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其人赤子情——张立
诗如其人赤子情王惠廷
张立是什么样的人物呀?如今五十岁以下的人,知道他的很少。五十岁以上的,知道他的人就比较多了,特别是漳州人。
1966年6月,一场昏天黑地的“文化大革命”,漳州大街上第一个抓去游街的就是张立。他是漳州地区级别最高的一个,身材魁梧,胖乎乎的。平日同字形脸上总带点微笑,像尊大佛。这时他头戴高帽,脸无表情。一群二师院的造反派学生,跟在后面大喊大叫:“打倒张立!”“打倒福建二师院最大的走资派!”闹哄哄的一片。
现在五十多岁的人,那时正在读小学或初中,喜欢在街头看热闹,这场景他们大都看过。
现在若是六十左右的文教界人士,知道张立的就多得多了。1963年福建第二师院在漳州创办。张立从福建师院(即今福建师大)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调来任书记兼院长。他在福建师院任职十一年,由于自身文化素养高,与教授们关系融洽,调离时在茶话会上的《临别题词》,表现出依依别情和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个个冶就松柏性,株株都能昂顶天。”
到二师院后,他一面四处物色有真才实学的师资,一面紧抓图书和设备工作。当时师大、厦大的有识之士,都赞扬张立在二师院的建树。他深入工作,连中文系师生创办的小刊物《百草园》、《龙江潮》都题词鼓励。并借“读白居易《与元九书》跋后”,赋诗提醒师生,创作要“文合为时作,诗当因事哦。”无论作诗著文都要注重现实,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的东西。
1964年10月,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张立被抽调南安县任社教分团团长。他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日三餐稀饭配萝卜干,生活清苦,历时一年,他从不叫苦,并以此教育子女。他在1965年元旦写的《浪淘沙·寄儿女》词中写道:
四清在南安,稀饭三餐,乐同社员共辛甘。革命原必历艰险,苦中有甜。你们莫贪玩,准备接班,继把革命推向前。德、智、体、美都要好,千万勉旃。
儿女在他的革命传统教育下,第一批上山下乡插队当农民。他(她)们努力向上,后来兄弟姐妹都受到高等教育。女儿张向苏,还获英国物理博士学位,2002年获省和全国的“新世纪中国发明家”、“激光全息技术领域排头兵”称号。儿子张向中现为集美大学党委书记。
张立被挂牌游街批斗后,造反派还抄了他的家。不但抄出了那首《浪淘沙·寄儿女》,还抄出了1960年张立为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鸣不平的历史剧《励精图治》。他们说,《浪淘沙》中写的“稀饭三餐”是污蔑社会主义;《励精图治》更是反党反毛主席的大毒草。于是被扣上“三反分子”帽子,强迫劳动。张立默咏《感愤》二首,以泄愤慨之情。其一:曾参杀人慈母惊,王莽功德颂成风。纵使谎言能惑众,善恶终久会判明。其二窃权欺世狗赵高,指鹿为马何横刁。安得铸就灭魔剑,除尽人间祸国妖!
张立文史素养高,识别能力强,对“文革”中极左路线的什么“知识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烂言,无比反感。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遭批斗,更使他感慨万千。1971年他被下放诏安官陂公社劳动改造,便借学习马列著作之机,赋诗一首。诗曰:
莫信知识是祸端,自甘愚昧最可怜。
人赖理想胸怀广,身存主骨立场坚。
随波逐流笑群小,忘私无畏心永安。
综观社会总前进,路转峰回别有天。
张立在风华正茂之年,就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在陈赓部下的“老二团”与日寇浴血战斗,并与阎锡山的反动军队周旋。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后,他便转到地方工作,南下福建。原福建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袁启彤回忆说:我17岁参加南下服务团,接待我的就是张立同志。他既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领导,更是一位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兄长。
张立在“文革”中被强迫劳动服役6年后,1972年才获得“解放”,分配到晋江地区担任领导工作。他寓情中国历史文化,致力于文物保护。泉州北宋古沉船的发掘、整理、修缮,“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的筹措,都是他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贡献。他对文物的收藏也情有独钟。常倾囊收集失散在社会上的古籍、墨宝、碑帖、瓷器、文房四宝等文物达1458件之多。此中得一端砚特别高兴。作《题自藏云龙紫端古砚铭》说:“羚羊峡上割紫云,水洞匍匐运斤寻。宝物琢成鲸鳌隐,毋怪片石贵千金,我欲赖之抒胸襟。”1980年福州古旧商店出钱4万求购,张立说,“收藏文物不是为了赚钱。”1988年他把这1458件文物全部运到西安,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正式藏品。这是张立的又一贡献。
张立不仅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参加编志,表示真诚敬意和殷切希望。1988年他还在敬老节上题诗说:“传世名作多耆宿,新纂还须赖众贤。”“新志修成路尚远,同心奋力莫停鞭。”
张立是二战时期的老红军。战争年代与日寇和反动派浴血战斗;建设时期则全身心投入高等教育工作和保护传统文化及编纂地方志。他与知识分子相交,谦虚谨慎,以诚待人,倾听意见,用其所长。1995年逝世后,人们仍常称赞他:一生奉献,两袖清风;公道正派,人人称颂。 原来不是以前香港本港台节目《张立平常谈》的那个张立。这个平常谈的张立也是大陆过去的,读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6-21 at 16:47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