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宗族派系與選舉[转贴]
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doff1/%A4%E5%C3%C0%B4_%BF%B3/haka/%BD%D7%BE%C2/Hakas-9.htm客家宗族派系與選舉
作者: 何來美
~前 言
客家人的族群性本就有相當濃厚的宗族色彩,表現在政治上就是
「父權政治」。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四十餘年來,早期在國民黨一黨獨大下,
地方的望族主宰了地方政治的發展,因選舉的恩怨,在地方也漸形成派系,
而國民黨為便於掌握地方政治,甚至有地方派系輪政之說。
在台灣本土實施地方自治的前廿年,可說是政治家族左右地方派系與政
治的時代,但是近廿年來,隨著民智的提高,黨禁的開放,在野黨的日漸茁
壯,政治世家巳逐漸沒落。尤其是這兩、三年來,因金權政治的氾濫,財團
的公開介入地方選舉,更使地方政治生態面臨從未有過的衝擊,不但地方派
系面臨瓦解、重組,政治世家在客家地區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
筆者在聯合服務十五年來,一直相當關心地方政治的發展,但因筆者
多數時在苗栗縣服務,對其他客家地區地方政治的瞭解可能較生疏。因此,
本文探討的重點,將以苗栗縣客家地區政治生態的變遷為主,其他縣市客家
地區為輔,如有遺漏或不妥之處,還盼先進多加指導。
另在歷史上歷經顛沛流離的客家人,雖一直保有反對強權、與特權抗
衡,永不屈服的「硬頸」性格,歷代也有人材輩出,但如今在台灣客家人的
政經地位卻大幅滑落,甚至巳淪為財團「操盤」的選舉地區,值得客家子弟
探思,這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之一。
壹、客家人的族群性格與政治特色
一.重血緣關係的客家人,經顛沛流離,宗族特別團結,也孕育了「父權政治
」文化。
原是中原衣冠之後的客家人,經過多次大遷徙後,到七百年前宋朝時才
遷到嶺南「作客」,開始被稱為客家人,當時客家人是最晚降蒙古人的族群,
也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
後來,重視血緣、自己的文化與語言的客家人,為抵禦外侮,紛紛建立
同族部落,實施一族式的大家庭制度,表現在建築上,到處都是土樓、圓樓
、圍隴屋(大陸廣東、福建客家地區相當多)、二合院、四合院伙房;表現
在族群生活上,到處是同姓村莊、同姓宗祠、同姓家塚、同姓祭祀公會、同
姓宗親會、以強調大家都是同一祖先的子孫,有血濃於水的關係。
就因客家人特別重視同族血緣關係,不被異族同化,且有不畏強權、反
對特權的族群性格,因此歷代也人才輩出,以近代來說,客家人在清朝是最
晚降清,最早反清的族群,率先發起革命的洪秀全、孫中山先生都是客家人
。民國以後,參與北伐、抗戰,其至國共分裂後,兩方政府也有不少要角是
客家人,而且連中共當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走過的路線許多是客家地區
,且長征幹部有五分之一是客家人。
如今連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都常在公開場合說:華人世界的四位黨主席
,大陸的鄧小平、新加坡的李光耀、台灣國民黨的李登輝與民進黨的他都是
客家人,不過他們都巳背祖,只剩他一人會講客家話。
撇開這四位華人世界領導人是否會講客家話,會講客家話重不重要不談
,從他們四位的問政風格,都有強烈的「父權政治」影子,而父權政治的形
成,也就是客家人實施一族式大家庭制度的縮影。
二.台灣的客家人延續了客家硬頸精神
台灣的客家人大都在清朝康熙末年,客家人協助平定朱一貴之亂有功後
,清廷確認客家人忠誠後,才陸續從廣東、福建一帶渡海來台,因來台比閩
南人來得晚,所居住的地區大都是丘陵或山區,政經地位一直處於弱勢,甚至
有不少客家人來台後,為了生活還二度移民到台東、花蓮一帶。
雖然客家人相當重視教育,但是因經濟條件較差,加上人口分散,為了
生活有不少巳成為「河洛客」,但是他們仍保有客家人剛強弘毅的性格。就
以高屏六堆地區來說,雖然人口佔少數,但在政治上卻相當團結,其至連客
家籍的邱連輝都曾當選屏東縣長。
貳、臺灣地方政治派系的形成
一.二二八事件後,國民黨政府開始籠絡台灣本土士紳
臺灣光復後,台灣人總算脫離了日本殖民地統治,剛開始相當高興,但
事隔一年多,在卅六年的二月廿八日卻發生了震驚全台的「二二八事件」,主
要的導火線是台灣人與外省人間巳產生歧見,台灣人懷著回歸祖國懷抱的心
,希望多獲得重視、關懷,但結果不但行政部門重要職位都是外省人,甚至
比日本時代還差,而且當時的軍紀與官場風氣也相當差,令不少本省同胞失望
,尤其是知識分子更是痛心,紛紛抗爭,結果有不少本土菁英被捕遇害。
當時在大新竹縣的客家地區,不但現內政部長吳伯雄的二伯父吳鴻麒遇
害,曾任立法院長的巳故總統府資政劉闊才在「苗栗事件」時,亦跟前苗栗
鎮長鍾建英等十餘人被捕,幸好出身中央軍校當時並擔任新竹縣防衛司令的
前苗栗縣長劉定國挺身而出營救,劉闊才無罪開釋,後來在政壇上並平步青
雲,坐上國會議長寶座;同樣地,吳伯雄的家族從他父親吳鴻麟當桃園縣長
起,父子倆在政壇也是一帆風順,其至後來吳伯雄亦以二二八受難者身份,
要求政府速調查真相,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一個公道。
二二八事件後,國民黨政府開始籠絡台灣本土士紳,一些早期就到大陸
從軍或求學的台灣人(有人稱他們為「半山」,如前副總統謝東閔、行政院
院長連戰的父親連震東、前苗栗縣長劉定國等都是)以及在日據時代受過相
當教育的知識份子或地方望族(如苗栗縣政壇黃、劉兩派祖師爺黃運金、劉\r
闊才),都成為國民政府爭取籠絡的人選,而這些早期的台灣本土菁英,後
來很多都成為地方派系的領導人。
二.首屆民選縣長選舉,種下地方派系種子
民國卅九年政府開始實施地方自治,而首屆縣長選舉,地方菁英精銳盡
出,在國民黨一黨獨大下,也造成山頭林立,並結下了派系恩怨。就以苗栗
縣來說,黃運金與劉闊才都是公館鄉下三庄人,都留學日本,且是律師,黃
運金還是劉闊才的堂姐夫,但後來卻因劉闊才支持也是公館鄉的劉定國跟黃運\r
金力拼首屆苗栗縣民選縣長,結下了政治恩怨,致苗栗縣政壇四十餘年來,
黃劉兩派一直壁壘分明。
當時大新竹剛劃分為桃、竹、苗三縣,擔任大新竹縣議會議長的黃運金\r
力主劃分為桃、竹兩縣,擔任省議員的劉闊才則力主分桃、竹、苗三縣,結
果劉闊才的建議獲得採納,但首屆苗栗縣長選舉,劉闊才並未出馬,推劉定
國跟黃運金拼,結果那次選舉,投了兩次票,第一次黃運金嬴,但未過半數
再重新投票,第二次投票,劉定國嬴,但因具軍人身份,也被黃運金檢舉,
後被判當選無效,結果兩人都未當上縣長。
首屆苗栗縣長選舉,在劉定國被判軍人當選無效後,國民黨再提名畢業
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賴順生競選首屆苗栗縣長,但首次投票候選人也多達
五人,再投了三次票,最後只剩賴順生與李白濱力拼,賴順生才當上首屆苗
栗縣民選縣長,但上任卻比外縣市慢了半年,而首屆苗栗縣民選縣也一共投
了五次票才產生,且地方自治史上的選舉無效官司也發生在苗栗縣。
劉闊才與黃運金在首屆苗栗縣長選舉時都是輸家,後來他倆在政壇雖平
步青雲,劉闊才當上立法院長,黃運金以九十七歲高齡仍被視為黃派精神領
袖,位高權重,但很遺憾地是兩人都未當上百里候。
至於劉定國,雖然到第二、三屆時當上苗栗縣長,但因他跟劉闊才的政
治理念有所不同,後來兩人在政壇上也分道揚鑣,使劉派再分裂成大劉與小
劉系統。
三.在國民黨一黨獨大下,地方派系瓜分地方政治資源
首屆縣市長選舉,雖然很多縣市地方菁英不理會國民黨的提名或徵召人
選,照樣出馬,形成百家爭鳴局面,但是隨著國民黨政府在台灣政權的日漸
穩固,在以黨領政的政策下,國民黨各縣市黨部主委的權力大增,除了極少
數例外,各縣市長只要是國民黨提名就幾乎當選定局,致當時政壇也流行一
句話說:「縣市黨主委可以召縣市長到辦公室訓話」,這句話或許有些形容
過當,但在當時縣市黨部主委的權力的確相當大。
就因國民黨政權當時在台巳相當穩固,甚至有些選舉還傳出作票(早期
的政治人物常講述)致使國民黨提名幾乎巳是當選,而國民黨為了掌握地方
政治,擺平地方政治人物,也開始有派系輪政或南北輪政之說,如苗栗縣一
直是黃、劉兩派輪政,而桃園縣則是南北輪政(南區以客家人為多,北區以
閩南人為多)。
參、政治世家壟斷地方政治資源
一.政治家族掌控地方政治輝煌時期
重視宗族力量的客家人,表現在政治上就是「父權政治」,因此在台灣
實施地方自治的前二、三十年前,政治家族的大老對地方政治也具有舉足輕
重的影響力,如桃園的吳鴻森、吳鴻麟昆仲家族,苗栗縣的劉闊才,林為恭
、林為寬昆仲家族,黃文發家族,在六十年代以前幾乎縱橫地方政壇。
以吳鴻森、吳鴻麟昆仲家族來說,他們昆仲八人,除了光復後出任台灣
高等法院推事的老二吳鴻麒因不滿當時陳儀政府的貪污,嚴懲貪污,後不幸
在二二八事件時遭到報復遇害外,老大吳鴻森是首屆國大代表,後並擔任省
府委員;老三也就是吳伯雄的父親吳鴻麟,在擔任多屆桃園縣縣議員與議長
後,也當上桃園縣長,後來吳伯雄也克紹箕裘當上桃園縣長,且在政壇平步
青雲歷任公賣局長、台北市長與內政部長等要職,並成為目前角逐首屆台灣
省長最熱門的人選。
苗栗縣的劉闊才有子劉國昭接立法委員棒子,已故苗栗縣長林為恭、已
故省議員林為寬、前頭份鎮長林為樑昆仲,現有林為恭的兒子省府委員林佾
廷接棒,而林佾廷是在連任五屆省議員後被延攬為省府委員,是政壇長青樹
;至於已故苗栗縣長黃文發,在他兒子黃秀森爭取省議員蟬聯落選後,黃家
在政壇才逐漸沒落。
苗栗縣政治家族最輝煌時期是,頭份的林為恭、黃文發家族,在連任三
屆苗栗縣長(林為恭當了兩任、黃文發一任)後,分推出兒子林佾廷、黃秀
森於六十二年參選省議員,都獲高票當選,不但破了應選三席省議員,頭份
政治世家佔了兩席的紀錄,也使得苗栗縣票源最廣的山線地區,首次沒有省
議員,種下了後來無黨籍的傅文政,在六十六年省議員選舉時,喊出「南方
大團結」最高票當選省議員,並將爭取蟬聯的黃秀森擠下台。
二.政治世家聯姻、合夥做事業
台灣光復早期的政治人物,政治聯姻的相當多,因政治婚姻,也使得這
些政治家族的政治力量更為雄厚,在客家地區較著名的政治聯姻,如吳伯雄
的母親吳林訪蘭是已故苗栗縣長林為恭的妹妹,不但吳林兩家分在桃園、苗
栗兩縣是顯赫的政治世家,在政壇都有過轟轟烈烈的過去,如今吳伯雄正朝
邁向省長之路努力,而他的表弟林佾廷,現也是省府委員,並是苗栗縣新黃
派領導人,兩家在桃、竹、苗地區政治實力雄厚,已被認為是吳伯雄未來競
選首屆民選省長的「鐵票區」。
另外,已故立法院長劉闊才的姊姊也嫁給苗栗縣醫師世家邱雲賜,而邱
雲賜昆仲與後代有多人獲醫學博士,在國內醫學界相當有名,其中邱仕豐並
曾任省議員與立法委員。
不僅政治世家聯姻的不少,政治世家合夥做事業的也有,以苗栗縣黃派
掌門人黃運金來說,在地方自治實施前的首屆國大代表選舉,他就支持吳伯
雄的伯父吳鴻森,劉闊才則支持張子斌,結果吳鴻森高票當選,從此吳、黃
兩家也變成世交,並跟吳家建立良好的政經關係,後來吳家成立新竹區中小
企業銀行,黃運金也是大股東,吳伯雄的父親吳鴻麟當董事長,黃運金則擔
任常務董事。前幾年,黃運金老先生作九十一大壽時,吳鴻麟父子也趕來道賀
。
肆、政治世家與地方派系的分分合合
一.國民黨為掌控地方政權,無形中形成派系輪政
臺灣的地方派系於首屆民選縣長產生後,當時還是一黨獨大的國民黨,
為了控制地方政權,也無形中形成派系輪政的不成文慣例,以苗栗縣來說,
第一屆民選縣長賴順生是黃派(未再尋求連任),二、三屆的劉定國是劉派
,四、五屆的林為恭是黃派,第六屆的黃文發是劉派(未再尋求連任),七
、八屆的邱文光是黃派,九、十屆的謝金汀是劉派,第十一屆的張秋華是黃
派(尋求連任失敗),現任的何智輝是「黃劉聯軍」支持當選,但主要也是
黃派系統。
就因地方有不成文的派系輪政之說,致每次地方大選,若派系擺不平時
,國民黨縣黨部主委幾乎會拿出派系輪政的「尚方寶劍」,而獲國民黨提名
者大都高票當選,未獲提名的一方派系,除了少數幾次違紀參選者,危及國
民黨提名人選,如七十年的縣長選舉,違紀參選的國大代表江聰仁僅以一萬
餘票之差敗給黨提名的謝金汀,以及去年的縣長選舉違紀參選的何智輝擊敗
爭取蟬聯的張秋華外,大都派副將參選,以配合省議員選舉,鞏固派系票源
,縣長獲黨提名者大都輕鬆高票當選。
二.政治世家左右地方派系
苗栗縣的客家籍政治大老,在六十年代前幾乎左右地方政壇,除了黃、
劉兩派的掌門人黃運金、劉闊才當時在政壇還是長青樹外,頭份的林為恭、
黃文發家族,以及公館下三庄的何允文、何毓文兄弟,也是當時地方政壇客
家籍的風雲人物。
林為恭、黃文發兩人不僅當了十三年的苗栗縣長(黃文發只當了一屆,
但該屆縣長任期是五年)林為恭的弟弟林為寬當了省議員外,他倆在縣長卸
任後,兩人的公子林佾廷、黃秀森並於六十二年的省議員選舉,雙雙高票當
選。至於曾任苗栗縣議會議長的何允文,跟劉定國角逐縣長失敗後,雖鬱鬱
而終,但他的弟弟何毓文後在政壇也平步青雲,曾任兩屆苗栗鎮長與苗栗農
田水利會會長。
雖然何允文當時跟百里侯絕緣,但卅年後跟何允文同是公館鄉乃斌公派
下子孫的何智輝卻在同一地點做競選總部,高票當選縣長,了卻當年同宗叔
公何允文未成的心願,也證了風水輪流轉,卅年河東卅年河西這一說法。
三.派系的分分合合
苗栗縣四十餘年來雖然劉、黃兩派對峙,但是也常派系內訌,其至變得
敵友不分,而且投奔到敵方派系者也大有人在,如七十五年的正副議長選舉
,部份劉派人士,不滿當時縣長謝金汀所推出的劉召福、劉政鴻正副議長人
搭檔,推出前任議長徐文治跟當時是黃派的現任苗栗縣長何智輝搭配,組成
「劉黃聯軍」,結果擊敗當時的「雙劉配」而當選正副議長,在選舉時,劉
召福還請了城隍爺到議事堂坐鎮,但是仍挽回不了劣勢。
無獨有偶地,去年的縣長選舉,同是黃派的張秋華、何智輝也內訌,何
智輝也跟小劉派領導人林火順共組「黃劉聯軍」擊敗前任縣長張秋華。
不僅地方派系為了政治利益,常是敵友不分,政壇要角從黃派投到劉派
或從劉派投奔至黃派也大有人在,如曾任苗栗縣議會副議長與議長與三任立
法委員的行政院顧問劉碧良是從黃派投奔至劉派,前任苗栗縣長張秋華則是
從劉派投奔至黃派。
四.地方派系變得模糊不清
苗栗縣的地方派系,雖偶而會走叉路,弄得敵友不分,但是到最後都會
歸隊。不過,經去年縣長選舉財團的公開介入,以及老黃系統跟小劉派結合
支持何智輝,新黃系統跟部分大劉派勢力支持張秋華的衝擊,苗栗縣的地方
派系巳變得模糊不清。雖然有多位支持何智輝的「聯軍」鎮長選舉人不幸敗
北,部份「聯軍」也分裂,但是否會回復到過去的黃、劉兩派對抗,仍有待
觀察。
伍、客家在野勢力的逐漸形成
一.國民黨的過份遷就政治世家,造就了苗栗縣的傅文政
苗栗縣政壇從首屆民選縣長起,就是黃、劉兩派輪政,瓜分地方政治資
源,唯一敢跟國民黨對抗的在早期是傅添榮,傅添榮在台灣光復之初不但跟
巳故台大校長傅斯年有相當交情,相當重視農業推廣,更熱衷政治,曾經四
度參選省議員,但都不幸高票落選,後來他的長子傅文政繼續奮鬥,直到六
十六年的省議員選舉,在國民黨過份遷就地方政治世家,提名失當下,傅文
政才脫穎而出,以最高票當選省議員
當時國民黨縣長是提名現任的邱文光爭取蟬聯,省議員也提名現任的魏
淪洲、林佾廷與黃秀森,其中林佾廷、黃秀森都住在頭份,且是前任縣長林
為恭、黃文發的兒子,但票源最廣的山線地區,國民黨在該地區巳四年沒有
省議員後,卻照樣沒有提名省議員,再加上林佾廷與黃秀森跟邱文光的搭配
也不是很好,也暗助傅文政,結果令傅文政在高喊「山線南方大團結」下,終
最高票當選省議員,並將黃秀森擠下,使得在野勢力開始苗栗縣生根,並巳
連任了四屆。
二.中壢事件後使國內在野勢力蓬勃發展
六十六年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認為國民黨所提的桃園縣長候選人欠當
,脫黨違紀參加桃園縣選舉,結果不但高票當選桃園縣長,也不幸發生中壢
事件,而中壢事件發生後,許信良不但在桃園縣客家地區播下了反對勢力的
種子,也蔓延到全台灣各地,漸漸地在野勢力在客家縣市生根,不僅在桃園縣
力量相當雄厚,鄰近的新竹縣市也受到影響,如今像新竹縣長范振宗、立法委
員林光華,都是後來崛起的客家政治菁英。
三.高屏六堆地區的客家人,反對強權,與特權抗衡的族群性更為堅強
高屏地區的客家人,與桃、竹、苗甚至二度移民到東部花蓮、台東地區
的客家人相較,在地方所掌握的政治資源顯得為貧乏,也就更加激勵當地客
家人反對強權、與特權抗衡,永不屈服的族群性,也使得六堆客家地區國民
黨與民進黨的比例近年來巳降至四與六之比,令國民黨相當頭痛。
從最近的屏東縣長及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可以看出,爭取連任的蘇貞
昌雖以一萬二千多票落敗,但全縣投出的選票有四十五萬張,雙方的差距並
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蘇貞昌在客家地區的高樹、萬巒、內埔、佳冬、竹田
、麟洛等六鄉都嬴過伍澤元,只有在新埤鄉輸了卅一票,而蘇貞昌在客家地
區受到英雄式的歡迎,最主要是六堆地區客家人長期對國民黨不滿,從支持
黨外到民進黨,反對強權的特性並沒有改變。
如今在屏東縣出爐的鄉鎮長,麟洛的吳國光、長治的邱清源、內埔的沈
商嶽都是民進黨籍,如果再加上高樹鄉民進黨的王樹圍,民進黨在客家地區
的勢力跟國民黨相較,剛好是六比四。
另,屏東縣的閩客競爭巳不太明顯,政黨之爭是屏東政治生態的主要取
向;至於十餘年前有的張派與林派之分,經過十餘年的演變,巳不太有明顯
的界限,主要還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競爭。
陸、政治家族在地方政壇影響力日漸式微
一.政治世家的沒落
台灣實施地方自治之初,步入政壇者不是地方望族,就是學醫、學法有成
的地方俊彥,一般來說水準比目前金權政治氾濫下所當選的政治人物強了太
多,也頗能獲得地方人士的尊敬,不論是桃園縣的吳鴻森、苗栗縣的林為恭
、黃文發、劉闊才,或是屏東縣的徐傍興博士家族,在地方都是德高望重,
在地方政壇講話也是一言九鼎。
但是,近廿年來這些政治世家不是日漸沒落,就是後代巳不再從政,如
吳鴻森的家族,現只剩吳伯雄在政壇衝刺;林為恭家族只剩林佾廷在問政;
黃文發的兒子黃秀森在省議員連任失敗後,也未涉及政壇;劉闊才去世後雖
有子劉國昭克紹箕裘,但對地方政壇的影響力也銳減;至於徐傍興的後代,
也多半在醫學界發展,巳很少問政事。
雖然這些政治世家對地方政壇的影響力巳日漸式微,但是他們的後代在
其他行業嶄露頭角的仍相當多。
二.多元化的社會,政治巳不再是少數家族所能左右
早期的政治家族,在地方的影響力相當大,但隨著社會化的多元化,民
智的提高,從政巳不再是政治世家後代唯一要走的路,甚至有些後代巳視政
治為畏途,亦有人有慘痛的失敗經驗。就以劉闊才的兒子劉國昭來說,在七
十年的省議員選舉,他就以一百餘票之差敗北,直到七十八年的三項公職人
員選舉,他才再度出馬競爭選立法委員,並以最高票選,但前年的立委選舉
,他巳轉任不分區立委。
柒、客家人在台灣政經地位日漸式微
一.客家人在台灣的兩大危機
住在台灣的四百餘萬客家人,巳面臨兩大危機,一是在政經快速發展發
的台灣,客家人的政經地位面臨挑戰;二是客家話在台灣本土快速消失中,很
多客家人都不會說客家話,即使在桃竹苗客家聚集的地區,年輕一代不會說
客家話者也愈來愈多,致「河洛客」巳越來越多。
二.客家人高層政治職務屈指可數
或許有人認為,台灣朝野兩黨的主席李登輝、許信良(去年縣市長選舉
後巳辭職)都是客家人,是國內政治的掌舵者,而且重視教育的客家人,當
老師、醫師、律師與公務員的比例相當高,但上層的政治職務,若從數統
計數字來看,實巳低得不成比例。
前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高雄市舉行時,高雄縣美濃客家籍的國民黨中
央社工主任鍾榮吉就語重心長地說,現不僅五院正副院長沒有一位是客家人
,行政院政務委員與內閣閣員中只有吳伯雄一位是客家人,四百零二位增額
國代大代表中,客家人只有卅六位,前年當選的一百六十一位立法委員,客
家人也只有十一位,不但無法跟閩南、外省族群比,在分配上不成比例,若
以人口數來比,甚至比有六席保障名額的原住民立委都還少。
如果再拿國民黨的權力核心來比,中央常務委員,客家人所佔的席次更
是少得可憐。
三.處於弱勢的客家人政經地位要提昇,必須敞開心胸
臺灣的客家人因是少數,在經濟地位上又處於弱勢,未來想提昇政經
地位,除了要保有客家人刻苦耐勞、崇尚忠義、團結、重視子女的精神外,
更要加強培養冒險犯難的精神,將心胸放大,以更大的包容性跟其他族群合
作、競爭,才有可為,像前台中縣長陳庚金、前屏東縣長邱連輝,能在客家
人佔少數的縣當選縣長,除了他倆的政治魅力外,就是以包容性爭取閩南與
外省族群的支持,才能當選。
捌、金權政治氾濫,菁英卻步
一.財團公然介入地方選舉
苗栗縣有位政治人物在去年縣長選舉過後有感而發地說:「過去企業家
支持政治人物參選,能支持個幾百萬,甚至數十萬就巳不錯了,但這次不
要說財團支持個數千萬元不眨個眼,甚至連上億元都有財團出。」去年縣市
長選舉,全省各地都是金權政治氾濫,到處都傳出炒地皮、官商勾結,買票
賄選,但是財團介入之深,買票賄選價碼之高,客家人佔多數的苗栗縣卻是
全國之最,令不少有識之士甚感痛心。
苗栗縣去年的縣長選舉,四年多前曾是黃派「鐵三角」戰友的前任縣長
張秋華與現任縣長何智輝(另一角是現省府委員林佾廷,當年他們三人共組
黃派「鐵三角」分別競選縣長立委與省議員當選)交惡,不但在縣長選舉時互
揭瘡疤,翁大銘的華隆集團與昱僑建設公司董事長傅家增的建設公司集團,
也公開支持何智輝與張秋華,何智輝批評張秋華沒有建設,是要救苗栗縣走
出三等縣,張秋華則攻擊何智輝跟財團掛勾,苗栗縣將會淪為華隆縣?結果
這場選舉,何智輝以一萬餘票之差當選,而他當選後,想辦好縣政,加速地
方建設之心相當殷切,但是他是否如他所言,苗栗縣絕不會淪為華隆縣,只
會變成繁榮縣,縣民還在拭目以待。
二.敗壞的選風繼續蔓延
這場苗栗縣近年來最激烈的縣長選舉,不但所傳出的買票賄選價碼為全國
之最,令不少有識之士痛心(有六千多票廢票抗議),敗壞的選風也繼續蔓
延到今年初的鄉鎮市長與縣議員選舉,沒有花錢買票而當選者除了同額競選
者及少數以形象、政績取勝者外,幾乎都是靠花大錢才當選,甚至還有人花
了大錢還照樣落選,選風敗壞到幾巳爛至根部。
這場選舉更令人感到憂心地是,有不少選民巳被惡質選風所嚴重誤導,
不但有政績、形象不錯的候選人因錢輸人落選,甚至還有不少選民登門向候
選人要錢才投票,倘若選風持續下去,地方政壇「劣幣趨除良幣」將會更為
嚴重。
三.議長選舉價碼再傳天價
苗栗縣這屆正副議長選舉在縣議員選出後,當晚就展開抓人競賽,所傳
出的價碼,高達每票八百萬、五百萬兩種,雖然此賄選價碼只是傳聞,並無証
據,但卻巳令國內政壇咋舌。
更令人感到訝異的是,去年縣長選舉支持張秋華的企業家傅家增,在這
次苗栗縣正副議長選舉,竟跟何智輝與爭取蟬聯的議長胡振春搭上線;而去
年縣長選舉與何智輝共組「黃劉聯軍」的省議員林火順,卻在春節前夕致函給
何智輝,要何智輝就去年縣長選舉時有無拿三億元給林火順提出澄清,並希
望能在苗栗市玉清宮前斬雞頭或縣府廣場跪地發誓,何智輝後來也公開澄清
說絕無此事,而林火順的此番動作,究是雙方在演場雙簧「大戲」?是有待
觀察,但從這兩件事也證明政治只是利益的結合,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
永久的敵人。
另外,這次的正副議長選舉,有少數議員當選人見利游走兩邊,令人
感慨現在的政治是「道義放兩旁,利益擺中間。」跟傳統客家人的從政性格
巳越差越遠。
玖、客家人在臺灣本土政治性格的差異
一.南部的客家人較有政治危機意識,較團結,反對強權、特權
高屏六堆地區,因客家人所佔的比例甚少,表現在政治上較有客家人反
強權、特權,永不屈服的政治性格,也較團結。就以屏東縣來說,現屏東客
家地區不但民進黨的實力佔優勢,現任立法委員邱連輝以少數客家人卻也曾
當上屏東縣長。
另外,從屏東六堆地區對客家母語的重視,對客家文化的保存、發揚,
甚還舉辦六堆運動大會,客家文化研習會來看,也比北部地區的客家人更有
客家危機意識。
二.中北部的客家人缺乏客家危機意識,在政治上較冷漠
台北市與台北縣合起來至少有七、八十萬以上的客家人,但是現台北市
只有一席客家籍議員,台北市與台北縣甚至連一席客家籍立委都選不出,比
起外省籍第二代在都市地區的高當選率來比,根本是不成比例,值得客家人
深思。
至於桃竹苗客家地區,因客家人口多,所掌握的政治資源是較佔優勢
,尤其是桃、竹二縣,客家人不論在朝野兩黨都有相當的問政空間。客家宗
族的力量也相當雄厚,如新竹縣范屋的大力支持范振宗,林家的大力支持林光
華,都展現了宗親的力量,但在苗栗縣,民進黨在野勢力只佔海線閩南地區
較有空間,客家地區主要還是國民黨的政治資源,這是跟屏東六堆地區最大
的不同。
三.從這次苗栗市長選舉看閩客情結
苗栗市可說是目前全省客家人所佔比例最多的縣治所在地,但這次苗栗
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競爭連任的客家籍現任市長郭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