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探访长征出发地与落脚地的变迁:红色浪潮涌于都
探访长征出发地与落脚地的变迁:红色浪潮涌于都2004-10-09 09:53:16 新华网 郑宗群
--------------------------------------------------------------------------------
南方网讯 江西省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境内的于都河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河;县城东门的渡口,是红军长征第一渡。70年后,记者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于都河畔。
长征村、长征小学、长征大道、长征大桥、长征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在于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处处都能见到和长征相关联的名字。
1934年10月16日傍晚,红军主力从8个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万里征途。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从于都县城东门踏上浮桥渡河,率领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道封锁线,向西挺进。
当地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当年,于都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响应扩大红军的号召,为红军送去5000余名新兵。他们组织上万名男女老少,奋战4天为红军找来800多条船只架成浮桥。他们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余名红军伤病员,最多的一户农民主动要求安置7名红军伤病员。他们还组织数以万计的民工参加运输队、担架队,跟随红军长征。
多少年过去了,尽管于都河畔支援红军捆绑浮桥的呐喊声,欢送好儿郎当红军的铿锵锣鼓声,运输队支前的匆匆脚步声早已远去,但一代代于都人却依然忘不了那叱咤风云的艰难岁月……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于都刚刚拂去战争的硝烟,便筹建了长征第一渡的纪念塔、纪念亭各一座。80年代中期,并不富裕的于都,拨出专款建起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1996年,又建起“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碑园。1998年,全县党员和民兵纷纷捐款,建成“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群。
漫步于都县城,街头巷尾的宣传栏、各乡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宣扬长征精神的标语、宣传画随处可见。
长征精神已化作激励于都人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巨大精神力量;继承、发扬红军的传统,已成为于都人自觉的追求。
如今,红军主力在于都渡河的8个渡口全部建起了大桥。先辈们是搭浮桥去打天下的,而于都人是走长征大桥去闯世界的。过去以农业为主的于都,现在已逐步建成矿产品加工、建材、机械、食品、针织服装5大支柱产业。引进外资也实现了零的突破,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40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倍。新千年至今,于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增长9%以上,是改革开放前的20多倍。
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使于都人淡忘了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红军,更没有忘记岁岁年年传播和弘扬长征精神。
于都有90个放映队,每年下乡放映以红军为主题的电影1.5万场。县采茶剧团创作的反映红军战斗生活的《竹篙寨的小红星》,演出数载,依然场场爆满。于都的中小学生,每年夏令营活动都要重走一段长征路。以长征第一渡为主题的群众性歌咏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他们还利用“红色资源”推出了“于都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2002年,于都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长征广场,为的是在这里看红军戏,听红军歌,参观红军留下的革命遗迹,进行更多更好更生动形象的红军传统熏陶。
站在于都东门渡口,看着双帆船形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上红星闪闪,记者不由思绪万千:70多年来,长征其实从来就没有结束,用无数烈士鲜血铸成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革命后来者勇往直前。83万于都人正接过红军的火炬,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进行新长征!(编辑:许雨青)
转自南方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