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不合格
准考證號碼:94101091姓名:馬英九
腔調:四縣
很抱歉您客語檢定不合格,歡迎下次再來挑戰。
以下有幾點事項請您注意:
一、 如對考試成績有疑問者,請使用考試報名簡章《附件一》之「成績複查申請書」,以通訊方式申請複查。
二、 成績複查申請方式:將「成績複查申請書」背面貼足限時掛號郵資37元,並檢附本成績單原件,共兩份文件裝入考生自備之信封以限時掛號郵寄至:
32001 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委員會」收
三、 申請期間:94年12月12日前(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四、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委員會聯絡電話:(03)4227151轉33469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放榜記者會主任委員致詞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放榜記者會李主任委員致詞稿 2004.11.28
首先,歡迎各家媒體及諸位認證委員參加「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的放榜記者會。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在11月5日、6日考完後,動用超過150位閱卷老師(含筆試及口試),在試卷完全彌封狀態下,經過22天的作業,在今天上午9時,通過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委員會決議,終於確認榜單,可以正式放榜。
本次認證共計6791人報名(最小年齡6歲,最長年齡為85歲。四縣腔考生占65﹪、海陸腔占28﹪、大埔腔占6﹪、饒平腔及詔安腔占1﹪。)到考人數5720人,到考率高達84﹪。而經認證委員會評定為合格者共有5616人,錄取率達98.18﹪。最年輕的合格者為9歲,有1人,最年長之合格者為77歲,有1人。總計國小生有32人合格,國中生有26人合格,70歲以上合格者有26位。
本次通過認證比例高達98.18﹪的原因,係因考生93.4﹪是客家人, 90﹪為從小學習客語,對客語較為熟悉,而初級考試之合格標準為〝能用客語溝通〞,因此,大多數人都能通過此次認證考試。此外,本次考試之輔助教材「客語認證基本詞彙-初級版」(含CD)及「客語認證題庫」(含CD),亦高度發揮其效果,考生只要精讀這些教材,熟練題庫中的每個題型與練習句,即能用客語溝通,亦即皆能輕鬆通過認證。
根據本會針對考生所做的出口問卷調查分析顯示:
族群分布:參與此次考生有93.9﹪為客家人、7.5﹪為河洛人、1.2﹪為新住民、0.1﹪為原住民、0.4為外籍人士。
教育程度:大部分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占95﹪),其中大專以上考生更占了72.1﹪。
考試動機:有54﹪考生參與認證之動機是想取得認證資格,而53.6﹪考生是想知道自己的客語能力。
年齡分布:本次認證,40歲以下考生占51.6﹪,根據調查,40歲以下之純客家人(父母均為客家人者),因國語推行,會說客語的比率較40歲以上者大幅下降,而13歲以下更僅有13.8﹪會說客語。因此,當這群客語流失較嚴重之純客家人,能來參加認證並勤讀客語是值得可喜的事。
學習管道:大部分考生從小在家學習客語(占91﹪),非客籍考生客語學習管道則較多元(如:從朋友或鄰居學習、在工作職場學習、聽客語廣播或看客家電視學習)。而年齡在10歲以下的考生,有33.3﹪是在學校客語課程學習客語,對推動客語生活學校的成果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一項數據。
考題難易度:有7成考生表示筆試題目很容易,5成覺得口試題目很容易。有高達六成考生認為「普通話轉換客語」及「看圖說故事」是最具鑑別力的項目。
綜觀此次考生的結構,90﹪以上為從小說客語之客家人,客語是熟悉的語言,因此大致上對考題認為適中或簡單。此次考試,雖是客家大凝聚,但亦有河洛、外省、外籍等其他族群來參加,尤其是謝院長於百忙中特別撥冗參與認證,更是帶動學習客語的流行風潮。而被認為客語流失最嚴重的年齡層,青壯、少年(40歲以下)的考生占了51.6﹪,究其參加之原因多因肯定客家價值、傳承客語使命,因而積極學習客語並參與認證,確實達到促進客語復甦之目的。而本次推出之工具書(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及考試題庫),不但受到考生的肯定,在考前人手一本努力攻讀,在市面上亦銷售一空,第一次看到如此多人積極攻讀客語實是一件令人歡喜之事。
本次考試定位為國家級的檢定考試,出題採入闈方式進行,閱卷過程亦十分嚴謹,答案卷、口試錄音帶均以彌封之設計,以達到公開、公正、公平之原則,以保障考生權益。筆試閱卷採單閱,口試(聽力測驗因做答於試卷上,與筆試閱卷同)則採平行兩閱方式。另,平行兩閱之總成績平均如未達50分,而平行兩閱成績相差超過10分以上,且其中一位閱卷委員所評成績超過50分者,由該腔調召集人另指定複閱委員複閱之,並以該複閱委員所評成績為其成績,以達閱卷之完整性。此次認證,動員筆試閱卷老師共13位,而口試則總計動員138位老師(四縣腔86位、海陸腔37位、大埔腔8位、詔安腔2位、饒平腔5位),進行4,746/人.小時之閱卷工作。因口試採錄音方式進行,且平行閱卷,總計須閱11,390卷(到考人數5695 X 2)。每位閱卷老師均採隨到隨時取卷之方式閱卷,試卷均為彌封處理,以達絕對之公平性。
本次認證放榜,考生可透過以下3種管道查榜:
一、現場查榜: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中油大樓1樓圓弧廳)
二、查榜專線:0800-088655(免付費電話)
三、查榜網站:行政院客家委員會(http://www.hakka.gov.tw/)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委員會http://61.60.74.9
本會辦理客語能力認證的重大意義,總結有以下幾項:
一、吸引客家青壯年重拾對母語的珍惜:在推行國語運動後,青壯、少年(40歲以下)這個世代,可說是客語流失最嚴重的一群,因為辦理認證,集聚了青壯、少年考生達51.6﹪,讓客語復甦、客家認同積極回流,重新喚回客家青壯、少年對母語的孺慕及珍惜。
二、證明深耕客語生活學校之效益:問卷資料顯示,年齡在10歲以下的考生,有33.3﹪是在學校客語課程學習客語,說明了本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對學齡兒童學習客語有極大的影響力。
三、客家正式進入公共領域:非客籍考生的參與,以及諸如:行政院院長謝長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莊淇銘校長、立法委員林為洲及管碧玲等知名人士的共襄盛舉,吸引社會視聽,讓許多不懂客語者亦躍躍欲試,想學客語拿證書,達到推動客語豐富臺灣多元文化的目的。
四、完成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及題庫,建立客語文字化之里程碑:基本詞彙之研擬,奠定客語發展史上客語官方版文字之基礎。除出版紙本,本會還壓製基本詞彙CD,並完成網路學習版,讓學習客語無國界、無時空之限制,又詞彙內容都以生活週遭情境為主題,讓客語的學習能與時代接軌,邁入客語學習新紀元。
五、證照時代來臨,證書代表競爭力:本次通過認證比例高達98.18﹪,其因素在於考生9成以上是客家人,且從小學習客語,初級認證對這些高手來說只是牛刀小試。本會可進而鼓勵本次通過初級認證之考生,繼續參與中級或高級認證。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證照的時代,多擁有一紙證書,則比別人多一份競爭力。
六、凝聚客家鄉親的向心力:6成考生表示願意擔任本會義工,更有部分鄉親主動表示,參加認證是因為認同客家文化,為了傳承客家語言之使命,欲以實際行動支持客語認證。
客家文化需要客家鄉親與客委會共下來深耕!本會已進行「95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之規劃,認證時間訂於95年3月12日(星期日),報名時間為94年12月8日至95年1月8日。歡迎本年度來不及參與認證的鄉親及熱愛客家的民眾,共襄盛舉。
同時,亦歡迎本次合格者,尤其是高分通過的客語高手,再來參加未來中級認證的測試。最後,謝謝各家媒體與會,謝謝客家鄉親及諸位對客語認證的支持!
承蒙大家 恁仔細
http://210.240.1.25/~hjn/hkweb/index.php?func=sch_msg&act=ShowForm&num=61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11-29 at 14:26 ]
全部合格考生
全部合格考生:http://140.112.161.223/hakka/listall.asp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生重考新聞稿
新聞稿有關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其中陳元勳、鍾滿海、劉燄輝、傅秋月、李詩敏、謝佩雯、曾鳯嬌、劉泓志等8人,因口試試場之錄音設備問題,彼等口試錄音帶呈現空白無聲情形,致無法核算其總成績乙案,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委員會於本(94)年12月2日第17次認證委員會議提案討論。經查8卷錄音帶出自2個考場,並請該考場之學校代表到認證委員會報告原因,查係錄音機器故障,而監試人員未能即時檢測出機器有誤。經認證委員會諸多委員審慎討論,做成決議:本次誤失查係因機器故障,為維護考生權益,認證委員會將另聘命題委員及口試委員,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相同的題型與題數,擇日安排陳元勳等8人進行口試重考,考試之方式將以彌封之題目,並由三位口試委員當場口試,共同評定分數,以昭公信。命題委員及三位口試委員名單將於考試完畢後公佈。
]
另,眾所關心的95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訂於94年12月8日至95年1月8日開始受理簡章購取及報名作業,預訂95年3月12日考試,希望向隅者及熱愛客家的民眾能踴躍參加。
http://210.240.1.25/~hjn/hkweb/index.php?func=sch_msg&act=ShowForm&num=64 原帖由 seejun 于 2005-9-2 12:3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这样的吗?我所认识在广西持河源口音的人和持梅县口音的人,不存在无法交流的问题。
可能是我们这里的客家话已经比较融合了吧。
我就是能说梅县客家话的河源人,而且在我的家庭对话中经常是两者混用(我妈妈祖籍梅县)。
我个人的感觉这两种客家话只是语调不同,词汇绝大部分相同。
绝对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