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5:52:51

西部歌王歌后演唱会 原生态民歌再发飙

http://music.qq.com/a/20041104/000029.htm本报讯(记者贾维)原生黄河》西部十大歌王歌后演唱会即将于本月5日在京侔欤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参加演唱会的“歌王”“歌后”,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次来的歌王可以划分成三类:职业歌手、半职业歌手和业余歌手。职业歌手完全把歌唱当作职业和收入的来源;半职业歌手的歌唱收入只占收入的一部分,主要来自婚丧嫁娶的堂会或者各厅演出;而业余歌手的歌唱完全和收入无关?


  在本次采访中,对每个歌手都问了四个问题:“你现在的生活来源是什么?”“你的歌唱和生活还有关系吗?”


  “你考虑过将来的发展吗?”


  “你对民歌的未来有什么看法”?我们会发现,这些民歌歌手中的职业歌手、半职业歌手和业余歌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由此也可对民歌和民歌手的当代生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职业歌手:学民歌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向荣,现在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民间歌手,还上过《艺术人生》。但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也坦言,虽然自己的演出很多,但经济上也并不宽余,因为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工作,要靠自己的工资来养活。他争取每一个露脸的机会。有时候甚至不拿出场费,目的就是把家乡的民歌推出去。现在他已经部分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成了一个明星式的人物,在自己的家乡,学民歌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新京报:您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


  王向荣:从1981年开始,俺就进了专业团体,就开始靠工资吃饭了,一直吃到1991年。现在基本不靠工资了,工资孩子替我领,我基本上靠演出挣钱。


  高的时候有两三万,低的时候不要钱,一般演出也就是两三千块。人家都说在歌手队伍里面,我是出场最多的,要价最低的。


  新京报:您现在常年在外面演出,您的歌唱和生活还有关系吗?


  王向荣:虽然我现在天南海北地跑,但是我并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我的父老乡亲们,根还在那儿。你看我出来演出这么多年,这个说话的味道一点儿都没变。


  新京报:您考虑过将来的发展吗?


  王向荣:主要就是孩子成家嘛,要给孩子操心。还有一个就是我想出一些书,一些是歌曲的谱子、歌词。还有一些就是我这么多年对民歌的一些看法、观点。还有就是出一些CD、VCD,要出就出精品。


  新京报:您对民歌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王向荣:我们那里现在学习民歌的孩子很多,不是我吹嘘自己,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民歌要想走向全国,有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些明星式的人物。像最近二人转为什么这么火?就是有赵本山、潘长江这些人嘛。我现在也是有机会就上、就演出,所以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个东西很有影响,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反正现在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民歌里面来了。


  半职业歌手:这生活还过得去


  孙斌是现在青海家喻户晓的民间歌手。在西宁的大街小巷你都能找到他的磁带。但是这个年轻人每张磁带拿到的仅仅是两三百块钱。他似乎没有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音乐上,现在年轻的他,正在读函授的电大。


  辛礼生虽然是个农民,但种地已经不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二人台在当地已经不是那么受年轻人的欢迎,但他谈起每年正月30天演50场的时候还是显得高兴得不得了。通常的正月他是这么过的:到一个村子,第一天演一场,第二、三天上午下午各一场,第四天,收拾家伙到下一个村子演出。一把二胡、一个扬琴就是他演出的乐器,当台下的乡亲们人数差不多的时候,他就粉墨登场了。


  新京报:您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


  孙斌:主要就是靠唱歌,在青海的舞厅里面唱藏歌、花儿,吹萨可斯。还有一些人家饭馆开张、婚丧嫁娶去唱唱歌。


  辛礼生:我现在主要是靠唱歌,也种地,种地为副吧。


  新京报:您现在的歌唱和生活还有关系吗?


  孙斌:有,因为我们演出有很多形式,有些场合比如婚礼什么的,就会即兴的编一些歌词。


  辛礼生:有啊,我们没事经常自己琢磨写歌词,随着不同的场合歌词会变。而且不同的歌词有时候我们还配上几个曲子来唱。所以我们那里的歌基本上是原生态的,但是我们自己也有改进。


  新京报:您考虑过将来的发展吗?


  孙斌:想过,我现在在青海电大读函授。文化部也和我签了一个演出合同,我还录了四五盘正版的光盘VCD.辛礼生:我就是哪里有演出就去哪里演么。算上这次,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来北京了,今年还参加了榆林地区的一个大活动。一次能有个1000多块,我觉得挺满意。一般县里面来客人可能就白唱,或者给个100,50的。遇上正月,我们能搭台子演上50多场,3天5场,1天100块。这生活还过去。


  新京报:您对民歌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孙斌:现在我们那里唱歌的还是很多的。好多民族的歌手们都出磁带。现在有好多私人在录磁带光盘,去年我出光盘,给了我两三百块钱。花儿的盗版特别多。


  所以我们那里听歌唱歌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辛礼生:我们那里现在是小的念书、大的打工,对于民歌、二人台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年轻人们也不听流行歌曲、平常就是看看电视剧什么的。以前也有个学校教这个,没人去,办了三四年就没了。


  业余歌手:还是在家唱得尽兴


  奇附林性格很开朗,甚至还当场给记者唱了自己创作的《天下黄河》,还模仿了王向荣版的《天下黄河》,然后讲解两个地区这首相同歌曲的异同点。虽然现在还是以种地为主,但这位地道的农民已经多次来过北京,甚至去过香港演出。这位淳朴的农民很坦白地说,在这些场合唱歌都不如在家唱得畅快唱得尽兴,因为好多自己编的歌词都上不了这些“大雅之堂”。


  

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5:53:18

新京报:您现在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


  奇附林: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唱歌也就是业余唱唱。婚丧嫁娶一次演出有100多吧。但这不算主要收入。


  新京报:您现在的歌唱和生活还有关系吗?


  奇附林:有关系啊。但是不同的场合唱歌的内容还是不太一样的。在婚礼上我们唱的歌词可能就即兴编的多一点儿,甚至“下流”


  一点儿也没关系,大家爱看嘛。但是我去钓鱼台、中央台、还有香港演出的时候,就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歌词唱了,毕竟是大雅之堂嘛,那唱歌的感觉都不一样。


  新京报:您考虑过将来的发展吗?


  奇附林:还是要靠种地吧,但是平常歌还是会唱。


  新京报:您对民歌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奇附林:我们那里现在学歌的人挺多的,我有个徒弟才22岁,唱的高音和我一样,人家老远一听:这是老奇唱歌呢,走近一看,是他。他现在也是一边种地,一边唱歌,也就是个爱好。不过我们那里爱好这个的人挺多的。


  演唱会总策划李亚蓉:


  郭兰英不愿增加偏见


  本报讯(记者天蓝)关于民族唱法以及关于民歌“原生态”的一些看法,记者本想采访演唱会总顾问郭兰英,但据演唱会总策划李亚蓉表示,郭兰英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李亚蓉告诉记者,郭兰英前天还与她做了沟通,并且表示这些年她一直在说民歌和原生态的话题,也参与了一些“争吵”,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即使是专家,对于许多专业问题也有偏见,她自己可能也不例外,所以再多说话可能会增加偏见,还不如让观众自己来评判到底谁好谁坏。据李亚蓉透露,郭兰英几次被采访时,一些媒体的记者因为年轻,心高浮躁不重视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家,甚至发生某台做节目时,提前退了她的房间,让她“无家可归”的事情,这也是她不接受采访的原因之一。


  谈起这次演出和郭兰英邂逅的经过,李亚蓉告诉记者,和郭兰英的相识是在中央台一次民歌节目的录播之后,正巧郭兰英看到了她的节目,便很快主动与她联系。之后,关于办演唱会的事她们经常交流。


  其实,参与这次演出的10大歌王歌后有些在一直活跃舞台上,有些则纯粹来自民间,那么郭兰英更偏向哪种类型的歌手呢,李亚蓉告诉记者,选歌王的全过程郭兰英并没有全部参与,另外郭兰英不愿意参与民歌专业界的学术纷争,所以2个月之前她才看到这次歌王歌后的材料和录像,对每个歌手她都表示非常满意。 http://music.qq.com/a/20041104/000029.htm

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5:56:16

“原生态民歌”以灵性挑战“晚会民歌”模式化

http://www2.mianyang.net.cn/news/china/20041018/345.htm“原生态民歌”以灵性挑战“晚会民歌”模式化

2004-10-18 22:26

 

“原生态民歌”。
    从第一、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到今年初的“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奖赛”,到轰动海内外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再到8月底“天籁之声”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以及11月初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原声黄河——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民歌演唱会》,原汁原味的民歌让人大饱耳福外,还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个来自穷乡僻壤、山野沟壑的“原生态民歌”,唱出的却是一个不染烟尘、不饰雕琢、水灵灵的民歌世界。它与曾经包围大众的主流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借助媒体、网络,一些人开始质疑和反思,为什么多年以来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中国晚会上、电视上能听见的民歌基本上都是标准的“学院唱腔”?

    中国资深的声乐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成为争论的靶子,以他为代表的“学院派民歌”一度在中国民族声乐领域占据了绝对权威地位,而且几乎成为近年各种电视节目、文艺晚会民歌的“标准唱法”。他的学生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阎维文、祖海等人也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的代表人物而家喻户晓。

    一个“寻找原生态民歌之旅”的活动发起人、诗人张小波认为,一直以来灌输中国人脑中的民歌都是所谓的“晚会民歌”,穿着华丽的服装,用固定的嘴型、固定的唱法、固定的表情,成了盛大晚会上的规定动作,虽气势宏大,却千篇一律,缺乏灵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项阳说,中国民歌在历史上是靠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进入五六十年代后,民族音乐尤其是在音乐院校里一度有“欧洲文化中心论”的认识误区,即用西洋音乐的唱腔改造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虽然唱法确有科学性,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模式化,丧失了个性化特色。而传统的民歌也因为自身的区域性特点,不利传播,很长一段时间被淹没在主流音乐的喧哗之下。

    以石占明为代表演绎的“原生态民歌”越来越受到中国音乐界、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商家也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对“原生态”进行了新鲜标榜和商业开发。“刀郞现象”就是成功的典型。在没有商业宣传的攻势下,一个来自四川的歌手刀郎居然一跃成为今年中国内地最受欢迎的歌手,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翻唱了新疆民歌,一些自创歌曲中也融入了西部民歌木卡姆的旋律,成为今年中国内地最畅销的专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说,不同地区的演唱方法是区别于不同民族的文化样态的特殊形式。“原生态热”凸显中国保护民歌、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正日益高涨。

    张振涛说,中国文化曾经崇尚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现在民众追求的文化形式是“百花齐放、多元共融”。一种文化状态再也不能满足民众所有的需求,现在中国人希望艺术品类多样化,同时更珍视传统的内涵。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说,“原生态热”本身就包含着干预文化生态现状的主动性、前瞻性及价值认知的自觉性,深层次地说,它反映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由“缺位”到“入位”的文化保护政策转变、以及社会公众对全球化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自觉反省及实际保护行动。(完)<

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5:57:56

中国民歌:原生态VS学院派

http://www.dnkb.com.cn/news/20041125/230034.html
    今年,是文化部大力推广“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一年。挖掘“原生态”文化,保护“原生态”艺术是今年音乐界的重头戏,一系列原生态民歌擂台赛与演唱会在各地举行。那些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口中唱出的歌曲,其带来的听觉体验崭新得令无数听众惊艳,也引发了音乐界“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有些人甚至将矛头直指学院派民歌唱法泰斗金铁霖,指责这位培养了李谷一、宋祖英、彭丽媛等一大批著名民歌演唱家的音乐大师误导了一个时代的口味。

   本期沙龙客:李禹贤(古琴大师、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式耀(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获得者),赵秀兰(著名民歌演唱家、省武警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沙龙地点:易安居茶道会所

    焦点:金铁霖对民歌犯了罪?

    主打观点:他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他带出了一大批民族唱法的学生,如果没有他们,中国音乐界可能就是洋唱法的天下了。

    赵秀兰:拿着“原生态”攻击“学院派”,攻击金铁霖的金氏唱法,我觉得是不公正的。他确实是形成了一个不是那么有风格的民族唱法,但不能因此就成为他的罪状。事实上,金铁霖对中国民族声乐的贡献是相当大的。他教出了一大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手,这个现实是无法否认的。无论他们的风格是不是雷同,无论他们的个性是不是很突出。但至少大家都喜欢。

    郑锦扬:金铁霖本人是没有罪过的,他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他带出了一大批民族唱法的学生,如果没有他们,中国音乐界可能就是洋唱法的天下了。

    李禹贤:“学院派”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这对音乐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说这花好那花就不好,这种忽冷忽热、忽近忽远的态度,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郑锦扬:实际上,“原生态”与“学院派”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原生态”的精华可以为“学院派”所吸收,丰富他们的演唱教学,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演唱风格的歌唱家;而“学院派”也可以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挖掘、整理做出很大的贡献。

    李式耀:实际上,整个中国民歌就只有一种唱法,的确很悲哀,但这显然不是金铁霖的责任,而是整个音乐界的责任!

    郑锦扬:的确,音乐界把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各民族独特演唱艺术的工作做起来了吗?显然是没有。别说少数民族,就连最大民族———汉族的演唱艺术也面临这样的窘境。不能把现在演唱界不够丰富多采的局面归罪于金铁霖。

    焦点:原生态民歌为何在比赛中屡战屡败?

    主打观点:由于标准的不同,原生态民歌无法纳入学院派性质的民歌比赛范畴。

    赵秀兰:你要允许每个评委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评判歌手。他们进不了比赛是必然的,现在民歌比赛的标准主要是学院派的,它对参赛者有很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要求,它的评分规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原生态民歌能那么突出地受人欢迎,却无法在这类比赛中胜出的原因。因为它们不是一类的东西。

    郑锦扬:“原生态”和“学院派”就像民间故事和长篇小说不能比的道理是一样的。对于不同范畴的东西,我们可以分开来比赛。原生态的民歌在原生态的范畴中比赛,就不会遭遇这样的问题。比如说8月在山西左权举办的南北民歌擂台赛,原生态民歌手们就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

    赵秀兰:原生态民歌手参加的比赛是不能和正规比赛的民族组混合在一起的,因为原生态民歌都有很强的独特性,每个民族的风格都不同,是不可比的,我想单独搞一个原生态组让他们比赛是合理的。

    焦点 :如何延续原生态民歌的生命线?

    主打观点:政府重视与原地保护。

    郑锦扬: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首先要做到对中国各民族独特文化进行系统地收集与整理。要使用各种手段,比如录音、录像,整理成教材、专著等,使它们得以很好地保留。

    李禹贤:我认为保护原生态音乐,主要是做到两点:一是政府重视,对于这些原生态民歌的演唱者,要把他们养起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经常地去演出与交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传播原生态音乐。二就是要原地保护,原生态音乐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她虽然曾经进入学院,但之后她又回到了西藏,如果不是这样,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郑锦扬:现在地方性的民间文艺保护已经逐步做起来了,比如我们省人大就出台了《民间文艺保护法》,相信人们对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会越来越重视

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6:14:44

再谈“原生态”民歌之争

http://gb.chinabroadcast.cn/4221/2004/09/06/112@291133.htm再谈“原生态”民歌之争

  编者按:因民歌手李琼新专辑发布 而引发的“原生态民歌”与“金氏唱法”之争 刚刚过去月余,著名歌唱家王昆就冒着再度“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风险,对以“金氏唱法”为代表的“学院派民歌”提出质疑,并有理有据申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直关注此事态发展的舆论公器,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心关注者,我们认为:此次“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民歌”之争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批真正的艺术家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真实表达的良心。而这,恐怕是长期一元发展的中国民歌界最可珍惜的东西。
  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在山西左权举行。虽然传统民歌的流变是大势所趋,但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头发花白的民歌手和他们的民歌才显得更加珍贵,原汁原味的表演让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为之欢欣鼓舞,包括在现场的老歌唱家王昆老师。

  前不久在歌手李琼的新专辑发布会上,王昆对以音乐界权威金铁霖为代表的学院派唱法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引发不小的争议;而这一次,身为民歌赛的评委,她再次重申了自己对现在占据“统治地位”民歌唱法的质疑,正如她自己所感慨,这一次她又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了。

  记得今年央视民歌大奖赛上,最后一组云南民歌获得观众的热情回应,但来自音乐院校的一位副院长却给出了全场的最低分,其麾下的一位学子在网上写下这样的话:如果说“学院”和“民间”的“民族唱法”确实、而且应该在某些方面有本质性的区别的话(先不说这个观点是不是很荒谬),那对非我族类的贬斥就高明吗?相信以副院长先生的演出、教学经验而言,完全应该听得出这两位民歌手演唱的水平有多高、发挥有多自然、感情有多真挚,那为什么不按他们的水平来打分?难道学院里的“民族唱法”就是衡定的惟一标准?

  的确,不知道为什么,所谓民歌的标准唱法能够占据传播中的独霸局面,多年以来我们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晚会上、电视上能听见的民歌无非是标准的“民歌唱腔”———所谓的学院派科学唱法,真实的艺术要么被摒弃于荧屏之外,要么被“专业”人士自以为是地“改编”得面目全非。

  对普通听众来说,标准民族唱法最明显的标志便是一句末了的“哆哆嗦嗦”的美声尾巴,并且美起名曰“西洋唱法民族化”,这正是唱法之争的焦点所在。一位此间专家解释说,“所谓民族化,就是要在保存欧洲传统唱法基本特点及其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表达我们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力求其深入、完善,达到真正地为我国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认为意大利美声唱法较之汉语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有歌唱中的行腔优势,并且弥补了建国前后民歌唱法以大本嗓演唱全音域、演唱曲目范围偏窄、演员的发声技能水平欠佳等不足……

  大本嗓便是我们的原生态民歌,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深受百姓喜爱。

  虽然大伙心知肚明,并且为“标准民歌唱法”特别造出了一个词语“晚会民歌”,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公众争论、批评存在,直到王昆作为专家首度公开质疑。其实,在艺术领域不需要存在了门户之见,更不是有啥党同伐异之心,在公众中间,需要听到的声音只是与之相关的、真挚的艺术争鸣,对于唱法之争,格林卡100多年前说过:“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是把它编写一下罢了”,值得“家”们、“星”们以及握有相当话语权的媒体工作者好好思索。本报评论员江海蓝

来源:新京报

hjqxlgc 发表于 2005-8-16 16:29:42

各民族大连唱(点开网址彩图多多)

http://www.zhoushan.cn/xwzx/zsxw/t20050718_183838.htm

各民族大连唱

  当来自山西的羊倌石占明那一曲优美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从帷幕后飘向舞台时,一下子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很久没有听到这样淳朴动人的原生态民歌了。”今天晚上,第三届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组委会在东港举办了《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岛市民。

    来自全国十个民族的民歌手分别展示了各自丰富多彩的民歌特色,他们真挚的情感表达深深地感染了观众。蒙古族歌手苏伊拉演唱的《尖尖的山峰》在现场掀起了一个高潮,她是我国现今唯一一名用“呼麦”唱法的女歌手。“呼麦”——是蒙古族一种独特的“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还有侗族从江五姐妹带来的《侗族大歌》也让海岛市民过了把瘾,“侗族大歌”——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民间合唱音乐,它与侗寨鼓楼、侗乡花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侗族大歌的定义是:侗族民间歌队演唱的多声歌(叠声歌)。而在去年5月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表现突出的云南彝族歌手李怀秀、李怀福演唱的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过来》更是赢得观众特别的喜爱。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还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一位来自定海的王姓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海岛真的很难有机会听到这么淳朴的民族音乐,它和流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它的民族神韵,它的丰富性带来的艺术享受,有着深厚的生活意义,蕴涵了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http://www.zhoushan.cn/xwzx/zsxw/t20050718_183838.htm

少年 发表于 2005-8-26 20:29:52

您好,我转贴一下

您好,实在是太棒了,一直没有听到正宗的客家民歌。
我转贴一下到土地与歌民歌论坛,可以吗?
谢谢你们!

我转贴到了这里:
http://www.folksongs.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81&replyID=9615&skin=1

hjqxlgc 发表于 2005-8-26 23:36:12

谢谢少年的转贴,欢迎大家继续转贴。

等我有空了我把歌词贴上来,并加上一些解说和感叹。:)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0:36:50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

1,石城山歌《嘴里开活肚里愁》

嘴里快活(哆哩噶)肚里愁
唔得云开见日头
唔得水清(是)见沙底
唔得河水向东流(噢)

此歌用排比和比兴的修辞手法,体现歌者理想得不到实现但表面体现出乐观豁达的矛盾心理。

是啊,客家人身处山区,心怀远大理想又受自然环境的约束,苦闷和压抑交织在一起,多少客家好儿郎埋没在山区老死于乡间,再大的抱负也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客家人被迫作出远走他方的选择的最内在的原因。不甘落人之后,不愿做灶下鸡,拼死也要往外闯出条路来。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0:52:11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赣州市区山歌《有情妹子来唱歌》

赣州市区山歌《有情妹子来唱歌》

(男)
上只岭子下只(个)窝
有情妹子来唱歌
有情妹子唱两只
唔要做个哑巴婆

(女)
你讲唱歌涯会来
你家(个)门口打两张台
你家门口端两条凳
涯人两人坐到来

位于章贡两江交汇处的赣州市区地势平坦而开阔,但因为有着宋朝建成的谜宫一样的城区地下下水系统,不管绕城三江水涨得有多大,城区却基本上没有被水淹过。生活在这一带的客家民众讲的虽然是西南官话却是客家血统有着客家认同。

这一带的客家山歌简洁自然,平白如小调的风格,但生活气息甚浓,易学易记。

歌中青年男女相互挑逗,特别是客家女子率性直爽,决不扭捏作态,“你讲唱歌涯会来”,有哪个会怕你吗?唱就唱!哼!谁怕谁啊,来呀,看谁能唱,看谁会输?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1:22:42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于都花鼓《游茶缸》

小姐子松安人(罗嗬)住在宁都城(罗嗬)
生意唔会做(罗嗬)只会(嘎)小营生(罗嗬)
(咿呀呀嗬哟嗬嗬)只会(嘎)小营生

头戴一枝花身象小娃娃
手提一篓茶必定(是)回娘家

手提一篓茶到你贵府家
哪人买得到食来享荣华

花鼓是赣南的一种地方小剧种,与采茶戏和花灯稍有不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花鼓是带买唱性质的表演小戏,游街串户表演,常常是在白天,一男子伴奏,一女子带唱带舞,歌词中虽都带祝福语,但也有歌者自己的感叹。

本歌轻松自在,节奏明快,可从歌中模糊感触到它的旋律跳跃而欢快,恰似歌者的轻盈舞步。朴实而大方的花鼓女,以她甜美的歌喉优美的舞姿扎贴的腰身为劳累的客家乡亲带来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食粮,也为自己和家人谋得了一份生活。

[ Last edited by hjqxlgc on 2005-9-20 at 16:59 ]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1:43:37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宁都民歌《阴十杯酒》

一(打哎)杯子(格)酒涯祭在郎坟前(呀嘿)
可怜的(呀格)冤家(来呀)死得(格)好可怜
当初(哇格)只想(啊)涯与郎(格)同到老(啊)
又谁知到今日(啊)涯郎在九泉(呐哎嘿哎呀)

赣南民歌中的酒歌有《十杯酒》(即阳十杯酒)和《阴十杯酒》之分,后者是祭亡灵时唱的,如本歌是一寡妇哭坟所唱。后来也被采茶戏艺人收录在他们表演的采茶戏《落马桥》里,成了采茶戏的曲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采茶戏来自生活,回归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性质,采茶戏是客家乡亲真正的自己的戏曲。

我小时候有一次在山上放牛,忽然听见对面山上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边哭边诉说,听之毛骨悚然,甚是凄厉,现在想起还影响很深。

那多半是寡妇遇到难事或者受人欺负或突然很想她死去的情郎哥了,平时的压抑和苦涩可以忍耐,但也需要有个发泄的时候,于是就到了死鬼郎君的坟前对着大山哭诉一番。

[ Last edited by hjqxlgc on 2005-9-20 at 11:46 ]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3:08:12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瑞金《摇儿歌》

哦啊哦哦啊哦涯个妮妮要哦哦(哦哦在此是睡觉之意)


自己已很疲劳, 孩子又在哭闹,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心肝儿女,在屋里晃着摇着,或在摇篮里摇着,宁静恬然的摇篮歌便用颤抖的母爱之声传出。

孩儿在迷离的眼光里睡去,梦中甜蜜柔和的摇儿歌不绝于耳,带着孩提时的我们游历他乡,恶梦中有妈妈的声音,再也见不着妖魔和鬼怪,见到也打得他赢。就象我妈妈发现怀里的孩子发惊醒时用急迫的话语安慰着一样:妮啊妮啊,你打得赢争得赢啊,姆妈在呢。

客家母亲的辛劳,客家母亲的慈爱,战胜一切困难养育孩儿的甘苦,尽在这摇儿歌里传达。。。。。。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3:22:53

后72首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及解说--------会昌《摇儿歌》

哦哦诶毛毛要眼眼哦哦诶哟
奶嫒仔还冇归诶 毛毛要奶奶啊快快归哟

毛毛——小孩
奶嫒仔——妈妈
眼眼——睡觉
要奶奶——要吃奶

辛苦的妈妈在远山劳作,天已渐渐要黑下来了,晚间的凉风吹得后山的茅草哗哗乱响。孩子饿坏了,也哭累了,婆婆也被他折腾得很疲劳了,她在用苍老的声音哄孙儿睡觉呢。

听到了吗?就在那老屋里,就在那土墙屋下,婆婆那佝偻的身影在晃动。

[ Last edited by hjqxlgc on 2005-9-20 at 13:32 ]

hjqxlgc 发表于 2005-9-20 13:30:34

边看边下载找到我解说的那歌反复听听,你会有许多的感触。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赖广昌收集并演唱的153首赣南客家原生态民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