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据说多数分布在乡间,乡间势力比较大。
前不久参加茶阳会馆讨论,有一位 马来西亚 南洋学院的 安先生在作者方面的研究。 南院“搜集柔佛客家人史料合作計划”報告 聯繫柔客家人臍帶 鄞江公會.總墳秋祭
用户评分: / 0
差好
2005-09-21 10:14:27 MYT
令金鄞江公會過去多年來一直都會在令金義山的“鄞江同僑義總墳”舉行秋祭,而自2003年起,更成為全柔客家人一起參与的祭典。
令金鄞江公會舉辦總墳秋祭的記錄及賬目,迄今猶存。
9月4日,南方學院“搜集柔佛客家人史料合作計划”執行主任安煥然講師帶領南方學院中文系校友李文輝及學生陳菡思,在鄉土研究學者李木生的引領下,連同令金鄞江公會主席溫國華、副主席張善淋,實地考察令金鄞江同僑義總墳。
他們在訪問中講述了令金鄞江公會的歷史和以往秋祭的概況,并提供了文獻證明,同時也引見了几名曾經參与該祭典的當地人士。
歷歷在“簿”
見證令金鄞江公會以及總墳秋祭的文件包括:一本記錄鄞江公會來往賬目的賬簿、一本記錄產業租金的賬簿、一冊鄞江公會議案部記錄簿,以及一份鄞江公會的產業合同委托書。
其中一本鄞江公會的賬簿,記錄了自五六十年代起,鄞江公會的來往帳目,這本帳簿最早的記錄為1956年,足見總墳秋祭在獨立前已經确實存在。
另一本賬簿自1970年起,記錄鄞江公會產業出租所得的金額,是每年秋祭大典的經費和維修總墳的費用。當時的令金鄞江公會并沒有很多活動,只有每年在“鄞江同僑義總墳”舉行的秋祭。
帳簿的其中一記錄者,為現任令金鄞江公會主席溫國華之父溫蘭。帳簿上并記有鄞江總墳需春秋二祭的經費。
此外,鄞江公會議案部的記錄簿實際上也就是令金鄞江公會的會議記錄,最早的記錄為1962年。記錄者為胡國亮。
至於鄞江公會的產業合同委托書,簽于1969年11月2日,上面記載早期令金鄞江公會所屬產業的地址為:No.2, Jalan Haji Siraj, Rengam,而其注冊英文名為Ngen Kong Kongsi 。
鄞江公會的產業是間小規模的板屋,大約建于1918年。根据溫國華所述,這間會所從未挂上鄞江公會的牌匾,而一直都是出租予人。
鄞江即汀江
“鄞江公會”、“鄞江同僑義總墳”中的“鄞江”,是指今福建閩西的汀江。宋朝時,汀江又稱鄞江。汀江如母親般哺育了客家人,根据史料記載,大部分廣東省客家人,都是由閩西汀州府遷徙過去的,而汀江是唯一的通道,因此便有了“客籍母親河”之稱。
總墳与秋祭
現任令金鄞江公會主席溫國華表示,位于令金義山的“鄞江同僑義總墳”据說是從舊義山(今警察局一帶)搬遷至此,每年農歷七月左右,父親溫蘭都會聯絡同鄉前去鄞江總墳祭拜,新馬尚未分家時,新加坡廈門街南洋上杭總會也曾派人前來參加祭典。新加坡獨立后,參与秋祭儀式的人數就大為減少了。
直至2003年,在居鑾客籍聞人姚森良局紳的致力推行下,方成為全柔性的秋祭儀式,邀請了全柔客家公會代表与鄉親到令金共聚,參与總墳祭祖的秋祭大典。而今年令金客家人鄞江秋祭,將會在本月25日舉行。
副主席張善淋說,戰后初期他搬遷至令金,每年的總墳祭拜大約有三四十人參与,其中也有從新加坡前來的人士。
當時,居住在令金的上杭人約有十來戶人家,姓氏有溫、許、童、丘、黃、賴、曾、王等。据張氏所說,上杭人落戶令金,起源於一名姓童的种植樹膠的承包商,當時因為需要大量工人,因此招引上杭人來令金發展。
受訪的人士中,許欣妹(85歲)、許振發(66歲)姐弟及梁蘭英均表示鄞江同僑義總墳的秋祭早已有之,而在他父母來到令金之時,令金就已有鄞江公會,其父許占豪還曾經囑咐他們,百年之后若是到鄞江總墳去祭拜二老,必須先祭拜義山上的一座童姓石墓碑,才能拜祭自家的祖墳。
許振發每年都會為鄞江總墳清除雜草、洗刷以及重新上漆。令金之“鄞江同僑義總墳”刻有“民國貳拾壹年吉立”,亦即1932所立,惟在該總墳不遠處,另有“客家同僑義總墳”,其上亦刻“民國念壹年吉立”,故此二總墳的立碑年代相同。
當時的令金上杭人還有一家廣昌歌劇院。劇院所演唱的是外江戲曲,也就是漢劇。這所劇院位於現令金王井街的石橋畔,根据居民陳妙忠先生所述,該劇院在日戰時期曾是一所日語教學的小學。
星洲日報/大柔佛.2005/09/20
http://www.johor2u.com/content/view/380/2/lang,gb2312/ 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南方学院”,安焕然讲师(海南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