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hen 发表于 2005-6-2 08:57:54

【转帖】河婆的米呈

河婆的米呈

刘逸

  米呈是揭西县河婆、龙潭、坪上、五云、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区乡镇,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茶料食品。探索这种食品的由来,既可领略客家人独特的习俗和米呈文化,又可从中窥视人们生活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

  据揭西县志记载,米呈是一种甜食品,在揭西客家地区盛行。其制法是,先备好烟米,再把糖和水,配上花生油及麦生一起,放在锅里煎煮,到糖浆近乎凝结的火候、倒进甫米混和,加上花生、芝麻,然后捞起,在特置的方格中碾平切细即成。其中糯米制的叫“米干呈”,粳米制的叫“甫米呈”。“米干呈”较柔软,“甫米呈”较酥脆,均甜香爽口,久吃不厌。其制作工艺虽不复杂,但极其讲究,尤其是煮糖的火候,要结合天气和糖料,太老太嫩都不行。太老了,要反砂松散,太嫩了则过于柔软压不成形。同时配料麦生也要适中,少则粘不成块,多则坚如盘石。

  过去客家人制米呈(当地叫打米呈),或作点心茶料,或作敬品礼品,十分普遍,又十分上乘。春节期间,家家妇女,备好花生、芝麻和各种香莱,擂成香喷喷的大钵咸茶,摆上米程,把左邻右舍、上家上屋请来共吃米程茶。亲戚到来,一入门就是检米程茶(客家人上叫检),而且这家请了那家请,把能请到客人视为体面,十分惬意。

  用米程作拜神供品,也是当时的一种景观。尤其是大庙爷出游之时(即河婆历史悠久的三山国王),河婆六约(古制六个区域),游到那里,那里的殷实人家和灵巧妇女,便用大托盘赛结米程塔,有六角形和八角形的,也有四方形楼阁形的,高的竞达一二尺之多;形状各有千秋,色泽也各不相同,有的金灿灿,有的黄彤彤,有的白雪雪,令人赏心悦目。观赏一托托米程塔,尤如欣赏一幅幅艺术品。

  小孩是最喜欢吃米程的,但过去因生活所迫,一般家庭制作米程,毕竟有限。因此,穷苦人家为了接待人客,打一锅二锅米程,把边角料给小孩试尝后,便把存下的藏在棚角最隐蔽的地方。一些嘴馋的孩子看到别人吃米程,便回家上楼棚翻缸倒瓮偷吃。

  河婆米程,到底始于何时,何人所创,史料没有记载。但自古以来,它一直长盛不衰。今天,不但原来的客家人春节要打米程,而且不少到河婆镇居住的外地人,包括讲潮语的潮州人和来河婆镇打工的北方人,也跟着准备米程过春节。鼠年春节前夕,笔者到河婆镇一个糖果厂走了一道,厂的老板说,近年来,前来买米程吃的北方妹子很多。昨天就有三个在瓷厂做工的江西妹,因吃了当地人送的米程以后,感到风味很好,特此前来寻找。结果,每人买了一大包回去。

  同样,今天的米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仍然是上乘的茶料、送礼的佳品。家里有人外出,再远也要搭一罐(或一包)米程去,给亲人及其同事尝一尝,吃了米程,意味着又过了一个年头。不过今天的送礼除了亲朋之外,还增加了生意公关的味道。一个在下滩市场做生意的个体户,去年买了40罐米程到广州等地,送给生意伙伴。对方吃后,均赞不绝口,因而今年他很早又和糖果厂定购了一批送给这些人。他得意地说:“送这样的礼品,有特色,有效果,价值又不高,我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今天米程的制作者也有较大的变化。过去打米程,是家家户户自己备料,自己动手,只有一些无本事者,才请高手来家里帮忙。可现在,由于许多家庭劳力转移,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办厂经商,都赚别的钱去了,无暇学习打米程的手艺,加上手头又比较宽裕,不像过去花钱如“针头削铁”,因此都乐意请人代劳或干脆向糖果厂购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门代人加工米程的专业户,便应运而生。其中仅河婆镇的固定加工点便有好几个。镇的街头,有一个加工场,农历十月初便开张为居民加工米程,从早到晚前往打米程者,络绎不绝,常常要排队等好几个钟头才轮得上。直忙到春节来临,还加工不歇,足见米程这种食品的魅力!

赣南人家 发表于 2005-6-5 14:20:36

赣南也叫"打米呈",不过制作配料和制作方式略有不同

hinku 发表于 2005-8-1 23:24:46

呵呵,只在小时候看过大人打米呈,过了10多年,现在都不忘记了,只记得当时肯定是围在周围等着吃,特期待
但是现在的惠州地区应该没什么人自己打米呈了

森林树木 发表于 2005-8-4 19:21:06

我们家在普宁,不过也有米呈吃。
好像是从陆河那边传过来的

来来 发表于 2005-8-4 19:30:40

好久没吃过了.

赤槿 发表于 2005-8-16 17:45:07

:)紫金也有做米呈啊,好久没吃过了,想起来就流口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河婆的米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