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妇女与民歌 [轉貼]
客家妇女与民歌韩士奇
http://www.guxiang.com/haiwai/retu/minfeng/200204/200204180005.htm
入了粤东、闽西一带客家地区,山岭绵延起伏,山多溪流,山随着水转,水绕着山流。有山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地方就可闻到客家妇女唱山歌,歌声嘹亮动听,响彻山谷。
客家妇女和客家民族有密切关系,她们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创作大量抒发心声的民歌。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5年考察粤东梅县时,曾赋诗赞美爱唱民歌的客家妇女:
“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
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西晋末年战乱及唐末战乱以来,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灾荒,从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南迁赣、粤、闽等地,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大都住在偏僻山区,男人怀有“四方之志”,大多常年外出做工或到海外谋生,妇女则在家操持农活,这样锻炼了她们勤劳朴质的性格。她们倍受艰辛,以至心有所感,缘事而发,借山歌这种简捷方式抒发忧愁、欢乐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客家山歌种类有:两山相隔有“对歌”,新春佳节有“闹年歌”,平时劳动有各种“劳动歌”,如挑担歌、种田歌、砍柴歌、撑船歌等,而更多的是爱情山歌,如:“哥系有心妹有意,铁尺磨成锈花针。阿哥系针妹系线,哥行三步妹来寻。”
短短二十八个字,就把男女相爱的难分难舍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客家妇女唱山歌,常采用叠字和独特艺术手法,歌唱劳动的辛酸与欢乐。如:“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下山上唱山歌。”
每句三个“山”字重复,整齐和谐,使山歌结构清晰,读唱上口自如。
客家男女青年在劳动中产生爱情,他们常采用对歌形式,用歌声一般是一方出题一方答对,生动活泼,这就是客家地区有名的“隔山对歌”。如:
(男):对面阿妹话你知
唱支山歌猜呀哩(猜一猜)
(女):纸鹞(风筝)上天尽线溜
哥敢放来妹敢回
客家妇女编唱情歌,多是独唱,表达她们的纯情。如:妹妹生得嫩又娇,银练围裙捆在腰;妹妹打从街上过,十人看了九人瞧。
客家女爱唱民歌,历来涌现许多著名的女歌手。据历史记载,民间著名女歌手刘三妹,曾在客家人最集中的粤东梅县活动,一天,她正在梅江边洗衣服,一位秀才不服她的歌才,找来要与她对比高低,恰好问到洗衣服的刘三妹。刘三妹随口唱道:“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一首山歌唱得这位秀才灰溜溜地走了。粤东兴宁也出了杨四 、黄小妹,蕉岭有鹿三妹、张六满等歌手。至今梅县等地仍有民歌擂台赛。饮誉当代歌剧坛的黄婉秋(电影《刘三姐》主演)、罗天禅(歌唱家)、郑小英、黄精珠、邓玉旋等,都是客家优秀女儿。客家女编唱民歌的才华,常使诗人们折服。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粤东客家籍)在《山歌题记》中赞美善唱民歌的客家妇女:“因念彼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创者、号称“诗圣”的著名诗人李金发在《岭东峦歌序》中对她们赞叹不已:“客家有些聪明女子,可随口歌唱,恰合她所表示的情思,如七言诗的入韵,其辞句组成的纱丽……有时是大诗人所不及的。”
客家妇女不但善唱,有的还以笔代口,产生一些优秀诗人。如广东大埔范香淑(荑香),著有《化碧集》,梅县叶碧华有《古香阁集》,梅县黎玉珍著有《柏香楼诗文集》,他们享有“客家三大女诗人”之誉。台湾著名爱国诗人邱逢甲为叶碧华《古香阁集》题诗赞道:“滴粉搓稣绮意新,溶溶梅水写丰神;桐花阁外论词笔,更缱香阁作替人。”
客家女子还跻身于中外文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是客家女子,著名英藉女作家韩素音,在她的自传里也说她的高祖是广东梅县客家人。
http://www.guxiang.com/haiwai/retu/minfeng/200204/200204180005.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