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歌謠報告[zt]
from: http://www.ktps.tp.edu.tw/hakka/report/re-4.htm深入探討客家歌謠裡的族群精神與民風,並說明歌謠的演變。
● 研究題目:客家歌謠報告
● 學生:黃聖彰
提要
一、 研究動機:
圖書館利用,在辛教授的指導下,配合本校五月的客家母語教學研討會,初試啼音,乃作此報告「客家歌謠」。
二、 研究目的:
生為客家人,雖年紀尚小,對客家文化認知有限,但也覺得應該盡己之力,略盡棉帛,希望藉我對客家童謠的喜好,能帶動像我一樣年紀的小朋友,進入客家歌謠的世界。
三、 研究方法:
1.至網際網路中輸入關鍵字「客家歌謠」搜尋相關網站資料參考。
2.利用錄音機錄下爸爸的客家歌謠和我的童謠。
3.彙總資料,撰寫報告。4.結論5.註譯6.參考書目7.附錄
四、 章節架構:
1.提要2.前言3.本文4.結論5.注釋6.參考書目7.附錄
五、 本文簡介:
1.客家歌謠裡的族群精神-對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延續、族群的凝聚力、族群內的溝通,扮演重要地位。
2.客家歌謠的演變-在生活艱困下如何由老山歌、平板、小調、童謠、到現在的客家創作歌曲。
3.客家歌謠的探討與民風-用歌謠、 歌詞實例探討風土民情。
六、 附錄簡介:
由於客家山歌人才的流失,將所得有限的幾首及我所唱的童謠例示。
前言
寒假參加辛教授指導的圖書館利用班,教我們如何在圖書館利用「索引」,很快找到我們所需要又充實的資料。並教我們正統論文的寫作要點。適逢本校承辦客家母語教學研討會,為配合此一主題,乃督導我完成此「客家歌謠」報告。
我到網際網路利用「客家歌謠」關鍵字搜尋到許多相關資料,並利用假日和爸爸、媽媽回外婆家(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小鎮,實際參訪,並利用錄音機錄下爸爸、媽媽唱的歌謠和我唱的客語童謠。然後彙整作成此報告。
從這次的活動中讓我知道,「隨著客觀環境和人民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客家山歌已逐漸失去它原有的舞台,加上人才的凋零和流失,而逐漸沒落。」的事實,但這是客家人的祖先,以往生活艱困的寫照,和他們在生活中表現文化的方法和工具,也是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不能看著它就此消失,希望藉此機會喚起有心人士,勇於學習並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甚至不同族群的人,一同來參與和分享,有朝一日也能發光發熱。
客家創作歌謠用搖滾、藍調式 ….等多樣化出現,期能挽回青少年對客家文化的認同。至於客家童謠,更是教導小孩學習客家話的最佳途徑。
有感於客家歌謠的珍貴與流失,許多著作於淵出版。如:許常蕙的民族音樂學導論-研究中國各地山歌。彭元歧-一曲山歌解憂愁。范振宗-客家新曲獎序裡所說,客家山歌是客家族群的胎記。溫萍-客家山歌探勝……等等都在闡述客家歌謠的珍貴與族群意義。
客家歌謠裏的族群精神
客家山歌,可以說是客家族群的胎記。在農村社會中,山歌與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藉由山歌與歌詞,將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一直讓愛唱歌的客家人,引以為傲。(註一)
我們都知道,講話和唱歌是不同的文化,講話是意思的溝通與傳達,而唱歌是情感的抒發,且有場合和對象。(註二)
我爸爸是新竹市香山人,講的是四縣,因祖父是遷徙而來,香山幾乎是閩南人,故年輕一代已幾乎被同化,所以歌謠已流失。爸爸有鑑於此,乃從小教我講客語(四縣),所以講客語,唱童謠都難不倒我。媽媽是新竹縣新埔鎮的客家人,講的是海陸,我會聽不會講,新埔還是個純樸的客家小鎮,保存著客家人特有的勤儉民風,即客家人的執著。日前陪媽媽返鄉,特地帶了錄音機,想請老一輩的鄉親,唱山歌、平板、小調等,而不可得。可是他們愛聽客家歌謠,客家電台的開播是他們最津津樂道的,因老一輩大都只會母語(客語),國台語不通。
客家歌謠中素有「九腔十八調」說法的山歌、小調,自西洋音樂的傳入和卡拉OK的引進,更受到強烈的打擊,而且編曲人才的凋零,使客家歌謠面臨薪火無法相傳,優良的族群精神無法繼存的窘境。(註五)所幸有一群推動客家文化的有心人士如:吳盛智、呂金守、涂敏恆….等的歌謠作品影響,及客觀環境的配合與互動,故近年歌謠的形成仍有些過程及脈絡可尋:
一、政治的漸趨本土化,教育機構及大眾傳媒的大力推行「鄉土文 化」。
二、民歌的發展,即民族意識的抬頭,做自己的歌,也就是客家族群危機意識的覺醒。
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是由創作者、台灣政治、社會、經濟及客家族群等環境互動的影響。(註四)
客家歌謠不外山歌、平板、小調、童謠等,很難有新意,尤其目前社會漸趨多元,新的客家歌曲難得一聞,委實令人遺憾,客家歌謠必需提倡,發揚光大。 (註五)
現今青年對傳統山歌的漠視、不屑,要找回青年人的心,所以值得大膽採用各種表達方式,各種新潮節奏,來創新歌謠。只要把握「語言與旋律」關係,絕對是客家歌。(註六)
台灣社會漸趨民主化、本土化、民間化。台灣主體文化有較大的伸展空間與演出機會,政治生態變異,1970年始地方政府、中央部會主動被動的配合下出現大型客家歌謠演唱會,更可看出客家人的特殊文化表徵。
客家歌謠是台灣社會中的一 種族群音樂,對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延續、族群的凝聚力、對族群情緒的穩定、對族群內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扮演重要地位。(註七)
回上頁
客家歌謠的演變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客家人都會唱山歌,這是不正確的。早期因地理環境與生活艱困,感情抒發,呼朋引伴,高聲哼出抑揚頓挫的曲調與歌詞,就是老山歌的由來。(註 八)
廣東星海大學溫萍教授「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大都融合與參透在山歌中,故客家山歌實際上是一部客家人歷史文化和勞動生活的寫照。」(註九)
客家山歌與客家創作歌曲是截然不同的。
山歌是民間藝術,是傳統生活中傳情達意的工具,是一種即興創作隨詞改譜的音樂風格。以前讀書人是不隨便唱山歌的,山歌隨著曲風及情境換化成小調方式呈現,(歌詞、曲調、節奏都固定化)如:男女戀愛,情歌的對唱。(註十)
客家創作歌曲是詞或曲由某人或數人譜成,配以現代樂器,搖滾、流行歌曲的方式,用客家話所唱的歌。1980年前後有吳盛智作曲、呂金守作詞的「無緣」,林子淵「細妹子按靚」,吳盛智曲涂敏恆詞「捱細中國人」,楊正道「一枝擔竿」經多媒體的開放歌手的傳唱,得以發揚。(註十一)
客家童謠因為環境的變遷,族群的同化,使母語(客語)流失,為讓小孩能認同客語文化,乃用簡短語言,逗趣押韻,表達情意。又分念的和唱的兩大類,分述如下:
唸的客家童謠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在精神及語言的傳承、人格的陶冶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安撫用的「愛哭愛笑,阿瑪打控峭」、「嘴嘟嘟,吃大蕃薯」。玩的「阿兵哥錢多多」、「老師再見,同學買冰」等。
唱的童謠:都市化後,受到國語的取代,客語人口的流失,經多位有心人士的努力,進而創造出適合孩童的歌謠。例:「伯公伯婆」、「大憨股汽車」、「屋簷鳥子好講話」、「月光光」等。(註十二)
唱的客家童謠,在國小母語教學上站重要地位。
客家歌謠經歌手、政治人物、推動客語有心人士的演唱,藉著CD、錄音帶的製作,同時透過電視、收音機的傳播,對社會的影響漸大,尤其是客家電台的開播,對客家歌曲的生存與發展多所助益。(註十三)
回上頁
客家歌謠的探討與民風
一‧客家歌謠的山歌是心有所感,而把喜怒哀樂情緒抒發出來的樂曲,配合挑擔、採茶、撐船、走路即時空(對岸,遠山)高聲喊叫,演變成歌。(註十四)
例一 :
河 唇 洗 衣 劉 三 妹
借 問 阿 哥 哪 裡 來
自 古 山 歌 從 口 出
哪 有 山 歌 船 在 來
是位婦人河邊洗衣,與外來慕名者一較高下,隨口唱出。(註十五)
例二:
錫 打 戒 指 皮 包 金
送 哥 戴 在 手 中 心
人 人 都 說 金 戒 指
久 裡 正 知 錫 在 心
錫與惜同音用來表示愛憐。因工商業發達,農業沒落,人口往都市遷移及老年人口凋零,山歌會唱者已少。
二‧客家歌謠用小調的方式呈現,較具有節奏感。
例如:
天空啊 落水喲
阿妹喲 頭戴斗笠
走到坑水邊 坑水哪 青又青
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
小調也因人口凋零,都市化,而逐漸式微。
三‧客家歌曲近年經有心人士的努力(涂敏恆.楊國鑫.吳盛智.….等),更有鑑於客語的式微,而作詞、作曲創作。(註十六)
例如:
唐 山 過 南 洋 沒 半 點 錢
感 謝 打 拼 及 耕 田
努 力 做 事 幾 十 年
不 曾 埋 怨
世 世 代 代 就 這 樣 勤 儉 傳 家
二 三 百 年 沒 改 變
客 家 精 神 別 失 傳
永 遠 永 遠
這首歌較能表達客家族群的生活寫照。
四‧客家童謠大多是客家人數千年來,父母教子女的趣味童諺。涂老師加以譜曲,使它有生命力,繼續流傳下去,同時最重要是藉以訓練小孩講話能力,讓我們美好的母語承傳下去。
例一:
唸
天 皇 皇 地 皇 皇
崖 家 有 個 愛 哭 郎
路 邊 君 子 唸 三 遍
一 覺 睡 到 大 天 光
是醫事用的歌謠:他們總相信小孩夜哭,是這只秘方奏效。
唱
月 光 光 秀 才 娘 船 來 等
轎 來 扛 一 扛 扛 到 河 中 央
蝦 公 毛 蟹 拜 龍 王
龍 王 腳 下 一 蕊 花
拿 奔 阿 妹 轉 妹 家
轉 到 妹 家 笑 哈 哈
客家人古有名訓:「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為了保存固有文化,身為客家族群的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客家語用歌謠的方式呈現,讓子孫代代相傳,發揚光大。(註十七)
結論
客家人優久的歷史傳承,也是中原文化,漢民族的一支。歷經戰亂客家話還是保存。而今都市化、老年人口的凋零,年輕一代不認同客家文化,客家話接受空前考驗。我是客家子弟,我願盡己之力,保存客家文化,所以作客家歌謠。
客家歌謠的山歌是心有所感,而把喜、怒、哀、樂的情緒抒發出來的樂曲。遍訪不得,商請爸爸惡補應景,童謠由我高歌數曲。
做了此報告我要提幾個建議:
一、客家文化博大精深,願成立機構專責保存,別讓大好文化 流失。
二、成立客家電視台,負起文化教育、語言及歌謠教唱的責任。
雖然我還小,建議不夠成熟,但我會講客家話,唱客家童謠,教我週邊的朋友,為我客家文化盡一份力,使客家文話淵遠流長。
回上頁
註釋
註一:范振宗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客家新曲獎) 序 1997.12摘要
註二: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楊國鑫 P2 改寫
註三: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先驅-涂敏恆(中原周刊)1993.9.26 第六版摘要
註四: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楊國鑫 P8.9改寫
註五:鍾肇政 (客家人做閩南歌-望春風.雨夜花作曲的鄧雨賢)客家風雲第二期P32 摘要
註六:彭元歧(一曲山歌解憂愁-創新語言領導旋律的客家歌) 客家風雲第二期 P38 改寫
註七:客家山歌文化變遷 P6.7摘要
註八:楊水禎(客家名搖九腔十八調的研究) p2改寫
註九:溫萍(客家山歌探勝) p4摘要
註十:客家山歌文化變遷 p2摘要
註十一:許常蕙(民族音樂節導論) p65摘要
註十二: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 P6改寫
註十三: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 P5改寫
註十四: 山歌簡介/INTRODUCTION P1摘要
註十五: 山歌簡介/INTRODUCTION P4摘要
註十六:淺談涂敏恆的客家歌曲-懷念一位創作客家歌曲的先驅者楊國鑫 摘要
註十七: 客家童謠-邱思源 1989.11.22 摘要
回上頁
參考書目
1. 台彎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楊國鑫
2. 客家山歌文化的變遷- http://cis.savs.hcc.edu.tw/yangks/
3. 山歌簡介/introduction-http://www.south.nsysu.edu.tw/group/NTUHakka/
haksong/sanko/introduc.htm
4. 淺談涂敏恆的客家歌曲-懷念一位創作客家歌曲的先驅著-楊國鑫
http://cis.savs.hcc.edu.tw/yangks/
5. 歌在我喉,長在我心-公視之友雜誌
6. 客家童謠-邱思源 1989.11.22
回上頁
附 錄
伯 公 伯 婆
伯公伯婆無墀雞無墀鵝
遲一個鴨子像皮婆 豬肉料像楊桃
愛食你就食 勿食捱也無奈何
請你食酒塝田螺 酒緒無寬到
轉去寬 做得嗎?
阿 丑 琢
阿丑琢賣膏藥 賣無錢火就著
頭顱拿來剁 嘴都都想食賢豆腐
嘴尖尖 想食蕃薯籤
嘴圓圓 想食粄仔圓
禾 畢 仔
禾畢仔叫野野 飛上逃樹摘桃花
桃花李花畀你摘 莫摘捱介牡丹花
牡丹花捱愛留畀捱姐轉妹家
阿 貓 牿
阿貓牿 阿貓牿
出門打老鼠 老鼠跌落碑塘肚
拿來煮 拿來煮
全家食落肚 爬床爬席肚屎痛阿
河麻介死苦!
掌 牛 哥 仔
掌牛哥仔面黃黃 三餐食飯愛撈糖
你爸勿係開糖店 你母勿係繡花娘
你哥勿係開銀行 你姐勿係觀音娘
點 指 濃 紐
點指濃紐 翻查傾斗
佛祖燒香 黃蟻過岡
崗崗骨骨 蛇咬屎笏
月 光 光
月光光秀才娘 船來等轎來扛
一扛扛到河東央蝦公毛蟹拜龍王
龍王腳下一蕊花 拿畀阿妹轉妹家
轉到妹家笑哈哈!
大 傻 牿
大傻牿 食飯塝菜圃
三餐無米煮 上山打老虎
老虎走落山空肚 笑拒大傻牿
害拒目汁濫甘 轉去打老鼠。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人之初性本善
擎鑊頭改火碳
狗脫黎拼拼戰
躬個妹仔做阿旦
阿旦面按靚
琢介衣褲盡臭腥
鄉 下 人 家
鄉下人家 黃泥廳下
淨利禾逞放柴放叉
人客來到來鍋頭煮茶
碗準茶杯頃刻食茶
擎扇擎遮講長講短
句拒不差 釣檳彎彎
釣檳彎彎 釣到黃膳
釣賓直直釣無食
釣賓短短釣到鴨卵
釣賓躬躬 釣到一水桶。
逃 學 狗
逃學狗滿山走 走無路爬上樹
樹斷掗跌落水缸下
轉去藏到眠床下 拒母捉來罵
拒爸捉來打 鄰舍圍來看
大家笑哈哈!
天 皇 皇 地 皇 皇
天皇皇地皇皇
崖家有個愛哭郎
路邊君子唸三遍
一覺睡到大天光
http://www.ktps.tp.edu.tw/hakka/report/re-4.htm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2-8-3 22:26 最后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