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est.mz165.com/zixun/
【民族】 畜族有397人
要是在正式刊物上出现如此谬误(涉及民族问题),刊号一早被取消了。 呵呵~~~
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到了?我已经改了,并且发了email向他们投诉。:P 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即使是省管县,它的客家文化中心地位也不会改变,古有古程乡、嘉应州、古梅州,近有兴梅地区、梅县地区再到现今的梅州都是客家文化的中心地带,梅州世界的客都不是自己冠名的,是历史形成的。客家人有发源地、集散地,也有客都,这不是行政区划可以按主观意志来设立的,它是一种客观事实的认同。江西的赣州(赣南)、福建、广西的客家聚居地都在发展振兴这是客家人走向繁荣兴盛的见证,可以有江西客都、福建客都、广西客都,客家人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富庶的家园,我们要抛弃那些狭隘的观念,不要只追求地方本位,我们是客家人是大客家,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客家地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经济相对滞后,我们这一代客家人就要拉起手来肩负起重任努力发展经济让所有的客家人都富起来,我们永远不愧优秀民系美誉,“爱我客家、爱我中华!”
闽、粤、赣边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随着梅龙、梅漳、梅赣高速公路的开通三省边区客家人的生活圈会更为便利,梅州是世界客家之都,它属于世界客属,梅州是客家文化之都也是客家文明之都,它秉承热情好客的客家传统笑迎四方来客,欢迎你到梅州来! 同志们不要忘了当年我们从别人手里夺过世界客都的称号啊!
居安思危啊! 是啊,在当今世界不进则退,客家人不可能总住在祖上的围龙屋里,走出围龙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锐意进取才会有客家人的生存空间,围龙屋只能成为历史,只能作为客家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古迹。梅州作为客都会成为世界客家人的乐都、客家人生活的乐园,客家文化的振兴地,我们看到了程贤章先生的文学庄园花果飘香。客都梅州会以自己美丽的景色,一流的人居环境,纯厚的客家文化会使你流连忘返。 Posted by gongcy at 2004-10-11 09:35
[注:该网页把“畲族”打成是“畜族”
:mad: 客家人的祖先流离失所,经过许多艰难困苦建设了自己的家园,也正是因为世代客家人的勤劳、智慧使客家地有了今日的繁荣,如今有兴盛的梅州、赣州还有许多客家人美丽的家园,正象作者吴作华在《我的客家》写的“幸福开始,客家人在鹰的翅膀下理想、劳作、爱情、生活。 浸在酒里的歌,歌声里,我们纯洁无邪地醉着。酒香里,我们幸福智慧地歌唱。”我们为客家人的繁荣欢歌,我们也要为客家的明天而奋斗。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著名诗人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东南胜景千佛宝塔、千年古刹灵光寺、客家民居围龙屋…… 人境庐——黄遵宪故居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市区东山大桥下的小溪唇,于1884年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转帖】
梅州:神奇的世界客都一群居住在南方山地的中原汉族,一支对世界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东方民系,一幅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移民画卷……这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客家人”。梅州,这块位于闽粤赣交界处的神奇土地,作为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客都”。
今年5月12日召开的建设山区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日知深情地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建设山区文化强市的深厚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梅州建成世界客家文化的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和传播中心……
客家人:奇伟多姿的汉民系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然而“客从何来”?这向来是外地游客感兴趣的话题。一说客家人是中原士族“衣冠南迁”的后裔,一说是畲族与南迁汉族相结合的后裔。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客家人”?不少专家指出,“客家”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判别“客家人”应更多地从文化入手,这种文化包括客家语言、客家意识、客家习俗等。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传统上的梅州客家妇女,胸怀宽广,在她们的无私奉献下,客家男子纷纷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便落在她们肩上。“名人出客家”现象,实际上正是在千千万万客家妇女作坚强后盾的基础上诞生的。
客家话: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专家发现,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而且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就汉字常用的四五千字而言,与客家话在发音上没有很大差别的约占40%)。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当他们携带着这种优势语言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
被称为中国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围龙屋。
到梅州的游客,最想看的是充满神秘感的客家围龙屋。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土围楼、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橄榄屋”、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在梅州市区和城郊40公里以内的地方,游客可看到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
一座围龙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
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梅州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美丽的江堤畔,你经常可听到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
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在梅州,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妹智慧斗歌的故事。生于嘉应州的近代著名维新变法先驱、外交家、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是客家山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常常“引歌入诗”,认为“诗经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知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而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以天籁难学也……念及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
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与时俱进:营造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诚然,“客都”梅州所拥有的独特文化魅力,绝非客家人、客家妇女、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客家山歌等几个有限领域所能涵盖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梅州目前正悄悄地进行着3项工作:一是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客家文化进行权威、科学、系统的研究;二是规划定期举办大型客家文化艺术节;三是制定和实施《梅州市文化梅州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叶帅纪念馆、黄遵宪纪念公园、客家民俗博物馆等8项重点文化工程,把巩固和提高“客都”地位的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
市委书记刘日知认为,“世界客都”并不仅仅是政治上或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让梅州成为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世界客都”,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文化梅州”的号角催人奋进,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让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推陈出新,才能让“客都”永放异彩! 依我看,客家之都根本不存在。
现在客家并不是统一的群体,各地的客家交流少,甚至分隔不同省份,没有形成统一的向心力。所谓的客都只不过是某些城市自恋罢了,并不能得到其他客家的认同。现在也没有哪个城市能够担当起领导客家的重任。各地地方政府打出“世界客都”、“客家摇篮”的旗号,难道真的是为了客家吗?曾记否,所谓的“世界客都”梅州在年初举办的国际山歌节,所唱的“山歌”没有几首是客家话唱的,从词曲作者到演唱者没有几个是客家人,甚至主持人也不会说客家话。花了这么多钱办一个没有客家特色的山歌节难道真的是为了客家么?就是对梅州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好处。
现在最要紧的恐怕不是争论哪个城市是客都的问题,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振兴客家,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挽救客家。 现在台湾正在努力地搞客家建设,目的是为成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客都),这些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各县市客家委员会、客家电视台、客家电台、客家活动等等。
新的客都无疑属于台湾,也许在台湾的刺激下梅州或者其他地区才会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 客都是一种意淫,太无聊了。 龙岩 Posted by hcb8188 at 2004-10-12 14:17
现在台湾正在努力地搞客家建设,目的是为成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客都),这些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各县市客家委员会、客家电视台、客家电台、客家活动等等。
新的客都无疑属于台湾,也许在 ...
台湾成为“客都”是不是要先两岸统一,不然我想去我们的“客都”都难了。台湾客家人是不是要先把陈水扁赶下台再来搞“客都”,客家人是中国人,我可不想变成所谓的“台湾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