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將在桂中、桂西、桂北等地新建客家圍屋等7座各具特色的生態博物館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z.xinhuanet.com/xwpd/2005-06/06/content_4380054.htm新華網貴陽6月6日專電(記者 石新榮)中國博物館理論專家、國際博物館學委員會委員蘇東海教授認為,廣西建立的兩座生態博物館,同時是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兩座科研基地,這種科學家和村民緊密結合的“廣西模式”,有助於生態博物館真正向專業化、博物館化方向提升,能較快發展為第二代生態博物館。
作為第一個把生態博物館理論引入中國並在貴州進行實踐的專家,蘇東海認為,廣西民族博物館專家介入到生態博物館裏來,以科學的方法、科學的視野對生態博物館這個文化典型進行研究,其結果不僅直接提升了村民對自己文化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認識和保護的自覺性,而且在實踐上培養著村民自己的專家。他說,中國生態博物館的運動,如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傳播生態博物館思想算起,至今已經18年了;如果從1995年開始創建第一座生態博物館算起,至今已有10年了。中國生態博物館從傳統博物館中走出來,在文化的原生地建立了第一代生態博物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局限性、彌補了傳統博物館的缺陷,實現了文化社區化和民主化的博物館新理念。那麼,中國第二代生態博物館將在遺產保護社區化的基礎上,正向遺產保護的專業化、博物館化方向前進,使之可持續發展下去。
據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2001年到貴州考察,2003年開始3個生態博物館建設的試點工作。2004年底,廣西南丹裏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和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建成。2005年3月,廣西完成了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十一·五”規劃,在3個試點基礎上,將在桂中、桂西、桂北等地新建客家圍屋、黑衣壯等7座各具特色的生態博物館,最後完成1個民族博物館與10個生態博物館結合的“1+10”規劃。(完)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6-10 at 09:25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