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浪子
发表于 2004-11-4 19:31:35
Posted by ihakka19820417 at 2004-11-4 16:55
客家人在他乡;
“根”踪客家;
沿着客家人迁徙路线,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参考DISCOVERY的记录片模式,融入历史片段,重现客家人辛酸的迁徙史
这个题材要拍出有深度、又有新意的记录片来可不容易啊。
ihakka19820417
发表于 2004-11-4 20:48:46
Posted by 鹏城浪子 at 2004-11-4 19:31
这个题材要拍出有深度、又有新意的记录片来可不容易啊。
内容为王,况且如今节目竞争特别激烈,电视市场是买方市场,而非卖方市场,随着电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播分离\公司化运作的全面实行,客家题材专题片的成功会更加困难.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4 21:50:44
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内容问题,而是能否成立该公司的问题,成立了再谈内容不迟。
果真我们客家就没有谁对这个感兴趣吗?
阿妹730
发表于 2004-11-4 22:00:56
Posted by hjqxlgc at 2004-11-4 21:50
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内容问题,而是能否成立该公司的问题,成立了再谈内容不迟。
果真我们客家就没有谁对这个感兴趣吗?
如果你要有人感兴趣你就应该要拿出一套可行性报告才行啊!譬如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公司,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及投资怎样回收预计多久收回投资等等,有比较详细的可行性报告这样才有人对你的提议感兴趣啊!
什么“果真我们客家就没有谁对这个感兴趣吗?”你不要动不动就拿客家二个字说话,投资是要慎重的,不管你是那里的人,只要值得投资的谁都会去做。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07:40:34
阿妹说得是。
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我怎么会就往这上面发呢?我当然有这样的报告,可那是商业机密,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公开于众呢?
想要参与到此项目中来且有诚意者请用我的邮箱联系,我会把详细事宜与你商议。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08:03:47
上面有乡亲说到内容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参与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深入到客家或者其他民族地区,将一件事情展开与观众(即清华大学社会学著名教授孙立平所谓的“过程-事件”分析策略),让观众在过程事件中品味人生,品味客家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考量普通人的生存价值。
至于对客家迁徙历史和路线的记录,因时机不成熟,暂缓考虑,因为文化影视公司要考虑到它的商业价值。
当然,公司一旦成立,要拍的内容还有许多,要做的业务还有许多,比如,广告制作,企业形象设计,外片翻译等等。
其实,象本人在这说到的该类性质的公司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早在90年代初就有人成立,并且赚了不少钱外,象深圳,惠州,甚至梅州,赣州,南昌这样的城市也有人做。但通过我对此行业的调研和了解,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深度仅此而已。
就拿广告来说,做平面广告的多,做三维立体而又做得好的不多,遑论用影视做得专业的了。此行业人员素质也有限,充斥其中的多是些高中,中专生(当然近些年有本科生进入),他们凭着一股冲劲,打出了天下。
阿妹730
发表于 2004-11-5 11:56:59
Posted by hjqxlgc at 2004-11-5 07:40
阿妹说得是。
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我怎么会就往这上面发呢?我当然有这样的报告,可那是商业机密,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公开于众呢?
想要参与到此项目中来且有诚意者请用我的邮箱联系,我会把详细事宜与你商议。
项目计划书里面的有些数据不算是商业机密,我们在推销自己的项目时就必须把计划书送给对方看,其实大都是千篇一律的就是数据不同,归入商业机密范畴的应该是运作过程。
[ Last edited by 阿妹730 on 2004-11-5 at 12:05 ]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13:18:54
项目策划书肯定会谈到运作过程的啊,要不发这里也没有吸引力。
我先把我做的市场分析发上来大家看看吧。
其实,做文化影视传播业要比办工厂省资金,资金周转快,投入可大可小,发展前景喜人,受市场影响小,反应和转产迅速。
我可是真的想办成此事的,别以为我们处于网络之中,其实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发消息,我们马上可以从网络走到现实中来的。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13:21:43
文化传媒产业投资可行性分析(一)
可经营项目:电影电视剧、报纸期刊、电视栏目、文化娱乐、电影院线、电视频道、广告
一、政策研究
发展文化产业,开放广播影视业,是近年来中国广播影视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影视文化产业长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市场化的进程与其它各行业相比,滞后十分明显,影视文化业推向市场是一种大势所趋,特别是2001年以后,政策对这一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呈加大趋势。
2001年5月,在中国证监会新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传媒与文化产业被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其下含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服务业5 各大类,传媒资本经营开始引人关注。2001年,民营资本涌动如潮。山东三联斥资8000万元打造《经济观察报》,北大青鸟投资5000万元参股《京华时报》,湖南广电传媒耗资8600万元创办《财富中国》,巴士股份注资《上海商报》5000万元,占股50%,诚成文化投资《希望》杂志,赛迪传媒巨资推出电视节目《环球IT报道》和《三联生活》,海外传媒集团TOM.COM、维阿柯姆、迪斯尼、新闻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贝塔斯曼、福布斯公司等对中国进行频繁的商业试探。
2001年 8月20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又称17号文件),明确推进传媒集团化改革和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传媒业融资、中外合资、跨媒体发展等问题。2003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指出,将在五年内开放外资在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销售和批发方面的业务,近期内对国内出版企事业逐步实行许可证制度,以便它们跨省经营,促进印刷业民间投资进程。
2003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给八家民营机构发放了电视剧制作甲种证。2003年9月23日,中国首家拥有报刊总发行权的民营企业文德广运发行集团在京成立。2003年11月4日,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和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结成合作伙伴,开创国内省级电视台跨区合作的先河。同日,李嘉诚旗下的TOM正式与三联书店协议组建北京三联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标志着海外资本首次进入大陆出版市场。
2004年, 2月11日《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出现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网站上。该《意见》中的一部分内容引人关注: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2004年4月初,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处透出消息,中央已决定进行出版体制改革,全国现有的527家官办出版社,除人民出版社一家保留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这标志着从去年就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出版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
2004年广电总局相继颁布了《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关于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向民资和外资进一步放开电影制作和发行、电影院建设的投资。电影分级制也正在讨论中,有望不久出台,将进一步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立项只需提供1000字左右的剧本梗概送审,并且在审查内容方面进一步松动。
在广播电视节目方面,允许电视台将非新闻类制作业务和部分频道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电视台可将除新闻宣传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电视剧的制作经营权分离出来,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对于产业经营前景较好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的体育、影视剧、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频道的企业化经营。
从政策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国家对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目前除了电视台的有权以及新闻类节目被国家牢牢控制外,影视文化产业的投资障碍基本上被打破,影视文化产业的资本时代开始降临,目前政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外传媒的完全进入尚有许多限制,国内民营传媒企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也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而国家控制的传媒集团又受到体制上的限制,竞争后劲不足。在政策刚刚松动,影视文化产业市场还没有被瓜分的情况下介入,能够抢占市场的先机,分享到影视文化产业这块大蛋糕。
二、 影视文化市场分析
1、电视台的播出需求巨大,而影视节目的制作能力却严重不足。
截止2002年,中国共有大小电视台354座,电视台的节目需求量非常巨大,各种节目构成中,电视剧占的比重是最大的。除央视和少数实力强大的省台和城市台有较强的自制节目的能力,大部分电视台只能制作少量的节目或者没有能力制作节目,电视台播出的大部分的节目特别是电视剧节目主要通过购买或者交换来获得。
我国无线台节目制作与播出能力一览表 单位:小时
年份 全年播出时间 全年节目制作时间 制作时间占播出时间的比例(%)
1991 1238380 108492 8.8
1992 1374464 148143 10.8
1994 2073656 280841 13.5
1995 2439632 383513 15.7
1996 2886978 550738 19.1
1997 3114384 616437 19.8
1998 3481920 725699 20.8
1999 3976336 790874 19.9
2000 4335396 871081 20.1
2001 9561708 1578755 16.5
资料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2-2002)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5%的电视台,其制作节目不到播出节目的一半。这样,除了电视台自制节目外,许多电视制作机构也应运而生。除了部分国家机构,如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新华社、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成立了电视节目中心和电视剧中心,一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如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唐龙国际传播公司、五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阳光卫视、俏佳人影视公司、欢乐传媒也浮出水面。民营影视公司在92年以后逐年增多,并得到蓬勃发展。2001年,全国有1100家制片公司,像光线、欢乐传媒规模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年平均生产节目2774小时,中型制片公司占5%,年平均年产节目1164小时,小型公司占91%,年平均年产节目71小时。
2、国内电视节目主要交易市场
电视节目的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定期举办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成交一年比一年扩大,主要借助于电视节、电视周、交易会的形式来实现节目成交。销往海外的节目也逐年增多。全国主要电视节目交易市场有:全国省级电视台节目交易网、全国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易网、全国有线台协作体、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都市传媒网(以上交易市场常设)。上海电视节(一年一次)、国产电视节目交易会(一年一次)、北京国际电视周(一年一次)、四川电视节(两年一次)。
2000年第八届上海电视节成交金额达到4.1亿元人民币,2001年,北京国际电视周成交4.61亿元人民币、2001年第六届四川电视节,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106个中外影视机构参加了交易活动,海外成交362万美元,国内成交2.37亿元人民币。2004年6月份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上,成交的金额达到了9亿多元。
3、投资回收的几种主要方式
A、一次性直接卖给片商B、出卖播出权给电视台C、无偿提供给电视台播出,电视台以广告时段提供补尝。D、自拉广告,电视剧与广告捆绑播出E、光盘销售发行
4、电视广告市场的前景
中国大陆拥有4.5亿台电视机,12亿多影视观众,中国经济以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使得中国影视产业在全世界拥有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最广阔发展潜力。发达国家电视广告收入一般占到GDP的1%左右,而中国去年仅仅占0.2%,2003年中国电视广告市场较上一年又增长了20%,央视2003年的广告收入达到75.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8%,中国电视广告行业有望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将极大地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影视产业的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影视节目目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影视产品的交易市场也基本完备,影视产品的交易基本上畅通无阻。目前国内电视剧每年生产数量虽多,在各种节目品种中需求也最大,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并且质量高的精品电视剧所占的比例相当少。虽然影视产业市场的竞争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但是真正有实力的公司还并不很多,在政策逐步放开的状态下,中国影视文化市场的竞争总的来说还处于战国时代的初期,市场的机会正不断涌现,在一个未完全饱和的市场中,谁都有机会在竞争中夺得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一份战果,此时投资文化传媒产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13:22:19
三、国内民营影视文化公司的运营现状及赢利模式
1、国内著名民营影视文化公司的现状
光线传媒:
从1998年成立以来,“光线传媒”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0%。目前,其拥有的12档节目已经在全国近300家电视台播放,每天制作量5.5小时。2003年,这家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5亿元。
星美传媒:
民营娱乐媒体集团“星美传媒”在影视剧的制作上投入了许多精力,2003年,其制作了约800小时的影视节目,并先后收购国内上市公司“长峰通信”和香港传媒公司“东魅”、“阳光文化”。
银汉文化:
拥有4800平方米的制作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大型演播室,具有日制电视节目5-8小时的制作能力的民营电视机构。北京银汉文化传播公司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最主要节目内容的提供商和广告经营协作单位。每天向北京电视台提供的节目包括《北京精品生活》、《北京健康生活》、《魅力前线》、《专家门诊》、《超越无极限》等栏目。银汉传播控股的北京旭日创意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全面代理生活频道广告。银汉下属的节目发行公司,发行范围覆盖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及200余家大中城市电视台。
唐龙国际:
唐龙国际只有《娱乐纵天下》等为数不多的节目定位于娱乐,它的节目主要集中在青少、科教市场,包括《尼克知识乐园》、《机器人大擂台》等电视节目,在国内的600多个电视频道上每天播出6个小时。唐龙国际另一个特征就是“国内最大的电视节目集成商”的身份———它主要从国外引进电视节目资源,通过节目集成的形式输出节目内容。 目前唐龙的节目来源70%靠国内外采购,自己制作的只占30%。唐龙在8年涉足版权内容交易的过程中,已经构建起强大的国内外合作网络,包括VIA-COM、路透、美联、CNN、FTV、BBC等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
2、民营公司的三种运营模式
第一种是完全独立运行。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独立制作出电视节目,然后出售给各家电视台,或者干脆承包下一个频道。其代表有“光线”(北京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嘉实”(北京嘉实广告发展公司)、“银汉”等等。这些公司独立制作出电视节目,然后出售给各家电视台,或者干脆承包下一个频道,但他们必须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因为目前国内的私营企业没有影视制作权),由电视台负责播出和终审。
第二种是合作经营。具体操作是由民营公司提出创意,电视台也参与意见,而后可能还是由民营公司制作出样片,电视台如果认可,就介入制作。民营公司此时则退出制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节目的服务和经营上。这种合作方式的代表是“其欣然”,还有“蓝道”。由于民营公司擅长于开拓和善后,电视台在制作方面无论硬件软件都有更好的基础,双方各得其所。
第三种是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目前电视台已经实行内部的制播分离,而且普遍会把一部分业务交给自己成立的公司,台外的公司也可以与台内的公司合作,实际上变成一种“公私合营”。
3、盈利模式
《新财富》编辑评选:“2003中国十大商业模式”其中涉及民营电视机构的盈利模式,文章指出:制作娱乐电视节目.以节目时间换取相应的广告时间,并靠出售广告时段获取收入。
但是具体的讲,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光线”以节目和发行为中心,尤其是发行做得很好。“嘉实”是通过与广告客户亲密合作,把自己想做的节目与广告主沟通,取得其经济上的支持。“银汉”是承包频道,独立运作,成立有节目部门、广告部门等。影视文化产品的利润大小,有时与投资规模没关系,而是取决于电视产品的销售规模。民营电视机构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它的节目不仅仅是满足于某一家电视台,而是立足于满足整个电视市场。比如做一个电视节目,在本台播出,和卖给10家卖给100家电视台花费的“原料”、人力、精力差不多,但从10家卖到100家,就是净利润的增长。
一个产业从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无疑会充满了超常赢利的机会,而被称为“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媒体产业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产业领域。正因为中国媒体产业领域尚未受到传统的市场化开发,其产出丰厚利润回报的潜力极大。国内民营影视文化公司的发展,一开始基本上都是做某一类节目,如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或体育节目而后再逐渐铺开,成为一个传媒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都较为重视品牌的效应,而品牌的形成需要的是长远的投资和长期的探索。
对于投资者而言,制作的节目品质好是首要的,而好的节目又是建立在专业化的制作队伍和好的创意上的。所以,要做好影视文化节目或者使公司取得发展,熟悉节目生产流程的人员必不可少。无论是从前期的市场调研、策划,还是节目制作以及后期的营销,必须具备一班独特创意的人才。
鹏城浪子
发表于 2004-11-5 14:44:21
所谓不熟不做,对组建影视公司我是没兴趣的。假如有关于客家方面好的题材,预期能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项目合作。
[ Last edited by 鹏城浪子 on 2004-11-5 at 14:45 ]
阿妹730
发表于 2004-11-5 16:08:42
Posted by 鹏城浪子 at 2004-11-5 14:44
所谓不熟不做,对组建影视公司我是没兴趣的。假如有关于客家方面好的题材,预期能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项目合作。
我的意思也正式如此。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17:35:04
你瞧!说说老半天就这结果!
阿吉军
发表于 2004-11-5 17:37:40
无聊
hjqxlgc
发表于 2004-11-5 17:37:40
那就等我有机会成立了影视公司后,在拍摄客家方面有社会影响的片子时在征求各位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