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里 人 家
山 里 人 家傅 翔
从闽西首府龙岩市往北数十公里,有镇名万安。万安地处新罗区西北,与连城县接壤。境内莽莽群山,与世隔绝,号称新罗的“西伯利亚”。查看地图,才知属于玳瑁山系,而另一称谓却更为常用,那便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下辖新罗、连城、上杭三县交界处上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区内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而最为著名的就数华南虎了。
数十年前,梅花山还是虎患横行的地方,可就在十几年前,当一批批外国人来到这里考察华南虎时,华南虎却已杳无踪影,只留下活动过的些微痕迹给人揣测,给人想象。老外都是专家,虽然没有亲见华南虎骠悍的身姿,但凭着在高山上露营的日日夜夜与科学的精神,他们断言,梅花山有虎,而梅花山就是虎的乐园。于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把梅花山定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并称梅花山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这次进山其实是为了实现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虽然自己也是山里人,但山里的风景却是迥异的。也曾到过不少深山里的村庄,但每回的感受都大不一样,不仅地形地貌千变万化,而且体验也常常别具一格。每次进到深山,才知道自己的老家并不能称作“山”,恰恰相反,实在是称得上大地方了。
老家人称谓深山里的人家是很有意味的,一般都极简化地叫做“山头上的人”,或干脆就叫“很山的人家”。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都是交通极不便利的,要么不通公路,只有山路可供行走;要么有公路,但那公路也是崎岖难行,路况极差的,而且往往不通小车。
这时,我们的小车就行驶在这样颠簸难行的简易公路上,正午刚过,烈日炙烤着碎石辅就的山路,路上尘土飞扬。从宽敞平整的省道拐入,我们就一直在爬坡。也不知爬了多久,阳光变弱了,时明时暗的,天也显得凉了,群山渐渐地落在了脚下。路两旁苍翠欲滴,绿意葱笼,风景格外怡人。虽说颠簸不止,但还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
我们在山腰上一处加水的小房前停下来歇息。这是一处小山坳,房子全用粗大的竹子搭建而成,就坐落在小山坳里的山涧旁。山涧细水长流,古木参天,竟是格外阴凉。张眼望外,烈日白花花地罩着对面的群山。房子的主人是一老头,大概也是有着什么不平常的经历,他住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坡上,总是让人心生疑虑。他给我们的车加水,一辆收一块钱,大概就是以此为生了。加水时,车腾地冒起了一股巨大的白烟,嗤嗤作响,吓了我们一跳。大家暗自叫险,庆幸停下来加了这冰凉的泉水。
我们继续前行,过了好一会儿才到坡顶,坡顶的风光令我们激动起来。我们透过车窗望去,层层叠叠的山脊绵延起伏,我们就在群山之上,我们奔驰在云霄与天际。俗话说:“上山有多高,下山就有多深”,这句话不假,我们开始下坡了,常常便可见车脚下梯田般逶迤崎岖的山路。打开车窗,山风拂面,没有一丝燥热,有的是阵阵清爽与凉意。
就快到了山脚下的万安,一辆车的车胎却爆了,于是只好小歇,等司机换上备用胎。这又是一险,好在车上有备用胎,不然,可要等到天黑了。在这个连过路车都很少的地方,真会让你一筹莫展的。
万安是个山里小镇,以前靠山吃山,大概也是很富有的,如今,由于林业受到了保护,他们就只能另谋出路了。小镇虽小,在河谷两岸也是楼房林立,看得出都是些新房子,在烈日下闪耀着刺眼的光。由于今年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长久高温,这个山中小镇也不凉快。其实,小镇只是偏远,地势并不高,加上河谷狭小,白天倒连风也没有。当然,再热也是有限的,躲在没太阳的地方,倒没有城市里那逼人的燥热与灼人的热浪。
小镇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梅花湖,又叫万安水库。第二天,我们从山中出来后,镇领导安排我们坐船游了一个下午,湖很大,竟游不到尽头。湖上住了不少人家,或养鱼的,或开酒馆的,都在湖上漂浮着,倒是另一番水上人家的景象。由于天气旱热,湖水水面下降了不少,四周裸露出许多被浸泡过的树根,奇形怪状的,给人无穷的想象与艺术感受。群山植被密不透风,虽不见奇,但那满眼浓重的绿意已给人某种仙意。在这茫茫荡荡的梅花山深处,梅花湖无疑就是山中的一眼圣泉。据说,到了冬季,湖面上就布满成群结队的鸳鸯与水鸟,那时再来,定是另有一番情趣的。
到万安是一定要吃鱼的,因为万安有纯正的溪鱼与湖鱼。一条阔大而湍急的河流就从镇上流过,我惊讶于它那丰沛的水量与清澈见底的绿。几年前,我由于错过了一场“梅花湖笔会”而倍感遗憾,而今,我却足以宽慰自己了,因为与进山的感觉比起来,这万安小镇与梅花湖实在只是个起点。
我们把车修好就直奔小镇,路过小镇就直奔深山里的村庄。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村庄离小镇竟有数十华里之遥,而路就在我们以为不可能行车的脚下。路实在过于凹凸不平,也实在过于狭小。两边都是高高的茅草与灌木,上面是密林,几乎见不到天空。可以肯定,在空中是发现不了这条林中小路的。
这时,天色已渐黄昏,我们的车又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爬坡。我们在密林中穿行,我们在竹海中滑过,汽车的声音小了,昆虫的叫声却响彻林梢,灿烂的晚霞如火如荼。有一阵,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来,驻足静听,才知竟有好几种虫鸣我生平未曾听过,它们是那么悦耳,有种金属般的质感与穿透力,它们越过树梢与竹海,在天际火红的云霞间回响。
我突然体味到了一种久违的异样的冲动,仿佛找到了一种生命的自由鲜活的力,它与这歌唱一起融入了这无边无际的林海……
当我们到朋友家时,我们还在爬坡,村庄就在高山之上。薄暮已临,天色渐黑,凉意已起,踏上这密林竹海间的村庄,我们都有些感动。没有一丝燥热,有的是丝丝凉风,我们享用着大自然慷慨的恩赐,望着对面来路上竹海中渐渐隐没的房子,一幢幢小楼房不知不觉又凸现在了眼前。
小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就如布达拉宫一样,虽不成整体,却是别有风味。房前有几个大水池,那是用竹管从山尖泉眼里接下来的真正的自来水。水质清甜,凉透肌肤。我们一到就迫不及待地洗将起来,弄得主人赶紧来劝,说家里已准备了热水,千万别洗冷水,免得得了关节炎。
水着实冰凉,洗澡是要考虑的,可洗脸洗脚却不去管它,先洗个痛快再说。这样的水哪里去找啊?我们都感慨万端。
天眨眼就黑了个透,星点的灯光竟透着温暖。主人大概提前作了准备,这时已经把菜摆满了一桌,有鸭,有山珍野味,有兔子,自然,少不了笋。酒是自家酿的农家米酒,还是去年腊月留下的,颜色透亮如琥珀,一看就知是上品。同行有几个酒客,自是一见钟情,举碗豪饮,来者不拒。几大碗下肚,竟有了虎虎生气,弄得纯朴的主人眉开眼笑,煞是满意。
酒过三巡,大家脸上已是灿若云霞,主人还在周而复始地敬酒。这时,酒客已经有了醉意,各人说着各人的话,有种浓浓的酒兴。
在这样的村庄,这样的夜晚,谁都不会轻易就把自己往床上扔。我也不例外,我控制着酒量,尽量不让自己喝醉,我知道,这样的夜晚对于我而言着实是千载难逢。
大家渐渐地吃饱了,酒客也喝足了,露出微微的醉态,这样正好,大家都可以一起行动了。主人带着我们漫步,打着手电引我们到了一处山包上的开阔地。开阔地实际上就是村里小学的篮球场,小学的生员都来自附近山腰间的四个小村庄,村子名称也很简单,就叫四村。据说,还有另外五个小村庄,组合起来就叫五村。这样对行政村的命名我倒是第一次听见,心中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心想,这里的人们大概也就活得像这村名一样简单纯朴了。
朋友说,我们现在就站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想来也是,难怪满天的繁星会如此耀眼,如此密集,如此亲近,仿佛伸手就可摘下一大把似的。要是在满月的夜晚,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此时,山风已起,徐徐吹来,散尽了白昼的暑气与心中的郁闷。大伙都兴奋起来,高声说笑着,也都不忘给亲朋好友挂电话,让远在山外酷暑中的朋友也感受与分享一下这份惬意与清凉。没想到手机信号却很好,可以尽兴地聊,于是就有人在煲电话粥。山风不停地鼓荡,八面游弋,竟是无遮无拦,横冲直撞。在这样的高山上,风就是主人,它无处不在,也没有方向,你随便或坐或卧,都能如此熨帖地感受着风的抚慰。这是何等舒服与自在的生活!
夜深了,密密麻麻的繁星更加夺目了,这真是童话般的世界。要是露宿于此,该做上怎样神奇与美妙的梦啊!
回到小楼上的房间,已见窗明几净,到处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里有电视、音响、电话,竟是一应俱全。我打开一扇窗,让凉气透进来,然后躺到床上,拽上一角厚厚的被子盖上,听着山风呼啸不止,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觉醒来,已是阳光洒满窗栏,心中有些懊悔,本想起个大早拍些云海的照片的。于是一骨碌起来,拿起相机就往外跑。看时间,却还在六点多,看来,高山上的天亮得早,没个四、五点是拍不成云海的。云雾倒是还有,但已稀微得很,只好拍些别致的风景凑数。
吃过早饭,我们上山去看密林。林中古松翠柏直插云霄,一条石阶古道悠悠穿过,径上青苔点点,令人不由得想到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或林冲埋伏杨志的梁山古道。这样的古道已经所剩不多,因为它们大都被扩建成林区公路了。看着这参天古木下的悠悠石板古道,我的思绪竟不由得回到那遥远的岁月,那个徒步行走的年代。
从这遥远的时间隧道走出,我们又回到了山间的红土路上,主人带我们去看山上的梨园。路过一个岔口的五谷仙庙,就到了满山都是梨树的园子。正是梨子挂满枝头的时节,满园都是梨子的甜香。不知是年成不好,还是看管不力,满树的黄花梨竟大都有些烂底,树底下也落满了大大小小的梨子。这么好的品种,竟只有烂在山中,看了真是可惜!黄花梨皮薄水多,格外香甜,我们就在树下吃了个够,看管的老人也不心疼,还叫我们尽管吃。
我们不能久留,就回到主人家中拿行李赶路。朋友是做记者的,家中还有事在等他,一听,才知道是村中一起因为牛而起的官司。两家为了争一头小牛而走上法庭,甚至还请中科院做了个母牛与小牛的亲子鉴定。区法院按鉴定判了,一方不服,又上诉市中院。最后,民事终裁出来了,判的却是相反的结果,这下,另一方又不服了。小牛不过二千元钱,可诉讼费和亲子鉴定费就高过一万元,这倒真是山里人才会做的事,且不说为了开庭要跑个大老远去城里,单说别的开支,真是固执得离奇,单纯得可爱。
朋友说,离奇的事还多着呢,就说结婚吧,这里的人要大宴宾客五天!第一天请人杀猪宰鸭什么的,第二天就张罗着迎娶,第三天摆宴,第四天请女方亲戚,第五天还要“谢厨”,感谢辛劳的厨师与帮工。这样一看,倒也合乎情理,毕竟,什么都得自己动手准备呢,在这山中,你不靠亲朋邻居,又能靠谁呢?
我们终于走在回程的途中,两旁仍是茂林修竹,一切景物依旧,可在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心事与依恋。我忍不住和朋友相约,下次回来,我定邀上他一起再进到这万山丛中,再走入那更深更山的村庄……
2003、8、1 福州 :o这么长,读得我要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