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三篇转帖及一点思考
我在我的“关于振兴客家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一文中,曾说“人贵言重,人微言轻;贫在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民族、民系、地区、城市、组织亦如此。各位客家兄弟姐妹,看完下面的三篇转帖,请再思考一下关于客家话的流失与振兴问题!!!文一、国运盛 汉语热——写在世界汉语大会召开之际
07/22/2005/13:21华夏经纬网
7月20日至22日,盛夏的北京迎来向全世界展现汉语魅力的好机会——世界汉语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一次盛会,是世界汉语教学界乃至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这种需求已经从学术和教学领域走到民间及政府层面,已经转化成一种学习汉语的热潮。世界汉语大会正是为适应全球持续升温的“汉语热”而召开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
有道是,国运盛,万事兴。“汉语热”的到来,表明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越来越好。历史证明,任何一种语言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世人对这种语言未来的预期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我国有义务、有责任采取更多积极措施,提供各种优质的语言文化教学资源,帮助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
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而言,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汉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汉字是诗的语言,画的文字。最新研究还表明,汉字所具有的象形表意特点,特别适用于现代科技,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脑语言。汉语正在日益显现出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魅力和潜能。推广汉语,是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要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就要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祝愿汉语在全世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让中华文明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造福于人类,让中国人民渴望交流、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民日报海外版温红彦)
文二、汉语的力量
07/22/2005/15:51华夏经纬网
由教育部、外交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11个部委联合举办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昨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世界汉语大会主题为“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是中国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国际盛会。
中国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和迅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使许多英文传媒把今年称为“全球化年”。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可谓正逢其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席卷,在亚洲,英语一直被称为“机会语言”,只要掌握了流利的英语,求职升迁的机会显然比不懂英语的人多。现在汉语也在成为“机会语言”,因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吸纳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汉语也成为越来越多洋人们求职升迁的资本。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都为员工举办专门的汉语讲座,致使汉语学校“人满为患”。
学汉语最热的,可能是韩国,有近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在中学,选修汉语的学生约有13万人,汉语考试已经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此外,韩国民间有100多个汉语补习班,每年培训学生约20余万人。除了定期的学习,还有更多的人因为公务、商务、旅游或个人兴趣不定期地学习汉语。在美国,汉语已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除了我们13亿的同胞外,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更确切地说,汉语热是“普通话热”,许多过去将英语和广东话作为主要交流工具的香港商人看到祖国内地源源不断的商机,也在利用周末乐此不疲地学习普通话。
汉语正在塑造着英语。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和发音,甚至表达方式,都在深刻地影响着英语的表达。我们不止一次在《金融时报》的社论中读到strikeironwhenitishot(趁热打铁)。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苦苦思索着中国崛起对于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而要想抓住中国现在的机会,展望中国的未来,就不得不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这样说,凡是对中国的崛起不会无动于衷的人,都怀着各种各样感情和动机研究汉语,研究这一语言所承传的博大精深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所规定的中国的未来。连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主笔也规规矩矩地起了个中文名白邦瑞,从中国历史中找到灵感,把当今中国比作“越王勾践”,把美国比作“吴王夫差”。
过去,汉语仅仅是世界上讲的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并不是强势语言。如今,汉语正在抗衡着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之一。与此同时,商业改变世界,商业改变中国,全球性的商业活动中通用的英语,也改变着我们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汉语。英语及其所代表的思维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表达,也进而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全球化把英语和汉语这两种差异如此巨大的语言放到一个地球村落里碰撞着、交融着。在CEO们、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们和孜孜学习汉语的大学生们纷纷给自己取非常文雅的中文名的同时,为自己取一个洋名,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华人的时尚,这一点在上海表现得尤其明显。
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强势语言是强国的语言。在国际社会中,语言的地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地位,也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在世界上的影响。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最核心的内容,而且也是文化产品最重要的载体。美国传媒业的发达,实际上是借助了英语这一无所不在的渗透。实际上,英语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媒体。而英国在当今世界上能保持与其GDP不相称的影响力,其作为英语的母国的地位功不可没。当今天所有的大国,都把在海外推广本国文化作为其外交的目标之一,而首当其冲的,是推广其语言,因为当你使用一种语言时,实际上就进入了一种能代表思维范式和潜在价值观的话语系统。所以语言的普及,意味着国际社会对其行为和价值观的更广泛的认同,从而能为国家的经济和外交目标服务。
要提高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权,首先要让更多的人学汉语,尊重汉语。(第一财经日报)
文三、汉语在海外逐渐成为求职升迁的条件
07/22/2005/09:24华夏经纬网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吴晶 孙娇绯)“我没来中国学习汉语之前,尚未意识到它对我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韩国人许伦哲这样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刚凭借中国政府颁发的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在韩国一家知名商贸公司赢得对华业务代表的职位。
看到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汉语大会的盛况,许伦哲也谈起了韩国国内的汉语学习热潮:在韩国,有近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在中学,选修汉语的学生约有13万,汉语考试已经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此外韩国民间有100多个汉语补习班,每年培训学生约20余万人。除了定期的学习,还有更多的人因为公务、商务、旅游或个人兴趣不定期地学习汉语。
“不仅韩国如此,”来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汉语的日本人藤田水美子说:“很多大型企业如松下公司,都为员工举办专门的汉语讲座,致使汉语学校人满为患。”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加紧对职员的汉语培训,这种学习风气也波及到中央政府机构,汉语在海外已成为求职、升迁的重要条件,”进行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实地调研后,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这样评价汉语在海外的升温状况。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介绍,汉语本来不是俄罗斯大学的主要外语语种,到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的中心和大学也只有12家。而今,全俄已有50余个汉语教学点,其中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30余所。
“汉语人才在俄罗斯特别抢手,”在哈尔滨进修汉语的俄罗斯皮草商人基里诺夫说。“用人单位常常是在大学生毕业之前就到学校‘抢人’,很多公司愿出高薪与外交部等传统用人单位争夺汉语人才。汉语人才往往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国际著名汉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亚洲语文文化系教授胡志德眼中:在“大多数人认为不太需要学习其他语言”的美国,汉语已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胡志德本人所负责的加州大学来华进修汉语的生源在过去四年增长了2倍。“很多学生要与中国挂钩、做买卖,这说明中国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很重要。”他说。
汉语的火热也感染了遥远的非洲大陆。马箭飞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创设,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加之中国赴非洲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从事经贸、旅游服务的汉语人才在非洲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教学开始扩展。从埃及到南非,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中文课,培养出来的学生供不应求。如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拥有近7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毕业生仍然不能满足埃及和周边国家的人才需要。南非最大的电视公司也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北京语言大学资深对外汉语专家鲁健骥教授指出,许多过去将英语和广东话作为主要交流工具的香港商人看到祖国源源不断的商机,也开始利用周末到深圳学习普通话。
正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组长章新胜所说: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中文的应用价值在不断提升。官方统计显示: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海外热,海内消,,,
昨天一位四川的朋友告诉我,他手下新来一位大学生,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名牌出来的,叫他写一份300多字的上半年报告,里边竟有50多个错别字,,,他说他想用数码拍了传给我看看,,,:z: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