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ph55 发表于 2003-3-12 15:00:08

转帖---客家主要名俗(请补充)

广东汉剧:
  原称"外江戏"。五十年代初,因其艺术风格与特点有别于湖北汉剧,故称为"广东汉剧"。广东汉剧是以粤东、粤北和福建的闽西、闽南为主要活动地区;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 以普通话(中州)为舞台语言的戏曲剧种。它源"徽班",流入粤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广东汉剧的音乐吸收融化客家民间音乐、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佛曲等,形成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朴素庄重、温柔淳厚、儒雅舒缓。广东汉剧有传统剧目八百余出,题材广泛,唱腔音乐古朴淳厚,优美抒情,唱做念打舞台各技艺俱全,内容丰富多彩。汉剧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不仅擅长于反映历史题材,也能表现现代生活。古装戏《百里奚认妻》、《盘夫》、《秦香莲》、《齐王求将》和现代戏《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是百看不厌的优秀剧目。广东汉剧有"南国牡丹"之称谓。

汉调音乐:
  是粤东客家民间音乐的主流。 它源于中原地带的"中州古曲"。随着客家人的南迁而来,扎根于粤东地区,成为广东民间音乐的重要乐种之一。汉调音乐包含有"丝弦"、"串调"、"吹牌"、"庙堂音乐"(佛曲)、和"中军班"音乐等等。有的以丝弦乐主奏,有的以唢呐主奏,配以锣鼓;有的以大声吟唱,伴以乐器配奏,形式多样,曲目丰富,现已记谱整理的有三百多首。它具有典雅古朴、优美抒情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客家地方韵味,深受群众喜爱。"丝弦"乐类中的"出水莲"、"翠子登潭"、"熏风曲"、"崖山哀"等曲,以结构严谨、情趣高雅,或乐思悠深,风格独特,久获好评。"中军班"乐曲则是客家民间婚丧喜庆时,必不可少的仪仗性音乐。随着客家人移居海外,汉调音乐亦传播到海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有汉调音乐的社团组织。

客家山歌:
  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客家人居住山区、开山劈岭的农业劳动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关,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常用比喻、比兴、双关、叠字和尾驳尾等手法,并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2年到梅州时, 写有"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的诗句。五十年代以来,山歌活动由过去在高山僻坡独唱、对唱,发展到大庭广众中唱、联唱、合唱,其至把山歌搬上舞台,形成以山歌唱腔为主的"山歌剧"。"山歌剧"亦称"客家戏",最为客家人所喜闻光见,因而演出活动遍及梅州各县和汕头、惠阳、韶关地区以及江西、福建的部分市县。近年,山歌还唱到香港、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毛里求斯和留尼旺等国家和地区,广大侨胞说:"山歌带来的乡音、乡情, 连结了侨心。"

提线木偶戏:
  世界木偶的祖宗在中国。木偶戏远在汉末已演变成独立剧种,唐代木偶艺术己进入宫廷,到宋代木偶发展成多种类,其中提线木偶的操作难度最大,故传世不多。目前五华、梅县各有一个团,五华提线木偶戏有四百余年历史。它用木头雕刻出偶像,配上手足,穿上衣戴巾帽,装配上各种头、肩、背、手、脚等各种线拉动,木偶便能演出各种动作与古装"人戏"一样,可分"唱、做、念、打、舞",其中"唱"和"念"既是木偶的,也是演员直接表演部分,而"做"和"打"则通过演员双手操纵木偶间接表现出来。木偶本是无情物,然而技艺高超的演员能使木偶表演得维妙维肖,使有限的舞台变成无限的空间。现在的木偶戏,布景颇精彩,伴奏乐器又增加扬琴等弹拍乐器,20人可同台表演,无论上天入地、移山闹海、飞檐走壁,均表演自如。其曲调以广东汉乐为主,并融客家山歌、民间小调于一炉,情韵如行云流水,极富地方风味,其传统节目有《化子进城》、《孟姜女》、《水浸金山寺》等。

埔寨烧龙:
  烧龙是丰顺县埔寨元宵的传统习俗。据传始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起初是用稻草简单制作而成,用硫磺、硝白、木炭制成火药,做成土火箭、火花、吐珠、转花、火犁等,逢节日燃放,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经过二百多年演变,火龙由原来的四段发展到今十一段,长达20余米,并采用有声有色的烟花,式样多变,表演奇特,惊险壮观。烧龙整个表演阵容多达280人,舞龙开始, 20多个小伙子高举5米龙头,由乡球引路,近百名勇士手擎"小龙"、"金鲤"、"龙是"、"鳖鱼"、漫游广场。绕场三周后,头上装电光的巨龙翻腾而来,三声哨响,接爱电源引龙燃烧。此时龙嘴先吐出三粒金珠,继而叶出烟花,紧接着全身火烟直冲云霄。顿时,红、黄、青、蓝名色火花在天空争奇斗艳。中间七段龙身,火焰同时四射,刹那间,天上地下,流星奔泻,恰似仙女散花,舞龙者在火海中翻腾,蔚为壮观。

烧烟架:
  这是粤东客家地区群众性喜爱的观赏活动。每逢春节、元宵或中秋佳节,都有集炮竹、烟花、剪纸、折纸等手工技艺于一"盆"的烧烟架活动。用一根十多米高的杆子,把所烧的烟花一分盆分层次地装在杆子上,多的有七八层,少的也有四五层。烧烟架开始先点燃喜炮,喜炮放毕, 一层层烟花相继点燃。 首次射放空中的是"春花竞放"──有粉红的桃花"浪箭",紧接着"满天星斗"、"金龙吐珠",许多不知名目的烟花射放满天。接着空中出现故事传说中的人物或吉祥物,如"嫦娥奔月","刘海戏蟾"、"八仙过海"、"西施彩莲"、"西厢待月"、"鲤鱼跃水"、"孔雀开屏"等,悠然飘忽在空中;盆盆呈异彩,层层相争艳,这时达到高潮,天空呈现五彩缤纷的彩光,在夜幕衬托下更显得灿烂辉煌。最后,写有"普天同庆"和"娱乐升平"字样的烟花附在降落伞下,徐徐降落而结束。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3-3-13 11:42:53

RE:转帖---客家名俗(请补充)

端午挂葛也是客家的一大风俗。

我们那里还有一个就是类似挂葛的风俗,就是如果您去了一个比较不熟悉又有点恐怖的地方(如深山或者是坟山)一般都要在自己的身上挂上一些‘丝苗’,听说可以避邪。

如果小孩生风感冒了,一般也会在窗户上挂上葛或者是旧割禾刀。

如果去捉鸟的时候也不能够空手,必须身上带钥匙。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3-3-13 12:17:04

RE:转帖---客家主要名俗(请补充)

白手捉鸟,唔死都病一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客家主要名俗(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