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9-25 22:02:40

袁文才[井岡山根據地的奠基人之一,井岡山客家人]轉貼

http://www.jgstour.com/jgsWeb_gb/Scenespot/scSceneryIntro.asp?scapeNo=009&sceneryNo=0121
 袁文才
  袁文才,又名选三,茅坪马源坑村客籍人。1920年考入永新禾川中学读书,因地主豪绅的欺压盘剥,父亲猝然去世,家计失主,迫使中途辍学,回家务农。接着妻子又被恶绅霸占,家被抄,兄被抓,母被杀。走投无路,横下一条心,1924年被迫上山落草,参加了绿林“马刀队”,与井冈山的绿林首领王佐结成生死之交。他们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遥相呼应,互相配合。
  1925年夏,马刀队招安下山,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1926年10月,在共产党人龙超清的策动下,他率保卫团起义,一举占领县城新城,逮捕清乡局长谢述庭,缴枪12支,驱逐县知事沈清源出境,成立宁冈县人民委员会,并将保卫团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总指挥。是年11月底,中共宁冈支部在砻市成立,吸收袁文才为中国共产党员。
  l927年1月,江西省政府派林笑佛任宁冈县长。林表面表同国共合作, 实际上却不承认县人民委员会,还克扣农军薪饷。袁借机闹饷,将其击毙。此时,逃在吉安的前县知事龙清标,在报上登文咒骂袁为“土匪作乱”,他即派周桂春等8人赴吉安将龙逮捕,带回县公审。在公审会上,龙清标被愤怒的群众当场用石头砸死。
  l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一片“缴枪”的喧泄声里,袁文才不畏强暴,拒不交枪,他义无反顾,遵照共产党的指示,与王佐率部配合安福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了永新县城。砸开监狱,救出了贺敏学、王怀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永新光复,成立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副总指挥。为了保存实力,坚持斗争,他又与王佐率农民自卫军保护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真、贺敏学、贺子珍等迅速撤出县城,回到宁冈、井冈山一带。可敌兵穷追不舍,当地豪绅又搜罗二千多亡命之徒,备带刀斧,“砍山剿匪”,妄图逼袁入绝境。自卫军化整为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打圈子、转弯子的游击战。
   一个多月的苦战周旋,敌人终于撤退了。但袁文才部110多支枪只剩60支了。为尽快整理好队伍,他把队伍拉到砻市整顿。1927年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正当工农革命军正风风火火从莲花向永新三湾开来时,袁文才得知消息,大为惶惑。马上把队伍撤回,分散在茅坪步云山一带埋伏,以观动静。工农革命军到达三湾的当天,毛泽东就派人送信与袁文才联系。袁文才接信后,立即召集部属商议,决定派他的文书、曾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听过毛泽东讲课的陈慕平为代表,随同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到三湾联系。在三湾,毛泽东向他们说明了工农革命军的来意,要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合作,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并送陈慕平、龙超清和随从人员各一支枪。陈慕平回茅坪向袁文才详细汇报了在三湾的悄况,袁文才表示愿意合作,但仍有戒备。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于10月6日在茅坪大仓村林风和家的吊楼上会见了袁文才。毛泽东再次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同时还赠枪100多支。工农革命军的诚恳合作态度,打消了袁文才的疑虑。袁文才回赠了几百银元给工农革命军,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10月7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古城来到了茅坪,并在茅坪设立了医院和后方留守处。袁文才还派自己的贴身警卫李根勤做毛泽东的勤务兵,亲自送毛泽东去坝上村养脚病。
  毛泽东来到茅坪后,十分重视对袁、王这两支地方武装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派游雪臣、徐彦刚、陈伯钧等到袁文才部工作。袁部按班、排、连编制,在步云山上的白云寺进行了近三个月的练兵。练兵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政治教育,同时进行军事训练。经过训练,袁文才这支队伍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都大有提高。经过细致的团结改造工作,袁文才、王佐部队于1928年2月在大陇朱家祠,正式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1928年3月,袁率部随毛泽东出击湘南,策应湘南暴动部队上山。1928年5月4日红四军成立时,这支部队编为第三十二团,成为红军第四军的一部分。同年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成立,袁农任主席。9月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从此,衰文才这文源于绿林好汉的武装,在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驰骋拼搏在五百里井冈山上。1928年2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新城战斗和同年6月23日朱德指挥的新老七溪岭战斗中,及10月1日国民党军偷袭茅坪和朱德在坳头拢设下的布袋阵战斗中,袁文才率部英勇歼敌,取得了战斗胜利。为中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的创立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闽西进军,袁文才调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发。在途中,他得知中共“六大”决议中,对于出身绿林的首领要“完全歼除”,心生疑虑而回到边界。党组织给他党内警告处分,5月份才重新工作。
  1930年2月24日,由于受中央 “左”倾思想的影响,当时党的“六大”通过的《维埃政权问题解决议案》中,提出对土匪要杀戳其领袖;加之边界“土党客枪”土客籍矛盾纠葛,将袁文才、王佐的缺点扩大化;以及红五军领导人偏听偏信特委领导反映的情况,草率派兵行动。袁文才与王佐一起被错杀于永新县城。
  新中国成立后,袁文才、王佐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29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接见了袁文才遗孀谢梅香,并合影留念。
http://www.jgstour.com/jgsWeb_gb/Scenespot/scSceneryIntro.asp?scapeNo=009&sceneryNo=0121

JGSR 发表于 2006-2-25 01:40:10

也关于袁文才

话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来到永新三湾虽旗号为师建制,其实只剩百来号人,由于路线的问题师长陈德铭?脱离队伍,于是毛下决心整顿,把建制压缩为一个连,也是首次把党支部建在连队.对于队伍何去何从?于是派何长工同志前去打探,化装成打零工的到袁文才家做事,本来何原名不叫长工,到茅坪袁文才问何叫什么名,何讲我是一个打长工的你就叫我长工好了,于是何长工同志就一直叫这个名,虽然袁文才在北京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回到宁岗后,由于第一次革命失败与党失去联系,就跟茨坪的老庚王佐树起打富济贫旗杆相呼应,拉起一支"绿林"队伍,由于毛泽东不清楚袁文才也就不敢贸然上井岗山.
   接上头后袁派几名人到三湾见毛泽东,毛为了表示诚意,就送了八十条枪给袁并约定上井岗山,袁文才也在揣摩这支队伍,表示欢迎进山同时又按排人在荷花乡见面的祠堂,如这支队伍有冒犯之处,并约定摔茶盅为号,解除毛等武装.
    毛.袁会面,一见如故,杀猪宰羊大摆宴席,由于毛从湖南平江带着队伍长途跋涉,头发凌乱.衣物破烂,当时毛拄根棍子,脚穿草鞋,脚底溃烂,袁文才老婆特意纳布鞋给他穿,袁安排人用滑竿抬着到茅坪.
   到茅坪后住在八角楼,在八角楼毛主席写下了,<<星星之火>>.<<井岗山革命斗争为什么存在?>>等光辉著作,也是在八角楼跟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结婚,在此,生活上得到袁文才老婆的关心.
   可以说没有井岗山的人民,没有井岗山这块红色的土地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可惜为革命作出那么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却死在错误路线下,经过三次反围剿,前敌委决定赴兴国.长汀一带进行革命斗争,由于袁文才看到中央关于处决绿林出身的袁文才.王佐的文件,(其实毛泽东.朱德几次扣下文件,不执行),加上他两山头主义思想严重不愿离开根据地,终于在永新冬瓜潭牺牲在错误路线下.
   毛主席五九年重上井岗山特意见了袁文才的妻子廖香梅,含着眼泪第一句话:大嫂,革命辛苦了你.......
          -------- 以上有史可查,不是杜撰
          --------宁岗人龙升云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6-2-25 15:20:20

Posted by JGSR at 2006-2-25 01:40
话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来到永新三湾虽旗号为师建制,其实只剩百来号人,由于路线的问题师长陈德铭?脱离队伍,于是毛下决心整顿,把建制压缩为一个连,也是首次把党支部建在连队.对于队伍何去何从?于是派何长工同志前去 ...

搞错了很多东西。
1、井冈山、宁冈的地名写错了。
2、袁文才没读过大学,在永新一中读过书(因家贫退学),与贺敏学是同学,一起搞过革命活动,促成土客革命者联盟,与贺子珍还有结拜兄妹关系。袁文才因与土豪斗争,被土豪勾结军阀迫害,逼死其妻、母,被迫上山为寇。他与草莽出身的王佐不同。永新是以土著革命力量为主,贺敏学、贺子珍兄妹等就是土著革命者之一,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就有贺敏学的功劳。土著者,赣语区人也,体质特征是相当偏北的;客家者,梅县等地迁入之“客户”也,体质特征明显偏南,看袁文才、王佐照片可知,为典型之华南人体质。由于土客矛盾,王佐手下首先错杀一名土著的女革命者,继而王佐在永新县委拍桌子、亮出枪来......继而互相仇杀的事件出现,袁文才被枪杀、王佐逃跑落水淹死。袁、王旧部逃回山上为寇。此后,袁、王的“自家人”--当地客家老百姓对红军转为仇视、冷漠,红军无法在井冈山立足,痛失井冈山根据地。极左路线的执行者草率地作出枪毙袁、王的决定,是不了解族群情况(尤其是独特的客家民情)。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缺少了井冈山这个天然屏障,也是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之一。
3、没有一个叫“陈德铭”的“师长”。秋收起义总指挥是卢德铭,路上牺牲。师长余洒度,以请示上级为名溜走。当时的兵力是由1500人减少到1000人,并非只有100多人。三湾改编,把建制改为一个团,而不是改为一个连。支部建在连上始于那时。
4、何长工不是去“打长工”,而是被派到王佐部队搞政治工作,凭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改造了这支土匪部队(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不是被拖下水就是人间蒸发),成为红军交通线上的重要棋子。他逝世后,根据遗言,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骨灰盒上覆盖着党旗。
5、无论从影响力还是职务来看,袁文才都应排在王佐之前。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2-25 at 16:11 ]

JGSR 发表于 2006-2-25 17:35:44

所斧正几点问题很正确,我仅凭零星记忆及本地传说,难免失实,权当抛砖引玉.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6-3-2 03:08:22

一个说袁文才的妻、母被土豪逼死后才上山为寇(注意珠江用的是“寇”字,而后面的土著就是“革命者”,原来传说中的“双重标准”并不单是指老美的),一个说毛泽东的生活得到了袁妻的照顾,59年重上井岗山时还含着热泪向袁文才的妻子廖梅香问好,这里面的出入可就太大了!到底是谁说的才是真的??珠江比井岗山本地人好象还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啊!不过,靠通过狗狗或百度得来的信息和判断比亲历过事件的本地人的讲述哪个可信呢?
珠江在这里仍然还不忘臆断一下什么体质偏南偏北,偏南偏北理论是珠江引为自豪的基本存货之一,所以偏南偏北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不能埋没了这一伟大的理论,珠江的执着真是令人PF!无聊不无聊的话咱就不说了。
黄洋界是井岗山的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保卫战,不单有贺敏学的功劳,还有很多人的功劳吧!珠江,是不是这样?
把红军撤离井岗山的责任推到当地老百姓的身上,说是由于淡漠、仇视红军所致,那为什么后来取得胜利后毛泽东还会回来井岗山重游故地,写下了那首颇有名的水调歌头,照理应该不理不睬,并且对当地人不支持革命的行为进行处罚才合符逻辑啊。
至于袁文才被处死、王佐在逃跑被时被淹死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是该死还是冤杀
,则还有待进一步的查证、了解,现在不多说,姑且先信一回珠江所讲的。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6-3-2 03:11:36

Posted by JGSR at 2006-2-25 17:35
所斧正几点问题很正确,我仅凭零星记忆及本地传说,难免失实,权当抛砖引玉.

您就是寧崗人龍升雲 ??请再多讲讲当时的历史,关键要真实,真实才是生命线,谁是谁非先别管。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6-3-2 23:31:11

一个说袁文才的妻、母被土豪逼死后才上山为寇(注意珠江用的是“寇”字,而后面的土著就是“革命者”,原来传说中的“双重标准”并不单是指老美的),一个说毛泽东的生活得到了袁妻的照顾,59年重上井岗山时还含着热泪向袁文才的妻子廖梅香问好,这里面的出入可就太大了!到底是谁说的才是真的??珠江比井岗山本地人好象还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啊!不过,靠通过狗狗或百度得来的信息和判断比亲历过事件的本地人的讲述哪个可信呢?
“传言”这类东东,并非是“亲历过事件的本地人的讲述”,以讹传讹的东东多着呢。亲历过此事件的老红军的回忆,党史专家的考证,都证明这种“本地人”传言之不可靠。我到过井冈山两次,看过一些资料,听过一些讲解,有袁文才之妻自尽的介绍(具体的就不说了,你可以亲临井冈山看看、问问),所以就以为袁文才之妻被逼死。现在再看了网上的资料,知道袁妻当时并没有死,而是与袁文才一起上山。袁文才的妻子名叫谢梅香,不是“廖梅香”。当地人传说袁文才被地主抢走的“妻子”,其实并未成婚,而是童养媳,姓名不详。“革命者”与“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袁文才本是土客革命联盟的一员,由于受到土豪迫害而被迫上山为寇。而且在当时条件下,也算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网上文章可见,在红军到达之前,永新县委、赣南特委等等并未能控制住井冈山的局势。在红军到达之前,井冈山土匪林立,有长枪队、短枪队、马刀队、杂七杂八的无名队,还有什么“抢妻队”,乱糟糟的。王佐曾经是最早的土匪“朱聋子”的手下,袁文才曾经是“马刀队”的师爷。袁文才、王佐曾经被国民党政府招安,像东北的张作霖那样把其他的土匪干掉;也曾经参加过共产党组织的起义,袁文才还被永新县委发展入党,红四军后来还任命他为副参谋长。袁文才与一般的土匪不同,他有一定的文化和政治抱负,由此影响到裁缝出身的文盲王佐。但江湖习气、绿林传统以及狭隘的族群观念还是导致了袁王被杀的悲剧。
袁文才、王佐后来得到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枪杀袁文才、王佐的人,后来也蒙受冤案被杀,他们所率领的地方部队排以上干部被一锅端,残酷无情啊!这些被冤杀的人后来也得到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广东的革命者阵营中,从来就没有这种事件发生。著名的东江纵队,就汇聚了三大族群的人,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彭德怀当时率红五军执行解决袁文才、王佐的任务,文革中被整得很惨,无限上纲,要交代“违反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罪行”,为此写了《彭德怀自述》进行申辩,其中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对袁文才、王佐被杀事件作了反反复复的说明,搜索可见,历史的原因并非某些人(尤其是带有狂热的族群情结者)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回忆可以佐证很多东西。彭德怀不是客家人,有的网虫看了客家人文历史展览有彭德怀的资料,就以为彭德怀是客家人,是很无知的。那个展览很匆忙,是把中国历史和客家历史混在一块的,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明显不是客家人)的大幅照片和资料,并不是说明毛、周是客家人。攀附名人的东东当然是有的,例如孙中山、胡汉民等等,“客家学”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

有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客家“本地人”传说的东东,与史实相差很大,而韩江不睡觉这一类的客家网民总是深信不疑,盲目排斥其他的信息。

以“周润发说什么语言”为例,有一个网名为“苍蝇”的香港“本地客家人”,宣称周润发是讲客家话的,电影《我爱扭纹柴》就是讲客家话,还怀疑剧中老人本身就是客家村的村民。这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周润发在那部电影中说的是地道围头话(粤语),与客家话差异是明显的。香港围头人喜欢把这部电影寄给海外的亲人,让他们听听乡音,这点夏荷网友也提及。周润发与香港市民对话的时候也明确表明自己是“围头人”。粤语围头话属东宝片,与东莞话同一类型,本人祖先为融进东莞之福建沿海移民,祖辈讲“东莞话”,后迁粤西仍保留这种音韵。这是很清楚的,为此反复说明过周润发讲的不是客家话。但韩江不睡觉还是相信香港“本地客家人”“苍蝇”的说法,振奋不已,高兴得无心睡眠。

请韩江看看这两首唐诗,用客家话念是绝对不能押韵的:

金光门外昆明路,半醉腾腾信马回。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而用粤语莞宝话是绝对押韵的。回、来、哀、台、杯能押韵,只有东莞话和部分闽语可以押韵。

珠江在这里仍然还不忘臆断一下什么体质偏南偏北,偏南偏北理论是珠江引为自豪的基本存货之一,所以偏南偏北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不能埋没了这一伟大的理论,珠江的执着真是令人PF!无聊不无聊的话咱就不说了
我跑的地方不少啦。经过留心观察,再看看一些资料,可以肯定“客家人是北方移民”的说法是很不客观的,“客家学”的“理论”是一块大泡沫。无须多说,看看照片就一清二楚。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12-12/1071192556_TTa4zD.jpg
袁文才(客家籍烈士)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12-12/1071192556_UTa4zD.jpg
王佐(客家籍烈士) 根据经验,从侧面看,可见华南人的典型特征。
http://www.ntdoor.com/news/UploadFiles/200506/20050624142629347.jpg
贺敏学(土著革命先烈),偏北体质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额部。
http://www.ntdoor.com/news/gnxw/200506/104807.html追忆革命家贺敏学:毛泽东曾称其武装暴动第一    其中有关于袁文才、王佐被杀事件的客观陈述

在此声明,以上图片的引用首先是追忆历史,其次是说明历史人物也是来自乡土的、有血有肉的人。被引用者如果在天有灵,敬请海涵!你们都是历史上不应被忽略的、活生生的形象。


黄洋界是井岗山的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保卫战,不单有贺敏学的功劳,还有很多人的功劳吧!珠江,是不是这样?
。。。。。。就有贺敏学的功劳,就是说这是其中之一。黄洋界是天险,即使用石头也能击退敌军进攻。贺敏学的一发炮弹,在最艰苦的时刻吓跑了敌军。毛泽东诗云: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

井冈山人介绍,黄洋界原名黄杨界,为土著黄姓与客家杨姓之分界地段。江西人很多人认为,客家就是从广东来的,很自豪地向别人介绍井冈山的“广东话”(客家话),还以为广东人都是“客家人”,有人还向老广们介绍客家杨姓血洗土著黄姓的威水史。。。。。。当然,讲故事的人严格来说并不是本地人,井冈山很多人是和平建设时期移民的后代,世代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历经战火,已经所剩无几了。

把红军撤离井岗山的责任推到当地老百姓的身上,说是由于淡漠、仇视红军所致,那为什么后来取得胜利后毛泽东还会回来井岗山重游故地,写下了那首颇有名的水调歌头,照理应该不理不睬,并且对当地人不支持革命的行为进行处罚才合符逻辑啊。
韩江不睡觉这是乱扣帽子。请看我的说法:袁、王被杀后,当地客家老百姓与红军有了隔阂,态度转为仇视与冷漠(这是有历史回忆文章提到的),井冈山作为红军后方的条件越来越。。。。。。难以立足,最终痛失这块根据地。当地人曾经满腔热情地支持过革命,无名烈士墓就有大量的本地人(包括客家人)。至于后来的隔阂,是有历史原因的。井冈山人民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毛泽东作为领袖,连这点胸襟都没有?即使真的从来都不支持革命(这是不可能的),就要处罚了?这韩江不睡觉的“逻辑”。

至于袁文才被处死、王佐在逃跑被时被淹死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是该死还是冤杀,则还有待进一步的查证、了解,现在不多说,姑且先信一回珠江所讲的。
袁、王被冤杀是肯定的,但他们也冤杀过别人,杀他们的人也被冤杀。历史很沉重。在开放的互联网,搜索一点资料并不难。有条件的,实地去看看也不难。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3-4 at 09:23 ]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6-3-3 03:11:41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3-2 23:31
“传言”这类东东,并非是“亲历过事件的本地人的讲述”,以讹传讹的东东多着呢。亲历过此事件的老红军的回忆,党史专家的考证,都证明这种“本地人”传言之不可靠。我到过井冈山两次,看过一些资料,听过一些讲解 ...

最受不了就是珠江大圣这种云山雾罩、东拉西扯、嘴上跑马、不知所云,既象八爪鱼逃跑时喷出墨汁作掩护、又象大嘴驴高兴时放响屁一样的手法,把你恶心到掩鼻而走,他就算得胜回朝、大功告成了。俚语有“大炮打蚊子——空对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就是说珠江这种人的文风的。这种文风,害已误人,实不足取,须知“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望汝改之。

说到周润发是不是客家人,珠江说什么“但韓江不睡覺還是相信香港“本地客家人”“蒼蠅”的說法,振奮不已,高興得無心睡眠”,你真是笑死我了!你从哪里看到我相信那个香港客家人的说法,又从哪里看到我“振奋不已,高兴得无心睡眠”,难道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自己在意淫就硬套到我头上。对于珠江的搞笑才能和表演天赋,我只能说一声:I服了U !:D

"請韓江看看這兩首唐詩,用客家話念是絕對不能押韻的:

金光門外昆明路,半醉騰騰信馬回。數日非關王事系,牡丹花盡始歸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而用粵語莞寶話是絕對押韻的。回、來、哀、台、杯能押韻,隻有東莞話和部分閩語可以押韻。"

你的“绝对”用得太绝对了,说明你的哲学素养实在不怎么样。白居易七绝诗中的“回”、“来”客家话不太押韵,广州话也同样不太押韵。老杜的七律,“来、台”可押,“回、杯‘可押,押韵与不押的情况客家话与广州话是一样的。也许当时的古音韵也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把这种相近的就算押韵了,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的。至于你的粤语莞宝话四字都押,我也不知你说的真假,难道说莞宝片的白话不是白话了?也许用莞宝话读这两首押韵,但读更多的其它诗词不押韵。在古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方面,客家话、广州话相同的地方较多,但平心而论,客家话比广州话还是要更押韵一些。要考察古诗词的押韵和平仄问题,显然一两首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你那贴出来的袁文才、王佐的照片(如果是真的话),我看袁跟年轻时的周恩来有几分相似,王则象是一位陕西农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体貌“偏南”的特征,而下面的含有贺敏学的照片的所谓“偏北”特征,若叶剑英、叶挺、冼星海置身其中,我相信跟这种所谓“偏北”特征也差不多。而且我相信不少人会认同我的观感。说到底,你那套所谓体貌偏南偏北的东东,根本就是靠不住的,是个伪命题。把你的存货说得如此不堪,希望你能经受得住打击。

还有,你说什么听过井岗山黄洋界杨姓客家血洗黄姓土著的传说,又说讲这个故事的是外来人云云。很明显,你是有故意选择性的,目的是诬蔑客家。你这样做是十分阴险的,是十分卑鄙的,也十分可耻、同时令人可恨的。这需要特别指出来。这需要由井岗山本地人或者熟悉了解当时情况的人来揭你的底。首先,黄杨界是否一边姓杨的就是客家,一边姓黄的就是土著;其次,有没有发生屠杀血洗这回事;第三,如果有,到底是谁杀了谁;第四,周围还有没有发生其它暴力事件;第五、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是什么,希望有熟悉了解情况的人出来揭珠江的底,或者以后我去了井岗山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再来揭穿你的谎言。当然,到时当证实这件事是假的,事实真相并非如你所说时,你又会说你是听来的,把责任一推了之,拍拍屁股,轻松过关。这就是珠江的惯用手法,这是阴险狡猾、卑鄙无耻的手法。不过,广大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智商和学识是很高的,不会被你的谎言轻易受骗上当,你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也告诫珠江,你再这样搞下去,是很危险的。

BTW,以后请正确使用我的网名,不要再搞诸如“韩江不睡觉”之类,你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干了,我已经忍你好久了。以后你再这样干,我以后也将会把你的网名作一个“艺术化”的处理,相信我的处理能力会让你眼界为之一开。你不要说我在你网名后面添了“大圣”两字就是故意丑化你,那是一种称呼,一个人除了名,后面还可以加个称呼,比如“珠江先生”,你也可以在”韩江不肖生“后面加个称呼,当然,不能用一些不堪入目的及违反规定的字眼。这个“大圣”的称呼充分表明我对你的景仰之心有如珠江水一样滔滔不绝、绵绵不尽,难道你还不满意吗?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6-3-3 at 19:54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3-3 09:46:15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3-2 23:31
请韩江看看这两首唐诗,用客家话念是绝对不能押韵的:

金光门外昆明路,半醉腾腾信马回。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而用粤语莞宝话是绝对押韵的。回、来、哀、台、杯能押韵,只有东莞话和部分闽语可以押韵。

上述言论,首先是离题万里,本来好好谈袁伟才,王佐,突然就论古诗,连个过渡都没有。

各大方言都是古汉语发展下来的,各自均有部分保留古音的特点。

再说保留古音特点也并不能说明什么“粤语正统”。周边日本-韩国-越南-壮族 的语言 向汉语借词,这些借词往往保留了中古音,甚至上古音。

要找我还可以找出只有客家话可以押韵的诗经 里头的诗歌来,这样就可以争正统?争古老?以古为美么?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6-3-3 12:52:42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6-3-3 09:46
上述言论,首先是离题万里,本来好好谈袁伟才,王佐,突然就论古诗,连个过渡都没有。

各大方言都是古汉语发展下来的,各自均有部分保留古音的特点。

再说保留古音特点也并不能说明什么“粤语正统”。周边日 ...

我回贴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韩江不肖生”把不实的本地传言当成史实的偏向。蓝字部分就是主题,绿字部分就是过渡。列举的都是“本地人传言”不可信的论据。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3-2 23:31
“传言”这类东东,并非是“亲历过事件的本地人的讲述”,以讹传讹的东东多着呢。亲历过此事件的老红军的回忆,党史专家的考证,都证明这种“本地人”传言之不可靠... 有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客家“本地人”传说的东东,与史实相差很大,而韩江不睡觉这一类的客家网民总是深信不疑,盲目排斥其他的信息。
以“周润发说什么语言”为例,有一个网名为“苍蝇”的香港“本地客家人”,宣称...
请韩江看看这两首唐诗,用客家话念是绝对不能押韵的...[说明围头话是与客家话有着明显区别的语言,这麽简单的问题都搞错,说明“本地人”说的是失实的]

第七贴快速地打出来,一字不改,一气呵成(抓紧时间打完,以便睡觉:D),其中第一段始终围绕“传言”而写。网文有点类似散文,只要“形散而神不散”,能说明问题就行。怎么会没有过渡句?过桥句都有!:D

很简单的问题,在越传越热的传言之下会变得复杂。有一种说法:袁文才、王佐翘首以待,盼望红军到来......只要看看史料,就清楚这类充满浪漫激情的流行传言是靠不住的。“孙中山是客家人”的传言也是如此。文物部门的调查、收藏和国家文物局的鉴证,翠亨孙氏家族的传统认同,均证明翠亨村孙氏与涌口、左埗头、东莞上沙的同源关系。“周润发的语言”的讨论也是如此,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竟然还搞得迷雾重重。以唐诗为例,就是说明围头话的特点。

至于方言的问题,专家一般都知道汉语各方言都有存古,但最容易沉迷于“古汉语活化石”“正宗”大梦中的,华南各族群尤其是客家族群最来劲。严老师误以为我发古诗是争“正统”,呵呵。我只是说明围头话的独特特征之一(很容易与别的方言区分)。东莞话与围头话都有一个特点,开与灰、寒与桓、海与悔等等都是同音的,金、羹同音与闽语或闽人粤化的口音同。东莞上沙人说:孙中山祖先是从这里迁出的,不是紫金;邓慕韩来作过调查.有人竟然听成:......不是“姐根”,邓茂桓来做过调查。因东莞话的“紫金”发音是zeigeng,慕、茂同音,韩、桓同音。“围头话”与东莞话是同类方言,这么明显的粤方言(混杂有一点闽方言)特征的方言,竟然会被说成是客家话,说明了什么?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3-3 13:14:21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3-3 12:52
邓慕韩来作过调查.有人竟然听成:......不是“姐根”,邓茂桓来做过调查。因东莞话的“紫金”发音是zeigeng,慕、茂同音,韩、桓同音。“围头话”与东莞话是同类方言,这么明显的粤方言(混杂有一点闽方言)特征的方言,竟然会被说成是客家话,说明了什么?

圍頭話是粵語,這很簡單,沒有爭論的餘地。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6-3-3 13:49:22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6-3-3 03:11
最受不了就是珠江大圣这种云山雾罩、东拉西扯、嘴上跑马、不知所云,既象八爪鱼逃跑时喷出墨汁作掩护、又象大嘴驴高兴时放响屁一样的手法,把你恶心到掩鼻而走,他就算得胜回朝、大功告成了。俚语有“大炮打蚊子——空对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就是说珠江这种人的文风的。这种文风,害已误人,实不足取,须知“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望汝改之。
针对你把不实的本地传言当成史实的偏向,指出失实的“客家”传言为什么会被客家网民奉为至宝。我也同样依据事实指出过叶曙明先生“粤语差点成了国语”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叶曙明先生在大洋网所作的回复,就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
你的主观倾向很明显,对某些空话大话极力维护之,而对本人所发的、有实质内容的帖子则是上纲上线。

说到周润发是不是客家人,珠江说什么“但韓江不睡覺還是相信香港“本地客家人”“蒼蠅”的說法,振奮不已,高興得無心睡眠”,你真是笑死我了!你从哪里看到我相信那个香港客家人的说法,又从哪里看到我“振奋不已,高兴得无心睡眠”,难道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自己在意淫就硬套到我头上。对于珠江的搞笑才能和表演天赋,我只能说一声:I服了U !
凡是争论某某人是不是客家人这类的话题,必有韩江不睡觉(腾云驾雾的“大圣”叫得,“不睡觉”就叫不得?:D)。“到底是谁说的才是真的??珠江比**本地人好象还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啊!”就是你的习惯性思维。“苍蝇”搞出如此失实的信息,说明其提供的“本地客家人”情况的可信程度是有问题的,这也是习惯思维和个人见闻所限。比较可靠的是有充足依据的文史资料或其他确凿的佐证材料。

"請韓江看看這兩首唐詩,用客家話念是絕對不能押韻的:

金光門外昆明路,半醉騰騰信馬回。數日非關王事系,牡丹花盡始歸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而用粵語莞寶話是絕對押韻的。回、來、哀、台、杯能押韻,隻有東莞話和部分閩語可以押韻。"

你的“绝对”用得太绝对了,说明你的哲学素养实在不怎么样。白居易七绝诗中的“回”、“来”客家话不太押韵,广州话也同样不太押韵。老杜的七律,“来、台”可押,“回、杯‘可押,押韵与不押的情况客家话与广州话是一样的。也许当时的古音韵也是就种情况,他们把这种相近的就算押韵了,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的。至于你的粤语莞宝话四字都押,我也不知你说的真假,难道说莞宝片的白话不是白话了?也许用莞宝话读这两首押韵,但读更多的其它诗词不押韵。在古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方面,客家话、广州话相同的地方较多,但平心而论,客家话比广州话还是要更押韵一些。要考察古诗词的押韵和平仄问题,显然一两首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请看清楚,我说的是粤语莞宝话,并不是说粤语广州话。用粤语莞宝话来念那两首唐诗,是绝对押韵的。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的“哲学素养”是怎么回事?“难道说莞宝片的白话不是白话了?”粤语莞宝片的话不是白话,白话只是粤语的通用语言,广州话就是以白话为基础的标准语。把粤语说成是“白话”,正如把北方汉语说成是“普通话”一样,是不准确的。


你那贴出来的袁文才、王佐的照片(如果是真的话),我看袁跟年轻时的周恩来有几分相似,王则象是一位陕西农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体貌“偏南”的特征,而下面的含有贺敏学的照片的所谓“偏北”特征,若叶剑英、叶挺、冼星海置身其中,我相信跟这种所谓“偏北”特征也差不多。而且我相信不少人会认同我的观感。说到底,你那套所谓体貌偏南偏北的东东,根本就是靠不住的,是个伪命题。把你的存货说得如此不堪,希望你能经受得住打击。
客家人典型的华南人种特征,是明摆着的。不用多说,到客家联谊版看看网友聚会照片,就一目了然。

中山大学从事的人类体质特征研究,搜索可见。研究者就是长期生活于客家地区的。

日常生活的观察就无须多说了。你说袁文才像周恩来,说明你不懂观察。无论是内在气质还是外在特征,都是截然不同的。请看周恩来三兄弟的照片:
http://pic.newssc.org/0/00/03/83/38314_649398.jpg
周恩来胞兄周恩溥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109/Img241346250.jpg
周恩来戎装照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105/Img241295746.jpg
周恩来年轻时的照片

http://pic.newssc.org/0/00/03/83/38315_990766.jpg
周恩来胞弟周恩寿

周恩来的祖父来自浙江绍兴,此地人与百越融合程度较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就是“南 蛮”的外貌。但周恩来的祖母、母亲应是苏北人,周恩来继承母系北方血缘的特征较多,南北融合而成为英俊的苏北人。

王佐、袁文才的外貌特征,与中大体质研究中概括的客家人的典型体质特征相同,搜索可见。

陕西农民是这样的http://news.tom.com/img/assets/200506/geyang20050606063.jpg

其余的,有时间再批。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3-4 at 09:44 ]

白色馬尾巴 发表于 2006-3-4 01:23:54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3-2 23:31
请韩江看看这两首唐诗,用客家话念是绝对不能押韵的:

金光门外昆明路,半醉腾腾信马回。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上面的另一层含义是比较有意思的
我是个文盲,押不押韵不清楚,只是迷惑珠江会不会讲客家话?(没有别的意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只能说一声:I服了U !多才多艺,"番豆都少"
如果是否定的,那么我更服了你,你下的心血很大,珠江,你将是下一个中国偶像,中国"超男".

白色馬尾巴 发表于 2006-3-4 01:28:23

好好的一主题给糟蹋成这样
建议版主要把这后面不好的删掉

homo 发表于 2006-3-4 19:57:22

宋词的押韵,用西南官话乐山话比粤方言押韵往往要好得多,特别是押入声韵的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袁文才[井岡山根據地的奠基人之一,井岡山客家人]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