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6:25:23

能和客家人认识,真的很高兴!

客家人和我们有渊源吗?
我们都自称为客家人,我看了客家论谈,觉得客家话和我们的语言真的有好多相近,但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已是汉族,在和苗族同胞是,他们或我们自己都称自己为客家,但我们年青一代人的心理更认同于土家族,我们是来江西的土家族,我们认定自己是白帝天王和黄帝、炎帝之后!希望版主给我的密码不要太复杂,原来我申请过,但总是密码错误,最好是数字密码。我觉得我们凤凰土家语和客家语有好多相近的,例举一些凤凰土家语:“CAI—在,NI—人,QIA-吃,WA=滑,MAO=不,CEN-找,TAI-大,NIANG-小,GUO-那,这。XUO-学,XV-水,YA-夜,NI TOU-太阳。等等,如果有时间我会好好地和客家人研究一下我们的语言。”我们打心理百分百的认同自己是土家族,说的是土家语!湖南凤凰土家族客家人大姓为田、杨、向、戴、傅、段、刘、李、雷、等等。以田、杨氏为特大姓氏。

Yanzi 发表于 2004-11-19 16:31:43

楼上的朋友,很高兴您认同客家,您举的一些语音跟我们客家话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欢迎您多上我们的社区哟,以后多多交流。
密码您第一次登录后可以到“控制面板”中修改。

我们客家人还是认同自己是汉族的,“客家”只是一个民系而不是民族。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6:41:01

附:我们上一辈人的思想。

我们上一辈人现在虽然在民族成分上为土家族了,但他们骨子里认同自己是汉族,这一点,我们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毕竟是知识分子,很了解自己的民族史,也懂得民族是什么含义,就算自己真的和汉族有什么渊源,但民族必定不是血缘上的,民族是文化认同上的,可以说,我们这些年青人就是不认同汉文化!我们在血缘上更认同巴人,更认同白帝天王,认同三王爷!
       也许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后人再也不会被民族精神愚弄。
   但我们仍然感到迷悟的是,我们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怎么和客家民系语言有那么多相近之处呢,况且,远离客家地区这里呢。
   凤凰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短短的清朝末年,就出了几十位总督、提督、总兵、总理、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如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先生, 在我们心里,沈从文先生永远不是苗族,尽管他的母亲是苗族,但沈氏居于凤凰县水田乡燕子岩,现在全村仍然是土家族,中国著名书法家颜昌文(凤凰县水田乡燕子岩人,土家族,其族谱载为唐朝真卿之后。),今年回凤凰时,就着力打造了燕子岩的土家民族风情,另,沈从文之表侄-中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凤凰县沱江人,土家族,)也着力打造与凤凰主体民族苗族风格不同的凤凰土家族风情。

ihakka19820417 发表于 2004-11-19 16:44:55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把凤凰也当成客家地区,当时以为是笔误,没想到凤凰人也认同自己是客家人。但从楼主的叙述来看,是否此客家非彼客家?仅仅是名称上的重合而已?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6:46:59

沈从文 著名作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凤凰镇草城(今沱江镇)。父名宗嗣,清将门之后,跟随天津总兵罗荣光,后任科长、军医,继在凤凰中医院供职。从文原名岳焕,笔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等,苗族,兄妹9人,上有一姐一兄。《沈氏族谱》载其祖为江西人,明朝时到贵州铜仁府做官,后族人居于今天贵州铜仁白水乡,沈从文曾上祖迁到湖南凤凰水田乡燕子岩,沈从文祖父为湘军凤凰人田兴恕部下,后沈从文祖父任贵州提督。复员时居于凤凰沱江(县城)。
    从文4岁开始识字,6岁读私塾,民国2年(1913),进凤凰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少年时旷课看戏一天,被毛先生罚跪于校楠木树下,受“勤有功,戏无益”、“人若自梅,而后人必侮之”严责,由此牢记“自尊而后人尊”之理,检点言行,发奋读书。民国6年,参加土著部队,后在陈渠珍部任书记、司书等职。一日游保靖石楼洞与友人论志说:“世界上的事无论怎样都应当老老实实地去学”。
    民国12年(1923),从文闯北京,住酉西会馆。民国13年12月22日在《晨报》副刊第一次发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时,从文在北京大学旁听,博览群书。次年,到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任管理员,后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目录学等业务。民国15年,出作品集《鸭子》。民国18年始,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民国22年起在北平编辑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28—3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5—3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此间,从事业余写作,民国22—24年、民国35—37年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从文写作精神顽强,终日埋头书案,常说“时间可以战胜一切”。他的近5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等。其作品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城市各阶层人,但主要写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被誉为乡土作家。
    北平解放前后,他摒弃各方面的裹胁与劝告,毅然留在国内。早在西南联大任教之时,从文就收集西南手工业品,研究祖国历史文物。1949年8月,沈从文由北大转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任设计员,后任副研究员。他认为文物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甘愿做“人弃我取”的工作。他搞文物编目和鉴定时,书写文物陈列品卡片,字迹秀丽。他还经常任讲解员接待观众,讲解不辍,无暇用餐,枵腹从公。观众为之感动。从文在山东任教时与江青有师生之谊,后江青显赫,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为士林称赞。1978年,沈从文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方志大家傅振伦与之共事30余年,言沈自奉俭约,淡于利名,忠于文物事业,以诚待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文物工作者与专家。并赞他研究文物,涉猎广博,文献实物,多有新义启迪后学。从文主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单凭古代文献、杂文、实物资料为信,而以墓葬出土的陶、土、木、石、铜诸人形俑和图像、壁画,结合文献综合研究。其文物论著约100万字,其中1981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被文物界称为“不朽之作”。
    1981年,从文应一些大学之邀赴美国讲学,他眷恋祖国,心系事业,急不可待地回来了。
   1982年回乡省亲,返京后把积蓄的1万元稿费邮赠母校。该校拟建“从文藏书楼”,他知道后谦逊地删去“从文”二字。1988年5月 l0日,文星陨落。他无遗嘱,家人按其生平好恶不开追悼会。
沈从文是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从第二届起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6:48:27

订正:沈从文祖居是湖南凤凰县林峰乡黄罗寨。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6:49:55

黄永玉 著名画家。凤凰县沱江镇人,土家族。1924年生,家境贫寒。他小学毕业后,就背着小小的书包出外谋生,飘流到安徽、福建的山区,在一些小作坊做童工,生活得十分艰苦。后来又辗转到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一面做工谋生,一面勤奋读书学画。14岁开始发表作品,到16岁已发表不少作品,并以独具风格的版画而驰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对新的共和国非常热爱,决心为祖国建设出力。1952年,他和夫人张溪梅从香港来到北京。于1953年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黄永玉勤奋好学,不倦追求艺术的高超技巧。他原是攻版画,后又攻国画。他喜画梅与荷。有一个时期,他天天带着望远镜去圆明园画人民公社的
荷花,日积月累,竟画得8000多幅墨荷。他的《红晴白荷图》,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晴蜓静立叶上,生意盎然。他画的《家乡红梅》,傲霜斗雪,清香四溢,堪称杰作。
    黄永玉作画特奇,绘画除去各种画笔之外,还常用树枝、手指、丝瓜瓤等当笔。他作画神速,无论画幅大小,往往是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他的画,题材广泛,松竹梅菊,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乃至神话、典故等。凡经他手,皆寒暑生于笔端,风云变于腕底,景物神形兼备,成为奇异佳作,令人赞叹不已。
    黄永玉画意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颇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5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永玉木刻集》,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彩印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黄永玉《湘西写生》、《永不
回来的风景》等。他的代表作有《风雨荷花》、《家乡红梅》、《春潮》、《红晴白荷图》、《晚晴图》、《雀墩》、《阿诗玛》等。
    黄永玉爱憎分明,他以漫画表达感情。他画的《吹牛》,题曰:“慢慢地,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他画的《速度》,画面上是一个阴阳脸的人头,题曰:“物质运动的形式,比如,坏人一下子变成好人,快得连闪电也颇感惭愧即是”。借以讽刺政治上善于伪装和变化的人。他画的《级别》,画面上是一只长脚蚊和两个人头,题曰:“蚊子对这档子事一窍不通,它连局长和主任都敢咬”。借以讽刺那看人发货的人。他画的《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表现的是西汉朱云,通易经,时少府五鹿充宗杖恃幸与诸儒辩易经,众莫能与抗,皆称疾不会。独朱云不惧其势,辩论中连连击中五鹿之要害。故诸儒为之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其画意非常深刻,有鲜明的个性。既敢于讴歌真善美,又敢于鞭鞑假丑恶。
    黄永玉,不仅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诗文也有很深的造诣。1984年香港出的《罐斋杂记》、《芥莫居杂记》等,则是把诗、画熔于一炉的典范。他的散文也非常优美,《太阳下的风景》和《表叔沈从文的诗和书法》等文,笔调深沉,语言诙谐,寓意深远,使读者爱不释手。
    黄永玉,对祖国热爱,对艺术忠诚,对家乡留恋。虽经人生的坎坷,赤子之心更热。他经常回到家乡创作,还建修了一栋“夺翠楼”,为家乡名胜增添一绝。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7:06:41

客家只是上一辈人的说法,以及苗族同胞对我们的称呼。现在苗族年青人称我们为汉族,这让我们年青人听起来脸红哪,我们不是汉族哪,但苗族兄弟就是不承认,反正你是汉族就是!说是就是!哪管你身份证和户口!
      我是没有说自己是客家的,尽客父母一辈会说自己是客家和汉族,但我们工作上的却实事求是的,会说自己是土家族。我们的语言是土家族语言南方系语言,出了一本《凤凰土家族史话》记载了很多的凤凰土家语词汇。史话里着重理顺了凤凰土家族大姓田、杨、向、侯诸姓的族源。但讫今为止,凤凰仍有相当数量的田杨向侯诸姓无法更回土家族成分。
    凤凰田氏族谱载田氏源于陕西,田宗显于隋朝时为官于黔(史书有载),后来隋灭亡后,田氏统治贵州东部地区(包括湖南凤凰县)。田氏字辈有二。一“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二“荣太谷有仕忠时。
   杨氏族谱载杨氏源于安徽淮南,杨氏为地方望族,已经考证了杨氏族谱,杨氏的确是隋朝杨氏嫡脉。五代时,安徽杨居忠之子再思据湘西南及黔东南,后杨怀玉(政滔)据黔东,后世入湖南湘西。后世名人很多,如宋代名将杨再兴,清代名将,太子太傅杨芳,民国上将杨胜治,共和国上将杨至成。现有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等等。可谓,杨氏为当地名族也。杨氏字辈有二。一“再正通光昌胜秀”二“
凤凰土家族姓氏字辈很有特点,大多姓氏的字辈都只有七个字或十个字。
向氏为巴人本姓,便凤凰向氏族谱载其从江西而来,凤凰向氏的确与中国共产党名人向警宇同族。

hd136302 发表于 2004-11-19 18:19:10

对楼主自我认同属土家族的精神,我深表敬佩,也表示赞同。任何人都有承认自身民族/族群身份的权利与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与歪曲。

可能历史上你们土家族(指上辈人)因故而认同汉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民族政策较好,民族关系融洽,基本上来说没有国外的种族排斥与岐视。所以有汉族改为少数民族的,也有少数民族改回汉族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主要还是在文化上的认同所导致,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指新中国之前),拖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或是几代人。

从语言上来看,楼主所描述的土家族语言与客家话极相近,可能在历史上,楼主所述的凤凰土家族与汉族中的客家人这一个族群有一定的关系,接触可能比较多,在文化和认同上(指上一辈人及其先辈)受到影响。

这只是我的猜测,最后还是要靠专家的论证才能确定。

我老家广西防城,就有很多瑶族人改说汉语(白话或客家话),我的一个瑶族同学,他几代人都是说客家话的,但他自认瑶族而不认同汉族。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8:28:34

转载(土家族)杨氏族谱

四川三台县杨氏族谱

从杨喜到“再”字辈一脉徙川祖先名及其插占地。

西汉赤侯泉 杨 喜 生一子 杨 敞

杨 喜 之子 杨 敞 汉宣帝时封为丞相 生一子 杨恽

杨 敞 之子 杨 恽 封为光禄勋大夫平通侯 生一子 杨宝

杨 恽 之子 杨 宝 生一子杨震,公系东汉孝章皇帝时人也,常出郊外见一黄雀被

鹞搏坠在地,为蚁蝼所困,宝见之怜悯,取纳筪中,每日采黄花饲之,旋愈放出,后夜梦黄衣

童子持玉环一双献曰:令君子孙屡世公卿。

杨 宝 之子 杨 震 东汉封太尉,生二子杨柔、杨秉,震生安帝时,居弘农,即今陕

西陕州华阴县关西人也,字伯起,孤贫好学,通达诸儒,曾为教授二十余年,生徒于堂下得三

鳣,以为吉兆,执一进曰:先生自此升矣,应有三公之相。不久迁为郡守,果至三公之位,常

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其后公过其地,蜜暮夜怀黄金十斛送公,公辞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蜜曰:夜暮无知者。公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蜜愧而退。

时人称曰“关西夫子”。公以戊申授封荆州刺史,戊午为师徒,教训太子,保癸亥止甲子卒乙

丑年十一月太子即帝位称孝顺皇帝。十二月改葬公以上公之礼祀以中牢,招公之次子为婿,赠

银五万。葬公之日,有大鸟高丈余,文五色,集公丧前,葬毕始飞去,郡官以葬白上,帝深怜其忠

焉。

杨 震 长子 杨 柔 失传

杨 震 次子 杨 秉 生一子杨赐公汉郎官仕至太尉,不为酒惑,不为色惑,不为财惑

,故称三不惑。

杨 秉 之子 杨 赐 生一子杨彪,公仕至司徒时,灵帝光和庚申三年,帝欲废田囿,驱

居民畜禽兽,公谏以非保赤子之义,帝欲止。

杨 赐 之子 杨 彪 生一子杨渠,公仕至司徒,嗣献帝元年,董卓欲迁都避兵公谏止,

卓怒,黄婉曰: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得毋可思。

杨 彪 之子 杨 渠 生一子 杨 (钅宏)

杨 渠 之子 杨 钅宏 生一子 杨元寿

杨 (钅宏) 之子 杨元寿 生一子 杨惠瑕

杨元寿 之子 杨惠瑕 生一子 杨 烈

杨惠瑕 之子 杨 烈 生一子 杨 祯

杨 烈 之子 杨 祯 生一子 杨 忠

杨 祯 之子 杨 忠 生一子 杨 坚 公生北朝魏周革命之际,与周多立功勋,公

仕北朝西周以功封隋公,周天和三年七月公卒,时子坚为小宫伯,先宇文获欲引为心腹,忠曰

: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坚辞之得免于难。至是公卒坚袭父爵为隋公。

杨 忠 之子 杨 坚 生二子长杨勇、次杨广,公袭父之爵为隋公嗣静帝以公为丞相

,公革酷政务为宽厚,删旧章要制奏而行之,躬立节俭内外悦之,三年自静帝下诏逊位居别宫

,公即帝位。都长安国号名隋,为文皇帝。在位二四年寿六四岁崩。

杨 坚 长子 杨 勇 太子早卒止。

杨 坚 次子 杨 广 小名阿(

真客假汉 发表于 2004-11-19 18:34:13

通宝是政严子,又名通楹

见宋史有传。
可见,杨氏古为蛮夷也!杨氏,据贵州通志,即非苗瑶,也非今日之汉族也,另据侗族人研究杨氏之祖杨再思之族料,杨氏当为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而并非今日现在意义上的汉族。杨氏入黔于宋初,而现在意义上的汉族是在元朝统一中国后基本成形的。即今日之汉族,是元朝时的女真族、南宋的汉族、大理的段氏王朝白族等诸多民族融全而成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应该是五胡十六国归于隋朝以后形成的。)

12345 发表于 2004-11-19 19:12:23

给我的密码不要太复杂。

你自己可以更改。

(此帖请删去,发错了)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11-22 at 00:26 ]

zouhui 发表于 2004-11-20 01:08:35

Posted by 真客假汉 at 2004-11-19 16:25
...“CAI—在,NI—人,QIA-吃,WA=滑,MAO=不,CEN-找,TAI-大,NIANG-小,GUO-那,这。XUO-学,XV-水,YA-夜,NI TOU-太阳。...
我怎么拼都觉得不象啊,如果这都很象,哪么客家同广府,同普通话,以至同鹤佬都很象了.:P:P
个人观点:D:D:D:D

hd136302 发表于 2004-11-20 09:42:34

Posted by 真客假汉 at 2004-11-19 16:41
CAI—在,NI—人,QIA-吃,WA=滑,MAO=不,CEN-找,TAI-大,NIANG-小,GUO-那,这。XUO-学,XV-水,YA-夜,NI TOU-太阳。
红色部分和客家话相同;
蓝色的部分,可能是楼主拼音没写正确,缺了入声尾p/t/k ?

蓝猫 发表于 2004-11-20 17:05:00

Posted by 真客假汉 at 2004-11-19 17:06
客家只是上一辈人的说法,以及苗族同胞对我们的称呼。现在苗族年青人称我们为汉族,这让我们年青人听起来脸红哪,我们不是汉族哪,但苗族兄弟就是不承认,反正你是汉族就是!说是就是!哪管你身份证和户口!
    ...
向你们学习,实际上,虽然我们的语言和你们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毕竟差异还是蛮大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认同方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和客家人认识,真的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