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家話在香港消失看台灣本土語言的去向
從《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兼談香港語言政策對客語族群的影響》(楊聰榮◎香港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一文中節選一小段。目的在於透过阅讀文中闡述關於“客家話在香港為何幾近消逝無蹤”,來引起人们思考閩南語在台灣的去向。 文章選段—— 香港語言政策對客語族群的影響 客家語既然重要的本地語言,客家語族的失落值得特別討論。客家語族原來在新界原是佔有半壁江山的重要語言,何以在三、四十多年之間,客語就幾乎消逝無蹤。客語目前在香港的情況,已經在各種公共場合難以聽到,退居於家庭語言。而就家庭語言而言,也主要集中在老一代(這裡可以理解為祖父母輩)之間的語言,由於廣東話推廣普遍,日常生活都是以廣東話進行,老一代由於多數能懂廣東話,故以廣東話與年輕一代(這裡可以理解為父母輩及年輕父母)溝通,雖然還有不少年輕一代懂得客家話,但其日常生活中極少有機會用到。至於更年輕的一代(這裡可以理解為學生輩,由小學生到大學生)會說客家話者極少,即使是在新界長大的客家小孩,生活語言都改為廣東話,同時學習客家話的意願很低,客家話應該是在這一代就會消失。 亳無疑問的,香港客家話的即將消失與廣東話的發展的關係最深,可以說廣東話的成功即是客家話即將消失的原因(劉鎮發,2001: 33)。我們可以有幾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客家話在香港故事之中,並未將自己與本地認同相聯結,這可以說是一切失敗的根本。客家人在新界幾百年的時間,當然是本地語言,不幸的是另一大新界語群叫自己的語言為「本地」,因此客家話在本土認同中並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雖然新界客家人一樣取得新界原居民的名號與特權,但是新界原居民並不區分客家人與否。因此在香港主流社會並未認知客家話為本地語言的事實,因而在後來香港主流社會發展本地認同時,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發展機會,反而被排擠掉。 其次,香港新界客家人的客家認同意識不強烈,同時客家話在香港不具有相當的社會經濟地位,是造成客家語言流失的最大原因。我們可以用香港的其他語言來比較,首先是另一個重要的中國南方語言上海話,雖然上海與香港的關係密切,但是大批的上海人到香港定居是1940年代以後的事,尤其是中國大陸解放後最多。由於上海話被認為是經濟優勢語言,上海話的流失並不被視為嚴重的問題,後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上海的優勢地位再度被認可,香港反而出現了教上海話的補習班,有一定的需求。這是語言發展的經濟優勢,香港的客家話顯然缺乏這種優勢,無法在經濟關係中得利。 另一個可以比較的南方語言是福建話,在香港以前也被稱做閩南語,但是現在以福建話稱之較為普遍,相信這是因為與福建人對應相稱有關。香港的福建話在公開場合也是一樣,空間為廣東話所排擠,一般香港主流社會並不特別關注福建話的問題,其發展條件未必比客家話更好。然而根據筆者在香港福建人社區調查訪問的心得,福建人的子女普遍仍會講福建話,福建話在福建人的圈子中仍不致消失,式微可能是免不了,但是問題不會像客家話那麼嚴重。可能是因為福建人在香港仍然保留福建人的認同,他們雖然住在香港,並不認為自己是廣東人,因此語言也得到保存。反過來說,香港的客家語族是有廣東人認同,他們的籍貫是廣東,他們也有廣東人認同。也許從廣東人認同的角度,由客語轉成廣東話衹是轉換優勢語言而已,沒有損失,也不會傷逝。即然沒有客家認同,自然無須堅持保留客語。 复制这篇文章選段,说來说去,真是只是将其当作一面照鏡。我关心的是闽南语,我希望做为全球最大的闽南语使用区——台湾,不要让闽南语在此间重蹈客家话在香港的覆辙。 文章提到客家话在香港快速消逝的原因有:(1)客家话虽贵为香港的本地话之一,但却“未将自己與本地認同相聯結,這可以說是一切失敗的根本”,而客家话的主要竟争者,也是直接导致香港客家话走向地灭亡的“元凶”——广东話,从一开始就始终以“本地话”自居,因此“客家話在本土認同中並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在後來香港主流社會發展本地認同時,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發展機會,反而被排擠掉”。这里强调一个“自我定位”、“自我认同”的問题,客家话虽然在事實上就是当時香港当地的本地话之一,但却未能对此加以认识与强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可以说,台湾的闽南语还远未达到香港客家话这样“自我催眠”的地步。(2)这其實也反映了“香港新界客家人的客家認同意識不強烈”,再加上“客家話在香港不具有相當的社會經濟地位”,“是造成客家語言流失的最大原因”。的确如此,由于香港的客家人认同“广东”远远大于认同“客家”,在那个广东话大肆“入侵”的年代里,客家人转向认同广东话,一则是因为抱持无谓的态度(认为反正都是广东省的话,不讲客语讲粤语也无妨),二则是因为崇尚优勢语的心理使然。我觉得这一个“族群自我认同”发生根本性的严重偏离,忘根忘本,则自我灭亡。 文章的还顺带提到闽南语在香港的处境,因为在当地是小语种,所以其現状及前影未必好过客家话,我想这是正常现象。但文章也提到一点足以引起思考的现象,那就是“在香港福建人社區...福建人的子女普遍仍會講福建話,福建話在福建人的圈子中仍不致消失,式微可能是免不了,但是問題不會像客家話那麼嚴重。可能是因為福建人在香港仍然保留福建人的認同,他們雖然住在香港,並不認為自己是廣東人,因此語言也得到保存”。且不论香港福建人有否将自已視为广东人,单就他们“在香港仍然保留福建人的認同”來説,實在难能可贵,这当然也是闽南语能在香港如此浩瀚的粤语原野中保留星星之火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根本”的問题,心中有根,才有站起來的渴望和希望;反之,心中无根,随波逐流,灰飞烟灭。 一直以來,台湾人常常在“血统”、“种族”认同上挣扎着、迷茫着。“有唐山公,無唐山嬷”,一句连福建闽南地区都通行的俗语,导致了近年来台湾闽客族群在血统及种族认同上的混乱与困惑,竟然还成了台独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不可否认,台湾人的血统绝对含有原住民的基因,但我始终无法相信所有本省籍汉人(暂且称他们为“汉人”,因为實在找不到其它合适的名词)都流有土著人的血。平埔族很多吗?不見得。趟过“烏水沟”的先民难道就没有妇女吗?这显然令人颇为费解。我的意思是,台湾本省汉人中应当也有相当多没有混过平埔族的血。血缘与种族的认同是根本的根本,她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语言源流的认同,这个问题在台湾尤为凸显。基本上,自从李登輝上台以後,许多的台湾本省汉人已经逐渐抛弃了“纯汉种”的概念,最大的“福佬”族群开始不再将自己与“福建闽南人”划上等号,从血缘上的区分,一直到文化、语言上的不认同。事实上,如今台湾的本土化、乡土语言运动等,看在世人的眼里,已经慢慢地成为“台独”的附属品;台湾本土语言也几乎快和台独站到一边去了。这着實是一种悲哀。语言實在不应该、也不必要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语言本来应该是自然地、纯洁地,然而却被政治意识操纵了、俘虏了。台独成功与否,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这个被栓在台独战车上的语言,最终将是如何的命运。 反过來,我还想说“认同”。香港人认同於包括广东话在内的岭南文化这一條根,所以香港粤语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反之,新界客家人未能认同自家的根,最终滅亡已是指日可待。台湾本土语言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文章来源:http://limkianhui.blogsome.com/2005/05/08/hakka/
http://rss.bokee.com/entry.412437.html 每看一次,感慨一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