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增城派潭发现多个客家围龙屋
http://tinypic.com/5clizb来源: 广州日报 A15
編輯按語
補充:
傳統建築的"架"為衡量進深之單位,宋代以兩根"桁"(即所謂的'樑')之間距稱為"一步架",
清代則以一根"桁"為一架.
而"間"為衡量面寬的單位,兩根柱子之間距為"一間".
增城派潭發現客家圍龍屋 是石達開祖屋?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魏曉航
廣州的祠堂一般都是三進的,但是增城市有關部門在開發白水寨風景區的過程中,卻在增城市北部山區的派潭鎮,發現了一座具有600多年曆史的七進大祠堂。這座始建於明代的熊姓人家祠堂,在清朝咸豐年間還曾經得到過皇帝御賜的牌匾。據悉,這是目前廣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七進的古代建築。而在該祠堂的周邊村莊,有關部門還發現了包括石達開祖屋等在內的一大批同樣屬於客家建築風格的圍龍屋。
咸豐皇帝御賜牌匾
昨天,記者來到派潭鎮臘田布村進行採訪,一進村口,就看見了佔地上萬平方米、呈正方形的大祠堂。祠堂的門樓上面題寫著“熊氏宗祠”的牌匾。據當地村民介紹,祠堂正門的屋檐下原先挂有一塊清朝咸豐皇帝御賜的牌匾,從右到左豎著分為三行,寫著“咸豐八年奉”、“旨賞戴藍翎”和“臣熊朝興承”的字樣。但是從很早以前開始,這塊皇帝御賜的牌匾就被村裏的族人藏了起來,一般不向外人出示。祠堂正門兩邊貼有對聯,據說熊氏家族中若有新人舉行婚禮,就會在此拜禮。
在祠堂外的曬谷場上,北邊靠著祠堂的地上豎著10個長方形的石碑,大約有150釐米高,其中一個上面還寫著“××恩科進士”的字樣。據介紹,這是清朝時這裡的熊家族人考中了進士或舉人後,回到村裏,向祖先的牌位報喜留下的標誌,他們在上面升旗慶賀,文物考古工作人員稱之為“旗桿夾”。
據熊氏家族一位80多歲的阿婆介紹,熊氏的祖先可追溯到南宋末年至元初,他們在此地開拓建房居住。在明代,熊氏家族出了一名將軍,於是就在臘田布建祠堂,傳到現在已經有29代了。在清朝時期,熊氏族人中出過不少文官武將,於是不斷地有人擴建家族建房。目前,熊氏家族已達8000多人,但只有200多人在此居住,其餘的都陸續遷到外面了,其中一部分遷至臘田布村附近的村莊蓋新房,還有不少人到海外闖天下。對此,增城的文物專家表示,熊氏家族的祖先是否曾經做過將軍,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該祠堂的部分建築是明代所建、大部分是清代所建則是事實,而且這也是目前廣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七進規模的古建築。
石達開祖屋在派潭?
有關部門發現的另外一座客家圍龍屋式建築,位於派潭鎮河大塘村,相傳還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祖屋。
始建於清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河大塘圍龍屋,建在0.4~0.8米高的坑石臺基上,中間部分為“三堂二橫式”的祠堂,寬18米,深18米,頭進9間屋,後進5間屋,頭進有三道門,兩側有長廊通後進。後進正中是上堂廳,主要為祭祀場所,中堂廳為議事聚會、宴會場所,下堂廳為婚喪禮儀時樂手和轎夫席位。祠堂有小門通出圍龍屋前娥眉月形鵝卵石鋪砌的石巷。石巷後由19間扇形環屋接龍成半圓形“圍龍”,屋內外檐繪有象徵著“龍的傳人”的傳統圖案。後山半圓形的“屋脊頭”與屋前半圓形的池塘,山陽水陰,合二為一,象徵太極融陰陽為一體的圓融和合。
河大塘村600人全為石姓
河大塘村目前人口為600多人,全為石姓。村裏的老人說,據祖輩流傳,太平天國運動領袖之一石達開是河大塘人。石達開在很小的時候,父母不幸早故,9歲那年,他跟隨一位廣西來的石姓族叔拉風箱打鐵補鍋到了廣西貴縣,後被當地的財主石昌輝收為養子。多年以後,他在貴縣參加了太平軍,英勇善戰,最後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之一。目前,在河大塘還殘存有石達開族人被清兵誅九族後留下的斷墻破垣遺址。在密石村一個山坳的石達開高祖母何氏墳墓前,也留有被清軍“下條石”、“斷龍脈”的痕跡。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5-27 at 11:22 ] 这种就是客家围龙屋?现在才知道啥样子的房子才是围龙屋 也已经破壁残垣满目疮痍了。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啊! 增城府第式的客家屋就大把,就是没看过围龙屋。
从这幅图,看不出是否是围龙屋。。。 增城也有很多客家人,有客家围龙屋就不足为奇了。 派潭是客家镇,,,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5-25 13:08
增城府第式的客家屋就大把,就是没看过围龙屋。
从这幅图,看不出是否是围龙屋。。。
对,围龙屋最重要的特征在照片上就看不到,所以看不出是不是围龙屋。但不排除是围龙屋的可能。
文中所说的“七进开间”,估计是作者不懂什么是开间,什么是进深
[ Last edited by mayonghappy on 2006-4-20 at 23:40 ] 单单看这个图,厓认为唔系围龙屋。
1、大门唔似,客家围龙屋大门屋檐一般唔会咁阔。
2、600年历史,客家围龙屋一般唔会用青砖(中间看不到是否用砖)。
3、七(开间)既门左右唔对称,厓估计系后来正加介。(edited by andrew )
4、从瓦来看又唔似系广府民居。
厓估计系潮汕民居的风格多一点,请对照潮汕既护厝民居:
http://www.fjta.com/quanzhou/shixiaqu/images/sfrg1.jpg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5-25 at 22:24 ] 派潭的客家人应该是增城所有镇中最多的. 我以前曾去过派潭的那个大尖山,就是那个半山顶有个水库的山,,,
呵,,,
[ Last edited by 幽壹 on 2005-6-4 at 02:05 ] 派潭的客家人应该是增城所有镇中最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一个行政村不是讲客家话的,包括熊姓和张姓,不过他们和客家人早已通婚,几乎给客家同化了,没有一个不会说客家话的.
派潭客家话与增城其他客家话本来语调略有不同,当地人说派潭客家话是长宁话,(派潭靠近长宁,现新丰县),但现在的增城各地客家话已几乎没有差别.
生活在荔枝之乡的增城客家人的客家意识非常强,这值得其他地方的客家人学习. 荔枝红了,老乡们来增城尝荔枝.
增城的荔枝品种齐全,质量异常好!口感一流!!
派潭条条村都系俺哩样咖啦~~~
唔去崖条村睇下, 不象,没有围龙屋的基本特点 这是客家围龙屋,我们广西贺州的客家围龙屋也是这种样子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