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家在广州:古代遗存客家猫头狮舞(图)
家在广州:古代遗存猫头狮舞(图)http://gd.sina.com.cn 2005-02-23 12:38 金羊网
□刘坚
清晨,晓气迷蒙,轻柔恬静的烟雾袅袅上升,几声鸡鸣犬吠,几声羊咩牛哞,和着飒飒山风吹漾着潺潺山泉,水波被岩石击碎,发出鸣佩击玉般的水声。蓦地,一阵喧闹的锣鼓声伴着杂沓的脚步声,乡童们稚脆的欢叫声响彻僻静的山野,村民们一个个走出农舍,只见一个顽皮活泼的面具小猴左跳右窜,撩动一个滑稽的大头佛,引出一列舞狮队伍。这是广州市从化城郊镇北星村的客家猫头狮队沿村拜年贺新春直至闹元宵。
狮子头顶插着两束青翠如碧的麦草,披着寒霜,依然挺拔青翠,生气盎然。一个犹如古代武将护胸镜似的圆镜,镶嵌在狮子额中,在太阳映耀下,宛如佛光照四方。狮子双目突出如金鱼眼,不像北方的“八”字型“风喜狮子愁”(昂狮的两只丹凤眼呈“八”字向下弯而有“愁”意)风格,也不像南方狮的“倒八”字,双眼向下竖起而显得英俊雄强。北星村的猫头狮扁圆形的大口一直延伸到双耳下边,虽有“狮子大开口”之状,却不凶不怒,与双眼组成一种温顺厚道、憨态可掬之态。几个人罩着那块全长7.2市尺、宽3.6市尺的狮被,既不像今日以长毛绒为原料、模拟真狮的鬃毛披拂的北方狮被,也不像今日用鲜艳夺目富丽堂皇的绸缎为原料的南方狮被,而是镶着黑、红两色为边的红底碎花棉布狮被,散发出一种经年收藏于老木箱底处的朴实农家气息。
猫头狮队唱着“太阳一出红彤彤,我唔系狮公”的歌词,踩着锵锵的锣鼓节拍前行,时而疾驰跳腾,时而磨蹭徘徊,其舞步、舞法也与常见的北方狮、南方狮舞大相泾渭,与广西壮族狮舞和福建赣州狮舞倒有几分相似。这种客家猫头狮舞,是古代遗存于民间的一种罕见的狮子舞,因狮头形状似猫,流传于客家人中,故名。自清代传入以来,每逢新春佳节或建新屋,店铺开张等喜庆日子,村中那支至今已平均75岁的老人舞狮队便舞起猫头狮,敲锣打鼓前来贺庆。年初一、初二大多围着村头门楼舞狮,以期驱邪镇妖、如意吉祥。
右图:以祈驱邪镇妖、吉祥如意的猫头狮舞用具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soft/200522510171202.jpg
猫头狮舞一般要24个人轮流上场,全套可舞两个多钟头。现因老者多去世而无后生接替,只剩不到10人,将舞简化缩短为几十分钟,随着舞狮老人的一个个逝去,现已无可能将舞足猫头狮舞全套了。
猫头狮取材于民间故事:相传远古时有一对狮子独霸天地,伤噬万类,使人间陷于死寂。佛祖为普救众生,便指派卷帘大将(即后来的沙和尚)下凡制服狮子,为众生造福。卷帘大将降服狮子后带着它们归依佛门,途经东海时遇风浪,雄狮勇敢先下海探路而被淹死,母狮胆小涉水未深而被沙僧救起。所以其它地方的醒狮均有雄雌之分,而从化客家猫头狮只有雌狮而无雄狮。
过了不知多少年后,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遭受毒瘴,访悉此狮能除害,遂率弟子前往,逗、弄、引得狮子出来消灾辟邪。
这袭狮子舞便是风趣幽默而细腻地表演了这段过程——
舞者一人举狮头,一人操狮尾,另有二人分别戴上佛头(代表唐僧),猴头(代表孙悟空)等面具,踏着“咚呛”的锣鼓声出场,向四周观众绕场拜礼,(同时也拜四方神灵)。拜毕,唐僧收徒,赏红带(即香包)。大头佛摇摆着香包和绿树枝,碎步引狮起舞;狮子围绕着香包团团转,眼珠闪动,垂涎欲滴;猴子突然将香包抢走,机灵地钻入狮被内。大头佛到处寻不到猴子,掐指算出它躲入狮被内而捉住小猴子,师徒争夺香包,相持不下,狮趁其不备,一口把香包吞入肚。佛与猴互相怪罪,指责而拉扯不休,狮子洋洋得意,蹁然起舞。师徒经过一番互相埋怨指责后统一了“意志”,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地将狮子灌饱后逼其吐出香包。
左图:它从远古走来,充满诙谐逗趣生活气息的猫头狮舞,却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soft/200522510171211.jpg
整场表演诙谐逗趣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逢年过节就起舞,使寂静的客家山村充满喜庆和热闹。
从化城郊镇北星村这支舞狮队成员平均75岁,其中最年轻的69岁,最大的80岁,骨干温乃就80岁,队员世代靠耕田为生,农闲时就练狮舞。现在无年轻人加入,已是暮气横秋。村长说,这种猫头狮舞现少人来请,要改舞其他狮舞了。猫头狮舞已危在旦夕!
从化这种濒临消失的客家猫头狮舞,独具多种历史和民俗信息及浓郁的地方色彩,并具欣赏、娱乐、健身等多种价值,实在应大力抢救、挖掘扶持,使其焕发生机。
【评论】 【推荐】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没人看你的^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