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概况
地处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位于东经113°54'至116°38'、北纬24°29'至27°09'之间。东接福建三明、龙岩,南临广东梅州、韶关、惠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吉安、抚州。下辖两市十五县一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章贡区)。全市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6%。按地貌形态区分,丘陵占61%,山地占22%,平原地占17%。总面积中耕地面积346383公顷,占9.0%;山林面积占77.3%;水域面积占4.8%;公路房屋建筑面积占 8.9%。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种99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3种。除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外,放射性矿产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其中钨占全国储量的70%、世界储量的 40%,稀土储量则居全国第二,享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誉。在这里,确是“稀有金属不稀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500余种,农作物2000余种,乔、灌木树种1500余种,为全国重点建设十八林区之一和柑桔生产重要基地。西南部的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不少野生动植物活化石和珍贵树种在这里繁衍生息,为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全市地表水资源充沛,河川径流量274.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85.7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 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径流量的24.46%。全市有大、小河流溪涧6100多条,水能理论蕴涵量216.2万千瓦,占全省的31.7%。水力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开发量58.6万千瓦,已开发量12万余千瓦。
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全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 1572.4 毫米,相应年均降水总量 630.13亿立方米。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无霜期长,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
市内有3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达5 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 96%;数百人以上的有回族、满族、壮族和瑶族。全南县竹山乡腊树下瑶山村和龙原坝喇叭山是江西全省唯有的两个瑶族聚居区。同时赣州是客家人口最多、聚居范围最大的地区,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生活、生产和风俗习惯都颇具特色。赣州为江西重点侨乡之一。40年代初蒋经国先生任赣南行政区专员,曾带大批人员赴台;据80年代中不完全统计,全市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有7万余人,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科研上有造诣的知名人士近千人。海外华人、华侨多分布在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瑰丽多姿的丹霞地貌和岩溶山水,形成了赣州峻伟灵秀的自然景观。翠微峰、玉石岩、梅岭、罗田岩、汉仙岩、聂都溶洞、陡水湖、天然公园阳岭保护区以及武当山、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和东江源头三百山等交相斗奇,令人叹为观止。赣州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七里古窑遗址和闻名于世的八境台、郁孤台,使人沉浸于对宋代文化的缅怀之中。赣州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当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瑞金市,史称“红色故都”。震惊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从这里出发。以瑞金为中心,集中了旧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为全省、全国有特色的现代革命史迹荟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曾经封闭落后的赣州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至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 07亿元。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京九铁路贯穿赣州7个市、县、区共262公里,约占京九线全长的九分之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4万公里,105、323、202、319等四条国道纵横交织,章贡区至各市、县公路实现油路化;民航 4C 级机场可起降波音 737 客机;赣州港为江西六大内河港口之一。一个以铁路、公路为主干、航空和水运为两翼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建成了上犹江、龙潭、南河、斗晏等一批骨干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2万千瓦。全市已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电话传输数字化,模拟和数字移动电话网覆盖整个地区。海关、商检、口岸管理、进出口等涉外机构基本齐备,赣州对外大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党的十五大描绘了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赣州老区人民过去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赣州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赣州市 2010 年经济发展远景目标为:
(1)力争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2)基本上完成两个根本转变,形成较完善、较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观,把赣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