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市用发展破解难题
惠阳市用发展破解难题--------------------------------------------------------------------------------
2002年8月15日07:05 人民网
“四项工程”促进社会经济迈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潘小平 通讯员 卢舜辉
日前,广东惠阳市委书记黄锦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用发展的思维和实实在在的变化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大量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惠阳市近年来走过的历程印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的一句话:大发展少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
九十年代中期,惠阳市受泡沫经济后遗症的影响,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对此,惠阳市委、市政府敏锐地用发展的思维来破解各种纷纷扰扰的问题,先后实施干部、“换脑”、民心和实业“四项工程”,使社会经济迅速复苏并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惠州市乃至粤东地区县级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据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综合评估结果,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中,惠阳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在第57位,发展活力排在第4位。今年1至7月份,惠阳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0.3%。
干部工程为发展积蓄动力
“九五”计划之初,宏观经济调控开始后,惠阳房地产高温后遗症严重,不但经济处于低潮,广大干部的思想情绪尤其低落,对发展的信心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启动了以“重树信心,重整旗鼓,重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建立和健全了干部管理、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在干部中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氛围。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市委重点抓好一把手、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长期与短期培训。同时实行领导干部诫勉、干部考核、一把手离任审计和业绩评估制度,还采取“末位淘汰制”,让那些政绩平平、工作庸碌无为的干部自动离岗,从而形成了有为才有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干部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去年深圳一家企业前来投资,公司从注册到征地、土地办证等只用了2天时间。
干部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有为者上,创造了干事创业的氛围,形成了惠阳今天快速发展的局面。
“换脑”工程为发展铺平道路
用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这是惠阳抓发展的又一经验。惠阳市委、市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掀起经济建设的发展潮,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黄锦辉告诉记者,当时干部中存在放松学习、不思进取、工作作风不踏实等影响全局的问题。对此,惠阳市通过“三讲”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更新思维,与时俱进转变工作作风。
1999年,该市水口镇在引进一个大项目的过程中,某外企公司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打算,先后用金钱、美女来考验镇里干部,结果镇干部不为所动,成功地引来了年产值可达20亿元的大项目;好村官赖坤昌清正廉洁,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几十年不计较个人得失……惠阳市委抓住这些感人事例,反复教育党员干部要经得起金钱、美女、权力的考验,过好金钱、美女、权力、家庭和名利关。
通过实施一系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换脑”工程,让广大干部深刻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
民心工程构筑发展新乐园
惠阳的“民心工程”又是干部群众的“信心工程”。“九五”计划初期,房地产高温后遗症造成不少干部群众对发展信心严重不足,上下充满失望悲观情绪。面对诸多难题,惠阳市委、市政府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突破,着力抓好民心工程建设,用发展破解了系列难题。
仅去年3月份以来,惠阳市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蔚然成风,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期间,全市累计投入3.69亿元资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400多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了“让干部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实惠”的目的,凝聚了党心民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几年来,建设项目涉及到电力、通讯、交通、市政商贸、文教、农业、环保等各个方面,总投资20多亿元,到今年初已完成近百个重点项目。今年又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城市的大规模美化、绿化、亮化改造。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让全市干部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上下团结奋进的气象,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一位久居市区淡水镇的姓黄的市民说:“淡水由村姑变成了靓女,越来越招人喜爱了。”最近到惠阳采风的一位作家说,他3次到惠阳,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市区淡水是一个小镇,到了九十年代初,淡水就像一个大工地,如今的惠阳市区已初具现代化城市面貌了。
实业工程涌起新的发展潮
在经济低潮中,惠阳市委、市政府认真反思过去泡沫经济带来的教训,总结了过去发展经济的失误,从基础、源头、积累抓起,走实业兴市的路子,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他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借毗邻深圳、东莞的地域优势,积极承接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2.6%、17.1%和40.1%。去年该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截至目前,该市已拥有外资企业21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该市合同利用外资又取得突破性进展,达1.9亿美元,同比增长89%。
去年,总投资6亿港元、占地37.5万平方米的南旋纺织厂落户惠阳。今年上半年,又有4家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落户惠阳。至此,该市已经形成了以联想电脑、中建电讯、南旋、大欣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工业园区50多个,奠定了惠阳工业化的基础,从而提升了惠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去年全市财政收入接近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亿多,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GDP也翻了近一番,达到116亿元。经过多年的创业与积累,为新一轮的创业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面对我国加入WTO和毗邻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正式启动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惠阳市市长王寿铨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淡水———秋长———沙田———三和、陈江———镇隆———沥林———潼湖、水口———马安“三大经济板块”战略,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一个以淡水为中心50万人口,以陈江和水口为中心两个各30万人口的中心城镇,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2年08月15日第一版)
RE:惠阳市用发展破解难题
有点而久的新闻了,但我还是决定发上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