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4-9-27 18:33:32

【转帖】前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杨应彬(广东大埔人)

杨应彬·广东(中央军校第四分校第17期)


2004-06-17 17:34:40 南方网

--------------------------------------------------------------------------------

  采访对象:杨应彬

  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9时30分

  地点:杨应彬老人家中

  采访人:李岚

  录音:樊雄

  记录:黎淑莹

  杨应彬(1921——):中央军校第四分校第十七期步科毕业。笔名杨石,广东大埔人。大埔百侯中学、广西南宁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肆业,军委会战平团学员总队、陆军大学参谋班特五期毕业。1935年秋在上海参加“左翼教联”和山海工学团,任儿重部负责人,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任文化界内地服务团成员,10月入张发奎战地服务队,做宣传、组织、政工、军事、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战区特别支部成员,曾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警卫营连指导员和游击基干大队指挥员。后奉党的指示学习军事,先后入中央军校第十七期步兵科和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毕业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排、连长和参谋处上尉作战参谋。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柳会战和华南区对日军受降。1947年奉命转移香港,后任中国共产党粤桂边纵队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军管副秘书长,参加华南分局党校筹备和组教工作。后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及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是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小先生的游记》、《岭南春》、《春草集》、《东湖诗草》、《东山浅唱》、《碎砖集》等,著作收入《金华集》。

  问:请您介绍黄埔军校的简单情况?

  答:从1924年——1927年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地位重要,两次东征、南征,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黄埔军校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校在广州创办了6期,后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创办了武汉分校,赵一曼、曾宪植(叶剑英最早的夫人)、蔡和森的夫人都在政治大队读书。从7期开始,黄埔军校只是国民党创办的。

  陈济棠治粤期间在燕塘创办燕塘军校,也称继承了黄埔军校的衣钵。抗战时期燕塘军校从广东德庆——广西宜山——贵州都山,1944年日本进攻,之后停办。

  胡宗南的参谋熊向晖(原是清华大学学生)是共产党员。

  问:请您简单谈谈你的主要战斗经历?

  答:1936年在上海加入共产党,进行地下工作。淞沪抗战时,我参加了张发奎的战地服务队。战平团由蓝衣社管理,本不想加入,后周恩来同志给我们做思想工作,我在战干团从1937——1947年干了十年。

  1939年国民党反共高潮开始,党认识到单纯的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军事知识。当时组织推荐我进入军校学习,1940年入校时只有19岁。由于家里十分清苦,初中没毕业,数、理、化十分差,射击、地理、筑城、通讯、交通等科目都需要数、理、化的知识。我进入军校后,抓紧时间补习这方面的知识,进步很快,经过半年的入伍生学习,最后的入伍生考试拿了总队第一名。毕业考试拿了总队第二名,学习2年半后毕业。

  在读书期间,曾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有三封信引发了学校的怀疑,校方为此盘问了我二十多大,最后是张发奎给韩汉英主任写了信,我才被放了。

  在学校读书时,因为成绩比较好,所以我在学校小有名气。我是共产党员,但组织上是单线联系,一个人孤军奋战,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很不容易。我达到了党对我入军校的要求,“不宣传党的主张,不发展党的组织,一心学习军事”。

  由于总队考试拿了第2名,1942年毕业后,1943年冬我被保送进入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毕业后进入参谋处工作,在国民党内部工作,达到了李克农、周恩来同志的要求。

  问:请您回忆一下您在学校学习的情况?

  答:军事学习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教材。战术学习战斗纲要,射击学习射击教范,地理要学习绘制地图。军事方面有教材,典范令,筑城学,地形学……

  问:请您回忆您当时生活的情况?

  答:入校是自己造房,房子条件简陋,点的是桐油灯。冬、夏天起床时间略有不同,6点起床,之后进行半个小时锻炼,没有早餐。晚上7点钟自修,9点钟晚点名,集中由队长点名,值星官整队。

  吃饭很苦,除了定食之外,基本上只吃青菜,用水是引用山上的泉水。1942年发生霍乱,队上死了2人。

  吃饭是6人一桌,值星区队长下令“开动”时才能开始,有些同学饭量大,第一次只盛小半口盅饭,迅速吃完后再加。一个月有一次加菜。

  每个星期天休假。

  军装是米黄色的,粗布料。一年两套外衣内衣,鞋子是翻砂牛皮。

  问:中正剑的情况?

  答:毕业时有毕业纪念章。有“蒋中正赠”的短剑。刀柄上或刀面上(不确切)上刻有“蒋中正赠”,剑面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

  问:您刚才提到教同学唱歌,一般唱的是什么歌?

  答:当时我的胆子是比较大,教同学们唱的是比较进步的歌曲,比如:《毕业上前线》,由成仿吾作词,李骥作曲。

  歌词这样写道: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上前线,我们没有什么挂牵,总或有一点点留恋,学问总不易求得完全,要在工作中锻炼,困难已经逼上眉尖,谁还有心思长期钻研。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艰难万险,我们的血已经沸腾,不杀敌人不回来相见。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现见在前线。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编辑:李琳)

(资料来源: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

清風 发表于 2004-9-27 19:21:52

在家的時候經常聽很多人提到這個名字﹐現在才有了進一步了解

清風 发表于 2004-9-28 11:15:12

因為我是百侯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前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杨应彬(广东大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