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漂亮小女孩请教高氏来由
各位前辈:我来自湖南,19岁,想知道高姓氏的来由,请各位前辈帮我.我将感激不尽.
高蕾
[ Last edited by xiaoxishan on 2004-9-23 at 16:59 ] Posted by 伊冰儿 at 2004-9-23 16:22
各位前辈:
我来自湖南,19岁,想知道高姓氏的来由,请各位前辈帮我.我将感激不尽.
...
高姓是中国第十五位姓氏,尤盛于渤海湾、江苏和东北地区。高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21%,即每1 000个中国人中姓高的人至少有12个,总人口大约在1 45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高姓历代名人476名,占名人总数的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六位;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5%,排在第十九位;高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 总数的0.61%,排在并列第三十六位。
高姓家族历史十分古老。名人辈出,名载史册者数不胜数。在中国历史上,单单高姓称帝称王者就有14人,曾建立北齐、北燕、燕、荆南等政权。主要名人有:战国时郑国大夫高渠弥、高克,东汉学者高诱,南北朝北魏大臣高允、东魏丞相高欢、北齐国主高洋,隋朝宰相高熲,唐朝名将高骈、高仙芝、诗人高适,五代荆南国君高从海,北宋大将高怀德,南宋词人高观国、造船家高宣,元朝戏曲作家高文秀、高则诚,明朝大臣高拱、诗人高(木秉)、戏曲作家高濂、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清朝书画收藏家高士奇、画家高其佩、高凤翰、高翔、文学家高鹗,近代天文学家高鲁、画家高剑父,当代病毒学家高尚荫、有机化学家高怡生、高振衡、地质学家高振西、电工专家高景德、自动控制专家高为炳。
高姓的起源与演变
高姓的起源主要由三大支:高夷氏族、姜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高夷族。相传黄帝时代已有高姓,高元为黄帝之臣,发明了房屋,为此而姓高。相传同时代的高阳氏颛顼帝和高辛氏帝喾之后裔中也有高姓,但是4000多年前的这段高姓渊源无稽可查。在夏商时期,活跃在鲁豫大地上一支以鹄为图腾的高夷氏族,鹄就是白天鹅,高夷属于东夷族。东夷族的先祖是高辛氏帝喾,因此,高夷或许直接出自高辛氏。高夷最早居住在今山东莒县一带,随东夷族入主中原而向西、向南迁移,到商朝时期,高夷已经进入了河南北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高夷位于周朝的东面,为周的属国,史称高句骊,也是后来东北的高句丽。春秋以后,高夷逐渐向东北迁移,处于冀北至辽东一带。这支高姓至少已有4 000年的历史。这支高姓到唐朝以后,主要向西北迁移,其中一部向东北,再而进入朝鲜。
第二支源自姜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姜太公为齐王,太公六世孙食邑於高,此为高夷曾居住过的地方,古址在今山东禹城,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高俣为齐国大臣,在齐桓公称霸中立有大功,成为高姓历史上的名人。其后裔是高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高俣成为当代渤海高氏的始祖。齐国还有一支姜姓高氏,是齐桓公后裔公子祁之后,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以祖父的字为氏。姜姓高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外族基因流入高姓群体的事件在汉朝时已经发生,重要的有汉朝的匈奴句王宜冠侯高不识之后;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均改为高姓;清时满洲八旗姓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集体改姓高。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高姓。
历史上高姓的分布和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后,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东汉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约有8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6%,占安徽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全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4万。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12.5%)、浙江(12.2%),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 452万,为全国第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1 450余万,达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 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这五省又集中了31%。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在近600年间,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
当代高姓的分布频率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尤其在山东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3A)表明: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人口大约64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人口大约719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人口大约92万。 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3B)表明:高姓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2%以上,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在1.8%以上,有的达到3.6%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高姓频率在0.6%-1.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5%;其他广大地区,高姓频率不足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0.3%。
血型分布特征
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56万,占31.4%;A型414万,占28.5%;B型442万,占30.4%;AB型140万,占9.7%。高姓总人口1 452万。
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是高姓人口集中之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641万,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4.2%。O型196万,A型179万,B型202万,AB型64万。
四川、贵州北部、陕甘宁、青海东部、豫鄂晋大部、湘赣浙闽粤、内蒙古等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719万,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9.5%。O型229万,A型208万,B型214万,AB型68万。
其他地区为高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92万,约占高姓总人口的6.3%。O型31万,A型27万,B型26万,AB型8万。
---------------------------------------------------------------------------------------------------
来源中华一家人
[ Last edited by 风度 on 2004-9-23 at 16:37 ] 高氏源远流长。古有“高阳世胃,渤海家声”。古籍中最早出现的高姓人物是“始作屋”的黄帝臣高元。高姓原出姜姓。炎帝生于陕南渭水支流姜水,因而得姓姜。周初武王封姜尚(字子牙)为齐侯,号太公。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姜赤,他有一子封于高邑(今山东禹城),以封地为姓。公子高之孙姜傒被周天子任为齐国上卿,掌军权,与管仲合作称霸中原,立下大功。高傒去世后子孙世袭齐国上卿,与田氏同为显赫贵族。战国时田代齐,高氏族人多迁至鲁、燕发展。高傒26世孙高洪,任东汉渤海郡太守,后裔十分兴旺,因此高氏郡望为渤海郡(今河北霸州市)。南北朝时相继任丞相的高欢、高澄父子控制了东魏军政大权,至高澄弟高洋更以相国齐王的身份接受魏帝的禅位,成为北齐王朝君主,由此高氏进入鼎盛阶段。后北周打败北齐后高氏有所衰弱。此后渤海高姓主流是高欢堂弟高岳一族。唐朝以前高姓一般在北方发展。唐末黄巢起义后,淮南西路光州固始人高纲避乱迁入江南福唐郡(福州怀安县),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授以从政郎。南宋时福州宁德高钢后裔高颐中进士,任永州东安知县,其子高旷定居于邵武,随宋朝大理学家朱熹讲学于武夷精舍。高旷子高潭生三子:嶷、嵬、岐。高嶷徙漳州。高嵬中进士居邵武,生三子:文昭、文辉、文章。高文辉因宋末元初兵乱迁居宁化石壁村千家围,有子十郎,号作岐,为高姓67代。十郎高作岐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迁上杭县胜运里曹田乡开基(今蓝溪曹田村)。十郎即为上杭高氏始祖。追索起来,上杭高氏属唐末高钢的后裔。另有一支北宋时随宋太祖、宋真宗征战、官至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的高琼族人,因逃“青苗债”由山阴迁漳浦。 第二支源自姜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姜太公为齐王,太公六世孙食邑於高,此为高夷曾居住过的地方,古址在今山东禹城,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高俣为齐国大臣,在齐桓公称霸中立有大功,成为高姓历史上的名人。其后裔是高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高俣成为当代渤海高氏的始祖。齐国还有一支姜姓高氏,是齐桓公后裔公子祁之后,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以祖父的字为氏。姜姓高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
我属于这支的 原帖由 伊冰儿 于 2004-9-23 16:22 发表
各位前辈:
我来自湖南,19岁,想知道高姓氏的来由,请各位前辈帮我.我将感激不尽.
...
客家人吗???
页:
[1]