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7-22 12:16:47

美濃行 _美濃山歌採集札記[转贴]

美濃行 _美濃山歌採集札記   
http://www.ymps.ttct.edu.tw/客家山歌/newpage3.htm

    第一次聽說美濃這個地方是在師專畢業被分發到林口任教時,當時和我一起分
發到林口的同伴中就有一位是來自美濃的客家人,從言談之中我感覺到客家人有一
種和福佬人很不一樣的特質,但是這只是一種很強烈的感覺,真要說出是那裡不同
卻又說不上,那時起我便有一種想一探究竟的衝動。一直到七十六年的暑假,我單
騎環島旅行時才圓了這個夢。
    進一步和美濃結緣是因為八十年參加師大所舉辦的鄉土教材編輯研習,在研習
中我認識了劉清香和劉美香兩姐妹,她們是道地的美濃人,而我們所熟知的美濃調
和正月牌便是劉清香演唱,而由胡泉雄老師記譜的。我在苗莊學習客家話的過程中
一直有將客家節目錄影的習慣,因此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看到古堂財先生和李喜娣
小姐對唱的半山遙郎,我的視線馬上就被他們那種鄉土味十足,卻又不失音樂表現
的歡樂氣氛所感染,尤其看到他們的舞姿,一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舞步,經過身
著籃衫、手拿紙傘的他們來演出,真是優雅又不失純真,愉悅又不流於粗俗,真是
恰如其份,無太過與不及。這時在我心中就有了一個決定:只要有機會,我一定要
去美濃會一會這些朋友!
    一直到這個暑假,為了要編輯這本客家民謠,於是重新的將這些歌譜做一番整
理時才發現:劉清香演唱而由胡泉雄先生記譜的正月牌和我所聽到由李喜娣小姐所
演唱的不同!就因為要一探究竟,所以就束裝再度踏上這塊還堅持走老祖宗路線的
最後淨土一美濃出發。
    當我匆匆忙忙的到達岡山,在素食館解決了晚餐後,卻陰錯陽差的錯過最後一
班開往旗山的班車。看到滿街竄動,急著要回部隊報到的阿兵哥和滿口檳榔大聲吆
喝招攬乘客的計程車司機,將偌大的火車站塞得滿滿的,一種無形的壓力隨之襲上
心頭;那時直覺告訴我:無論如何也要離開這種龍蛇混雜的地方。因此不惜花費七
百元的車資,僱車直達美濃。
    事實上當我確定當晚已無班車前往美濃時,也曾有夜宿岡山旅社的念頭,但是
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在部隊的附近、在這些年輕力壯的阿兵哥週圍;旅社和聲色場
所幾無二致,投宿在這些旅館中不只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甚至還有被傳染到疾病
的危險。因此我不惜破費而包車直驅美濃歇腳—因為我知道在客家人─尤其是典型
客家人住的地方,是不容許這些腐壞人心的行業存在的─最少也不會讓這些特種行
業如此的囂張!
    計程車送我到美濃唯一的旅社時,已經是晚上九點,這在其他的都市是華燈初
上、生意正要上門的時候。但是對美濃來說,卻巳準備早早進入夢鄉,商家已經收
拾乾淨準備打烊休息,而美濃的街頭除了還有一擔檳榔攤在那裡孤軍奮戰,等著那
極有限的顧客上門外,大街上空蕩蕩了無人跡。如果不是在客莊住過,對這樣的景
象一定會感到訝異與不解。是的!過去農業社會中那種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習慣已
經被工商業朝九晚五的現在人所否定。在過去,如果有人到了半夜還不睡覺,可能
會被視為異喘,但是今天如果有人早早就入睡,也可能一樣的被視為怪胎:人類總
是隨著社會的洪流浮沉,隨著世俗的腳步起落,流行就是真理,習慣便是標準;不
知其所以來,也不知其何所去?社會的習慣成為一種牢不可破而永遠無法突破的鴻
溝;因此一般人便與真理和永恆的生命永遠的分離!
    登記好住宿,趕快將身體洗刷乾淨後便打電話給古堂財先生,約定好隔天早上
將去拜訪的時間後便準備睡覺。可是奇怪的是一點睡意也沒有,因此整晚差不多都
在打坐中度過。早上五點多天剛亮時我就步行前往東門,想去看看在那裡運動的客\r
家鄉親;因為根據前幾次的經驗,我已經不敢奢望可以聽到鄉親們在此唱山歌了;
以前,這裡總是聚集了一些山歌的好手或吟或唱、或舞或蹈,但如今隨著時代的變
遷,山歌沒落了;不再有人唱山歌,而原本快樂自在的阿公阿婆們,如今只能待在
家裡無所適從的發呆;其實撇開教育文化的功能不說,山歌最少可以排解許多人無
聊的時間,可以減少許多因為無事可做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但是在這個功利掛帥的
社會裡,只要是無法立竿見影的活動,便統統被犧牲掉了,客家山歌就是在這樣的
處境下苟延殘喘,因此怎能不叫人憂心忡忡呢?
    雖然不敢抱著有任何收穫的念頭來到東門,可是卻意外的捕捉到一個難得的鏡
頭─一位身著藍衫的阿婆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前幾次到美濃所未曾見到的;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不是在表演下,有人穿著真正屬於客家人的傳統服飾。這阿婆可
能已有九十歲了,雖然手拿枴杖,可是硬朗挺直的身軀卻也處處顯露出客家婦女堅
貞不屈的氣質。她靜靜的坐在東門城門下的移風易俗碑旁;眼光已不再犀利,屬於
她的那個年代已經不再,在她若有所思的呆滯目光中,似乎在訴說著人事的滄桑;
當時的我真有一股想要了解她正在想什麼的衝動。或許人老了都會和她一樣,一樣
的沉緬於過去的種種、一樣的每天從家裡走到東門,再從東門走回家裡,直到有一
天,站不起來了,翻不了身了,甚至有一天喘不過氣來了;然後我們會安慰自己一
聲:這就是人生。
    從東門回到旅社整理好行囊,順便買了些水果做『等路』就向古老伯家出發;
一看到古先生時我幾乎認不出他來,因為電視中的他是經過化妝的,看起來較老,
但是事實上他只是六十開外的人。他很客氣的說他還邀了幾個山歌的同伴,這是我
所不敢奢望的,因為我原本只是要求證一般的山歌書中曲譜的正確性而已,沒想到
古先生這麼熱心邀集了李喜娣﹑莊水妹﹑陳桂招等人,一口氣演唱了美濃四大調和
其他的小調。李喜娣小姐的唱腔有獨特的風味,具有專業的水準。而莊水妹小姐的
聲音則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雖然他們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但是嗓音依然嘹亮,
在演唱的曲子中,我最喜歡搖籃歌;這真是一首極其動人的作品;中國人用唱的搖
籃歌本來就不多,而美濃的搖籃歌又是這麼動人,不知道為什麼並沒有好好的推廣
?尤其當我回到苗栗和住在桃園的劉清香連絡後才知道連她都不會唱,據她說她只
聽老人家唱過而已,這真是一個可悲的現象!如果連她都不會唱,那就表示整個的
客家美濃山歌已經到了即將失傳的緊要關頭。
    我原以為到了美濃就可以找到一些美濃山歌曲譜的資料,沒想到人文薈粹博士
人數是全高雄之冠的美濃,卻沒有一個子弟肯為自己的文化做一番的整理。據古先
生表示:這些讀書人看不起我們這些山歌,所以一直到今天,雖然每年都有許多的
大學生在許常惠教授的帶領下來到美濃,甚至也有遠從國外來做研究的。可是我們
自己的子弟卻不重視!聽到這些話怎不讓我們憂心與心酸?
    客家人原本是最敬祖的族群之一,但是曾幾何時,『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的家訓卻已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被拋到九宵雲外。不錯
!社會是在改變,客家人也不可能保持兩三百年前老祖宗的樣子,當然改變並不一
定不好,可是最少也要保存這個軌跡,讓後代的子孫能夠了解老祖宗的一切,否則
我們又會重蹈清未民初那種全面西化所帶來的後遺症而不知。客家人是最重視淵源
的族群,家家戶戶都有記錄完整的家譜,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為我們這些數量原就不
多的山歌也做一個族譜呢?
    在接觸客家山歌以後,我就時常在想:有相當數量的研究論文,都是以客家山
歌做為研究的素材,照說這麼多研究的人應該對推展山歌有相當的助益才對,但是
事實上卻又如何?一本本花費許多人力物力才好不容易整理出來的論文,在撰稿者
獲得學位後,便永遠的存入圖書館中,再也不見天日。我無意於批評學院裡的眾多
學者,我只是很肯切的希望從事於民俗採集的學者,能利用擔任教職的空餘時間,
走出學院,真正的投入民俗藝術的傳承工作,一方面回饋於當時協助我們的鄉親,
另一方面從實際的教學中擷取更多的實務經驗,才不會使自己的著作淪為空談而不
切實際。
    我之所以會編寫這本書也就是基於這個理念因為我知道這樣才能真正利益更多
的人。這是一本可以方便使用的書,內容沒有令人難解的理論,是適合一般中下階
級者學唱山歌的教本,但是另一方面,在書中也蒐集了一些幾近失傳的山歌,有心
研究者只要分析其內容,相信也會有相當助益的!
    當天採譜錄影完畢,熱情的古太太已經準備了一桌澎湃的午餐,這真應了客家
人雖勤儉卻好客這個說法;滿桌的『豐雞豐肉』代表了他們誠摯的待客之情,尤其\r
當他們知道滿桌的山珍海味竟是我這個素食客的拒絕往來戶時,臉上失望的表情還
真讓我這個素食客抱歉連連。但好客的古太太馬上靈機一動,表示她有沙拉油還有
香菇,馬上就做了一道道地的美濃粄條和香菇湯。看到她們這麼的誠意,我也破例\r
接受了他們的款待(平常煮過葷食的鍋子所煮的東西我是不吃的〉!吃過了中餐,
我借機會到外面買了幾個禮盒,請古先生轉贈給今天到場演唱的鄉親。這一點點的
東西和他們的熱情款待比起來,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告別了古先生和古太太,還麻煩劉美香小姐開車送我到旗山搭車,滿載的不只
是豐的山歌資料而已,而是更多的濃情與愛心。美濃─真是一個人濃情更濃的客家
莊。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7-22 12:18:46

淺談山歌http://www.ymps.ttct.edu.tw/客家山歌/newpage3.htm

淺談山歌   http://www.ymps.ttct.edu.tw/客家山歌/newpage3.htm
  世界上任何的種族都有他自己的歌謠,客家人當然也不例外;而客家人的民歌
,習慣上便稱之為山歌。山歌這個名稱雖然並不一定意謂著山歌是在山林間產生的
,但是山歌和山林間的關係就如唇齒相依般的密切,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山歌中
的『山』字,可當做『鄉野』﹑『民俗』來解釋,它和宮廷中的『雅樂』是相對的
,山歌是尋常百姓的聲音,因有感於對周遭人﹑事﹑地﹑物之情而發之於聲的歌謠
;因為它是真實感情的流露,所以容易扣人心弦,打動人心,因此山歌才能歷久不
衰而傳唱至今。一般鄉野村夫,不受知識束縛,因此才能造就出質樸而單純﹑天真
而骨露,充滿鄉野氣息的原始山歌。
  山歌產生的年代雖然已無法考證,但是無庸置疑的,臺灣的老山歌是隨著客家
人漂洋過海而來臺的;但因環境之變遷,除老山歌和洗手巾等少數曲子仍和大陸原
鄉保有相同面貌外,大部分已經發展成迥然不同的臺灣風味的客家山歌!
  山歌這個名詞一般學者都公認起自唐朝竹枝詞,並以竹枝詞做為山歌的起源。
李益說:『無奈孤舟夕,山聞竹枝。』便是一例;也因山歌源於竹枝詞,所以山歌
主要形式便是七言四句,它的特色是一句七字,四句落板,而且平仄分明,演唱時
都是隨機從口而出;俚言俗語,充滿質樸而不造作之鄉土風味。臺灣山歌中之大曲
(老山歌﹑山歌子﹑平板)都保有此種特色,而且同一手七言可用於任何之大曲中
(即同一詞可用於老山哥歌﹑山歌子﹑平板中來唱)。所不同的是為因應因歌詞本
身所具抑揚頓挫音調之不同,唱者必須要有隨詞改譜之演唱能力;這樣才能將山歌
的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
山歌的種類                              
  客家的民謠種類繁多,一般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但依客家人的傳統說法,
則可大略分成下列四種:
    一﹑老山歌:又稱大山歌,是客家民謠中最古老的一種曲調,演唱者可以根據
歌詞而唱出不同的曲調, 老山歌是以前這座山的人唱給另一座山的人聽的歌,所
以在客家民謠中是唱得最高﹑拍子拖得最長的歌調;它的節奏也最自由,沒有拍子
和板的限制,唱者想唱幾拍就唱幾拍,不用擔心拍子對不對的問題,一般人常笑稱
沒有節奏感的客家人只能唱老山歌便是這個緣故。(雖然這是實話,但是老山歌卻
是所有山歌中最難表現,最需高度演唱技巧的曲調,其感人之深也絕非其他曲調可
比擬的。)
    二﹑山歌子:又稱山歌指,是由老山歌演變而成的,它有節奏上的限制,不可
像『老山歌』般隨意拉長;其使用的歌詞同樣適用於『老山歌』﹑『平板』,現今
臺灣古典音樂界改編演出之客家山歌數量最多的就是山歌子,雖然經由西洋交響樂
團改編之山歌已不再有傳統山歌之風味,但是卻也為山歌打開了另一種演唱及發表
的不同領域,所以還是值得提倡與鼓勵。
    三﹑平板:又稱『改良調』,是由『老山歌』﹑『山歌子』改變而來。一般人演
唱老山歌﹑山歌子,除非有良好的技巧,否則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因此平
板便產生了。『平板』顧名思義便是平平的曲調,沒有太長的拍子,也沒有太高的
音及太複雜的變化,所以也最適合平民大眾來演唱。因此平板可以說是山歌由叢山
峻嶺走入家庭﹑由茶園走進廟會的產物。
  山歌子和平板兩種曲調所配之七言四句的歌詞通常有一定之規定,即2+1+
1+2+1字的演唱法,而這七個字當中通常會加入『呀』『哇』『溜』『哪』等
等虛字來連接,雖然所加入的虛字看似無奇,不過卻是山歌獨特風味之所在。
例:
  對面﹙喔﹚看﹙哪﹚到﹙喔﹚蓮花﹙哪﹚紅﹙哪﹚
  想要﹙喔﹚採﹙阿﹚花﹙哪﹚路難﹙喔﹚通﹙喔﹚ 
  等得﹙喔﹚路﹙哪﹚通﹙阿﹚花又﹙喔﹚謝﹙哪﹚  
  菜籃﹙喔﹚挑﹙哪﹚水﹙阿﹚枉費﹙喔﹚工﹙哪﹚
  四﹑小調:除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外的客家山歌一般就統稱為小調,這些歌通常
有其獨特的曲名,它的節奏﹑曲調都有其固定不變的特性,是不可戶相套用的。
山歌的內容                              
  客家人的第一原鄉是湖北﹑河南地區,而此區自古就多歌謠之創作,因此傳統
的客家人自古就有好歌之俗。研究客家文化權威之羅香林教授說:『客家男女,雅
好歌唱,偶過岡頭,樵夫薪婦,耕子牧童,唱和之聲,洋洋盈耳雖其歌詞多屬男女
相悅之句,然其婉曲取喻,哀感玩豔,有足多者。』遍查自古流傳之客家山歌,確
實都以男女情歌為主,有一條山歌寫道:
  客家山歌最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無妹唱唔成。
另有一首寫道:
  人連阿妹逞錢多,我連阿妹用山歌;一句山歌千句話,妹係知音就來和。
  所以情歌在客家山歌中所佔的比重可見一斑;除了情歌,另有勞動類﹑故事類
﹑勸世類及搖籃歌類之山歌,然其數量則無法與情歌相比較。客家山歌是民間的一
種通俗藝術,它的內容都是昔日鄉下耳聞目見的生活中事,用俚語俗話毫不修飾的
直接表達;雖然較不受學院派正統文學學者所青睞,不過卻直接反應出尋常百姓心
曲,濃厚的鄉土氣息根植於一般大眾心扉,血濃於水的感情絕非那些以『正統學者
』所能鄙視的。
山歌表現的方式                              
  山歌是用口唱的非文字民間文學,也就是我口唱我心,相傳大家!原鄉梅縣有
一位善歌的劉三妹,其歌唱的機智無人能出其右;有一天有位秀才羅穩載了一船山
歌書來找劉三妹比賽山歌,三妹聽了後笑一笑道:『自古山歌從口出,那有山歌船
載來?』羅穩聽了後只好摸摸鼻子甘拜下風的逃之夭夭了。山歌雖然是即興演唱,
但是絕非信口開河般的胡謅一通;沒有豐富的民俗文學修養和靈敏的頭腦是做不來
的。除此之外,演唱者需具備隨詞改譜的能力,才能將山歌適切的表達出來,否則
一字之差常會有相去千百里之遙,屆時恐怕會不知如何下台而貽笑大方了!
  山歌的表達雖然直接而露骨,但是也有相當多讓人聞之不禁拍案叫絕的隱喻之
詞,其雙關語運用之妙絕非一個無見識者所想得出的。雙關語是利用同音異字的字
眼,發生影射或表達其難以啟齒的心中事;這樣的表達往往具有相當的深度及穿透
力;不過不諳客家話者恐怕就無法欣賞其巧妙的內函。
  發揚客家山歌之道:
    發揚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如果客家人不唱客家山歌;那麼那裡
還有人會唱呢?那裡談得上發揚與推廣?但是現觀這個社會:新生代的客家人連客家母
語都不會說;怎麼可能會喜歡唱山歌呢?因此要發揚客家文化首要喚起沉睡客家的意識
;使其認同並回歸優良的傳統文化,茍能如此客家文化才有一線生機。要發揚客家山歌
必須從教育入手,而教育 的層面要能深﹑能廣,要具多面性,不可自限於一隅‧
  1﹑推展客家母語教學:凡屬客家地區之學校當有一定時數之客家話教學,最少
要使學生能用客家之發表及交談。客屬作家鍾肇政曾說:「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
人」!同樣的;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山歌。所以站在教育前線的校長老師們應當
要有任重道遠的責任感及使命感,擔負起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
  2﹑廣印曲譜:雖然山歌本無曲譜,僅憑口耳相傳而得以延續,但資訊發達的今
日實在有必要以簡譜或五線譜印出,加速其流傳的速度。
3﹑篩選歌詞:保留高尚、風趣、悠雅的歌詞並廣為推展,至於那些限制級和使
人聽了臉紅或想入非非的歌詞則只供學術性研究,不推廣也不印行。現今許多人之
所以不唱客家山歌,多少都是受到山歌是荒佚、肉麻的印象所影響,其實好的山歌
還是占絕大多數,只要經過適當篩選即可!
    4﹑透過資訊傳播山歌:現今在回歸主流沖擊下,客家意識已漸漸抬頭,電視中
已有若干客家節目播出。將客家山歌經由電視及廣播直接帶進家庭,這是最直接帶
進家庭,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推廣山歌方法。
    5﹑設立客家音樂學系:至少在國內一所音樂大學中成立一個獨立的客家音樂學
系,以做為客家音樂研究的中心,同時培訓客家音樂的專才,從事客家音樂之蒐集
,整理、出版、保存和發揚等工作。以增加客家民謠之深度。
      結語
    本校[月眉国小]位於四湖村,是所典型的客家小學,全校七十三名師生中除兩人外全部都
是客籍子弟,在此單純客家莊中之學生,客家話原本不該有問題,但是近年來卻驚
見部分學生已不會用客家話交談,憂心之餘學校乃決定推展客家山歌,以對客家文
化盡點棉帛之力,期望全體師生能夠從客家山歌中找回自我,也從客家話中找回對
客家的愛和對民族的自信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濃行 _美濃山歌採集札記[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