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闽西南土楼乡村
闽西南土楼乡村(2004-10-15)
-----------------------------------------------------------------------------------
古竹、高陂、湖坑、书洋、梅林、芦溪,这是普通中国地图上查找不到的几个行政乡。
这里是闽西永定县与闽南南靖县、平和县的交界地带,崇山峻岭蜿蜒几百里,一片莽莽苍苍。
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客家人。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来源于汉族早期文明中心的黄
河中下游流域。
我们都看呆了!
在这些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乡村,山坳里、溪流边散布着一座座土楼。如果你以为土楼只是土垒的矮房,那你的想象力实在是太有限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一郎教授在提到他第一次见识土楼时,是这样写的:“过了山口,(我们)发现山麓的环形土楼,座落在山谷里蜿蜓而流的河岸凸出的地带,好象大地上盛开的巨大蘑菇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又象是黑色的UFO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与其说是住宅,不如说是城堡,不,是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横躺在我们眼下的山谷里,我们都看呆了。”
1989年冬天,我第一次见到土楼,内心的那种震撼也是无以言说,土楼那恢宏的气势、那古拙而精致的形态、那历经沧桑的斑斑陈迹,令我许久不敢说话,生怕一说就浅薄了。我在土楼乡村的一所中学里教了四年书,周末和寒暑假里走遍了土楼乡村的村村寨寨,开始写起了以土楼乡村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几年里发表了数十篇,还获得冰心老人的题签结集出版,可是我总觉得我的笔仅仅触到土楼的外表,尚未深入到土楼内在的灵魂里,因为土楼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文化圈,如此博大精深,一个人是很难廊清它的全貌的。这几年,我离开了土楼,但是常常带外地的朋友重返土楼。我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实际上,我依然象初次见识土楼一样,依然是初识的惊叹与激动洋溢心中。
据说,闽西南土楼如今声名远播,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呢。他们在卫星照片上看到闽西南土楼,好象核反应堆,不由一阵惊慌,那可是漫山遍野啊,于是加紧探测研究,仅仅卫星照片就拍了上亿张。不久,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关人员以游客身份前来旅游,方才恍然大悟:那“隐匿的核力量”,原来是民居土楼!1985年,在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中国参展的模型便是北京的雍和宫、天坛以及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1999年12月,土楼较为密集的永定、南靖两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批批旅游者和专家来到了土楼乡村。
土楼从哪里来?
闽西南乡村的土楼大大小小,数以万计,主要是圆形与方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弧形以及五凤楼无围龙式、加围龙式等多种形状,同一形状里又有单环式、双环式、多环式之分,可谓千姿百态。
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登上石门槛,走过楼门厅(这里大都有舂米用的槌子,以及长长石凳供人小坐闲聊),面前便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中间有一口水井。楼门厅对面是祖堂,这里是土楼里祭祀、婚丧、议事的地方,显示了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是每家每户作饭、用膳和会客的地方;二层则是禾仓,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杂物;三楼以上才是卧室。也只有从三楼开始,才对外开一孔小窗。所有的房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条畅通无阻的走廊把它们紧紧地连成一个整齐的圆环,或者一个巨大的“口”字。这些土楼最早的建于唐代,宋代、元代建的也不少,明代的建筑则随处可见,但现存最多的还是清康熙年间至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其建筑材料是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其中红壤土为进一步加强粘性,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用足够的水彻底搅拌均匀,这也正是最为外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客家人就是用这些就地取材的材料,用简单的工具如夯杵、墙槌版和拍板等,夯起了一座座神奇的土楼。
那么客家人为什么要建造土楼呢?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是土楼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异地他乡,“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防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进攻,便聚族而居,建起了土楼。普通旅游者似乎十分乐意接受这种“防御说”,看着土楼便浮想联翩地想起刀光剑影的战斗故事。而多年来研究土楼文化的著名专家林嘉书则称此说大谬,他认为“防御说”是根本无法成立的,土楼客观上固然有防御的作用,但实际上建造一座土楼短者要两年,长者要十数年,盗匪洗劫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谈何防御?其实,从史料分析来看,客家先民南迁定居之后,远离了中原战火纷飞灾祸连年的环境,得到了相对的稳定与发展,其所处的山区要比沿海地区更少匪祸与天灾,收成更有保障。一座土楼造价不菲,倘无相当的积蓄,是建造不成的。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由半坡村的建筑模式转化而来。血缘传统、家族传统以及客家人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这才是土楼人建造土楼的“情感基础”。
作为普通旅游者,当然可以不必理会学术界的唇枪舌剑,我们只管看着惊奇就行了。跟着我,我们一起去看看几座特别著名的土楼――
神话般的民居
丰作厥宁楼,位于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是现存最大的圆土楼,楼体直径77米,楼高四层14.5米,每层均有72个房间,全楼共计288间房。这是当地叶姓家族两代人用了四十几年时间建造而成的,最多时住过700多人,现在还有200多人生活在里面。
承启楼,座落在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中国民居邮票里的“福建民居”即是它的图案。这是一座三环圆楼,最外环高四层12.4米,每层72个房间,共计288间:第二环二层,每层40间,共80间;第三环平房,有32间,圆心位置是祠堂。承启楼共有400个房间,楼中有楼,犹如迷宫,假如你想好好参观一遍,这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假如你想在每个房间住上一天,则一年也住不完。
深远楼,与承启楼相邻不远,跟它一样也是一座三环式圆土楼,结构、规模也相差无几。当你信步从承启楼走出,再走进深远楼看看,也许你会觉得它们象是两兄弟呢,骄傲地并肩站立在闽西南乡村。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乡长教村,是单环式圆土楼的典型代表,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你一走进大楼门,一眼便可以看到一座上下五凤楼平房模式的“斯是室”,它既是怀远楼的祖堂,也是它的私塾,结构精巧,雕梁画栋,十分古雅。
顺裕楼处于南靖县书洋石桥村一处海拔400多米的山腹,是排名在丰作厥宁楼之后第二大的圆土楼,直径74.1米,但是它的天井直径长达59米,却要比丰作厥宁楼大得多。当你穿过7米多深的楼门厅,猛然看到一个宽广的圆形天井,心里必定为之一震。
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是一座两环式八卦形土楼,外环四层高16米,内环则只有两层。外环共有八卦即八个单元,是标准的八卦图式,单元之间彼此隔开,同时又有小门相通。走进振成楼,一眼可以看见祖堂,其正门两边立有两根圆形大石柱,周长1.5米,高则达7米,象征着灵魂接天的意思。祖堂里有一戏台,造型十分奇巧。
长源楼,是一座方形土楼,坐落在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依陡峭的河岸山壁而建,前后高低起伏,虽然落差很大,但是错落有致,象是山水画中的桃源仙境。长源楼依山傍河,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落日时分,坐在门槛上看小河流水,别有一番情致。
大夫第,是五凤楼的典型模式,位于永定县高陂乡大同角村的一片山坡上。一条曲折的乡村小道从公路向它蜿蜓伸来,大门前是一片禾坪,下面是一泓半圆形池塘,清澈的水里荡着朵朵荷花。门楼高大威严,气势不凡,门楣上雕石刻木,镏金漆彩,显得一派金碧辉煌。这是一座三堂两横式的五凤楼,横屋从前向后逐层升高,登上四楼,凭栏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实在是美不胜收。
众多土楼里,最具特色与震撼力的当推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四圆一方五座土楼环环相抱,从上住下望去,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又象是一群神秘的UFO(飞碟)飘浮在青山绿水之间,令人赞叹不已,又引人遐想无穷。这五座土楼分别是圆形的瑞云楼、 振昌楼、和昌楼、文昌楼以及方形的步云楼。从视觉上来说,圆形是无始无终的,给人一种不确定感。四座土楼建在一起,环环相连,令人无法分辨出东西南北,但是只要居中建一方形楼,方向感立即就明确了――步云楼便象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四座圆楼揽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整体,没有超凡的想象力是做不到的,你不能不佩服民间建筑匠的奇思妙想。
到土楼里住几天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周围也建起星星点点的“洋楼”,可是这些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洋楼”似乎不大受到欢迎,更多的客家人还是喜欢住在土楼里,他们认为“土楼发人”,这不仅仅因为土楼里每一代人都有人走出土楼,到了海外和大都市当了大官或发了大财,他们只是本能地喜欢土楼冬暧夏凉的特点。土楼的土性温和,外面潮湿时,它能吸水,外面干燥时,它又能放潮,因而空气总是清新宜人。
闽西南土楼乡村民风纯朴,客家人热情好客,你到土楼里一个朋友家里做客,全土楼里的人都会把你当作客人。我便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在一个朋友或者学生家里的灶间吃饭,每户人家都有人过来打招呼问好,有人还把家里的好菜端来共享(当地话叫作“凑碗”)。说到吃饭,主人不管你能吃多少,总是将一碗饭盛得极满,有如高高耸起的小山。你接过饭碗,拿起筷子,可以摇着头说,这么满我怎么吃得完啊,然后往主人碗里拨,主人会很高兴的,因为你吃不完就是“剩”,当地话里读如“春”,即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要是你面对满满的饭犹豫不决,或者把筷子插在饭碗上,那就惹了主人老大不高兴。
土楼默默无闻地生长在闽西南乡村,几百年来“养在深山人不识”,现在,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名,从厦门、漳州、龙岩乘车均可直达,不过,来的人并不是太多,而且主要是一些专家学者和一些品味较高的旅游者。说实在的,我内心里不大希望土楼成为旅游热点,因为太多的人必定会打破土楼的宁静,破坏它的生态环境。土楼本来就是寂寞的,只能有不多的人在这里流连忘返,寻得一份都市里失落的幽远情怀,人太多,就变成赶集似的索然无味了。
如果你是一个独立特行的旅游者,你应该到闽西南土楼乡村来看看。走马观花,看个稀奇也好,如果你想品咂土楼文化那绵长的滋味,那你就在土楼里好好住几天吧,坐在楼门厅与土楼人拉呱、吃客家人的饭包、喝客家人自酿的红酒……一切妙不可言。
作者:---- 责编:王海霞
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shenghuo/2004-10/15/content_3035930.htm 在闽西有很多具有强烈民俗风情,去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