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梁桂全:关于梅州城镇化问题
http://liangguiquan.com/index0.asphttp://liangguiquan.com/resource/list_more.asp?id=59&classid=3
导言:基本估计
从理论上说,梅州已初步实现温饱,未来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提高温饱水平并向小康水平上升。从工业化进程看,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后期。但梅州发展不仅与其他地区比较很不平衡,相对滞后,内部看发展也不平衡。一些地区一些群众温饱还未真正解决;初级阶段工业化基础不稳。
同时,由于梅州远离经济中心,港穗中心城市及珠江三角洲核心发达地区对梅州的辐射不太明显。这种情况仍将延续相当时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梅州的发展除了继续争取发达地区辐射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升、壮大、强化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聚合能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聚合的重要的支撑。
但相对梅州的较为劣势的地缘环境和经济基础而言,梅州的城镇化发展是不错的,在极为有限的财力下,初步打造了一个新梅州的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需要从长远战略出发,进一步理顺城镇化的大思路和大对策,在相对孤悬于内陆粤东北的山区,构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用20-30年时间建设初步现代化的新梅州。
下边,根据阅读有关梅州的材料和粗略的考察,就今后梅州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
一、梅州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以工业化为主题的发展是梅州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不放的第一要务。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要务;城镇化思路也必须服从于这一要务。因此,在最近十年、二十年内,梅州的城镇化应突出下述原则:
1、发展原则,即城镇化规划和发展思路必须首先服从于促进发展需要。
2、创新原则,从梅州实际出发,从新的发展背景出发,发挥后发优势,创新发展思路。
3、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持续发展原则。
由此,梅州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快发展的关键是:一“聚”与二“放”。“聚”即自我聚合,自我形成较强的发展极,以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即同时舒展开放,使梅州成为广东与东部、东北部周边地区开放互动发展的粤东北门户或节点。“聚”则有实力,有竞争力,有辐射力;“放”则通、则活、则生。由此推动梅州反边缘化,力争相对主流化。这是梅州远离经济中心,寻求发展突破口时,考虑梅州城镇化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城镇化布局应当实行相对集中原则
强化发展极,不宜过度分散
梅州远离发展中心,不易接受辐射或被辐射较弱,而梅州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因此,依发展原则,从加快推动经济起飞看,应首先通过相对集中的城镇化,构筑梅州自己的发展极,在积极接受外部辐射的同时,更多地自我聚集,自我辐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
1、今后20年左右,梅州城镇化重点仍是发展梅州市区。这是梅州的发展极。其目标人口规模应占全市人口30-40%左右,即应达到150-200万人,甚至更多一些。规划面积应在300-45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现市区所在盆地100多平方公里。这一盆地是梅州市的极核。
2、应以现梅州市区这一极核为中心,构筑半径30公里左右,半小时组团式城市生活—商务圈。这是梅州的发展极。应考虑在半径约30公里范围,各县、市构建与梅州市区相呼应的卫星城。现各县城距市区距离偏远,影响力量、势能的聚合和发展极的形成。各县市城镇化战略指向应是向梅州市区极核聚合。
3、构筑梅州――兴宁经济走廊、梅州――丰顺经济走廊、梅州――蕉岭经济走廊。形成梅州市区的产业支托。
4、构筑半径约30-40公里,半小时的发达的交通路网和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网络,公共交通网络等。上述网络应以构筑以梅州市区为极核的梅州中心城市圈为目标。
5、注意沿河流的城市生态带的开发、建设与维护。
三、调整梅县县城
现梅县县城离梅州市区太近,造成一城两府问题,既不利于市区统筹规划发展,更不利于梅县长远发展。建议:
1、把梅县县城迁至丙村――雁洋一带。既是梅县县城,也是梅州市区的卫星城,互相呼应。中心区以丙村区域为宜。
2、把梅县的梅州市区以西区域划入梅州市区(还应把整个盆地区域划入梅州市区)。梅州市区宜西进与兴宁靠拢。
3、梅县县城与梅州市区构筑高等级连接通道。强化新县城与梅州市区的相呼应。
四、构筑对外开放、辐射格局
梅州需要更加开放才能更加活。除向南打通与汕揭区域关系,特别是连接海洋,向西南沟通与珠江三角洲联系,承接辐射外,要向东南、东、东北拓展,连接福建。向西北与贛南对接,还要与利用其他交通干线实行沿线连接。努力成为粤东北的重要门户。
五、加强各县城(市区)次中心城市构建
相对抑制镇中心发展
从相对集中城镇化,加速发展极形成的原则出发,在县、镇城镇化问题上,宜集中建设、壮大县城,形成次发展中心。适度发展少数中心镇(一个县宜在2-3个左右),其他镇宜抑制其发展,以免分散能量。应通过促进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离土进入中心城市。如蕉岭县,可集中发展蕉城区,目标人口规模应占全县人口50-60%,再发展2个左右中心镇。蕉岭县现人口23万左右,未来20-30年左右达30-35万人(蕉岭宜取相对控制外来人口,控制人口总规模,不一定如珠三角吸纳大规模外来人口。主要通过工业化把农村人口吸入城市,完成二元结构转换)。蕉城区人口可考虑15-18万。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同时把其他镇人口降下来,拉动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
其他县镇似也应如此,避免工业化和城镇化遍地开花。
六、旅游带整合和构建
梅州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但现开发较分散,档次不够高。应引入、发展大旅游企业,对全市域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统筹保护、开发,同时把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七、城镇化应保存、提升、宏扬客家文化
城市发展要保持、强化本土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质。梅州应强化客家文化的主流地位。同时推动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客家文化现代化。可通过系统研究创新,概括、提炼、把握客家文化的特质、风格,再融入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中,形成城市的文化魂。特别需要考虑如何把客家文化融入整个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中去。应把城镇化建设、旅游开发与客家文化结合起来。
[ Last edited by 天狼吼 on 2004-10-13 at 13:20 ] 专家的文章果然不一样,看了明朗好多。
论坛之前也有讨论的。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48 Posted by 天狼吼 at 2004-10-13 13:18
http://liangguiquan.com/index0.asp
http://liangguiquan.com/resource/list_more.asp?id=59&classid=3
导言:基本估计
从理论上说,梅州已初步实现温饱,未来一段时期内进一 ...
工业为主,建立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迁移县城。
十分中肯 Posted by hihihi at 2004-10-13 15:02
工业为主,建立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迁移县城。
十分中肯
看专家帖子肯定是中肯的,目前基本上中国所有的专家都是这样。
比如说中国之声每早上7:40--8:00有个“今日论坛”节目,二十分钟的时间夹广告,讨论国内政策要闻、新闻热点,嘉宾通常是国务院各司的负责人或是专家学者。听了跟没听是一回事,但至少让我知道一些时事要闻,同时听到了来自政府的声音,所以每天早上在上班路上还是坚持听。
关键是帖子让我对“粤东客家”那个帖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Posted by hihihi at 2004-10-13 15:02
工业为主,建立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迁移县城。
十分中肯
省管县后梅州已成一光棍城市,还中心城市呢,做梦吧?各县已经是由省直管,财权一旦握在了地方手里,哪个县还会真心实意地与你梅州市联合打造梅州中心城市???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的局面,注定梅州成为中心城市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般的梦想。 梅州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粤东北中心城市,兴宁丰顺蕉岭是次中心城市。
居住太分散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客家人喜欢居住在大山,如果可以适当聚居在平坦的盆地(兴宁盆地、蕉岭盆地、梅城盆地、汤坑平原),会加快梅州城市化的步伐。 梅县太多山了,不宜发展为中心城市
而且会制约经济发展
现在的发展不过是人为的假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