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9-2-8 19:03:57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2-8 11:50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客家神话多次移花接木攀附名人的历史纪录来看,这份“族谱”是否与王力有关都成问题。
在博白,只有地老人改说“埃话”的例子,从没“埃佬”改说地老话的例子。王力原本就是地老人。博白古称南昌,历史悠久, ...
你一个"唔穿"人,还移花接木成"珠江"人昵!你这简直是乾坤大挪移的神功附体啊!钦敬钦敬!!屁服屁服!!:lol :lol :lol
hd136302
发表于 2009-2-8 20:30:10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2-8 11:50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客家神话多次移花接木攀附名人的历史纪录来看,这份“族谱”是否与王力有关都成问题。
在博白,只有地老人改说“埃话”的例子,从没“埃佬”改说地老话的例子。王力原本就是地老人。博白古称南昌,历史悠久, ...
多说无益,白底黑字留存即可。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2-8 22:12:32
鉴江流域与珠江文明的源流关系 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act?currentPage=4&bbsThreadId=2396830
“大布淫”韩江不睡觉就在珠江边也不会有感觉,而本大猫情系珠江,是一种文化情感。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
正因为客家神话有多次移花接木攀附名人的历史纪录,所以凡是涉及到谱牒的都难以让人相信,信不信也是别人的自由,呵呵。博白地老话属于弱势语言,不可能通化别人,只会被埃话同化。能保留本色者,应该就是地道的地老人。
springLGZ
发表于 2009-2-8 22:50:17
隋唐時期,政治文化中心重返長安一帶,同時以洛陽爲東都。朝廷通行秦音,而河洛音也占有重要地位。不過此時的河洛音已經不是當年的“洛生咏”而融入了不少鮮卑等游牧民族語言成分,以“洛生咏”爲基礎的《切韵》反而被指“多吳音”,進行多次删改。北宋建都汴京(開封),河洛音成爲標準音,陳彭年、丘雍奉旨編著《大宋重修廣韵》,作爲“官韵”頒行,爲了跟雅言音系區別,稱爲“中原雅音”,又稱“中原正音”。與雅言對照,中原正音有以下主要變化:全濁塞音和全濁塞擦音消失;舌葉音消失;舌上音“知”組聲母與“精”組合流,發爲齒音(平舌音)。在漢語七大方言中,比較接近這個音系的是客家話。客家人自稱“不忘祖宗言”,其“祖宗言”便是中原正音。
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 ... bbsThreadId=2396830
通编看完,就是没发现“鉴江流域与珠江文明的源流关系”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2-8 23:04:41
呵呵,你那篇客家话接近切韵的自吹文章,属于一家之言。比较广泛认同的是粤语最切合隋唐韵,即切韵记载的唐代官韵。本大猫原来的连接有误。以这个为准: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act?bbsThreadId=2396830
從“沿江分布”看早期粵語的中心
由於廣信地處桂江、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衝,沿江向東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抵交趾,向南則可通過北流江、南江等支流抵達郁林合浦諸郡,在以水路爲主的年代是個交通樞紐。粵語在這一帶形成之後,便憑藉江河而向東、西、南擴展,因此形成了“沿江分布”格局。具體可按流域分爲六個次方言區:
1. 西江—珠江流域由廣信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賀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原南越國的首府番禺。番禺是兩千多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發展農業和商品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因而逐步成爲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廣信到番禺便成爲粵語通行的主要區域。這一帶的粵語通常稱爲“廣府話”。
2. 潯江—郁江流域由廣信溯西江、潯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交趾郡也是漢族移民較早定居的地方,因而這一帶很早就有粵語傳入。這一帶的粵語次方言跟廣府話接近,可以互相通話。
3. 北流江—南流江流域 由廣信溯北流江而上,經南流江到合浦郡,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三市及其所屬各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地處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成爲最早的始發港之一,這一帶成爲嶺南早期的商貿要道。隨著商貿發展,粵語逐漸通行。這一帶的粵語保存古漢語音韵較多,跟封開一帶的粵語較爲接近。
4. 南江—鑒江流域 由廣信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脉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湛江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市)。這條通道一直通向雷州半島南端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徐聞,因此也是一條商貿要道。鑒江流域古屬高凉郡,在南梁、南陳及隋三朝,當地俚人首領冼夫人與太守馮寶共諧連理,奉行漢俚和睦的政策,使漢族移民文化和百越土著文化逐步融合,由廣信傳入的粵語也就逐步在這一帶通行。這一帶的粵語吸收了當地土著語言的一些因素,但總的來看,語音與廣府話差異不大,可以相互通話。
以上四個次方言區,都從廣信出發,通過水路擴展而形成,其音系也就保持著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下兩個次方言區情况就有所不同。
springLGZ
发表于 2009-2-8 23:10:56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2-8 23:04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你那篇客家话接近切韵的自吹文章,属于一家之言。比较广泛认同的是粤语最切合隋唐韵,即切韵记载的唐代官韵。本大猫原来的连接有误。以这个为准: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act?bbsThreadId= ...
这是你老猫的错。
再者那段话是你的连接中找出来的。并没有说客家话接近切韵,是说接近“中原正音”。老猫,这又是你的错。不过原谅你,你眼花了。
hd136302
发表于 2009-2-9 09:18:24
不关王力是否客家人话题的请另开主题。
romanroman
发表于 2009-3-9 20:55:42
为什么总学韩国人那一套???自大即自卑,太狭隘了。最好再罗列更多的名人进去,这样就更加“自豪”了
hd136302
发表于 2014-8-18 02:56:54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4-8-18 03:00 编辑
来自 王力家族的: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金圭塘王氏家族网
http://356502369.cn.roowei.com/
金圭塘(堂),创建于1644年,乃桂郡博邑王门履坦公首创;公:名 道衢,字 履坦,号 旋吉,明朝:举人,清代:庠生;生于明朝万积年代里,卒于清代康熙年代里。 王履坦先生是博白王氏始祖王茂显先生的第十代玄孙,(王茂显先生、字文谟,原籍福建汀州府珠市街瓦子巷人,宦游琼海,锦旋还乡,路经白州,慕其形胜,遂家五村。明初,始迁居略塘,开基创业。明朝乡进士,琼州别驾、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明朝琼州府通判 正六品 )。 金圭塘是广西博白县顿谷镇旧金村的一个大分支,都为王姓人口,是旧金村的最大组成部分,有着上……
城客
发表于 2014-10-31 00:12:18
hd136302 发表于 2014-8-18 02:56
来自 王力家族的: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金圭塘王氏家族网
证明了王力祖先的确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