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少谈所谓的客家名人,多做事情
客家人,或者说是客家的学者有个不好的习惯
就是喜欢先找个名人
然后去证明他是客家人
如果不是客家人
没问题
他的父亲可能是
如果他的父亲不是
也没问题
他的爷爷可能是
如果。。。。
一直往上推到他的十八代祖宗
最后松了一口气:
看看吧!
这人是客家人没错吧?
这样不好
按这样推法
不但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一个种族的
而且人类跟狗都是一个祖先的
更为可笑的是
你去证明孙文是客家人
证明朱德是客家人
证明邓小平是客家人
证明。。。。
但人家根本没当是一回事
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自讨没趣
我不知道孙文会不会讲客家话
但我翻遍资料
好象没有找到孙文自己说他是客家人
真正的客家人
应该是在纯正客家文化环境下长大的
比如说我未来的子女
是生长在深圳或者上海什么的
那么他们已经不是客家人了
只能说他们的祖上是客家人
这样来划分
才有一个时空界限
不会走到一个唯证明主义的死胡同
(上述观点可能打击到某些朋友,可是我们问问自己,如果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亚系,有足够辉煌的历史和现状,是不需要无休止地把某些名人硬往自己这边拉的。就像一个饭馆,如果生意很好,老板是不用叫上几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站在马路旁使劲的象路人拉生意的。
我们现在的一些客家后代,非常似那些破落户子弟,看着人家吃酒喝酒,便忍不住一边流口水一边说:这算得了什么?想当年我祖上。。。。。哼哼)
斜阳 2003/05/12于深圳福田 再改一改可以成为后人的警示录,标题吸引了我,我更想知道,多做什么事情?
一说:发展经济,振兴客家,二说:成立客家电视台,三说:创作客家流行歌曲,四说:、、、、、这些口号式的词组跟报纸头版头条的空洞口号没什么区别,吸引不了广大民众的眼球,有心做善事的客家子民多数迷信捐钱做庙,(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做,说得不好听是愚弄百姓,说得好听点就是善子信民。)恰恰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多做什么事情来帮助子孙后代。如果你和他们说要发展经济,回答:好呀,大家做涯也会做;
要成立客家电视台,回答:好呀有好看的我就看;
要唱客家歌曲,回答:儿歌会一点点,山歌不会唱。流行曲?没听过。
要、、、、、回答:平实,不出什么新意。
请问我们多做什么事情,我们能做什么?
你有没有看到一脸迷茫的我。
[ Last edited by sunon200520 on 2005-5-6 at 18:35 ] Posted by 独近斜阳 at 2003-5-12 00:55
真正的客家人
应该是在纯正客家文化环境下长大的
比如说我未来的子女
是生长在深圳或者上海什么的
那么他们已经不是客家人了
只能说他们的祖上是客家人
照你这么说,深圳的客家人不是客家人了.
照你这么说,我都不是客家人了.我是厦门闽南人了.
纯正客家文化环境,除了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哪里还有?有又有多少?什么程度才叫“纯正”
不可说绝了,海外客家华人他们大多生长的环境都非“纯正客家文化”,但他们还是客家人的,不是“只能说他们的祖上是客家人”这么简单. Posted by hd136302 at 2005-5-6 19:02
照你这么说,深圳的客家人不是客家人了.
纯正客家文化环境,除了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哪里还有?有又有多少?什么程度才叫“纯正”
不可说绝了,海外客家华人他们 ...
这是03年的贴子,被我翻出来了,要怪你就怪我吧。对不起。我就不明白,咄咄逼人的语言和有理就横的学士们,算不算教育的失败。还是再次应验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多事,打嘴,当我没说。
[ Last edited by sunon200520 on 2005-5-6 at 19:58 ] 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个有志气的乡亲,只要抱着服务客家,传承客家文化的理念,要做,可做的小事,大事都非常多。
看看评语、你明白做个“具有大国民风范”的客家人要做什么吗
看看评语、你明白做个“具有大国民风范”的客家人要做什么吗?留学生所做的特殊“贡献”你有吗?如地铁逃票、垃圾不分类、任意侵占公共用地、随手丢弃东西、吐痰等等,令普通外国民众反感。一些外国人告诫说:“中国人来了,赶快搬走!”哈哈。下面是多数国民都要克服的。当然如果你要做个“具有大国民风范”的客家人更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谈到中国留学垃圾现象时,菲利浦先生表示,中国学生相比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更容易出问题,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自理能力差。因国内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比如不会烧饭,不会用洗衣机;他们要么乱花钱,要么自己不会购买生活必需品。
第二,沟通能力差。很多中国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相对于别的国家的学生而言,他们不喜欢主动把问题说出来,或者主动跟别人沟通。总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国内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主动询问他问题,照顾和呵护自己。一旦碰到任何问题,他们比较倾向于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父母再通过中介沟通,中介再打越洋电话与海外学校沟通,大多数仅仅为了解决诸如洗衣、为赶上公车、丢了书包之类的芝麻小事。
第三,礼貌不够,不知道感谢人。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感激,或者没有这样一个礼貌用语的习惯。特别在英国,很多中国学生被寄宿家庭视为非常粗鲁,不懂得礼貌,不懂得感激。在英国几乎一天到晚每个人都不停地说“谢谢”、“请”这两个字。
第四,自我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很少顾及他人感受。
某些学生不经寄宿家庭同意,擅自留宿外来朋友;或者不经许可随意取用寄宿家庭房东个人生活用品;不顾及他人的生活习惯和感受,将内衣裤晾在浴室内,不停滴水在人家地毯或墙纸上。菲利浦说,此外很多寄宿家庭打电话告诉他,很多中国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也不出来跟别人沟通,也不告诉别人他在想什么,也没有好奇心了解一种新的文化,或者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闭起来。
第五,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期望值过高。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都来自条件不错,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他们到了国外后,很多学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他(她)在家里的好,不是很新的房子,不是全新的装修,或者设施各方面还没有国内的条件好,所以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
第六,中西方饮食习惯大不相同。菲利浦说学生不应该总期待出国也能吃到地道而熟悉的中餐。应该学会适应当地饮食。
为此,菲利浦先生想提醒其他想要出国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尽早自立。培养正确的使用金钱的观念,既不可浪费也不可过于节约,舍不得吃午饭。还有要注重社交技巧,怎么样更礼貌对待周围的人,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心理准备。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尽早让孩子脱离父母过分的呵护与保护,产生一定分辨是非、明辨事理的免疫力。在出国之前有意识让孩子多吃点“苦”,比如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学会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自己问路、自己选购衣服和日常用品等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