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惠东:县域工业化 筋骨壮起来
惠东:县域工业化 筋骨壮起来2004-08-10 09:05:22 来源:南方农村报
惠东县委书记李敏认为,县域经济要强筋健骨,不断壮大,唯有走工业化道路。 陈杰忠 摄
惠东:县域工业化 筋骨壮起来
去年全县实现GDP 114亿元,比增10.1%,外贸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
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失掉前提,失去基础。惠东县辖20个镇,1个旅游管理区,在基础较薄弱、经济欠发达的情形下,立足于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去年全县实现GDP 114亿元,比增10.1%。去年也是群众历年来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岗位补贴208元,农村干部人均增加生活补贴50元。惠东县委书记李敏总结为县域工业化是富民的关键。
集聚产业 发挥效应
李书记认为,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县域工业化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重复建设的老路,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有效资源、比较优势的集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土地资源丰富且对外开放条件好的地区,应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对外加工业,扩大对外开放;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尤其是临海重工业;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重点发展资源加工业。
惠东县沿江、沿海、山区三分天下,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对外加工业,在沿海地区重点发展临海重工业,在山区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和小水电加工业,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产业集聚的工业发展格局。
惠东民营制鞋业比较发达,已形成集聚效应。去年新发展制鞋企业156家,有89家制鞋企业增资扩产,新上制鞋流水线24条,全县鞋业总产量3、8亿双,产值54亿元。目前全县有制鞋企业19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有238条机械化制鞋流水线。
优质服务 招商引资
县域工业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因素制约,依靠自身力量难于发展,必须借外力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因此,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必须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参与世界生产分工协作,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李书记指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县域工业,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优势,实行产业招商。各地条件不同,资源各异,应充分把握自身优势,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产业招商,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二是放眼全球,主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县域工业发展的极好机遇。要主动出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广泛开展对香港、台湾、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主动接受其产业转移,壮大县域工业。三是加强服务,营造外资工业进入的“洼地效应”。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哪里服务好,外资就进入那里。因此,县域工业发展一定要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让利,还要有“保姆式”、“全程式”、“一条龙”的优质服务。苏南地区就是由于办事效率极高,所以他们赢得大量外资进入。惠东的服务环境近两年也在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也不断凸现。去年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增22%,外贸出口5、6亿美元,比增58、3%,创历史最高水平。
城乡一体 统筹发展
李书记认为惠东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县域工业化的推进,要坚持城乡一体的原则,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一要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就是要促进乡镇企业改造、改制和技术进步,鼓励乡镇企业把自身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升级。惠东先后办起的四季鲜荔枝加工、梁化梅菜加工以及东进农牧集团、九华农贸公司等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城镇化相结合,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城镇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工业化开辟广阔道路。惠东吉隆、黄埠两镇大力发展制鞋工业,办有1900多家鞋厂,吸引了10多万农民进城务工,促进了小城镇发展。
二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推进县域工业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上污染严重的项目,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已经建立的工业企业,要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治理,无法治理的要坚决关停并转。
三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推进县域工业化,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避免在社会发展上先欠账、后还债。
本报记者 徐靖
特约通讯员 陈杰忠 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