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吾 发表于 2005-9-18 19:22:58

上杭文学青年张强福、李迎春等主编的《紫金文学》挺不错,有档次。

上杭文学青年张强福、李迎春等主编的《紫金文学》挺不错,有档次。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5-9-19 11:24:42

Posted by 龙腾吾 at 2005-9-18 19:22
上杭文学青年张强福、李迎春等主编的《紫金文学》挺不错,有档次。

单看这杂志名,我会以为广东河源紫金文联的人编的;或者以为是南京那边的人编的。

明堂 发表于 2005-9-19 14:53:22

没有详细点的介绍??

3033e 发表于 2005-9-19 15:08:45

Posted by 明堂 at 2005-9-19 14:53
没有详细点的介绍??
同样的问题,

龙腾吾 发表于 2005-9-20 08:37:38

纪    事   
   
   有关文学的冲动总在我们这些农家子弟身上激荡。不时的,断断续续将这个梦做了十年、十几年。文学从一片喧哗中寂寞地躲进了物欲之后。我们并不清楚文学这块魔方,但乐此不疲,默默守望心头的一块小小田地。
    直到2003年,我们都将觉得青春将逝,开始望文兴叹的时候,越来越感到,需要交流心中的苦闷、酸甜,需要互相依靠的肩膀。三折回澜的汀江年复一年地流过,看着古城墙的草长了又谢。我们知道,心中的期待并没有死去。这期间,春池老师挟一股如火的热情来到杭城,使我们感到纵然三月烟雨也已春意盎然。我们多想去踏青,当然必须先在上杭大酒店聆听教诲。他的鼓励如沐春风,使我们端坐在酒店套房已然觉得满目花丛。记忆的种子就此悄然种下。
    8月31日晚,喜洋洋酒楼,觥酬交错,借着文学的名义,我们喝下了充满文学的惠泉啤酒。9月6日晚,上杭县文化馆三楼会议室,我们开始了正式聚会,记忆文学沙龙就此成立。记忆者,取“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之义。当然我们的记忆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我们都清楚自己的智商平平,需要用文学将记忆点亮,让一盏小灯照着我们前行的路。鉴于我们的健忘程度,在这里有必要记下首批踏进沙龙者的名字:李迎春、张强福、唐宝洪、丘子祥、黄晋锋、卢亮森、赖志斌、莫养圣、李万锦。九个人的沙龙,人模人样,一副文学的姿态,谈论着文学的话题。一根根烟燃尽,一杯杯浓茶下肚,基本完成沙龙的初始阶段。
    关于记忆,我们的关键词是:现实的、变形的、震憾心灵的。或者说,我们的写作实践,就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对现有文本进行解构,以更真实地达到反映生活的本质。即,记忆要呈现的是这么一种形式:关注生活/关注形式/关注语词
                                                                           关注本质的呈现方式            。为了卖弄仅有的一点学识,我们还进行了必要的阐述:选择记忆里这个名称是因为──记忆是对现实的折射,它是日常场景经过过滤后的沉淀,是对现实的一种提炼;记忆反映的不完全是现实,它是以现实为基础,以心灵和情感为选择原则,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变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歪曲;正因为记忆是对现实生活过滤后的反映,所以它是有选择的,必定对身心有所影响,也因此它是能震憾心灵的,也有可能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憾;记忆是通过回忆往事达到对未来的企盼。作为一个松散性的文学沙龙,抛出这些理论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遵循,也没有要求形成某一流派的愿望,我们仅仅希望对现有写作进行一种改变,一种推动。而且,更多是写作者从自身的要求出发。我们注意到,由于地域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上杭及至闽西在全国全省的文学发言中没有自己的声音。这种缺席,这种若有若无的状况,与人们的愿望极不相称。我们需要与写作者努力的同时,让更远的地方能听到我们对文学的呼喊。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抛出“记忆”,抛出跟很多声音不同的声音,是与期改变,甚至巅覆。或团体,或个人。
    然而,从去年到现在,记忆就这样走着,默默地,不张声势。慢慢地,我们觉得需要一块阵地,不是为沙龙,是为这块土地上热爱文学、关注文学的人们,让他们保持对文学的热情,保持对文字的敬畏。当我们的共识告知春池老师时,他又一次大声赞同,并出谋划策,让我们感到他掌心的温暖。我们感动,我们行动。我们知道,这个时代选择写作是不明智的,特别是在一个以物质和权力追求为目标的小县城。而我们偏偏选择了写作,选择了这个与世无争的业余消遗方式。尽管之间爱好写作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这个以消费为主流的前工业化时代里,理想激情已被庸俗化的目的代替,卑微的我们需要以文字的方式释放自由的灵魂,让生命在文学中还存本真。这也许是可笑的,因为我们都已不再青春年少,因为我们都已拥有太多的世故,但是我们都始终没有放弃文字,始终不敢忘记青春年少时一些可笑的理想抱负。这些理想与抱负,与时代有关,与国家有关,与人民有关。
    这很象为自己捧场,说着说着就崇高起来。可这是真的,如果写作的动机太过功利,又怎能持久,又怎能让作品发光?这也是为什么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三十岁的乡下孩子办起杂志的原因。我们就是想构筑一个平台,让爱好文学的人围绕在《紫金文学》的周围,烤烤文学之火,暖暖文学之心,别无它图。不管《紫金文学》,还是记忆文学沙龙,终究要回到人与文学本身,回到文学固有品质上来,我们希望文学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既照亮自己,又照亮时代前行的路。
    当《紫金文学》创刊号推出时,春已在小城大摇大摆地铺张开来,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让我们握紧手,一起同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杭文学青年张强福、李迎春等主编的《紫金文学》挺不错,有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