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 发表于 2005-9-6 08:34:07

定居云南 情系桑梓——记梅州籍作家肖龙元

定居云南情系桑梓
——记梅州籍作家肖龙元
梁德新梁景雄
家乡人为作家举行新书首发仪式
生长在梅县石扇镇,现居住在云南省思茅市的作家肖龙元先生,定居云南,情系桑梓。
2004年5月29日,在梅州江北的“望江书店”举行肖龙元作家《剽牛》一书的发行仪式。在梅县纪委工作的彭彬云等原“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梅州城区的校友数十人以及书友、记者、附近的学生前来参加这本书的发行仪式 。中午数十个昔日“共大”的校友欢聚在金利来大街“怡昌酒店”共聚午餐。这些分别了三十多年昔日“共大”校友回顾往事,共叙当年的校园生活,议论肖龙元书中所写的纪实性的故事,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大串联”的自身经历。
肖龙元先生没有参加这次发行仪式,他只能够在在数千里外思茅市用家中的电话与这些昔日的同学一一通话,感谢老同学们参加他的新书《剽牛》的发行仪式。
梅州电视台把这次《剽牛》一书的发行仪式制成新闻播送,《梅州日报》也作了报道。
自学成才出硕果
肖龙元先生是梅县石扇镇人,1945年生于龙川县外婆家。他在龙川县读了半年书,便跟随母亲回到石扇镇。他是个生不逢时的人,青少年时期生活艰辛困苦,在梅州城和石扇镇断断续续地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曾在“梅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三年。他一生飘泊坎坷,经历丰富。“文化大革命”大串联期间,他与几个同学在5个月走了半个中国。1968年10月,“梅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解散后,他在社会上流浪了几年。1972年远在云南思茅市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叔叔,利用蹲牛棚的机会与当地干部混熟,将他和一个弟弟迁到思茅市谋生开拓。弟弟来到思茅后继续读书,现是思茅市的一间中学的英语教师。他在异地他乡生活了三十多年,做过多种职业。他有知识,聪明好学,做事踏实,当地的乡镇企业曾多次招聘他去当干部、经理都被他辞去。
他执着散漫田野情怀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客家人崇文重教熏陶和书香门第的影响,自幼喜欢看书,有写日记的习惯。平生与书有缘。读书爱书,伴随着他的人生历程。他家有不少藏书,订阅报刊多种。他的写作成功之道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以文会友,日积月累。他发扬客家人“精耕雨读”的优良传统。以前是用劳动之余看书写作,现在是一边经商一边写作。而今他是个“业余自由撰稿人”,利用业余时间写书,写文章向报刊投稿。这几年,他事业有成,硕果累累,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他著的《乱云飞渡》书出出版后,2002年4月22日的《云南广播电报》和4月26日思茅市报》以及思茅市电视台都曾作报道。思茅市内的“—品书店”举行《乱云飞渡》书首发式。
《人远天涯近》(作家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2003年10月,作家肖龙元先生的作品《剽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华夏作家网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大奖赛中获优秀奖。并邀请他参加2003年12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大奖赛”仪式和“新文学创作研讨会”。
《剽牛》这本书出版后,在梅各州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友,在“望江书店”为这本书举行发行仪式。
魂牵梦萦梅江水
肖龙元在《人远天涯近》一书中,收入他的散文佳作《梅江》,表现他魂牵梦萦梅江水,热爱故园的深厚感情。他在《梅江》一文中,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写道:“暑期天,最爱去的地方,是梅江河背裸露出来的大片沙滩,因是枯水季节,几乎有一半多的河面露出沙滩,沙滩柔软得像厚厚的地毯子,我们几个小学少生在上面跑呀!叫呀!跳呀!追呀,忘情地跌倒又爬起来,又跌倒。”“靠沙滩的水浅又清,于是我们脱光衣衫,在浅水里嬉戏。清凉的水,几呈透明而柔软的沙,灼热的太阳光,当堤坝上那一簇簇浓密而高高的绿竹左右摇晃时,我们也同样感受到微风吹来时的舒服、惬意。我们全身躺在浅水里,浸在欢乐里。”肖龙元在此文回忆童年时在梅江母亲河欢乐的情景,他踏着柔软得像厚厚的地毯的沙滩,脱光衣服在河水里嬉戏畅游,甚至用双手捧水喝清凉爽口的梅江水。他把梅江水比喻为乳汁,哺育着梅州市世世代代客家儿女。最后,他在此文中结尾用抒情的语言说:“缓缓流动的梅江,如历史长卷,记载着两岸的人文景观······在东南亚安邦立国的罗芳伯、名垂千史的宋湘、著名诗人黄遵宪等。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岁月逾久逾冲刷得烁烁生辉。在阳光下,整个河面光彩熠熠 。”梅江,我喝你的奶汁长大的。他指出梅江培育出宋湘、黄遵宪等千千万万灿烂群星。他不忘记故园,说是喝梅江的奶汁长大的。他对梅江、对故园的炽热之情表露无遗。
梦里萦绕阴那山
高高的阴那山,是梅县的最高山。山歌飘过彩云,梅花花朵朵带春归。灵光三绝五峰月,客家的故事好比酒一杯,梦里醉倒千百个游子。肖龙元在《人远天涯近》书中,收入他的散文佳作《初游灵光寺初登阴那山》。他在此散文中写道:“细细回想,该是1967年秋,‘共大’时,一天,汤、黎、陈君在宿舍里偶然说起阴那山,黎君是松口人,更近阴那山,他兴致勃勃地说起阴那山灵光寺。我更爱名山古刹,早就听说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便极力纵恿。大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便决定行程。”“走出寺(灵光寺)门,黎君(黎钦权)便指着一枯一荣的柏树道:生也三百年,死也三百年。后来一枯一荣一起长大,距今已近三百年矣。’”他们终于登上了阴那山,他又以散文诗的语言写道:“倒是天亮以后,一览众山下。梅江似一条银色飘带,弯弯曲曲长向东方向伸去。众物皆在脚下,雯云飘浮在半空中,像一朵朵小花漫散向大地。大地还笼罩在晨雾之中。”“自己恍如在九天之上,做了一回神仙。”
作家肖龙元回忆苦思甜1967年秋初出茅庐游灵光寺、初游阴那山的情景。桑梓的阴那山美丽景色,使他陶醉,使他梦绕萦环,永生不忘。他对桑梓的感情非常深,表露出来了。
思念同窗学友
肖龙元的作品篇章都是写“十年文革”在那极左路线统治下,被歪曲社会中的荒唐故事。
肖龙元在《剽牛》书里有一篇《李海新》的文章,写的是李海新这位教师坎坷困苦波折的人生经历,也大胆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文章写得好阅后催人泪下。他的书在梅州发行后,李海新在东山中学的校友阅后反响很大,争相传阅。
《乱云飞渡》书中的《痛哉黎钦权兄》是写其同学黎钦权坎坷的人生际遇,阅后令人同情而惋惜。他昔日“共大”的同学阅后都有同感,认为肖龙元是个富有感情的人,读了他的文章后使我们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情景。
文化之乡梅县松口不但出文人多,而且还是个出美女的地方。古代著名歌手刘三妹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上世纪80年代被改编成电视剧。漂亮的丘雪如女士是松口人,她是蒋伟国的夫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媳妇。而今国内剧团的演员都有松口的俊男美女。在《人远天涯近》书里有一篇《松口多美女》的文章。书中记述了作者当年大学时代心目中追求和想念的女同学。1965年肖龙元就读的“共大”招收了一批松口镇的女青年。其中有一位松口姓曾的女同学是当时“校花”,附近好些有好奇心的人,惊其艳丽,而借故前来目睹她的芳容。但是“共大”的好些漂亮的女同学都是出生在剥削阶级家庭,所以在那极左路线的“十年文革”期间,这些美女毕业后的前程是“上山下乡”,当然她们的婚姻都不理想的。作者在流浪期间特前往“校花”落队的生产队看望她。在三十年后的同学会上相聚时,他探问好些“共大”女同学的下落,她们大都是与落队的当地青年结婚,她们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都洒落在农村 ·······文中作家写出了极左路线对人才挫折,大胆地写出了对他心中恋人的思念。
肖龙元在他的书中有8篇散文是写他与同学的交往及往事的回忆。正如已出版了8部书的李世柏作家评论李世柏作家的评价:肖龙元学养深厚,出手不凡,文笔老练,技巧娴熟,用字简炼,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富有生气。看他的作品,好像在听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讲故事······”
回忆母亲的往事
肖龙元在《剽牛》书中的《母亲母亲》,是中篇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写了自己的母亲的历史。在作者眼中,他的母亲勤劳贤慧,在她的身上体现了客家妇女的形象。他的母亲另一面,是经历坎坷,饱经风霜,她有一些不好的脾气。作者又写了第二“母亲”(祖国),“文革”时所受的遭劫。作者写出了自己家庭的隐私,写出他在“文革”大串联时和流浪期间的所见所闻。作者把自己的确良家庭的隐私公诸社会是要勇气和胆识的。肖龙元的坦荡胸怀和勇气令人敬佩。
肖龙元写他的母亲,正是写他的故乡最亲的人。他的母亲一生经历坎坷。他的父亲其实有一夫二妾,还有一个叫“阿莲妹”,住在梅城。他的父亲老家梅县石扇堡三坑上村,有一位结发妻子,已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家两个女子,又都各有自己的孩子,男子又不在家,况且还在山村里,这日子并不好过。住了几个月或半年,又领着我出来梅城肖家祠生活。”作者写勤劳的母亲:“她挑河沙卖,艰难度日,一个深闺女子,才出家门就遭遇艰辛,挑得双脚肿痛,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的母亲在龙川县,嫁到梅城,不满意此婚姻,天1950年或1951年初,他的母亲与父亲离婚了。他还有弟弟。后来,他在梅城有了继父,对他不错,他的继父经历坎坷,过早逝世。他的母亲四次到过他居住的云南省思茅市。他在思茅市盖了房子,他的母亲来到思茅市。“还要盖一间厨房和打围墙。她坐不住了,跟我们一样起早摸黑,我们用推车拉土坯,她用肩膀挑。为了是尽快盖好厨房,打好围墙,大家好安生日子。土坯重,挑得她汗流满面,我看了心疼。”在他的眼中,他的母亲多么勤劳贤慧。“回到家,又忙着生火做饭,煮菜,照料小孙女们吃饭,洗脸洗澡,样样做完,天早已黑了。这时候,我和妻子才从自留地回来。”“几乎天天是这样。生活节奏紧凑但心情轻松愉快,家务繁杂却明快有序,早晚家中笑语不断,儿孙绕膝,虽苦犹乐,苦中有乐。”她的母亲在粮食局上班,回家后,勤劳贤慧,见儿孙绕膝,笑语不断,虽苦犹乐。
肖龙元指出他的母亲过于节俭,不用家中的电饭煲,用捡回的柴禾煮东西,熏了房屋,她有这不好的脾气。“过了几天,我和妻子就发现,下午的时候她提篮出去,回来时,提篮里塞满了卖水果仍弃的甘蔗渣、桔子皮,手里拿着路边捡回来的树枝,慢慢地一步一步招摇过市。”“房后面的空地上全摆满她捡回来的东西,略干后用来当柴禾煮东西。小炉子摆放在住房外面的玻璃窗下,浓重的黑烟熏得整个粉白的一面墙和玻璃窗黑糊糊的,故意放着电饭煲不用。”他敢揭示他的母亲的“缺点”。
肖龙元的书在社会上反响大
当今能够在国家级的出版社出书的人极少。肖龙元著的乱云飞渡》(中国文学出版社)、《人远天涯近》(作家出版社)、《剽牛》(中国文联出版社)3本书由国家级的出版社出版,这说明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较高。
云南思茅地方的书友们盛赞肖龙元著的《乱云飞渡》书。思茅市文联主席陈天一说:“品读了肖龙元写的散文,让我们了解认识了不少好心人和平民百姓,不由自主地想起两句古代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让我们与这些平凡的人同喜同忧,同悲同乐吧。已出过多部作品的军旅作家邓太平说:“肖老的作品篇幅短,题材广,思路宽,哲理深,感情真,读后耐人寻味。”
有些年轻人看了他的书后都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尚小,但略知一、二。读了肖作家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并记住了那个时代。”读了他著的书人都有同感:他写的文章“文如其人”,他是个充满激情、看问题深刻、有独立见解的人,是个心忧天下,有中国知识分子文人传统的人。

本文发表在《侨声》2003年第2期,入录《梅州画卷》书中“梅州新闻人物专栏”,该书拟2004年9月出版

2004年6月23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居云南 情系桑梓——记梅州籍作家肖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