看,闽粤赣边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似,人文习俗相近,文化底蕴相同,可以成为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单元。
4、从经济联系看,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经济交往密切,商贸、人员交往频繁,企业相互渗透、互为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构建闽粤赣边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本区域远离全国主要经济中心和大城市,区域经济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城市规模都较小,城市的服务功能较弱,区域性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辐射能力比较有限,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全,产业发展缺乏密切的、有机的分工合作,各自为政,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构建闽粤赣边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尽快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新兴产业一体化、制度政策一体化等工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在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应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逐步形成合理分工、充分竞争的区域经济体制。
2、加快闽粤赣边及周边的交通网络建设。
3、主动融入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三角,提升区域实力,促进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吸收发达地区因产业升级而转移的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能源基地等,成为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城市经济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统一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旅游圈,扩大闽粤赣边城市的影响,提升整体形象。 赣州机遇稍纵即逝
纵上所述,构建闽粤赣边赣州-瑞金-汀州-龙岩-梅州城市经济圈只是时间问题。早作规划,主动联合,有利于闽粤赣各市尽快形成合力,协调发展。
赣州是闽东南“东进西出”打通沿海通向中西部腹地的大通道,赣州如欲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立足省情和市情,找准在闽粤赣边城市经济圈中的坐标,努力在地区分工与协作中展示和利用比较优势,抓住机遇,挖掘对外拓展潜力,拓宽自我发展空间。可以预言,在新一轮竞争中,谁先崛起,谁就可能聚集优势,执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之牛耳,理所当然成为分享这一区域经济改革与开放成果的最大赢家。赣州开发历史较早,历史上曾为三省交界商品交换的中心,后来由于行政区划壁垒的形成,割绝了三省间的经济往来。现在闽西与粤东、赣南三个地区经济发展虽在伯仲之间,但从历史渊源和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条件来看,赣州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是极有可能的。如果赣州能填补这一空白,对于赣州市乃至整个江西省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赣南中心城市,建设小康赣州,要认真解析赣州与诸边的双向利弊,克己短、扬己长,用其短、补己长,使赣州在构建闽粤赣边城市经济圈的赛跑中,科学起步,争当领头羊。
1、立足比较优势,给发展以准确的定位。应充分发挥龙岩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协作,努力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争取在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有更大的作为。赣州作为赣南的中心城市,其功能还很不完善。赣州过小的城市规模对所辖县经济的辐射和带动极其有限,好比小马拉大车,非常吃力。赣州城市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必须走出固有的围城,努力寻求新的出路。依托基础设施的优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互补与升级,通过组团建设,形成外通东南沿海,内贯全市的具有较强聚散功能和辐射性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
2、瞄准发展的突破口。地区经济的赶超,需要大的带动性项目。赣州市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注重培育规模经济优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质量上的“优”,没有规模上的“势”,就谈不上真正的优势。近年来,赣州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只是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现在的关键是要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较大较好、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税源型生产性项目,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开发培育一批成长型、税源型生产性项目做支撑,不能尽快在发展的进程中奋起直追、缩小差距,赣州市要在构建闽粤赣边城市经济圈中有所作为,争当领头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和跃升,就是一句空话。
3、注重搞好城市发展整体规划。许多人说,苏州工业园区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他们的规划。但这个规划是昂贵的,苏州工业园区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种详细规划花了3000多万元。八年前许多人都说太贵了,而今天,所有批评者都改变了看法。因为这国际一流的城市规划让他们受益无穷,园区的一半外商是靠规划引来的。做好整体规划,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这很重要。要一次规划成型,分步进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化化城市格局。
4、形成若干各具特点的产业群体,提高产业和技术集聚度。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是产业竞争,核心是产业优势竞争。赣州市产业发展的重心应以能源、机械、建材、冶金、绿色食品、现代物流服务、旅游休闲为主。
赣南一旦打开大门,门里的小虫就会变成巨龙。赣州如欲求在华南经济圈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构建闽粤赣边城市经济圈中先知先觉,未雨绸缪,确定经济发展新格局新目标,不失为是一着好棋。赣州不可能坐等兄弟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再来带动自己。在这一问题上,赣州不必低调和矜持,而是要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提升城市实力,承担起闽粤赣经济圈中心城市的重任。以赣州的区位条件、知名度和相关地区的期望,处于重要位置的赣州应当也必须以自身的腾飞,承担起带动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这是挑战,更是机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