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aimin 发表于 2005-6-29 13:00:34

惠阳客家的婚嫁礼仪

作者:刘爱民(惠阳)于2005年3月28日根据其他资料编辑。使用请联系作者:elsanliu@hotmail.com
    据史载秦汉时期惠阳为南海郡傅罗属(傅罗后称博罗),南北朝时属南海东官郡称欣乐,隋唐时属循州(惠州古称循州),设归善县。五代(南汉)属祯州,至宋末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因避仁宗赵祯之忌将祯州改为惠州。明清时期仍为旧制属惠州名归善县。至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1912年)改归善为惠阳,解放后行政区域曾作几次调整。1958年春,将惠阳县划分为惠阳县、惠东县和惠州市(将县城的惠州镇改为市)。同年冬,又将以东的高潭、小漠划为海丰县属;以西南部的龙岗、坪山、坪地、横岗、大鹏划为宝安县属;东部的栢寿小乡划为紫金县属;同时又撤销了惠东县、惠州市.恢复原来惠阳县。因民国后废府由省直辖作为行署,曾先后属东江行署、粤东行署、惠阳专区、佛山专区,1963年属惠阳地区。1965个再分为惠阳县、惠东县和惠州市。县人民政府设在惠州市。1985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惠阳县人民政府驻地可从惠州迁至淡水镇。
    惠阳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话基本可以通行,我们的客家礼俗各种各样,公元2005年乙酉岁仲春本人有幸参加表弟的娶亲过程,现撰写本文记录之,欢迎各地客家人仕指导。
    惠阳客家民间传统的婚嫁礼俗,以封建礼教诸俗为基础,大多显得繁文缛节,劳民伤财,现在已经简洁很多了。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权,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喪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儒家十分推重婚姻礼俗。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儒家思想,惠阳客家人也是行此礼俗,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五彩缤纷、礼制颇多的婚俗文化。
    封建社会的几种婚姻形式,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荒婚”、“望门婚”、“幂婚”等等,惠阳在古代均有之。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至今也还实行,聘礼、聘金不可或缺,在今日惠阳依然可见其遗风,走在惠阳的大路和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接新娘的车队,有载着摩托车、各种电器等的嫁妆车经过。至于聘礼古时是“俗用槟榔为聘”的,槟榔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多具象征意义,而现在的聘礼都是以银钱(人民币)、食用之物为主的,其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惠阳客家传统的聘娶婚姻的礼仪十分繁锁复杂,从开始的媒人介绍相亲,到最后的三朝回门之俗,其间经历择吉、过礼报日、过大礼等婚前诸礼及铺房、迎亲、敬茶、闹新娘等盛大的联姻仪式。
    现在的惠阳客家人结婚礼仪比以前简单很多了,大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步骤:
    (一)相亲与谈恋爱
    现代的惠阳客家人都参加许多社交活动,故自由恋爱的机会很多,因此最初介绍你们认识的那个人一般都认为是“媒人”,媒人男女都可以,而不是以前有中老年女性受男家之托,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通女家而成事的“媒人婆”,吾的表弟是经亲戚介绍而互相认识,对方为惠州陈江的“蛇佬”妹,故双方的礼仪都不相同。
    媒人在中国古已有之,《诗经》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惠阳传统婚仪中的媒人婆一般分职业的和非职业的两种,职业媒人婆以做媒为生,唯利是图,所以不惜摇唇鼓舌,讲假话,讲瞎话,夸大对方家庭对个人的优越条件,隐瞒对方及其家庭的欠缺方面,往往撮合出一些畸型的婚姻。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媒人婆往往给人一 种“哄神骗鬼、谋人钱财”的丑恶形象。
    经媒人介绍认识之后,双方就进入恋爱阶段,至于如何恋爱那就见人见智了,各人发挥了,当男女双方“谈”得差不多,且恋爱双方都同意结婚,男孩子就会带上礼物拜访女方家长,以征求女方家长的同意,如同意就算提亲成功了,这就是客家俗语说的“钱冇过米冇量,还唔係你嘅人”。也有男女双方是在恋爱时怀孕后,不得不奉旨成婚的。
    (二)择吉期
    在男孩子提亲成功以后,就会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即出生时间),然后就请堪舆(风水)家选择黄道吉日举行结婚典礼。此项择吉期是以男女双方与家长的生辰八字为基础,择取最优良的日期,绝对不能马虎,否则可能带来“霉运”,甚至令结婚礼仪不能顺利举行,遗憾终生。
    在选取了日子以后,择吉先生的“日课”是一式两份,男子双方各一份,因择吉是男方做的,故女方的“日课”是要送过给女方家中,此处的送“日课”可以是新郎自己送过去,也可以请近亲帮助送过去。
    这次表弟结婚的送“日课”本人有幸与媒人一起送去,因是择取乙酉岁二月十六日举行结婚典礼,并于初七中午送“日课”,这里只需购买几袋“生果”与日课一起送去就行。
    (三)过大礼
    婚前诸礼最为隆重和至为重要的莫过于迎亲前夕的“过大礼”了。“大礼”是由聘金与聘礼组成。聘金多少是两家相互商定的,从几千至几万不等,以一个大红利是包好,惠阳客家的聘金是不能整数的,如要过六千元聘金就可以过5999元了。惠阳客家聘礼是“九色礼”,即系由九种物品组成,此九种物品是:
    1、大“阉”鸡一对。
    2、大鹅一对。
    3、双刀猪肉一大块,重约六斤以上,中间要用刀分开,但又不能切开,相连着的。
    4、大鱿鱼两包,大约1.5斤一包,共两份。
    5、蒸丝两斤分成两包,惠阳客家人喜欢使用蒸丝作为喜事的礼品,这是与蒸丝可以拉得很长有关,比喻老人长命百寿、结婚新人长长久久,百年偕老。
    6、虾仁两大份。
    7、大米两大份,每份约10-20多斤。
    8、喜酒两樽,主要是购买现成的樽装酒就可以了。
    9、大魚两大条,如不用魚可以用油豆腐代替之。
    以上“九色礼”在购买回来后要用红纸条包一下,取其是红喜事之意。
    “过大礼”一般在迎亲的前一日,因选取农历二月十六日(3月25日)举行结婚典礼,故二月十五日是过大礼的日子,此日男家购买两担“箩”(箩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将预先备好的以上各种聘金、聘礼装满箩,贴红插柏,由男家的姑嫂姐妹浩浩荡荡地送往女家,现在因多用摩托车送去,故也可以用男子送去。
    女家在收到男家的聘金、聘礼后,送礼者应先在聘金中抽出一张钱带回来,意即取回衣食资本,另外女家也应将送过去的聘礼(九色礼)的一半让其带回来,此是基本的过大礼礼仪。以前女家备好的嫁妆是这天一起带回,但现在则是在结婚那天随车一起接回。
    (四)铺房、暖房、上花夜
    “铺房”是在男方家中进行的,此是一种旧风俗,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也有此一礼俗。按惠阳客家人的生活习惯,铺房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摆设的床、柜、梳妆台等,此是要注意方位、风水,至为讲究的是镜子不能对着睡床,此是镜子与照妖镜同义,而照妖镜向床,显然是不吉利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起床时,无意中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影子,会哧得胆战心惊。二是铺房之人要“命好”,民间认为命好的标准主要是“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夫妇成双且健康。所以,寡妇、无生育能力或生育少的妇女是不能参加铺房的,而多子多福者,自然是铺房的主要参与者了。最后是暖房了,主要是请亲戚的儿童到睡床上坐下来热闹一番。
    “上花夜”是女家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族中的姑嫂姐妹(必选所谓命好之人)要专门为新娘梳妆打扮穿衣,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插花”,这一夜,民间风俗又称为“上花夜”,是新娘嫁前的一项很为庄重的仪式。古代“上花夜”礼仪很多且繁琐,新娘往往伴以哭唱进行,现代的客家人改变很多了,穿衣打扮是请专业的美容家化妆,也没有那梳头的繁文缛节了,现在青年人都不喜欢哭唱,都是以欢天喜地的笑脸来举行婚事。

liuaimin 发表于 2005-6-29 13:03:20

续上编

(五)迎亲接新娘
    迎亲接新娘是由男家聘请几部车辆,再到花店请人装扮成“花车”,这好比是古代的花轿,现代的迎亲都是以“花车”代替花轿去接新娘,至于车队中的车辆数量没有大多的规定,惠阳客家人很忌讳“4”字,故除四辆外都可以,其中最漂亮的“花车”是新郎新娘坐的,另外几部车主要是男家迎亲人员(约7-8人不等)、新娘的姐妹(回来时)一起乘坐,还有一部是接嫁妆的车辆也一起。迎亲车队的接照“过大礼”时的路线进行。在进行中要由一个人沿路在车上放“红头绳”(剪成一小段用袋装好备用),直至女家门前,此是取喻沿路都有“红”,喜庆之意。
    嫁妆为双份的生活用品,还见有摩托车、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备好的双份生活用品是给新郎新娘结婚后生活中使用,主要有:衣服、被、枕、席、帐、口忠牙齿、牙膏、拖鞋等,收拾好统一用一个大红“脚盆”装着,在生活用品中还包括有一对油灯盏,这对灯盏在女家出门时就应点着它,意即新娘能在娘家带“人丁”过来;还有一项要注意的是在大红“脚盆”中有一个梳妆镜,在女家出门时是要向外照的,在到男家后是要向内照着进入。这些生活用品嫁妆在大街上就有人揍齐,你只要给钱购买就可以了。最后还有两条甘蔗,甘蔗要有根和尾,即系要完整的,意思是有好头好尾;以上嫁妆在车队到达后就可以装上嫁妆车,然后随车回来男家。
    迎亲接新娘最难过的一关是新娘的姐妹叨难,在到达女家后,女家姐妹往往把男家迎亲队伍拒之于门外,在此时就要新郎、伴郎与迎亲兄弟发挥力量,在派“利是”之中,说服或冲开众姐妹而过一关,还有一些姐妹会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要新郎给大“利是”才拿出来,再请新郎给新娘穿鞋,往往在此新郎会被迫跪下来穿鞋,此是女家闹新郎的最高潮了,这样便可将新娘接出。此处派的“利是”即为姐妹钱,利是是由众姐妹平分,多少这就要看众姐妹的机智了。有时此一关要闹一个钟,甚至更久。
    在接出新娘后,还有举行“敬茶”之礼,此是新郎、新娘对长辈的敬重之意。首先请父母坐“上棚”,然后由伴娘倒好茶,请新郎、新娘向父母敬上一杯热茶,父母在接到热茶时,往往都是热泪盈眶,欢喜异常,喜言于表就会说些喜庆的话语,最好给新郎、新娘一封“利是”就算敬茶结束。在敬完父母后,还要向其他长辈敬茶,方法一样。
    在敬茶完毕后,新娘就要出阁了,于是礼仪先生点燃礼炮,在礼炮声中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登上迎亲车队的第一辆“花车”,并领着整个车队向男家出发。现在的惠阳客家人很多都有请摄影师随车队拍摄录像,然后制成音像以作纪念。
    在“花车”在吉时到达男家后,就要行男家的礼仪。到达后是不能下车的,首先是要在轿车的周围“倒红水(用洋红染的水)”至大门口,此是惠阳客家俗礼说的怕与其他人有冲撞而不吉利。此时新郎还要手持扇子扇之,若男家的大姑小姐八字相克,她们必须避开不见面。此是民间认为,新娘红运当头,杀气甚大,新郎用扇扇之,谓“弱其杀气”,人避开不见,谓“避其杀气”。然后由请牵新娘的人(此也是要命好之人)一手牵着新娘,让新娘顶着“窝栏(上而贴着纸剪的红双喜,大吉仔、通书、旺草等)”,再由伴娘、新郎等撑着红伞将新娘接下“花车”。新娘下轿时,新郎用窝栏(竹编的一种盛器)挡住新娘后脑地方。这一风俗,在流传的哭嫁歌中亦有反映:“涯(新娘)脚踏轿门郎撑遮,郎撑遮头遮紧死,涯比(给)什么功劳来谢爷。”看来,新娘是颇怕这一“遮”的。按民间的说法,凡出嫁女要孝道,即使上轿到了男家,也要一步三回头,而新郎的那个凹栏,就是要遮住新娘不断回头的视线,很明显,这一做法就是要使新娘专心嫁到男家,不要老想着娘家。
    除遮头这个风俗外,同时还有踩栏之习,新娘一下轿,男家的人便急忙在新娘的脚前铺就一个窝栏,让新娘脚踩而过,民间谓“脚踏窝栏随窝转”,很明显,这是要让新娘过门之后,能专心致志地在男家这个“窝”里做牛做马。
    踩过窝栏准备入屋时,惠阳客家风俗中习惯要让新娘跨火而过。此处的跨火之俗,虽取“旺火”之义,但主要是为了避邪,火盆所燃的是干燥的“白须草”、旺草、桃卡(桃树枝)等物,均是中国传统的避邪之物。尤其是“旺草”,惠阳民间称其为“抹药”,是惠阳客家人用以避邪的青草药。
    首先取一小炭炉置于门前,在其上而点燃以上之避邪之物燃烧之,待到差不多烧过时,新娘就可以用脚跨过火盆而进入屋内,然后就可以进入新房了。
    此处的“跨火盆”之礼的意思,一个是取“旺”字,新娘跨过旺火之后,来日就给夫家带来“旺火”。另一个是取“避”字,主要是避去邪崇。惠阳客家民间认为“邪”源有二,一个是婚嫁之时,观者如云,其中难免夹杂一些家中有丧、病之事的人,民间认为他们身上带有邪崇;另一个邪源是出自新娘本身,女人身子带有“脏”,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旧观念。
    接着是把嫁妆搬进屋内,在搬的过程中有两点要说说的,一是在搬嫁妆时,要注意嫁妆中那一对油灯盏一定要点着请伴娘搬入送进新房中,取其添丁之意。
    另一要注意的是嫁妆中的皮箱要暂时放在门外,此一皮箱是新娘子携带随身衣物的箱子,里而放有钱币,要当着亲戚朋友面开箱,因皮箱是上锁的,锁匙多是新娘的弟弟拿着,所以要包一红包与其弟取锁匙,在取得锁匙后就可以举行“怕丁财(客家话的“怕”即是包着之意)”的仪式。此处的“怕丁财”是在皮箱开箱后,由男方的母亲在箱中四角和中间各取一张钱共五张钱与一条新娘的裤子,然后用衣服包着送入新房的枕头下而压着。此处的用意是什么意思有待进一步考证?
    新娘到家后,稍作休息,古代要先拜天地祖公,再拜父母高堂,但现代改变了许多,只要依次向男家长辈敬茶就可以,此谓“饮新娘茶”;而诸长辈要回封“利是”包,以祝愿新婚新人大吉大利。
    迎亲接新娘的仪式至此已经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是大摆筵席庆贺之,惠阳客家旧俗婚宴时新娘并不露面,一般要饿着肚子独坐闺房,不能抬头,不能言笑,不能轻易走动,独听正厅中传出的嘻闹狂欢之声。然而现在已经改变了,新娘可以出来饮宴,也可以与亲戚朋友互相搞气氛,把场面搞得更加喜庆。
    古代在宴席之后才闹新娘的,做法近乎残忍的,在此就不多说了,现代的惠阳客家人弃其繁文缛节,在筵席的尾声进行闹新郎、新娘、伴郎和伴娘,在最后就说说此中的热闹情况。
    在酒席饮得差不多时,新郎、新娘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是要每张桌子去敬酒谢礼的,此是现代惠阳客家人的婚宴基本礼仪。在敬酒的过程中,因摆酒时的亲戚朋友很多,一轮敬酒下来,若是真的用“白酒(度数较高的)”非醉倒不可,因此在敬酒时,新郎、新娘、伴郎和伴娘饮用的往往是“白开水”,有些大胆的亲戚朋友就不愿意了,把他们手中的“白开水”换成酒,然后运用花言巧语,说服他们饮下白酒,甚则把新郎、新娘、伴郎和伴娘灌醉才尽兴。在一阵杯来杯往后,婚宴就算举办完毕。
    (六)三朝回门
    迎亲的当天为第一朝,到第三天就是“三朝”了,一早便要打点礼物同新郎新娘一齐回娘家看望父母,这就是惠阳客家习惯所称的“三朝回门”。它是惠阳客家传统婚嫁礼俗之中的最后一项,也是婚后的礼仪了。
    新婚三朝回门是惠阳客家传统婚嫁的一个定俗,故礼仪还是有讲究。回门时备的礼物,首要的为鸡,在回来时娘家也要回一对小鸡给新人带回,民间谓之为“带路鸡”,此是必备的吉祥之物。其余的礼物你可以随意采办,现代以生果、饼干等各听其便。在这些礼物中,“大桔仔”是不可缺少的,如无“大桔仔”,也可以柑橙代替;此是取其大桔寓意“大吉”。娘家在接礼后,是要回给礼给新人带回。
    除远道联姻不能赶回来者外,市内及近郊联姻应当日在太阳下山前返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阳客家的婚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