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5-1-18 01:39:55

【转帖】 蓝天柱:“小贩大师”的震后余生(广东惠州人)

蓝天柱:“小贩大师”的震后余生


http://world.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15/F2005011512252800000.jpg
  编者按:2004年岁末,印度洋底的一次颤抖给太多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想我同胞当年何尝不也曾遭受此种天灾?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面对的是一样的灾难,感受的是一样的悲情。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思思。面对造物之弄人、生命之无常,尚存者是悲而绝?还是勉而坚?下面的文字为我们粗略勾勒了一位可敬长者的简约轮廓,让我们在感味一位平凡者或许不算平凡的人生故事当中,咀嚼他人过往的人生体验对于你我现在生活的意义。

  “我这个人面对的困难是很多,但我是很乐观的,我感到我能够看到真理,看到希望。”

  “人家说蓝天柱一生都是苦,我说你们这说法不对,我一生都是乐,因为我看到真理看到前途。”

  这是一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

  “我被深埋在废墟之下,头破血流,伤痕处处。但头脑清醒,还留恋人间。奋力自救,爬出废墟,我没有死。站在高处,呼喊家人,有了回声。”

  这是一位曾经靠卖冰糕谋生计的“小贩”

  “在社会变革面前,要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不要靠神仙和皇帝,要靠自己救自己”。他做了一个小生意人,开电话亭兼营小食品,每天经营12个小时以上,看档口、进货、卖货和传呼电话,一个人包打天下。

  这是一位具有双学历但没有任何“名份”的遗传学“大师”

  “当我赴会报到时,工作人员问我是何单位的。我说,卖冰糕的小贩算是什么单位?这可能被认为是笑话,但事实确是如此。”然而这个“小贩”却对遗传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新的推理公式,发现了多个新规律,经多位专家院士评定,总评价是:研究方法创新独特,对经典遗传学理论有突破和发展。如今纵已“老朽”,他却搞起了“新玩意”,制作了网上工作室(http://ltz.hzgwbn.com/index.htm),致力于传播自己的科研思想和学术成果,促进遗传学的发展,乐此不疲。

  这位“小贩大师”,就是蓝天柱。

  一、对话蓝天柱

  2003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的媒体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卖冰糕的小贩,被邀请出席在海口市召开的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接着,又应全国动物遗传学会理事会的邀请,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动物遗传学术讨论大会上作学术报告,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专家院士的推荐,认为“方法独特创新,对经典遗传学有所突破,适用于生物界”,并被广东省科技厅确定为自然科学重大理论成果。这个人就是蓝天柱。

  蓝天柱,1932年生于广东惠州。拥有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双本科毕业文凭。

  初见蓝天柱,衣着朴实,态度谦和,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有着双学历、写有多部科研专著的高级农业师。在这位70多岁老人的一生坎坷经历中,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是他一辈子也抹之不去的记忆。在那个天灾和人祸肆虐的时候,蓝天柱始终保持着他对科研的专注,遭遇地震没有剥夺去生命,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部《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的实验、写作和出版,构成了蓝天柱生活的全部,这本书也耗去了他宝贵的青春时光。

  蓝天柱:我的家门口就在惠州西子湖畔,过了湖就是泗洲塔。湖中有个小岛,叫“浮龟地”。我的学校就在西湖旁边。我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山清水秀的环境长大的。

  (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的蓝天柱,被分配到河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在这里,蓝天柱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研究生活。)

  蓝天柱:那个时候工作是很舒心的,我全心投入冬小麦越冬和寒害的理论研究工作。我在这方面发表的论文最多,后来写成专著《糖代谢与冬小麦越冬和抗寒》。

  (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蓝天柱被下放到唐山市东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推广员,离开了自己钟爱的生理生化研究工作。蓝天柱一度感到失落和消沉。)

  蓝天柱:当时心里很难过,从此我将失去从事专业研究的必要设备条件。我想如果任其这样下去,我整个人就要颓废了,就没有希望可言了,一生就这么胡混过去了;后来我就想到,我还有一个爱好、专长,就是数理遗传学的研究。对此,我有雄厚的基础,当时大学不准开生物统计学课程,但是我自学了生物统计学。搞这类研究,有计算器更好,如果没有,一个算盘,一把尺子,再加上一个很容易搞到的十分之一的天平,就可以了。当时在农村这样的条件还是有的嘛,再说我自己也买得起啊,所以我就开始搞起了数理遗传学研究。当我想到要搞这个项目研究的时候,我的精神又重新焕发起来。

  记者:但当时有外部支持的力量吗?领导支持吗?

  蓝天柱:有,但是很少。而且我根本不能让领导知道,领导一旦知道了我就得挨批评挨整。什么人支持我呢,有一个同事,他稍微懂一点我搞得这个研究,他劝我别搞,说你搞这个东西,弄不好会出乱子的。他的意思就是说搞不好可能会挨整。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个工作应该搞。因为关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遗传意义,特别是细胞质对遗传性状表达的意义,是遗传学中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觉得既然我有这个能力,那么就有责任为这门科学作出一点贡献。所以我是抱着这样一个心思追求真理,什么困难我都能够克服。

  记者:你第三年的时候好像累病了,住进了医院?

  蓝天柱:是。我到唐山时经常便血,医生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并疑为胰头癌,建议我全休半年,但我一天也没有休息。我带着病去搞了几年工作,身体很差了,最后离完成实验任务还差几天的时候,我晕倒在田间地头,被送到了医院里。

  (在医院里住了八个月,蓝天柱利用这个时间整理完了所有试验数据,准备动笔写书。然而一个多月之后,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爆发了。一夜之间,唐山成了人间地狱。)

  记者:唐山大地震对您的生活是不是影响非常大?

  蓝天柱:那是非常大,死里逃生。我和全家人都被埋在废墟下,我首先爬出废墟,抢救了我的全家,还抢救了附近邻居的几个人。如果不是我首先爬出来,我的全家人也就没有了。

  记者:您当时是不是非常担心您的实验资料?

  蓝天柱:是。但是我更担心的是人的生存,所以我首先是救家人救邻居,第二个我担心的就是我的科技资料,致于其它的财产,丢了,埋了,没有就没有了,但是我的试验材料一定要挖,我知道我放资料的地方在哪里,拼命的挖,最后还好,资料在一个箱子里装着,保存下来了。

  记者:当您从废墟中把材料挖出来的时候什么感觉呢?

  蓝天柱:天助我也!!哈哈哈......

  (多年以后,蓝天柱写了一部纪实文学《震后余生》,详细记录了全家人死里逃生的经过。侥幸逃生的蓝天柱,在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一代小窝棚里,开始了专著《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的写作。)

  蓝天柱: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地震后的小窝棚里。所谓的小窝棚,就连现在的小狗窝都不如。就是这样一个窝棚,全家人都在,一个小篷子底下放几块板,就这么睡觉过夜,我就是趴在地上开始我的写作的。我爱人说:“你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又在地上写,会油尽灯灭哦!”我跟她说:“多写一个字就是一滴油,油越多,灯点得越旺!”我除了在家里窝棚写,我送老人到辽阳去治病的时候,孩子得了瘟疫,我陪她去医院里的时候,我送孩子南下回故乡逃避瘟疫的时候,病房里、车站里、火车上、朋友家中,到处都是我的写作场所。不论火车呼隆呼隆的响也好,还是外边敲锣打鼓也好,都影响不了我的写作。

  (在这部耗尽心血的书稿中,蓝天柱对遗传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新的推理公式,发现了多个新的规律,经多位专家院士评定,形成的总评价是:研究方法创新独特,对经典遗传学理论有突破和发展。然而,书稿完成之后,出版之路却又漫长而艰难。1987年,蓝天柱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广东惠州。1992年,他从一家国营化工厂退休,迫于生计压力,蓝天柱租了一家档口,卖起了冷饮、雪糕补贴生计。)

  记者:我想以您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双学历的身份,而且做出了这么多的科研成果,退休之后怎么去开了一个档口,相当于一个小贩?

  蓝天柱:我想,面对我的生活上的现实困难,不能被吓倒,而且要靠自己去解决。共产党说的好,不要相信神仙皇帝,要靠就靠自己。

  (即使在这样的日子里,蓝天柱也没有放弃努力。1998年,蓝天柱为之奔波了20年的书稿终于出版了,而此时的蓝天柱已年近70岁高龄。那时候这位老人依旧执著的认为,书的出版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如今,为了能够扩大学术交流范围,蓝天柱请人设计制作了个人网页,取名为“蓝天柱工作室[http://ltz.hzgwbn.com/index.htm]”,专门就农艺遗传学等学术问题及历经唐山大地震劫后余生的感悟等与各界交流。)

  蓝天柱:一个人如果看不到前途就会颓废。我觉得,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前途,看到真理,就是快乐的。一个人能够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来,能够为人类、为科学做出贡献,应该是快乐的。所以我这个人面对的困难是很多,但我是很乐观的,我感到我能够看到真理,看到希望,我能够为真理去做点事,所以我是再苦也感觉不到苦。人家说蓝天柱一生都是苦,我说你们这说法不对,我一生都是乐,因为我看到真理看到前途。

  (这位看似柔弱的老人,说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很激动,言语中透露出坚强、执著和乐观。也许正是这种对科学的信念和性格中的刚毅,才使蓝老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困难所压垮。无论是作为基层的农技推广员,还是地震中的灾民,还是卖冰糕的小贩,蓝老始终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天一定会被世人所接受。)

 (未完待续)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1-18 at 01:47 ]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5-1-18 01:45:00

(接上)
  二、震后余生——女儿蓝岚眼中的父亲

  我全家经历过唐山大地震。那时,我还很小,刚上小学四年级。对于“文化大革命”中的人为灾害,大地震中的自然灾害,有所知,但不深刻。后来,根据家父的口述,逐步有了进一步认识。虽然我读过一些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文学著作;但都没有家父口述这么深刻和亲切。这触发了我的写作动机。

  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是世界地震史之最,这是自然灾害。那时,“文化大革命”的人为灾害也不亚于自然灾害。在两大灾害面前,人们的心态怎样?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如陈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高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家父的科研专著《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就是在这时完成的。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后期,从河北省农业科学院下放到唐山市东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他卧薪尝胆,开展了数理遗传研究。他拖着重病之躯,全靠自资自力,甘冒政治风险,在田间设置了“黑试验”。坚持多年如一日,完成了试验任务,也晕倒在田间地头,被抬送到医院。醒来之后,又在医院整理试验资料。经过八个月治疗之后出院,遇唐山大地震。他带着伤病,俯伏在小窝棚地铺上,著书立说。于一九七七年完稿,家父自称为:“小窝棚里诞生的专著”。在该专著中,完整地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新学说,包括新概念、新理论、新公式和某些新规律。一九七八年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宣读了该书稿摘要,散发了全书油印复制本。曾被认为是“奇人”和“奇书”,得到新闻传媒的关注和报导。一九八六年又在《潜科学杂志》重新发表该新学说的概要。一九九八年得到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这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的抗争和创造精神。这种精神,曾感动了某些院士、专家学者、记者、编辑和一般有文化的人;还感动了某些领导,相信还能感动石头。

  家父蓝天柱具有双学历、高级职称。一九九二年从一个国营工厂退休,每月只能从社会保险机构领到三百元退休金,十年后增至四百多元。他没有怨天尤人,按他的话来说,“在社会变革面前,要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不要靠神仙和皇帝,要靠自己救自己”。他放下专家学者的架子,来到一个商场做了小生意人,开电话亭兼营小食品。

  他每天开市经营十二个小时以上,看档口、进货、卖货和传呼电话,一个人包打天下。家父太累了,我和弟弟劝他不要干了,说每人每月给他几百元钱。他却说:“退休了,找点事干,有利于身体健康。”又说“我以做小生意为新职业,还要以新职业养事业呢!”

  他就在这商场里一边谋生以补生计,一边继续科研事业。他重新审阅早年著作,又补写了五万字新篇章,完成了一部二十五万字,富独创性的科研专著《作物杂交F1数量性状遗传》。此事传出,得到中国共产党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拨款支持,该书于一九九八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图书馆都有馆藏。

  家父要求我们,“人的职业可随遇而变,但事业却应该坚持终生。具有百折不挠的事业心,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体现人生的意义。”我们要把这种事业心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一代代传下去。

  来源:人民网综合   
(责任编辑:高兵强)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5-1-18 01:55:25

看了CCTV新闻频道阿丘的节目介绍了蓝天柱,他的20多万字的遗传学科研专注没人出版,后改成5万多字的论文投到一家遗传学杂志被退回,退稿信中还说他对当今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一无所知。
在CCTV播出的节目中从他的普通话中能听得出带有客家口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蓝天柱:“小贩大师”的震后余生(广东惠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