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彬 发表于 2005-9-9 20:12:51

【论文】唐朝以后古姓迁徙史——福建广东移居江西之古姓

唐朝以后古姓迁徙史——福建广东移居江西之古姓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出自古小彬、古军喜合著的《古姓史话》(200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但内容却先后被“陆君云”和“万德福”等剽窃盗用,实是对作者的不尊,及对作者研究成果的侵犯。
    古小彬,江西省瑞金市人,先后合作主编(总编)出版了《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古氏渊源暨分支》《古氏史志(第一卷)》《古姓史话》及多部《古氏族谱》,是《世界华文现代诗提纲》编辑委员、《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年鉴》特约编委、《世界客家杰出人物大辞典》特约编辑、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华恒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电子邮箱:gxbin689@sohu.com。




    宋代,福建省汀州府古全则的后裔自汀州迁来江西省信丰县九子岭后,又散居于安远县车头村古屋、寻乌县中和(今晨光镇)及定南县柱石乡白沙村。安远县有个古田坊,以前是古姓聚居地,因人口发达昌盛,曾有“古半圾”之称。定南县白沙村,是清代道光皇帝御前蓝翎侍卫古礼治的故乡,其故居前有一对石狮,是古礼治卸任后,经皇帝准许,仿照京城的石狮模样打造雕刻的。在白沙村的宗祠门口两侧,清代取得功名者树立的旗杆石林立。
    明清之际,广东、福建等地因人多田少,谋生困难,再加上地方贼寇经常骚扰,导致居民流离失所。两地民众听说江西地广人稀,便大批迁入江西。此时迁入江西的古氏计有:
    明初,广东省梅县大坪村的古受福率先迁居寻乌县大同村。至嘉靖年间(1522—1566年),梅县的古咸宁迁居会昌县筠门岭、古涟迁居瑞金县超田村,蕉岭县的古华山迁居泰和县。万历年间(1573—1619年),蕉岭县的古我明迁居瑞金县叶坪乡岗背赤脚山下、古我秀迁居于都县仙下乡、古应凤迁居兴国县宝石乡。崇祯年间(1628—1643年),梅县的古铎迁居瑞金县超田村岽下、古永灵父子迁居兴国县太平乡塘坑子。
    清代顺治年间(1644—1661年),广东省兴宁县龙虎圩的古士显兄弟迁居兴国县衣锦乡,永安县(今紫金县)塔坳的古声亮迁居遂川县左安镇扬芬乡樟木坑村,河源县的古瑞球、古伦裕、古生民等迁居南康县金鸡岭一带。
    康熙年间(1662— 1723年),梅县的古麒先迁居兴国县合富坪,古朝立以“棚客”人籍万载县十一都二图九甲,古祖兴迁居南康县赤土镇神背村,古应谋迁居崇义县;兴宁县水口上堡、下堡的古亮英、古懋庆、古选皋、古伯桂、古万卿、古名卿、古亮卿、古展卿、古文卿等迁居龙泉县(今遂川县),古伯森迁居南康县沙溪堡;蕉岭县的古惟兆迁居于都县安仁里龙潭面;五华县的古旭兰、古联益、古朝益迁居遂川县,古永盛迁居上犹县油石乡上元村。
    雍正年间(1723—1736年),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的古允章迁居瑞金县拔英乡檐坑尾。
    乾隆年间(1736—1796年),广东省蕉岭县的古正清、古应昭迁居兴国县,梅县的古永兆迁居兴国县太平乡、古有振迁居吉水县水南镇双坑村、古及俊迁居崇仁县城南,五华县的古仝章、古会章迁居兴国县隆坪乡;福建省宁化县的古道寿、古道廉迁居永丰县北坑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文】唐朝以后古姓迁徙史——福建广东移居江西之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