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大埔音--東勢文化學習營深度巡
客家大埔音--東勢文化學習營深度巡 資料來源 : 哈客報報 &nb sp;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新聞稿 2005/07/11
臺北市2005青年客家東勢文化學習營 啟航囉!
豐富臺北市客家大專青年人文素養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自94年6月17日成立三年,自成立來每年針對客家大專青年規劃一系列客家主題深度探訪,繼北、南臺灣客家族群聚落的學習營,今年將實地走訪中台灣的東勢客家聚落--「青年客家東勢文化學習營」,探訪全台獨一說「客家大埔音」之東勢深度客家風土民情巡禮,今年暑假生活將會大不同!
活動為期三天二夜,自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止,以東勢為參訪主軸的客家文化學習之旅。東勢客家人,祖先多來自大陸廣東省的大埔地區,講著「大埔腔」客家話,在台灣的客家話中,自成一個特殊系統。主辦單位邀請在地文史工作學者專家為學員授課與解說,課程內容豐富,包括月恆門(西穎堂)、大茅埔庄、抽藤坑倒虹吸管(白冷圳)、土牛民地界碑、義渡碑、東勢老街、鯉魚伯公、醫生窩(西河堂)、客家伙房(河間堂)、石岡水壩、埤豐斷層瀑布、褒忠義民塚…等田野探訪,以走動式的教學方式學習,輔以「歌謠教唱」、「大埔音東勢客」等課程,探究中部客家之開發源流史、客家信仰於台灣開發史上之貢獻,探討客語進階、拼音、諺語,進而更深切認識台灣中部的客家文化精神。
其中探訪行程中深具特色有:
白冷圳:為了引用大甲溪水灌溉河階群台地,運用「虹吸管原理」利用大氣壓力,讓溪水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嶺,完全不必耗費電力,至今也是國內與遠東地區最長的虹吸水管。
巧聖仙師廟:供奉木匠之守護神「魯班公」,早期東勢因大雪山林場為木材集散地聞名,神像是昔日 先民自大陸攜來,而供奉於此之古物,因而很受人 之重視。按供奉神位於廟內乃是客家的傳統。
土牛民番地界碑:在乾隆年間,粵籍移民來此開墾,越過大甲溪到東勢地區,經常遭受番害,官方為避免 民番雙方衝突與殺戮,特勘定界址。豎立石碑,以禁止漢人進越私墾,並用土堆設溝牛十九個,土牛因此而得名。
鯉魚伯公廟:這裡有二百年前的三十米河堤,完全以大甲溪卵石堆砌,恰符合現代的生態工法。當地居民指出,因大甲溪常淹水,才會興建這座河堤,河堤蜿蜒如同鯉魚身,其造型也是獨一無二。
台中東勢客家別具特色,主辦單位期望在三天二夜活動中,讓學員做一全覽,使之對東勢有一整體概念,並對當地各族群共容、共生有所體認,讓新生代的客家青年拓展文化視野,深化青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並激發其熱情與行動力,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第一線的文化推手。
新聞聯絡人:林惠純 2757-4503、0922-110655
:葉桂蓮 2825-0034、0936-55994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