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台湾乡土神明
http://www.t2t-travel.com/travel_j/zm/fdzs1.htm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 。客家人则和炙「伯公」。
究竟「伯公」 是什么神呢?他原来就是「地神」 ,也就是一种 自然神。中国自古代起就已经祭地神了。人们为有土地才能够生长五谷,有了五谷才能养活人类。对于土地渐渐的发生感谢之念后来便把土地视为神明。
尤其中国以农立国,一般的人怎样重视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即有祭祀土地的仪式,在《礼记》载有「天子社稷皆大牢, 诸侯社稷皆小牢。」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天子祭地神,以牛羊猪三牲为大牢,而诸侯祭地神,则以羊猪二牲为小牢。
中国古代设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五官之长称正,《左传》注有:「五正,五官之长」 ,又注「 士正曰后土」, 后土既为土官之名,亦为土神之名。
据《白虎通》谓:「社,土地之神也。」又谓:「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礼记》亦谓:「王为群性立社,又谓:「社,后土也,使民祀焉」。并蔬「后土,即社神也。」
《通俗篇》谓:「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楚辞》谓:「土伯。」《五经异义》谓:今人谓社神为社公。」 根据以上各种古书记载中,已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各称呼,或因社神管祈福报功,而有「福德正神」的尊称 。
在中国各地以称土地老爷,或称土地爷爷为多。而在台湾地区,则以「福德正神」及「后土」居多,有的称为「土地公」、「伯公」、或「福神」 。又在城镇及庙祠多用「福德正神」字样,在郊野及墓地则惯用「后土」 。
《禅林象器笺》谓:「土地神,守护地方之神。」由此看来,古代的社已遍及各地。先民移居台湾,开拓蛮荒,胼手胝足,辛勤开垦,内心自然产生对于土地祈求恩赐丰收,以得生存的祷望,不仅视土地之神能护佑五谷丰收,且能保佑家畜兴旺,人与天争,祈神保佑,自属难免,致有「田头出尾土地公」之说。
土地公的来历,实际上是综合了古代君主所祭一天,地、社、稷」中的地祗和社、稷之神;本来天地之神,民间是不得祭祀的,大概是后来土地公出「自然神」进化为「人格神」,民间才为他雕像来崇拜。土地公由「自然神」进化为「人格神」,掌管一小地方,如一区、一里、一邻之事,是个小刘,只能镇压小鬼怪,所以人们对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比方说希望他坐镇在街头巷尾,求「兴利发财」而已。虽然只是个小神,但在他管辖地区内,也不能看轻他,俗语说:「得罪土地公,饲无鸡」。就是这个意思。
台湾各地的土地公,真是多得无法计算,无论是走在街头巷尾,田间乡野,到处都可看到伯公庙,以断定本省伯公庙之多,有如天上星辰,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俗谚。
台湾的诸神祭神中,对土地公的信仰,人数最多。事实上,民间对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随身时代背景的变迁而逐渐改变,土地神不仅是农人祭拜的神,由于他能使农人致富,而转化为「财神」,目前的矿业、渔业、商业以及金融建筑业者,也都祭祀土地神,期望能从
土地神的财富中,分享利润。土地神的信仰意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由司掌土地之神,而兼职财神成为现代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
民同传说
伯公原为对自然的崇拜信仰,而在中国的民间俗念中,总喜欢将神明予以人格化而加以传说赞扬。人格化的伯公是谁呢?其说法不一。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甚多,下列摘要介绍几种。据说,伯公为周朝官吏,名叫张福德为人公正,体恤姓生活困苦,做了许多善举,但他死后,接任的官吏,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言。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之好处,念念不忘,终于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称为「福德正神」。
又说在周朝,有叫张福德者,是当代上大夫的家仆。他的主人赴远地上官就任,家中只留有爱女,其幼女思念心切,欲往见父亲,张福德乃伴她千里寻父,途中遇到风雪,女孩受冻将死,张福德脱其衣保护她,她的性命虽然保住,张福德自己却冻死。临终时空中显现
「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天夫感念忠诚,建庙祭祀。周武王赠号「后土」 ,后世称为土地公。
又有一说,昔时一老翁,于路上拾得鹜卵一个,带回家让母鸡孵,孵出一条蛇来,老翁饲养于家中。不料有一天老翁外出时,该蛇闯出捕食邻人鸡鸭,老翁知悉后,乃将蛇放逐于山中。但在此后,蛇经常加害人畜,皇帝则布令除其祸害,但是没人敢冒险尝试。此时老翁遂奋勇而去,将蛇刺杀。老翁要求皇帝赐他为公,此后就司掌土地,而称为土地公。
另有说,昔时有位老翁,专精于农事,热心公益,温厚笃实,指导人们灌溉耕作,广教人民殖产,使人们从土地种植中获得收益。死后人们纪念其恩泽而祭祀他尊称为「地公」 。
还有传说古代有个人,名唐箫,此人身体肥满,死时留白发黑髯,其像貌有福德之相。生前,精于农渔又以常救恤贫民而其家财却从未因此而失。盖因土地公的财富,必出天上源源而来,用之不尽。
「后土」在台湾民间即为守墓之神,也是土地公。 据传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征用天下壮丁。孟姜女的丈夫筑城而死,孟姜女夫妻情深爬山越岭,万里寻夫,闻知夫已故,悲痛交集,泪洒长城,以致城崩八百里,露出白骨无数,孟姜女难觅夫骨,见一老翁,谓:「你咬破食指,血滴白骨,染血的就是你丈夫的骨骸。」 果然寻到夫骨。当她抱骨归途中,渐生皮肉,似将生还,老翁恐死者生还有违天命,乃教孟姜女说「 抱骨踏途不便,可以装袋背负」。女依所言,遗骨松散,恢复原状,孟姜女不悦,责怪老翁误事,老翁慨允为其丈夫守墓土,这就是基地前旁必有「后土」的由来。
从述「地公」 人格化的形象来看,土地公心肠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这咱形象便是「土地上」神像的来源。
神像慈祥
民间祭祀的土地公神像,都是一个形状,一位白发、白发、笑容可掬的老人,这种样子的老人也常见于人世间。雕塑的土地工像貌似古时地方员外的打扮,头戴钱帽,帽沿两条布须下垂抵肩,穿的不是龙袍官服,而是普通的便服。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眯,满腮白色胡须脸上露出慈祥仁厚的微笑姿态大都采用坐姿身坐太师椅,两手自然平置于扶手上,右手执如意,左手拿元宝,两肩微耸,或因年老稍驼不见颈部,而挺隆的圆弧肚腹特别明显,两腿分开自然下垂。有些神像右手执手杖,左手拿元宝。新建或改建的新颖神像,却穿上金碧辉煌的服装,手脚都看不到。
有的神像却是成对的,左边伯公,右边伯婆。台湾各地的伯公都像老员外状。「伯公」只算是俗称在伯公庙里还有个官衔,叫做「福德正神」、有些伯公的神像边,还会塑着一只老虎,据说也能为民除害。台湾各地的伯公庙很多,因此伯公的塑像也不相同,至于家堂神画中的伯公,也像老员外,坐在太师椅,手上捧着只元宝。
民间流行个传说,当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 ,保护老百姓,曾询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奏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有钱,快乐过日。「土地婆」当面反对说:「这样子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贵,富的富上天贫的贫寸铁,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吗?」 土地婆冉反驳说:「不然的话,以后我们的女儿出嫁有谁来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答,遂放弃他的抱负。因此世间才会发生贫富之别。现在一般的人尊称土地公为「福德正神」 备如尊敬。土地婆自私自利,乱出馊主意,当然不受欢迎,把她当作「恶婆」 大家都不肯供奉她了。为此缘故台湾地区的许多伯么庙只供奉「伯公」单身。不供奉「伯婆」 尤其是乡间郊野的小伯公庙,都没有祭祀「伯婆」。伯婆的塑像通常都抱有一个婴儿,好似助生娘娘。到底「伯公」神像应该放在桌案上面还是应该放在桌案下面奉祀呢?郎瑛的《七修类稿》收藏一段趣话:
明太祖朱洪武常常微服出巡,某一天,在路上碰到一个监生,二人相邀进入酒店,偏巧已经客满,二人找不到空位,朱洪武回头看到店里奉祀一尊「福德正神」,他把「伯公」 神像拿下来放在墙壁边地上,说「你的桌子请让我坐」就和监生对饮,询问监生说「你哪里人?」监生答「重庆」。朱洪武便出一题对子,请他对说:「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监生对说:「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二人欢饮而散。酒店主人把「伯公」移回桌上。
那一夜,梦见「伯公」对他说:「皇帝命令我坐在地下,你不要把我移在桌上」。据说不把「伯公」神像放在桌上奉祀就是为此原因。
现在台湾地区奉祀「伯公、伯婆」 不论祠庙或是人家,一律都郑重地把神像供奉在桌上。即使田头田尾高不过一、二尺的小祠,不能摆设神案,也把神像放在石板或水泥台上奉祀。但是,有些较为偏僻地区的小伯公、没有祠庙仅在较大的樟树或榕树下屈身,「伯公」就坐在地上了。
据说在中国许多地力如河南、广东等地,往往把「 伯公」 放在桌子下面。因此焚香献供都很不方便,可是敬奉的人,都不觉得亵慢了「伯公」 ,安之若素。
祠庙最多
台湾各地寺庙,总以「伯公」 庙最多,有极大的,气派堂皇不输一般庙宇,也有极小的,小到只用四片石板,三片当墙,一片当顶,也可作为伯公庙。至于贫陋乡村,伯公没屋住,也无塑像,仅在一颗大树底下摆上石头供奉伯公。在农业社会里,土地公保佑土地平,
五谷丰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民间对台湾民间普遍祭祀伯公,除了建有专祠供奉外,也在各庙宇中设坛祭祀,伯公又称福德正神,庙祠分别称为「福德宫」或「福德祠」,客家地区另有俗称「伯公庙」成「伯公亭」。
台湾各地供奉土地公 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客家地区,原则是是用一块石板或木牌当作香位上书「福德正神香位」或「福德正神神位」。有些则再供奉伯公,伯婆塑像,有如其他庙宇一样,较简陋的小庙仅在墙上写个「福」字加上香炉既无石牌、木牌,更无塑像。至于田头田尾的伯公,更为简单,寄居在树下,当然无塑像,连香炉也没有,一样受到崇拜。
古老而典型的伯公庙,保存了浓厚的中原客家特色,大多数的伯公庙,都是用石块凿砌而成,伯公庙本身是石块砌成的小屋,屋前有小小的石桌,小屋的正前方,围墙边另有一个小小屋,称为「天神爷」 即天公。伯公庙右侧不远,再盖一间更小的小屋或仅置一个石凿香炉,称为「好兄弟」。天公,伯公,好兄弟,正好你表中国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无比,这种典型的客家伯公,保存得并不我,普通的仅供奉天公和伯公而已,有些祠庙则配祀「龙神」。
客家乡村可能是台湾最盛行的土地公信仰的地方,各乡镇伯公庙林立,甚至有许多紧邻在一起,除了一村一邻的公众伯公庙外,不少农家有私人自行供奉的田头伯公,所以在乡间田野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伯公庙。 (续上)
整年祭拜
台湾的神明崇拜中,伯公的信徒为数最多。由于他是专司土地的神,而土地与人民生计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是地上农作物生长的神是牲畜旺盛的保护者。一般的人都经常祭拜伯公,祈求伯公的恩赐。诸如家人生病、儿女参加联考男孩当兵、女儿出嫁、失物、车祸……
等等,都到伯公前祈福求其庇护农家收成好,固然要欢乐一场,收成不好也得祭拜以求来年。至于祭品,除子鸡鸭、鱼肉、糖果、粿类 、水果、饮料、金纸香炉等都可膜拜,更不论初二、十六,随时都可前往祭拜,尤其是靠近民家的伯公庙,每天早晚都有人前往烧香、奉茶。
当然对于现代生活,那些天天大兴土木,兴建大厦、公寓、住宅、工厂、桥梁、道路等,人们对于土地公的敬畏依然,开工破土之际,免个了也要祭拜一番,期盼工程顺利,人畜平安。
农历二月初二是伯公的涎辰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虔诚祭拜伯公、伯婆,土地庙多要演唱犁园,以祝「福德正神」 千秋。又不只二月初二要祭拜伯公,八月十五日还要举行一次祭礼。前者是春祭,祈求福气,后者是秋祭答谢伯公的庇佑。这咱种俗,自古至今,未曾中辍。
不但是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要依例致祭,每逢初二和十六日,商家都有「做牙」 祭拜伯公。因为伯公是商家的保护神,一般商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首次的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最后次的牙),其他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分别做牙祭拜伯公,特别是头牙和尾牙,祭典较为盛大隆重。除了商家初二、十六做牙祭拜伯立、伯婆外,一般农家都保持初一、十五拜伯公的习俗。
至于逢年过节,伯公庙的香火更为鼎盛,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祭品虔诚祭拜伯公。除了一般家户、商家、农人都要祭拜伯公、伯婆外,村落村野到处也有人祭拜,可见伯公庙之多,崇拜者范围之广,可为各种神明之冠。甚至制造阴间天庭用的货币商(俗称金银纸商还特别制售伯公专用的「福金」出售,供祭拜伯公的信徒用来烧给伯公「福金」 的纸宽约三寸,长三寸二,每张表面的金箔,五寸平方,十张装成一束。另外,在路旁或田畔、桥头等地方,常可看到竹枝挟着一束金插在那里,这是要献给该地的土地分,祈求保佑,免除天灾地变。
还有,在祭宗祠、扫墓、工程破土等,当祭祀开始之前,也总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 一般坟墓旁边往往都有一个「后土」或「福神」的石碑,那就是一种土地公,负责保护该地安宁。 “伯公”我家乡有很多呀,,
[ Last edited by jackeyzhang on 2004-12-10 at 16:03 ] Posted by jackeyzhang at 2004-12-10 16:02
“伯公”我家乡有很多呀,,
还有三山王国庿我也常去祭拜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