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客家山歌:流传千载的天籁之音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tp/200410240200.htm客家山歌:流传千载的天籁之音
2004-10-24 16:07:49 梅州日报
南方网讯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天籁之音响彻客都
今年2月,由中国共产党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在梅城隆重举行。来自泰国、缅甸、台湾、印尼、赣州、广州、深圳等地的歌手和艺术界代表与梅州市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了这场盛会。本届山歌节为世界各地客家人充分展现各自风格独特的山歌艺术精品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吸引了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山歌手前来演唱献艺。不同地区不同腔调共同语言的客家山歌表演赛、擂台赛,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及人们的传唱,很快传遍了全球,客都梅州的天籁之音,回荡在喜爱客家山歌人的心头。
市委书记刘日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到,梅州自古就有“山歌之乡”的美称,但举办这样的国际性山歌节尚属首次。他说,在梅州,99%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自古就有唱山歌的传统,山歌成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人华侨怀念家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从梅州走出去的第一代华人华侨自然熟悉山歌,而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华侨也是听着老人讲客家话、唱客家山歌长大的。听山歌能让他们焕发对家乡的感情,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加坚定在家乡投资的意向。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tp/200410240200_443341.jpg
图为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山歌擂台赛中的斗歌场面。
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如:“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能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画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后继有人再创辉煌
1977年梅州召开了全省客家山歌创作、改革演唱经验交流现场会,掀起了山歌活动的新高潮;1981年中秋节,梅州市举行了全市范围的山歌擂台赛、山歌演唱赛和五句板汇演;规模宏大的梅州‘90山歌节已传为佳话,当时,选出了梅州市四位山歌大师:周天和、陈贤英、余耀南、汤明哲,至今他们仍在文艺舞台上为海内外嘉宾们表演;上世纪50年代至今,梅州文艺工作者在山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剧种——山歌剧,并创作出一批优秀剧目,如《挽水西流》、《彩虹》、《几度明月》、《相思豆》、《飘流的新娘花》、《山稔果》、《啼笑冤家》、《等郎妹》等,其中《山稔果》和《等郎妹》还分别晋京和到外省演出,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啼笑冤家》还被拍成客家话电影;梅县于1996年被文化部评为“山歌之乡”,从1983年起每年中秋节都举办山歌节,至今已有20多届了。最近,著名山歌大师汤明哲又被文化部等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客家山歌已成为客都梅州的商标。
改革开放以来,客家山歌唱到了香港、台湾、澳门、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广大同胞和侨胞说:“山歌带来的乡音、乡情,连结了侨心。”去年8月,为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广东省文化厅在广州举行了“古韵新风唱小康——客家山歌擂台赛”,广东省8个地级市派队参赛,这是客家山歌首次在大舞台设擂;今年5月,为给梅州山区筹集体育设施的建设资金,广州体育局在广州举行了《客家山歌飘天河》文艺晚会,给广州地区社会各阶层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强烈的文化熏陶。梅州市的许多大中专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了“山歌选修班”,梅县松口镇还于2000年成立了山歌协会,定期举行山歌活动或擂台赛,还到镇里的中小学举行山歌座谈会,传授山歌知识,使客家山歌后继有人。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瑰宝,是客家历史文化长河中长盛不衰、名扬四海的品牌,梅州市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对传统山歌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加以扶持、发扬及进行山歌词曲的改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梅州市的山歌爱好者成立了山歌协会,他们搜集民间山歌资料,研究传统山歌的修辞手法、用韵、衬字等,并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梅州市有关部门还聘请老师到大、中、小学校开设山歌课程,每逢中秋节全市还要举办山歌节,流传千年的客家山歌将再创辉煌。
客家山歌融入时代
客家山歌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中国民歌之林,它的天籁之音,备受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2003年7月,梅州迎来了阎肃、徐沛东、陈小奇、李昕、王佑贵等20多名中国著名的词曲作家组成的采风团,他们是来梅州“量身定做”一批具有客家风味的现代歌曲,为在梅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节”做准备。
著名词作家阎肃认为,客家山歌极具艺术开发的潜力和价值。他说:“客家山歌的即兴演唱和含蓄的意境、多达100多种的曲调触动了大家的灵感。我们将运用客家山歌的音乐旋律,创作出一批兼具时代感和客家风味的新山歌,将客家山歌发扬光大。”阎肃即兴创作了一首打油诗抒发对客家山歌的热爱:“人说梅州出山歌,梅州山歌确实多。走遍天涯千万里,难忘梅州好山歌。”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认为,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原来山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来审视山歌,以此为灵感,把客家风情融入到歌曲的创作中去。
著名作曲家陈小奇指出,客家山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在全国的传播。但它的旋律在全国却是首屈一指,在编配上可以有较大的变化,结构也只有四五句,所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客家音乐的创作素材非常丰富,目前艺术界对此开掘得还不够充分。
专家们认为,当前要振兴和繁荣客家山歌文化,应当走双管齐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山歌资料,又要鼓励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山歌。把传统和时代的东西糅在一起,使传统山歌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从而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编辑:文芬)
作者:记者 刘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