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客家先民迁徙史话
客家研究——客家先民迁徙史话唐朝中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建中三年(782年),镇守许昌的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南攻鄂州,北击汴梁,与其它三个叛唐节度使相响应。一时之间,叛军占领大半个中国。唐德宗讨李希烈,财用竭。翰林博士陈京与户部侍郎赵赞献议:“请税民架,贷贾缗,播迁梁汉。”即向百姓收取房产税,向商人借钱,掘开黄河大堤,以水阻挡叛军,实行坚壁清野,将中原和汉水的百姓迁往当时尚未开发的江西、福建。朝廷责令地方官沿途设接待站,施粥饭予流民,顷刻之间,举族南逃的流民达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江州德安义门陈氏族谱记载“避难福建仙游” 验证这一历史事件。
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经过二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两宋时期,使江西和福建成为当时的发达地区。北宋末年,金兵追击皇族至江西泰和,南宋未年,元兵进击江西吉安,客家先民进一步龟缩至赣南和闽西地区。元朝中后期,朝廷对士族采取抚慰政策,客家士族归顺元朝。元朝未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南方士族和各大姓几乎都与朱元璋作对。明太祖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将南方士族贬入湖海,客家先民从江西、福建大量迁入广东梅县。从明初开始,梅县地区地区六百多年无战事,客家人保留完好的中原文化和传统,而成为研究古中国的活化石。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5-2-27 at 21:15 ]
客家人祖先来自何处?
客家人祖先来自何处?据兴宁黄氏族谱记载:其祖先黄峭公居江夏;兴宁罗氏族谱称其为豫章罗氏;兴宁陈氏大多数为江州义门。从时间算来,应该是五代十国时后之事。就是说,北宋之前的五代,这些支派的祖先还在长江边。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和赵匡胤进兵南唐,百姓逐渐朝江西方向迁徙。到了北宋时期,江西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出了宰相王安石。然北宋王朝软弱,被金兵所灭,金兵渡过采石,追击皇族到九江,再追至江西吉安,直至泰和。兵慌马乱之际,一些客人逃往吉安、抚州、赣州及福建的汀州,在偏僻的山区定居下来。陈氏胜和公先祖居南丰县,其迁黎川;陈氏魁公则迁汀州;兴宁黄氏祖先也迁汀州。南宋时期,此偏僻地方生活较为安定,人口得到较大发展;元朝初期,客人与其它南方人一样受统治阶级仇视,被称为“南人”,即还未臣服的南方人;到元中、后期,朝廷笼络汉族文人,客家士族归顺元朝,不少人外出为官。到元末,天下大乱,聚族而居的客家人起先支持元朝,后而支持地方割据势力,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忌恨。朱元璋对百姓管制极为严格,不允许离开土地。客家地方志记述“明太祖将之赶入湖海”,客人才于明初大量迁入梅州。经几百年,梅州成为客家后起之秀,被称为客都,百分之百客人,人数众多。
汉唐时期,北方人聚族而居;南方则小家庭。客人聚族而居的特点说明它来自北方。
浙江长兴有一些“土话”发音和意思都和客家话相同。拣到小孩都叫捻(niang)。说明长兴人和客人有牵连。 客家先民迁徙之话题
先说明,本人不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出于对宗族文化和客家迁徙史之爱好,也来揍揍热闹。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之泰斗,提出五次迁徙。本人觉得,提法似有不准确之处:其一,永嘉之乱后,中原七百多万人中,有一百多万随东晋南迁。此次南迁,人们只到了长江边,并未进入南方腹地,也就未形成客家人。二,北魏初期,鲜卑族统治者屠杀汉人;但是,中期鲜卑人汉化之后,出了一些英明君主,促进民族团结,鼓励发展生产;南方反倒落后,人流方向从南到北,后期北周武帝时到了顶峰。进入隋朝,隋文帝进一步促进生产,人流更朝北走。北方国力,大大超过南方。隋文帝被西方学者推崇为中国最有作为之君主。迁徙并非一直向南,而是有大回流;三,唐朝中期(782年),唐德宗“播迁梁汉”。罗香林未提及。本人认为:唐朝中期,是形成客家人的初期,两宋形成,明朝固定下来。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统治,江州义门一千三百人分两次被杀八百多;他驱赶对立面之平民。其对客家人之形成作用,不可低估。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5-3-1 at 14:06 ]
客家人种之争
客家人种之争我很奇怪,见有人议论,“客家人是古越人的后代”。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是见识太少、孤陋寡闻,还是还有其它用意。一个学者,不多掌握资料,只靠一本地理书和一本历史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在那里胡编乱写,其谬误可想而知。你走出去了吗?作过调查吗?到过什么地方?令人生疑。
还是走走大江南北吧!浙江和上海,有不少话与客家话相同:一九六零年我在西安读书,一个上海同学在对上海人讲,“隔壁有人”,发音“ga bia you nin” ,完全与客家话相同,把我吓一跳;又如:浙江长兴人,拣到小孩叫捻“niang”,也与客家话相同。为什么?我是江州义门陈氏后代,祖先从江州先迁江西泰和柳溪,后迁广东兴宁。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我两次到江州德安和江西泰和寻根,成果甚丰。江西泰和柳溪陈氏族谱,就有有关我入粤始祖贽公之记载。你能说江西泰和族谱是胡编出来的?我远祖达公,随东晋南迁,到浙江长兴。难怪长兴话与客家话有相似之处。知道了吧?
人口数量,起伏消长很大,有时按指数增长,有些场合,又指数衰减。一时的数量,不能作为依据。必须动态分析。按西方人观点,迁徙民系带病毒,换一句话说,是它免疫功能强,其实是一个意思。西方人认为:十几万年之前的欧洲厄特立人之所以消亡,就是现代人把病毒带给他们。源于此,西方人讨厌迁徙的吉卜赛人。如果其说法是对的,你就知道少数民族为什么现在人口少,广府地区秦汉时南来之宗族为什么很少(很少听说)。而客家人是迁徙民系,人口膨胀,就理所当然了。
病毒理论有其道理
本人以为:西方人的“病毒”理论是有道理的。据此可以解悉一些民族、民系的消长。古巴国人的后代,也许是土家族;那古蜀国人的后代那里去了?似乎找不到。秦朝时有几十万将士和民伕南征,他们的后代那里去了?似乎也找不到。现在珠三角广府人,几乎异口同声称其祖先是南宋时南迁的。就拿番禺石楼镇大岭村来说,柳溪陈氏迁去之时,原有姓氏占绝对优势。时过七百多年,柳溪陈氏占村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有二千多人。非迁徙民系,而且又不与外界接触的话,其前途可虞![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5-3-3 at 12:09 ]
客家人,你有屈辱感觉吗?
客家人,你有屈辱感觉吗?有网友提出:“客家人与广府人比,处于劣势,感到屈辱。”梅州客家人,你有这种感
觉吗?
我本身就是梅州客人,而且就在佛山——广府区生活。我从来就没有“屈辱”的感觉;佛山城区有几千梅州籍干部,我从来就没有听到有这方面之抱怨。大概一方面广东人并不招惹是非,没有麻烦;另一方面,这些人又有一定身份,别人奈何得了你?只是偶尔有摩托佬(搭客仔)骂你“憨佬”。你也跟他计较?
情况正好相反,倒是广府人心理不平衡。六二年时后,我们这些梅州籍军校生从西安返广东,与一个广州籍兰州中学老师坐在一起。他问:“你们这些客家人,知道你们的祖先吗?”我们答道:“不知道”。他说:“我知道!你们的祖先就是读书做官。”我问:“你咋知道?”“我是从康熙字典查出来的。”他答道。又发表议论:“解放前,广东历任省长都是你们客家人,黄慕松、罗卓英、吴奇伟、薛岳。而今,你们又是一样。”我知道这些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评论说:“就只几个咯!”他说“不是几个”。广府人评论,解放后,省府干部都是“汕头佬”(潮州人和梅州人)。
也许福建情况与广东不同,人文不同,当地客家人受一些气。似乎福建人比较多事,网上就看得出来。一会说陈元光族谱是“伪造的”;一会又说“太傅官衔纯属子虚乌有”。可能福佬人比较直截了当。要是客家人,受孔孟中庸之道影响,不会提出诸如此类问题。人家的祖先,由人家去追踪,别人不便多嘴。得罪人的话,不要去说。厦门大学老师讲“客家人自命纯正汉人。”本人未听说过。此老师,似乎也是过于计较之人。别人那怕“言过其实”,由它去。倒是听说江西人认为自身是纯正汉人。从历史和地理角度来讲,江西人的说法不无道理。大概他们的血统,最接近古汉人。
佛山梅州籍客家人,起码有三、二千年轻人在操纵电脑忙着联系客户、购销元器件原材料,忙着攢钱。他们才不会上网寻根,更不会网上与人扯皮。“寻根”是老头的事。
再谈病毒侵害
再谈病毒侵害西方人认定,美洲印加帝国的马雅人,之所以从4000万人降到200万,是受到歐洲人所带病毒的侵害;印第安人从400万降至到20万。在我们国家,清朝初年,四川人口降至八、九万。张献中杀人如麻,也不至于仅剩如此低数吧!一句话,瘟疫太厉害了。据族人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江西泰和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死的是谁?我判断:恐怕绝大多数是江西住了许久的当地支派。迁徙民系,由于它在迁徙过程中,留优淘劣,逐渐适应噩劣的环境气候,瘟疫对其傷害不大。江州义门陈氏在唐末,只有六百多人;现在,义门后代估占我国陈氏7000万的四分之一。其原因,就是江州义门为迁徙民系。西方人认为客家人是优秀民系,恐怕居于此而言之。
迁徙民系对中华民族之贡献
迁徙民系对中华民族之贡献迁徙民系,不只是客家人,还包括闽南人、湖南人、湖北人、广府人、江浙人,当然还有四川人。一句话,就是南方大多数。当然,客家人的迁徙精神和搏击困难的进取性,最有代表性。
我国从南宋以后,重心南移。尽管明清时后,政治中心在北京,经济中心却在南方。拿南方人的经济作用不说,也不去罗列那些伟人,什么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只就民系迁徙所造成的影响,略说一二。
西方人已断言,美洲印加帝国马雅人,人口从4000万大减至200万,就是他们抵抗不了欧洲人所携带的病毒。他们很奇怪:满清同样是闭关自守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受西方入侵时,人口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加。于是,他们进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有优秀民系客家{泛泛而言,其实应包括其它迁徙民系}”。迁徙民系与外界广泛接触,在与环境恶劣的大自然搏击时,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将凶猛瘟疫逐次瓦解为一次次温和之病毒性感冒,并将感冒传开。当然,这些人群也会传播瘟疫;但总的效果是功大于过。从这点上来说,谓之“迁徙民系拯救了中华民族”,并不为过。 别意淫了,别以为有这么几个”高官“就以为全天下的官都是你们做啦。
掌握广东政权的还是广府人为多的。。。 陈汉民,神棍之流而已,通篇不知所云! 突然冒出黑脸一个!
没有多大差别
其实广府和客家,并没有多大区别。我是客家人。我以为:广府人有许多优点,他们不排外,我就有不少广府朋友,协调很好。我祖籍江西泰和柳溪,祖先后人迁到广州,就是广府人;迁到广东兴宁,就是客家人。寻根问祖时,广府同宗,一知道情况,马上邀请我到其老家番禺石楼镇大岭村见面。双方亲热还来不及,那里还有戒备心理?所以请网上朋友不要你攻我伐,以友情为重,共同讨论学术问题。客家人也应跟上时代潮流
客家人也应跟上时代潮流记念祖先、认识先祖并讲古,大概客家人堪称一流。我是客家人,我知道客家人有长处,不予罗列。客家人的短处,可能就是比较保守、循规蹈矩、旧意识较浓。
客家人的族群意识和远古传统,常把对立面称为胡人。仔细思量之下,以历史眼光来看,“胡人”也并不是一直坏下去,而是他们进步很快,甚至后来居上。早期游牧鲜卑族落后可以肯定;改革家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改穿汉服,禁止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鲜卑融入汉族。这样的改革家,历史功劳太大了,应为后人所敬仰。清朝三代文字狱,也是我等不断咒骂之举;但是,不可否人,康熙皇帝,他是十分英明的君主。清朝其他皇帝,并不见得比汉族皇帝坏。
国家的大统一,是历史潮流,国家要富强,应该推广普通话。至于客家话是否消亡,应顺其自然。过三几百年,也许地方话只是一些语言学家能懂的语言;到时,国家将强大无比。美国让夏威夷公民自决,将之归为美国一个州;未来,我们的子孙,会以美为师,让外蒙自决,让外蒙重回祖国怀抱。
谁说客家人是古越族?
谁说客家人是古越族?有大山里的学者,认定客家人是古越族,理由是客家地区古时属越族,客家人是南来汉人和当地古越人的后代。这种简单方式似乎站得住脚,其实此说法再荒谬不过。
谁都知道,物种存在竞争,不是你占优,就是我领先;各民族何尝不是如此?在竞争过程中,胜者光辉,败着衰亡,有什么调和余地?合族而一,违反进化论,应该说,此学者忘掉了此基本理论,就出大错。
另外,大概此学者也没有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调查,少数民族究竟与汉族有什么不同,汉人和少数民族如何相处。前几年,受同学之邀,几个同学伴随家属参观连南瑶胞寨子,瑶胞生活习惯与汉族截然不同,两者完全不相往来。我女儿前后请的两个连南保姆和我一个连南邻居,都是梅州祖籍客家人,能与我以客家话顺利交谈。据他们讲,当地客人占七,瑶胞占三,彼此根本不往来。双方婚配极少,瑶胞女子想嫁汉人,最近才有。旧社会决不可能。
兴宁县志介绍:正统六年(1441),知县朱孟德奏准授张伯龄为水口巡检,专事抚瑶,并准世袭;弘治十六年(1503),流瑶首领彭锦、刘文玉、练成才聚众,各据大望山、大信、宝龙等地,朝廷统调大兵进剿;本世纪(二十)初,铁山嶂尚有瑶胞,进入民国,成乌有矣!据说搬至阳山。
无论古越族还是瑶胞,习性与汉人不同,人文很低,何能与客家人相比?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非五、六百年能够形成。客家文化存在千几年,而且还是正统文化。少数民族萎靡不振,说是受封建压迫,似不科学;竞争弱势,才是真理。 先生高见,令吾等凡人耳目一新。胜读百篇大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