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接班人:“超新武侠”温瑞安
“超新武侠”温瑞安温瑞安在台湾被称为“‘新派’终结者”,在古龙死后是
“新派”能够独擎大旗的接班人。因他对古龙风格的进一步发
展、超越以及他对侠义内容的独特思考,他又被称为“超新
武侠”。在古龙斯人已逝,金庸、梁羽生退出江湖之际,港、
台、新、马侠坛,一致承认——“今日看好温瑞安”。
温瑞安的原籍在广东梅县,父亲温伟民年轻时下南洋,做
过记者、教员,当过中学校长,定居于马来西亚。1954年1
月1日,阴历1953年冬月二十六,温瑞安生于马来西亚霹雳
州美罗埠火车头。他从小接受了父亲的影响,是一个早慧的
儿童,温伟民擅长武功,曾在当地教授“洪拳”,又为人豪爽,
颇有侠义之风,这使温瑞安很早就对武侠发生兴趣。在同学
中,温瑞安既是文学领袖,又是有突出组织才能和号召力的
“大侠”。9岁时,他自编自绘武侠小说《龙虎风云录》,在全
校传阅。10岁时,他组织“四兄弟结义”,并以讲武侠故事吸
引追随者。13岁时读初一,创办了《绿洲期刊》,成立“天狼
星诗社”。进入高中以后,他致力于文学创作、专攻现代诗,
19岁时出版了第一部个人诗集《将军令》,偶尔也写武侠小说
在《武侠春秋》上发表。
1973年前后,温瑞安与兄弟4人到台湾求学,1976年在
台北创立“神州诗社”,诗社一方面进行文学活动,一方面宣
传爱国思想,同时也练武功。温瑞安从小受父亲影响、苦练
北派短打、弹腿、兼修杨家拳和少林虎鹤双形,后来又受到
方娥真的鼓励怂恿:“练武好啊!”“你打起来很好看!”“你穿
起道袍来很超凡。”他于是把武侠的精神贯注在诗社中,比如
给社员们取的笔名“陈剑雄”、“秦轻燕”、“司扫月”等,都
颇有武侠小说人物的味道。诗社的所在叫做“试剑山庄”,内
设“振眉阁”、“长江剑室”、“黄河小轩”、“聚义堂”。诗社还
专门附设了习武练功的“刚击道”,宗旨是练武“以发挥心性,
阐扬传统,砥砺志魄”,在楼顶的“七重天练武台”勤练不辍。
对神州诗社的这段生活,温瑞安是极其怀念的,那一股英气、
豪气、大侠激情给他以鼓荡。
我们皇皇栖栖还是要结义
授剑、束发、解衣
因为大江来去、落日西尽
梧桐一夜碧落
你我还活着
怎能不极登金顶,上阁楼
浩浩荡荡的迫出第一意气
绝世的音容?啊,武当
我们相守在年少”
相忘于江湖,不见于
天地之悠悠……
神州诗社是十分理想化的,后来便有人批评他们是帮会,是
个人崇拜、军国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1980年9月26日,
温瑞安、方娥真被警方拘捕,入狱3个多月,罪名是“为匪
宣传”的叛国罪行。在狱中他开始集中精力写武侠,三个月
写了三本。而神州诗社的生活,如“振眉”、“神州”等,都
成了他以后武侠小说的名字。
出狱之后,温瑞安到了香港。大量地创作武侠小说,写
得顺的时候,每小时可以写3500字,因此成为一个奇中之奇
的高产作家,28岁那年,他获准在香港居留,作品先后在
“亚视”公司、博益出版社和台湾万盛出版公司打响,《四大
名捕》又在亚视开拍,从此温瑞安一举红透半边天。后来又
创办“黄金屋”“知不足斋”“朋友工作室”。
温瑞安的武侠创作历程,1970年以温凉玉为笔名在香港
《武侠春秋》月刊发表处女作《追杀》。19岁时写《四大名捕
会京师》,已显示极强的实力、在台湾推出《四大名捕》《神
州奇侠》《血河车》三个系列,文风明显受到古龙影响。1982
年后推出《布衣神相》《逆水寒》等,则又从还珠楼主吸取
妙思,充满引人入胜的魔幻色彩。1987年后以“现代派”的
“超新武侠”自居,则在表现形式上与武侠传统有了极大的改
变。
温瑞安的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龙音、风铃草、大蕃
薯、温子平等。温瑞安的各类作品包括长、中、短篇总数约
400种。 大学时候有一个同学很喜欢看他的小说.一次无意中拿起他写的书,简介里竟然写着他是梅县人. 若是转帖请注明转帖,并且注明转自哪里,尊重原作者的劳动。 网上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是免费共享的,并且是到处流传的,不究版权的,甚至不知道作者名谁的。这篇文章就是。斑竹又不是不了解网络? 不是所有文章都要问出处的,斑竹不要太过死板。 不错,他的书是很有古龙味.其实有古龙味的不止他,丁情的作品更是和古龙神似. 上次他来广州宣传《逆水寒》,我居然不知道他是梅县人 来自台湾的首先要怀疑他是不是客家人或者梅县人。
对罗大佑我感觉到他是梅县人,后来看报纸果然发现他是梅县人,呵呵。
[ Last edited by cccce on 2004-12-8 at 11:09 ] Posted by cccce at 2004-12-8 09:22
不是所有文章都要问出处的,斑竹不要太过死板。
只怕到时侯原作者看到了上门找这里的麻烦,这就麻烦了。而你小子却什么事也没有,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2-8 at 11:15 ] Posted by cccce at 2004-12-8 11:08
来自台湾的首先要怀疑他是不是客家人或者梅县人。
对罗大佑我感觉到他是梅县人,后来看报纸果然发现他是梅县人,呵呵。
应该说是祖籍梅县人,他们这些人跟真正从小在梅县地区出生长大的人,如我们,成长环境是不相同的。 温瑞安的小说我一直是很喜欢看的。不过有些写得太过虚幻了,而且他书中的人物充满了背叛,血腥味和杀戮味太浓。 第一次知道他也是梅县几的.
溫瑞安
溫瑞安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 被遗忘的诗人温瑞安2011-04-08 15:42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 古远清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温瑞安只是以武侠而闻名,被认为是“古龙之后,独撑大局”(香港作家倪匡语)的作家。但人们大多不知,温瑞安兼修文武,武侠小说家之外他还是一位曾在台湾诗坛特别活跃的诗人,先后创办天狼星诗社和神州诗社,并发表不少优秀诗作。只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作为诗人的温瑞安不得不远走香港,以武侠小说存世,而渐被台湾诗坛所遗忘。
创办神州诗社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少年即有文名,高中时开始在新马文坛重要文学刊物《蕉风》及《学报》频密发表作品,专攻现代诗、纯散文及新批评,并开始为外间刊物执编《诗专号》、《评论专号》。1973年赴台湾深造,后入读台湾大学中文系,于1974—1980年在台湾创办“神州诗社”,以马来西亚去台就学的侨生温瑞安、方娥真、黄昏星、廖雁平等为灵魂人物。该诗社以“发扬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此后在台湾六年间,温瑞安先后主导《青年中国》杂志社,主编《神州文集》,主持《神州诗刊》,组织长江文社和多个出版文化公司。
尽管该社在1970年代的文坛上出尽风头,并与当时另一重要文学团体“三三”过从甚密,但由于该诗社领袖温瑞安是“外来户”,在台湾停留时间也不长,更重要的是他反对“乡土派”,与本土论者对立,又不为国民党所容,且后来他脱离诗坛而以武侠小说名世,故差不多被台湾诗史所遗忘。
作为一位与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温瑞安最钟情的仍旧是诗,多年来一直以诗人自居,台湾文学评论家由此把他归入“现代派”诗歌中的“江湖派”。“他直是潇潇易水岸边狂奔而出的荆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的台湾出现这样一位自南洋负笈而来的青年,以诗呼唤汉魂楚灵,怎能不叫人慑心折魄?”(林燿德、简政珍主编:《台湾新世代诗人大系》,台北,书林出版社,1990年,第265页。)
“文化中国”情结
1949年大陆建立新政权后,由于中马一度未建立外交关系,马来西亚的华裔子弟只好到宝岛留学。他们到了台湾,认同的不仅是海洋风光,更是世代龙族耕种的神州乡土。他们半工半读,习文练武,用诗的形式呼喊失落的汉魂,表现浪子接续中国文化香火的转换与寄托。尤其是温瑞安,一直视华夏文明为精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州诗社”的命名到逾1400行的长诗《图腾》四部曲,均体现了温瑞安强烈的“文化中国”情结。他的《山河录》,共分十部分,依次为长安、江南、长江、黄河、峨眉、昆仑、武当、少林等,几乎把神州大地有鲜明中国标志的景点都写到了。温瑞安当时并没有到过这些地方,用另一位旅台马华作家黄锦树的话来说,温瑞安的“神州经验”带有非现实性,他只是通过极度夸张的文化想象去表现自己“‘返祖’式的浓烈文化乡愁”。
温瑞安写于台湾解严前的诗,限于政治环境,不可能直抒胸臆,只好借曲笔、象征等手法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如《昆仑》中的一段:
世人写诗,已没有了自己,/而我仍守住那不被了解的旗!/你是我睡梦中的惊醒?/还是我政府里的反对党?/谁是我风烟里摇曳的灯?/谁是那羽扇纶巾的人?/去留肝胆两昆……/昆仑太远。我是残日下/落霞里死守的老将/烽火台上最后的自焚/一般狼烟冲天庭/我是那眼睁睁的复仇人/买舟出海,荡漾激越的江山。
这些诗句虽然不是霹雳,但也是“无声的雷”。那看似偶然插入的“反对党”、“复仇人”的词句,在戒严时期十分犯忌,这难免给那些深文周纳,断章取义,肆意歪曲,罗织罪名的文探留下把柄,更何况全诗均以大陆荡漾激越的山河为背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就因为有“射雕”二字,被台湾情报部门认为是影射毛泽东之作(因毛泽东有“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句)而被查禁。后来几经申辩,也不能以原书名出版,只能改名为《大漠英雄传》。
温瑞安的《山河录》尽管是“想象中国”的产物,但他所建构的由昆仑、黄河、武当、少林等组成的“符号中国”系统,毕竟拉近了与“现实中国”的距离。从他写的祖国大好山河均是长安、江南等地看,他心目中的“现实中国”显然不是指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国民党尽管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温瑞安的中国情结毕竟比随国民党去台的诗人更加纯正,即没有国共斗争的政治色彩。
“以文学救国”作信念的神州诗社社员,不满足于做苦吟诗人,还苦修武功,注意走向社会,为此举办“五方文学座谈会”,通过朗读、吟唱等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笔下确有满地江湖:在不长的时间内,该社团一下发展为三百多人,会员遍布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台湾最具规模的国际性诗社。终日奔波于联络组合的温瑞安,极具亲和力和号召力,即使午夜过后,他也可召集到六十多人聚会谈诗议政。
遭台湾当局遣送出境
温瑞安少年气盛,常做些锄强扶弱的好事,是典型的江湖中人。他办诗社也仿照武林中人的样子,把寓所命名为“试剑山庄”,客厅装修成“聚义堂”,文友拟了幅对联“天地轩中神州月,棕榈树下武陵人”。地上摆放着榻榻米,以让社员平日练武。
正因为神州人能文能武,每日晨起不是唱“国歌”就是唱“社歌”,组织十分严密,并在出版的《高山流水知音》和《风起长城长》两部诗文集中眷恋昆仑峨眉和江南美景,再加上他们无视戒严法的权威,躲在社内饱览中国风光录像带,豪唱大陆歌曲,阅览毛泽东著作,便引起台湾安全部门的严重关注。他们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异类或帮派,更不是邪教,而是打着文学旗号的“叛乱”团体。在温瑞安台大读书的第四年,即1980年9月25日深夜,30多位警察破门而入,以“为匪作宣传”的罪名查封神州诗社,并逮捕温瑞安及其得力助手方娥真。开始被关在“国家安全局”,后转移到军法处。作为神州诗社的领袖,温瑞安被判处死刑,女诗人方娥真在狱中自杀未遂,后有美国42位教授为温瑞安、方娥真求情,岛内则有高信疆、余光中以及远在香港的金庸力保,台湾当局关押他们4个月后只好将两人驱逐出境完事。
1981年温瑞安、方娥真二人蒙上这种不白之冤,使得在新马老家也杯弓蛇影、风声鹤唳,无法久留,从此开始逃亡的颠沛岁月、苦不堪言。年中到香港,适逢港府收紧移民政策,数度申请,皆告失败,赴台亦予严拒。年底,方终得以海外雇员身份留港。飘泊流浪后的温瑞安,终于在香港站稳脚跟,成了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家,解严后才获准归台。
◎古远清,学者,著有《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温瑞安的小说我挺喜欢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