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赤官话中的客家话痕迹(1)
在我们那的四川官话(灌赤片)中,“大”一般读ta12(去),但是也有念t'ai42(上)的,后者一般表示空间尺度大,不用于抽象场合。后者的调值
和客家话里“大”53很接近。还有一个词“豆t'eu42花fa45子42"也是来自客家话,
“豆”同样发生了上声变去。而且两个字都是送气的,不符合官话的清化规律。
很有意思的是,“大”字的两个读音还可以连用组成词“大大大“ta12 t'ai42 t'ai42
意思是大而且臃肿。 有道理,继续。
看来客家话在西部对当地的官话也有所塑造。
灌赤官话中的客家话痕迹(2)
本地官话中送气清音比普通话多:择ts'e? 33 , 别p'ie?33,拔p'ae?3, 导t'au 13, 跌t'ie?33,造ts'au12,撞ts'uang12,
概k'ai12,菊tc'iu?33,像tc'iang12......
暂时只能想起这么多。据李国正统计泸州话中有35个,但是实际数量肯定更多,像
上面“菊” 等字就没有被统计到,“泽择“等也没有分列。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韵学,上面有些字不一定是古全浊字,还请严老师指正。当然,在本地官话中,多数古全浊逢仄还是不送气的。李国正先生认为泸州话的这个特点是客赣的明显痕迹。
舌面前音和舌跟音相混:
“刚“有kang45,tciang45两读。龚读作tciung45.......
说明:泸州话有五个音调,其中入声为带有弱喉塞尾的33调,比舒声稍短。 四川话的"国""街"字是不是也受客家话的影响呀 不是。”国“读kue?或kue(川东部分地区除外),“街”读kai是西南官话的典型特点(还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蟹/欠xai)。
甚至河南很多地方“国”也是念kue的
泸州市区的“国”kue?33来自kuae?33(老派,如今在市区已经听不到)
[ Last edited by homo on 2005-4-28 at 21:57 ] 菊,虽然不是全浊声母读 送气,可是 菊 读送气,确多见于客家话,罕见其他方言。
灌赤官话中的客家话痕迹(3)
本地湖广人传统上的亲属称谓和四川多数地区不同:祖父叫(阿)公,祖母叫(阿)婆,外祖母叫家(ka)婆或者家家,外祖父叫家公。
其它地方的四川人,祖父多称爷爷,祖母多称婆婆。外祖母叫外婆或者家(tcia)婆 “家婆”(姐婆)是多数客家话的称呼。 没听过,所以不敢妄言,姑且信之,,,
呵,,, 西南官话“姐”多读tcie53,灌赤片为tci42,“家”西南官话多为tcia45,灌赤片有tcia45,ka45两读。本地客家,姥姥有ka45 婆和tcia31婆两种叫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