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 发表于 2005-6-12 19:01:36

梅州正向长寿之乡迈进

专题采访
梅州正向长寿之乡迈进
梅城人均期望寿命为76.65岁,比广州高1.96岁
梁德新 刘学东
今年4月出版的《嘉应学院学报》理论探索专栏,发表了陈干华副教授h 汪信尊副教授《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创建梅州“长寿之乡”》论文。他们分析了梅州城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后得出结论:梅州城区人均期望寿命为76.65岁,比广州高1.96岁,近几年老人逝世年岁逐年提高,梅州城区正在向长寿之乡迈进。
为此,笔者(梁德新 刘学东)采访了嘉应学院的陈干华副教授。
    笔者问:什么是平均期望寿命?
    陈干华副教授(下简称陈)答:平均期望寿命是综合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按照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平均期望寿命是回答今后要出生的一代人,按现有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卫生等条件,预期平均每人可活多少年龄。那么,现在和你同龄的一群人,按平均期望寿命值就可以预测平均还能活多少岁。显然,这是一个“平均”岁数,并非专指“你”。还有,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平均’’值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如经济倒退、生态环境恶化,战乱等。
   笔者问:梅州市区的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情况如何?
   陈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四普”)时,嘉应大学指派我作为经济统计学教师、经济系副主任参加梅江区(包含梅州市区及附城的3个镇即长沙、三角、城北)人口普查办公室作调研分析活动,依据当时的人口资料,经过计算分析,我撰写了一篇报告《梅江区人口老化现状、趋势及对策》刊登在梅州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的《梅州人口分析》1991年第3期及《嘉应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10年后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后,2001年嘉应大学科研处把我的“人口老化现状、趋势及对策”课题立项研究。我与汪老师根据梅扛区“五普”的人口资料,按《人口统计学》和《人口学教程》)书中的方法、公式,用电子计算机对资料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梅江区2000年比1990年人口净增79500人(包含外地迁入的人口)。因为计算生育工作做得好,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0.46‰,比1990年减少了近5个千分点;男性平均期望寿命由“四普”时的71.02岁,延长到“五普”时的73.99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四普”时79.02岁,延长到79.30岁。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是7.81%,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以前提高,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根据2003年3月25日的羊城晚报头版文章称,“广东人口蓝皮书”发布的最新数据,广东人口的平均寿命,男性年龄从1990年的71.1岁提高到2000年的72.3岁:女性从76.4岁提高到77.4岁;而同一时期,梅扛区的男性从71.02岁提高到73.99岁;女性从79.02岁提高到79.30岁。
   笔者问: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陈答:这些数据说明,梅州市区的人口子均期望寿命高于全省水平,也超过广州市的水平,已向“长寿之乡”迈进。相比之下,2000年梅江区的男性平均期望寿命比广东的高出l.69岁,女性高出1.9岁。而且,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的幅度,梅江区的2.97岁,广东为1.2岁,梅扛区比广东的高出1.77岁。就梅江区的男女平均期望寿命76.65岁而言,也比广州市的74.69岁高出1.96岁。
    笔者问:近年来你在客家研究方面出了好些成果,你能否结合客家环境、生活习俗谈谈梅州人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长寿?
   陈答:人的长寿因素很多。就梅州人的长寿来说,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可以探讨。梅州客家人地处山区,周围群山环绕,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及居住条件较好。客家人的饮食是以大米、番薯、蔬菜、水果等素食为主,大多都喝本地产的青茶,对人体有利。客家人向来尊崇儒家的中庸之道,提倡和睦相处,心态比较平和有利于身体健康。客家妇女是农村的主劳,经常劳动可增强抗病能力;还有妇女们生孩子“坐月”吃的是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的黄酒——“月子酒”,不仅生小孩时吃,平时也吃,许多男人也很喜欢吃。还有,妇女中极少有人抽烟,妇女长寿随处可见。
    笔者问:“长寿之乡”的美称有何意义?
    陈答:“长寿之乡”是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受惠的是人民群众,谁不想长寿?它可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也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可吸引外地人们前来度假休闲定居,也是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外地游客会慕名而来感受“长寿之乡”的风土人情,呼吸“长寿之乡”的新鲜空气,品尝“长寿之乡”的传统食品。
   笔者问:现在人的寿命逐年增长,你有何见解?
   陈答:长寿需要具备诸多条件。除了城乡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外,还有经济、文化、卫生、生态环境等。一个地方人能够长寿,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梅州地区正走向“长寿之乡”的行列。事实上,梅州市区经市委、市政府多年的重视,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医疗卫生保障条件,包括改造一江两岸在内的良好生态城区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按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虽然创建“长寿之乡”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生态梅州”、“文化梅州”,那么在“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这“三乡”的基础上又会增加一个美称——“长寿之乡”。





   
梁德新梅县侨声杂志社特约编辑手机 13549141204
刘学东梅县客家研究会秘书长手机 13502521211
陈干华 嘉应学院副教授    手机13751992484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5-6-12 19:09:06

涯所在个村90岁以上个老人有10多个,虽然生活比较困苦,但系生活得当快乐,心放得开,无脉个烦恼。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5-6-12 19:40:06

我们村八\九十岁的妇女很常见,上百的也有.女的一般比男的长寿10岁以上.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6-16 at 01:33 ]

蓝猫 发表于 2005-6-13 21:26:18

梅州人,饮食问题应该注意点,可能更长寿。黄塘医院每天看食道方面问题的病人真是多呀,我们村前几年五六十岁的有好几个得了食道CA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州正向长寿之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