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5 10:09 来源:广州日报
新华网广州9月5日电(叶平生 卢绍琨、戴伟军、张晓明 王燕)每月12日,是客家山歌的歌迷们举行歌唱集会的固定日子,他们称之为“赶墟”,每到这一天,上千名来自广州各地,包括、增城、番禺、从化甚至梅州,以及珠三角等地城市的客家山歌“粉丝”们,就会扶老携幼甚至举家前来参加“山歌墟”,20多年风雨无阻。
记者获悉,越秀公园内的四方炮台山冈在很多游客和老街坊们的心目中,还有一个亲切的别名,叫做“客家山”。
为准备这台大戏,客家山歌协会的“粉丝”们,每周固定2天时间上山练歌, 公园的各处山头和休息亭里,各色私伙局到处都是。为给唱歌健身的群众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近日,越秀公园根据张广宁市长指示精神,为“客家山”上的山歌墟免费接通了电源,让老少“粉丝”们免除了背着蓄电池上山唱歌的辛苦。
看着五颜六色“布歌谱”唱歌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越秀公园四方炮台景区,远远地就听到山上传来嘹亮的歌声。在一个休息亭里,二三十位阿叔阿婶正在聚精会神地放声歌唱。在休息亭的一头,唱歌的街坊们在两根水泥廊柱之间拉起一条绳,绳上挂着8片用白布制作的歌谱,歌谱布的顶端用针线钉在一起。每片布上用墨汁写着一首歌曲,包括歌词和五线谱。从《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锡林河》,到《那就是我》、《好日子》,在一位中年阿婶的指挥下,大家就那么站着高声歌唱。每唱完一首歌,指挥阿婶就用指挥棒翻过一片“布歌谱”。就这样,大家一首接着一首唱,也不休息。而在休息亭水泥凳上,记者看到还有五六捆同样的“布歌 谱”,每捆都有七八片歌谱,“歌谱布”的颜色也从白色到浅草绿都有。
现场参加歌唱会的市民向叔告诉记者,来这里唱歌的多数都是退休人员或下岗工人,每天早上8时许,在家中吃完早饭后,大家就纷纷带着“一身换洗衣服两瓶水”汇集到此。
越秀公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四方炮台半山腰上休息亭这样的唱歌处,公园共有10多处,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四方炮台山冈顶端的客家山歌对歌台。
记者了解到,在“客家山”唱山歌的歌友,主要来自越秀区洪桥街客家山歌会,这是全市唯一一个登记注册的客家山歌协会。据该协会副会长薛桂香阿婆介绍,作为广州客家人最早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紧靠越秀公园的洪桥街也是客家山歌歌友最集中的地方。目前,该协会共有会员歌迷近200人,分布在全市各地。每周的周三和周日,山歌会都会组织四五十名歌迷,到“客家山”练歌,并为每月12日的“客家山歌墟”作准备。
老年人曾为背电池上山扭伤腰
薛桂香告诉记者,在每次“山歌墟”和山歌练习集会中,歌迷们都要自己带着成套的道具行头、音响器材上山。对于这些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解决唱歌时的电源问题。最初,山上没有电源,前来唱歌的老人必须大伙轮流背着70多斤重的蓄电池上山,她本人还曾经为此扭伤过腰。后来,在有了一定的经费后,老人们就每次雇请一名工人,将电池背到山上的对歌台,而道具行头则用小推车顺着山道斜坡,一直拉上来。为了心爱的客家山歌,老人们一直风雨无阻,坚持了20多年。
市政园林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8月中旬的一天,张广宁市长在越秀公园游览,了解到山上还缺少公共电源,他指示市政园林局和越秀公园管理部门要积极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日前,经过有关部门努力,越秀公园在四方炮台景区客家山对歌台装配了电源箱,免费为“歌友”们提供服务。今后,上山唱山歌的老同志,再也不用带上70多斤重的蓄电池了。 薛桂香告诉记者,客家山歌会的很多歌迷对此都十分高兴,纷纷表示唱歌时会更开心。
[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09-8-29 21:48 编辑 ]
第二届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能举行吗
2004年12月9日-----12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已过了5年,我也从一个单身汉变成了有个三岁小孩的父亲,听着小孩说着纯真的客家话,使我想起了岭南客家风情节的往事,我们能否举办第二届呢?可能性有吗?由哪个单位挂帅?由哪个兵团作战(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前期策划准备阶段由谁来出资?活动内容有哪些?能起到社会效益和活动组织者经济效益兼收(不能叫组织贴钱来办这件事)等一系列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第一届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我从一开始到结束我都参与了,了解整个活动的全部,许多同志付出了无私的奉献,当时感人的一幕一幕我牢记在心里,他们对客家的爱、对全局观的重视,使我几度泪下,由于我文学水平有限写不出华丽的篇章,如果能写出来肯定能感动大部分客家人。没感动哪部人是些私心在做怪、没有全局观、没多少真本事等几方面“能人”,这些“能人”我也是举办第二届活动的。。。。。。
第二届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能举行的有利条件:1、品牌效应(第一届活动影响力在海内外客家人中整体来说是比较大的)2、第一届策划班底能组织起来(主创人员都愿意)3、文化成果(第一届取得的文化成果可结合第二届加以发扬和传播)4、时间和形势(河源将召开世界客属大会、第一届间隔已有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